栾家口的介绍
栾家口村座落在渤海湾畔,沿渤海海岸东行,距山东省蓬莱市 20多华里,南依峰埠山,与北王绪紧邻,距北沟镇驻地6华里。东与港里、王格庄两村接壤,栾姓始祖栾田,于明朝中叶从小云南迁移而来,落户于海口,故名栾家口。后来栾姓分别迁于城里、草店、贯里、孙陶、楼下、野王等处谋生,栾家口竟没有了栾姓人。后有周、高、肖、于、赵等一百多个姓氏前后迁来,以周、高、肖、于、赵姓为主,其中周、高两姓最多,仍沿用栾家口村名至今。
栾家口村座落在渤海湾畔,沿渤海海岸东行,距蓬莱城20多华里,南依峰埠山,与北王绪紧邻,距北沟镇驻地6华里。东与港里、王格庄两村接壤,栾姓始祖栾田,于明朝中叶从小云南迁移而来,落户于海口,故名栾家口。后来栾姓分别迁于城里、草店、贯里、孙陶、楼下、野王等处谋生,栾家口竟没有了栾姓人。后有周、高、肖、于、赵等一百多个姓氏前后迁来,以周、高、肖、于、赵姓为主,其中周、高两姓最多,仍沿用栾家口村名至今。
栾家口村,古名广泰庄。为什么叫“广泰庄”?徐达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之一,建立明朝后,-为中山王。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对于帮助自己打下天下的诸多功臣存有极其强烈的戒心。一日,散朝回来,刘伯温随徐达到了徐府,对徐达说:“我得走了,不能再在朝为官了”。徐达忙问:“为什么”刘伯温说:“我本是山野道人,还是云游四海去吧!”徐达不解:“你我随皇上打下江山,如今又修筑了山海关,可谓功不可没,本该享荣华富贵,你想离开,皇上是不会准奏的。”刘伯温说:“此言差矣!万岁如有意让你我共享荣华,就不会派咱俩去修筑关城,更不会只给我们两年限期。试想,你我若不接旨,属违抗圣命,轻则革职,重则丧命;接旨如若不能按期完工,又属欺君之罪,也有性命之忧;万岁刚刚问你我是否给关城命名,这其中也大有文章,若你我说巳命名,是目无皇上;而今尽管未敢命名,也属办事不周,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呀!”徐达大惑:“你是说”刘伯温拂袖言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帝与臣,自古可共苦不可同甘的例子还少吗”一席话,说得徐达目瞪口呆,思来想去,徐达也心生退计。传说,在明朝洪武年间,开国大将徐达借明初大力推行屯兵制之机,带领家人亲信前往山东,选中栾家口海口,屯兵开埠,创建了军民两用港口,并修建了防倭备战的百户所城寨,保护军民的安全。城寨城墙西起“放马场”,东至“耍马山”,北至灯塔,向南延伸有180米长,城门楼在现在称为石灰碾的一块地方。自此,百户所周围村民聚集成市,买卖兴隆、财源旺盛,人烟密集成庄,始称“广泰庄。”后来栾、孙、徐、吕分别居于百户所不同的方位:栾姓居东靠近海口叫栾家口;孙姓居西南也靠海口,称为孙家口,徐家位于村西洼地,称为徐家洼。直到农业合作化时期,三个自然村才合而为一,统称栾家口村。
也有另种说法:当年徐达是开国元勋,功高盖主,当朝皇帝朱元璋怕威胁了自家江山,对建国功臣要斩草除根。徐达为逃避朝廷-,就背起0逃难胶东,先落脚于龙口的“姆矶岛”。徐达又辗转蓬莱匿迹于栾家口西洼地,后名徐家洼。据徐姓老人说,他们就是徐达的后裔,至今能记住的辈份已有20多代了。也在说现在栾家口的徐姓,并不是徐达的真正后裔,而是其仆人随徐姓后的后代,北沟一村的徐成芳家族才是徐达的后裔。后来不知何故,徐达离开此地。
栾家口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它就和登州水城古港一起,共同向辽东半岛传播龙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它是“海王之国”齐国的出海口之一。汉朝开展“丝绸外交”,栾家口港也作出过贡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里也是南北海上交通的重要海口。隋唐五代时期,登州港进入鼎盛期,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在当时经济、文化、军事活动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栾家口港也随之繁荣。自宋后期到明,登州水城古港的军事作用渐愈突出,栾家口港更承接了登州水城古港的商业功能。
相传唐贞观十八年(644),水旱两路大军东征高丽。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携尉迟敬德诸将率水军进入蓬莱境内,驻军蓬莱城里,大造船只,并采纳丞相魏征的建议,从水城古港和城西栾家口港入海,乘风破浪,驶向辽东。
真正形成规模的栾家口港始建于清代中期,为水旱码头,东北三省的大豆、豆饼、木柴等以及天津、浙江、半个山东省的物资都由栾家口码头集散。当时大小商埠300余家,许多全国闻名的大商埠在栾家口都有分支机构,当时的大商埠有永顺泰、万顺庆、大顺站、万顺站、大顺庆、义和成、双和玉、福成玉、合源兴、义昌隆、乾坤泰等,现在的栾家口边防派出所,便是原来福成玉的旧址。政府为了加强对码头的管理,外派到栾家口的机构有海关、盐务局、警察所、邮政等。
由于水深不够,当时大的客船无法直接停靠岸边,需要有人用小舢板将来客载至岸边,在栾家口的灯楼下就有两家经营这一行当的客栈,且经常因抢客源而冲突不断,其结果是两家的生意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两家的老板痛定思痛,遵循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古训,经过协商,达成和解,合二为一,就这样产生了一个“双和玉”商号,从此生意也不断发展壮大,“双和玉”商号日益兴盛。
在栾家口村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万顺庆”大绸缎庄里,新招了一个伙计。一天夜里,小伙计去关店门的时候看见地上有一块银圆,他立即捡起来交给了柜上。日月交替,岁月推移,小伙计勤勉自律,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老板刻意培养,有心提拔,小伙计长成了大伙计,成了“万顺庆”商号的大管家。后来他才知道当初那银元是掌柜的故意放在那里试探伙计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领导故意用来考验下属的。这也算是一种实践的检验吧,不过这一招看似简单,却管窥见豹,滴水见河,着实有效。有不少新来的伙计就是因为这一块银元而被解雇、被辞退。有人说小伙计之所以能得到掌柜的信任,并成为商号的大管家,与那次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其实不然,一块银元检验出了人的心;人的品质;人的诚信;人的操守;人的素养。这个小故事也体现着从古至今诚信思想在人们心中所占有的分量。
解放前,栾家口港的许多大商埠都自行印制票券,相互流通,一些商埠还有自己的钱庄,外地客商可在此通兑。部分商埠因资金暂时周转不开,还印制过空头支票,这样的支票后面都印有“认真仔细看,灯下不兑”的小字。当客商到别的商埠中花掉这样的支票时,如果收到这种支票的商埠当日不来兑钱,那么开出这种空头支票的商家就有了足够的资金周转时间;如果持有这种空头支票的商家当日来兑换,因为白天忙于业务没有时间,兑换多是在晚上,店主就会以“认真仔细看,灯下不兑”这一提前约定为由,拖延时间,让其明天再来,这样,经过一夜的时间,资金就可以准备好,这种既缓解了眼前压力,又不失诚信的做法不失为一种高明之举!比现在有些人强取死赖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不知要文明多少倍!
来往客商云集于此,也推动了饮食业、娱乐业等服务业的发展繁荣,固定的客栈不算,仅临时餐馆就有30余家,注册的0号有30多户,大烟馆有两个。烟馆外的门联写到:“早进来晚进来早晚得进来;多抽口少抽口多少得抽口”,这对联叫人看了哭笑不得,有点心酸。随着时代的变迁,0号、烟馆作为历史的垃圾已归尘做土,但在当时却从侧面反映了栾家口港的繁华。当时民间流传一首顺口溜:“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脚底下没有一分地,拉着七口八口家,照样吃香喝辣的”。这顺口溜的意思是说当时栾家口港繁荣兴旺,就业机会多,活儿好找,钱也好挣。虽然有些夸张,却也是栾家口港当时的真实写照。
港口的兴旺,百业的繁荣在封建社会里也促进了神灵文化、庙宇建筑的发展。当时,栾家口有土地庙、财神庙、关帝庙三座、海神娘娘庙两座。关帝庙外“英雄几见成夫子,豪杰儒乃为圣人”的楹联写得大气磅礴。海神娘娘庙在解放前拆除,南娘娘庙现已重建。
栾家口村因港而兴,因港而荣。来这里经商的,做买卖的,开店的,摆摊的各色人等来自四面八方,山南海北,有不少的人在这里安家落户,使栾家口村形成了村大、户多、人众、姓杂的特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移民村,也形成了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和谐共存的社会风尚。
栾家口,村大人多,据《周氏谱志》记载:“周姓始祖兄弟四人,于明末从小云南移民而来。其中一支去了东北小龙山;一支落户于城东小皂;周大敬、周大宾兄弟二人结伴落户于城西栾家口,至今发展到300多户,延续到第17世了。村里肖姓与周姓有一段深厚的渊源。据传自古“周、肖一家”。明朝移民条律中规定,凡同姓同宗者不能同迁一地,这一条律迫使一些同宗兄弟不能生活在一起。“行不改名,坐不更姓”曾是中国文化崇尚的一种人格风骨,移民兄弟家人不忍骨肉分离,便不得不更姓易名,从而导致部分家族分成多个姓氏。栾家口肖姓即是由周姓的一支改之。虽然形势所逼,-改姓,但是周肖的辈份却统一排列。另传自古“周、肖不分”。肖、周两姓自来友好,肖姓随周姓迁到栾家口后,与周姓为邻,周姓人丁兴旺,而肖姓后继无人。无奈之下,肖姓只好过继周姓孩子为嗣。为了表示血缘关系和世代友好,肖姓将后代子孙的辈份按周姓的辈字统一排列,延续至今。周、肖一家,传为佳话。在栾家口东南崖还有周氏共同的始祖坟遗址。
岁月流逝,人口繁衍,周氏家族人口不断增多,栾家口的周氏二支又分出一支到了高家庄,长支又分到北林院一支。历经十几世的发展,周氏后人已身处八方,力营百业,但周氏后人时刻不敢忘记至今还高悬在周氏祠堂中的祖训:待人宜宽处事宜让,居家尽孝为国尽忠,这可能正是周氏子孙支系兴旺的原因之一吧!
高姓也是村里的大户,现有百户之多。据《高氏祖谱》记载:“原籍以云南、明初移民至登属莱阳南乡新庄,后迁海阳之辉林河东崖,万历43年(1615),又迁至城东芦洋大赵家,顺治十八年(1661),始迁入栾家口”,几经变迁,历经磨难,总算在栾家口安顿至今。也有十五六代人,300多个春秋了。在高氏祠堂中,也有“振业宜勤处事宜让,居家尽孝为国尽忠”的祖训,这些忠孝、仁义、礼让、勤勉的古训是祖先们留给后世的最宝贵的遗产。
栾家口村,自古有依山靠海的优势,南来北往,行船摆渡,人流较旺。在历代闯关东的大潮里,此村去东北谋生的也特别多,据说累计起来,在东北的人口恐怕比现在村里的人还多。人口的大量迁徙,社会的巨大变革,深刻地反映了栾家口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栾家口村,古迹众多。前面说到的“百户所”古城寨,遗迹残存,在村北临海处,还保留一段古城墙,长约30米,高约7米。城墙内的古灯塔,历经了600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矗立于海口之畔。地方志称,这座旧城寨称为栾家口备倭城,建于明初,高二丈,厚丈余,周围里许。临海高岗上各有一处峰火台遗迹,1995版《蓬莱县志》载:“峰山岭烟墩,位于栾家口村南千米的峰山顶端,呈圆状,内填黄土,外为砌石墙体,残高5米,底座周长60米,烟墩破坏严重。”
位于村西南(原孙家口村)路边的两棵古槐,如今苍劲挺拔,屹立于村头,据说树龄已有500年之久。村中一眼古井,原来位于古城百户所里,为军民共同饮用,百姓俗称“营子里老井”。至今井台子沿保存完整。
说起栾家口港,自然不能不提到闯关东,据有关资料统计,从清代到1949年之间,从山东前往东北闯关东的人约在2000万以上。因为当时在人们心中,东北遍地是宝,不仅有人参、貂皮、__草,还有松籽、煤炭、黄金三样宝,更有许多等待开垦的良田沃土,巨大财富的吸引,对于关内人尤其是与东北毗邻的山东人来说,是难以抗拒的。当时鲁东沿海地区的人一般是通过海路去关东的,蓬莱的栾家口港就成了当时闯关东的出发地之一。据相关史料证实,无论是从地理位置上讲,还是从建港时间上看,栾家口港应该是山东人从海路闯关东的最早的也是最大的集结地和出发地。现在跟年长的东北人提起栾家口,他们还是充满了怀念之情。
古老的栾家口收纳着八方前来谋生的子民,也颇受自然奇景的眷顾,平静无风的海面,突然在远方海空中会映现出船舶、岛屿、山峦或城廓楼台、西式建筑,大风一起,景象全然消逝,这就是海市蜃楼奇观。据老人们讲,过去在栾家口看到海市蜃楼并不不算稀奇;当然最让老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过龙兵的情景。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几乎每年都有“过龙兵”现象出现。所谓过龙兵,实际就是鲸鱼群在海中经过,当鲸鱼群临近栾家口外的海域时,就会像有统一的指令一样,片片鱼鳍树立,象排列整齐的船帆,向着栾家口方向呈作揖状,胶东渔民尊称这为“过龙兵”,每当此时,人们赶忙焚香烧纸祭拜。农业集体化时期,人们参加集体劳动,海中过龙兵时,大家尤其是小孩子都会扔掉手中的工具,停下手中的活计,观望这一奇景。不过,由于过度地捕捞,海产资源减少,“过龙兵”这样的现象在渤海湾里恐怕再也见不到了。
栾家口周围的村庄里,50岁以上的人一提到“海犸子”,人们都不陌生。每到大雾弥漫,海天不分,能见度很低的时候,海面就会传来低沉、响亮的“呜——呜!”声,十里八村的人们都能听得到,这时人们就会说“海犸子叫了”。这“海犸子”的叫声为海中过往的船只指示方向,渔民们根据声音的强弱、方向判断距离,谨慎驾驶,小心航行,绕过暗礁,驶入港湾。“海犸子”虽有声却无形,没有人能看到它,人们都把它想像成一种海中神兽。这一传说也确实使栾家口更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后来听说这“海犸子”实际是某外国科学家制造的一种仪器,做成铜钟状放在海底礁石上,当遇到天气变坏,大气压降低压迫海水时就会发出声音,鸣笛示警,为航船指引方向。近几年来,“海犸子”的叫声听不到了,气象预报科学的发展也使“海犸子”的作用显得根本不重要了。不过“海犸子”到哪里去了,“海犸子”到底什么样?这在大多数人心中仍然是个不解之谜。如果能有实物展览一下,或许对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丰富知识会更有好处。
今日的栾家口,由过去的靠帆船摆渡、运客打渔的小海口,发展成了资产近2亿,年吞吐量200多万吨的大地方港。其中万吨级泊位两个;五千吨、三千吨、一千吨泊位各一个,五千吨客货滚装浮桥码头两个。山东蔚阳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德涛以超人的胆识,创造了民营企业建港的奇迹。栾家口村借势发展、扩大招商引资,又引来了京鲁造船巨商,繁荣了海港经济。如今的栾家口村民,半农半工,人口迅速增长,已发展到1600多户,3000多人。姓氏发展到近百个,成了有名的百姓村了。
栾家口港,如一条巨龙横卧渤海湾畔,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港内码头整齐排列,巨型塔吊一字排开,一艘艘万吨货轮正停泊装卸,数十辆载重汽车往来穿梭。依托栾家口港及其广阔腹地资源,京鲁船业、渤海造船、韩国永和重工等一系列大型企业拔地而起,蓬莱市设立西城临港工业区,栾家口就在西城临港工业区的中心。
五彩的贝壳、柔软的沙滩、碧蓝的海水、林立的桅杆,飘扬的桅旗,密布的厂房见证了栾家口的过去和今天,也必将陪伴着栾家口以全新的面目,迎来新一轮的腾飞。今天的栾家口,人丁兴旺,百业昌盛,一派繁荣景象。昔日的小海口变成了现代的大海港,成为渤海湾畔一颗耀眼的明珠。栾家口的明天会更加繁华,将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小康殿堂。
附一:一代名将徐惠滋(芝)
蓬莱人间仙境,山海名邦。自古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代代精英呕心沥血,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谱写了英雄的赞歌。
栾家口村,自古就是船埠码头重地。古有朱元璋麾下徐达将军军营重地—营里,耍马山上-,这番旌旗猎猎,留下美丽的传说和遗迹。家乡的热土,养育了纯朴、正义、善良的人民。代代繁衍生息,孕育了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建功立业。翻开近代史,仁人志士层出不穷、可歌可泣,为家乡增光添彩。
徐惠滋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惠滋将军是家乡的名人、家乡的骄傲,家乡父老引以为荣。
徐惠滋将军是蓬莱栾家口徐家洼子(又名西山洼)村人。1932年12月9日出生。在故乡,他度过了八年美好的童年时光,然后随父母去丹东求学。
徐惠滋将军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和进步。在解放战争的洪流中,他满怀一腔报国热血,于1948年10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0。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任第四野战军战士、营文化教员、连副指导员。他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在平津战役中浴血奋战,荣立大功。解放战争的硝烟和烽火铸就了徐惠滋将军的铮铮铁骨。
1950年,徐将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保卫战,在朝鲜,他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以及1951年夏至1952年的多次阵地防御战。经过抗美援朝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徐将军更加丰富了战斗经验,提高了指挥才能。回国后,1954年任陆军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团政治处青年助理员。1955年提升为陆军团副参谋长兼作训股股长。1956年-1960年徐将军到军事学院深造。1960年毕业后出任陆军司令部作训处军事科学研究科副科长;1962年任陆军司令部作训处参谋、副处长;1966年任陆军司令部侦察处处长;1973年任陆军师副参谋长;1978年任陆军师参谋长、副师长;1981年任陆军师长;1983年任陆军军长;1985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党委副书记,兼任总参谋部纪委书记;任全军保密委员会主任;1995年7月-1997年11月任军事科学院院长、-。
(-委员)徐将军199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勋章。
徐惠滋将军担任军队的高级将领,他协助总参谋长长期分管全军作战战备工作,就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的军委总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了战略方针调整、战备和战场建设等军队发展的重要事项,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做出了杰出贡献。
徐惠滋将军任中-事科学院院长期间,在军事科研工作中,组织领导科研人员编制了军事科学院军事科研“九五”计划,编修了新一代作战条令等军事法规,多项重大现实问题对策研究成果得到军委、总部高度重视,有的填补了我-事科学一些重要领域的空白。他还领导制定了《全军1996至2000年军事科学研究工作计划》。
徐惠滋将军退出军队领导岗位后,1998年担任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和、任委员,为加强侨务法制建设等做了大量工作。
徐将军是0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十五大代表。
2005年1月5日,徐惠滋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徐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建功立业的一生。他忠于革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倾注了毕生心血,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革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
听到他病逝的噩耗,家乡人民悲痛万分。他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家乡人民心中。
徐惠芝,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八十年代曾陪同-访问美国,成为栾家村的荣耀。
附二:栾家口的知名人物
徐明,原名高丕乾,早年参加革命,曾任蓬莱第五任县委书记及山东省建设厅厅长等职。
高英,生前是蓬莱市政协副主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界名人,为蓬莱的历史文化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对书法研究,造诣颇深,被誉为“蓬莱一支笔”,深受世人敬仰。
周德云,曾任章丘明水市长,后任省政协领导。
附三:村中主要姓氏
白、卢、李、朱、薛、鲁、梁、邹、曹、吕、林、左、车、栾、凌、程、陈、罗、刘、伏、楚、马、柳、崔、满、万、戴、聂、王、丁、宁、魏、董、潘、吴、杜、彭、武、段、齐、肖、房、邱、辛、傅、曲、刑、高、桑、徐、葛、商、许、耿、邵、闫、宫、申、杨、郭、沈、叶、郝、生、依、贺、石、尹、侯、宋、于、胡、隋、禹、纪、孙、臧、姜、汤、战、蒋、唐、张、解、陶、赵、孔、腾、郑、冷、田、周等。
栾家口村附近有南王绪遗址、蓬莱海防遗址、蓬莱沿海烽火台群、蓬莱阁旅游区、长岛旅游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蓬莱海参、蓬莱赤甲红、蓬莱地生子、蓬莱加吉鱼、蓬莱葡萄等特产。
栾(Luán 栾)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是用封邑作为姓氏的。西周的时候,州文王的儿子唐叔虞被封在晋,建立晋国,他的后代有靖侯。晋靖侯的孙子名宾,被封于栾邑(今天的河北省栾城一带),世称栾宾。他的后代于是以封邑地为姓氏,称栾氏。世代为晋国卿士,逐渐成为栾姓望族。 2、春秋的时候,晋国大夫栾书的后代。 3、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代,是用人的名字作为姓氏的。西周的时候,姜子牙被封于齐,建立齐国。春秋时,齐惠公的儿子名坚,字子栾,他的子孙用他的名字的“栾”作为姓氏,成为栾氏的一支,望族出于西河魏郡。 得姓始祖:孙宾。栾氏是晋靖侯的孙宾食采于栾邑而得姓。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离石县。据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栾姓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后代,春秋时期晋国的靖侯孙宾食采于栾邑,后代因地命氏,称为栾氏。望族出于西河郡。根据《万姓统谱》的记载,春秋时期栾书的后代为晋国的公卿。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上的记载,春秋时期晋靖侯孙宾的食邑是赵州,所在地就在平棘西北十六里古栾城,他的子孙以邑为氏,始有栾氏。故栾氏后人尊孙宾为栾姓的得姓始祖。
烧饼和栾云平辈分相同,都是云字科的师兄弟。德云社的家谱是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烧饼本名叫朱云峰,属于云字辈,而栾云平也是云字辈,所以烧饼(朱云峰)和栾云平按辈分来说是同辈。
掌杯人,顾名思义就是掌管水杯的人。对于靠嗓子吃饭的人来说,这水杯绝对是重要的东西,只会给绝对信任的人。对外郭德纲一直说给他拿水杯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栾云平,一个就是烧饼。
这俩都是所谓的儿徒,连郭麒麟都没有这个待遇(可能更多是因为郭麒麟很少有机会和郭德纲一起演出),至少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他们两人在郭德纲心中的地位。
栾云平一直是德云社的大管家,据说当年曹云金大喊清君侧,清的就是他。
郭德纲说他是过于耿直,正直的人。烧饼,从小跟着郭德纲长起来的,这个外号也是郭德纲起的,当年和曹云金的关系很好,也有说烧饼的一些本事是曹云金教出来的。
当初曹云金出走时也是煽动着烧饼一起,烧饼也已经离开了,只是后来被他父母知道了,被打回德云社,可见烧饼父母对郭德纲也是绝对信任,支持。
自此以后,烧饼也是死心塌地跟着师傅了。
东平、肥城武氏字辈
武圃圃爷之后,祖籍宁阳西皋
★山东东平武氏次支与肥城长支并轨同步后新族谱字辈顺序更改为(以此为准):
祥尚方国树,世传嘉孔玉。
庆占鼎铸守,舒中福锡隆。
伦焕舟再复,久勤芳益享。
先阅圣贤书,天广呈万春。
★山东肥城长支字辈顺序为:
兆修如心闻,同升立志诚。
庆占鼎铸守,舒中福锡隆。
伦焕舟再复,久勤芳益享。
先阅圣贤书,天广呈万春。
栾
老姓赖布氏,亦称赖卜氏、来布氏,Laibu Hala,世居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董鄂(今辽宁省桓仁、宽甸一带)
栾姓还出自于:
汉族的姜姓,姜子牙的后裔;
出自于姬姓,周文王的后裔;
出自于蒙古族晃豁坛氏;
栾家口,村大人多,据《周氏谱志》记载:“周姓始祖兄弟四人,于明末从小云南移民而来。其中一支去了东北小龙山;一支落户于城东小皂;周大敬、周大宾兄弟二人结伴落户于城西栾家口,至今发展到300多户,延续到第17世了。村里肖姓与周姓有一段深厚的渊源。据传自古“周、肖一家”。明朝移民条律中规定,凡同姓同宗者不能同迁一地,这一条律迫使一些同宗兄弟不能生活在一起。“行不改名,坐不更姓”曾是中国文化崇尚的一种人格风骨,移民兄弟家人不忍骨肉分离,便不得不更姓易名,从而导致部分家族分成多个姓氏。栾家口肖姓即是由周姓的一支改之。虽然形势所逼,被迫改姓,但是周肖的辈份却统一排列。另传自古“周、肖不分”。肖、周两姓自来友好,肖姓随周姓迁到栾家口后,与周姓为邻,周姓人丁兴旺,而肖姓后继无人。无奈之下,肖姓只好过继周姓孩子为嗣。为了表示血缘关系和世代友好,肖姓将后代子孙的辈份按周姓的辈字统一排列,延续至今。周、肖一家,传为佳话。在栾家口东南崖还有周氏共同的始祖坟遗址。
岁月流逝,人口繁衍,周氏家族人口不断增多,栾家口的周氏二支又分出一支到了高家庄,长支又分到北林院一支。历经十几世的发展,周氏后人已身处八方,力营百业,但周氏后人时刻不敢忘记至今还高悬在周氏祠堂中的祖训:待人宜宽处事宜让,居家尽孝为国尽忠,这可能正是周氏子孙支系兴旺的原因之一吧!
高姓也是村里的大户,现有百户之多。据《高氏祖谱》记载:“原籍以云南、明初移民至登属莱阳南乡新庄,后迁海阳之辉林河东崖,万历43年(1615),又迁至城东芦洋大赵家,顺治十八年(1661),始迁入栾家口”,几经变迁,历经磨难,总算在栾家口安顿至今。也有十五六代人,300多个春秋了。在高氏祠堂中,也有“振业宜勤处事宜让,居家尽孝为国尽忠”的祖训,这些忠孝、仁义、礼让、勤勉的古训是祖先们留给后世的最宝贵的遗产。
栾书,春秋晋大夫。即栾武子。初为下军之佐,累迁中军元帅,代_克为政。晋厉公六年(前575)率师伐郑,大败楚师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后与荀偃刺杀厉公,拥立悼公。遗物有“栾书缶”。栾布(?-前145),西汉臣。梁国(治今河南商丘)人。与彭越友善,越为梁王,任他为梁大夫。汉高祖杀彭越后,他奉使自齐还,哭祭彭越,为吏所捕。高祖释其罪,任为都尉。文帝时,为燕相。吴楚七国之乱时,以击齐功封_侯。栾大(?-前112),西汉将领。本为胶东王宫人,与少翁同学方术,后由胶东康王王后荐于武帝,诈称曾入海见仙人,可得长生不死之药,被任为五利将军,封乐通侯,妻以公主,贵倾朝廷。后治行装,东入海求仙,不验被杀。栾巴(?-168),东汉臣。魏郡内黄(治今河南内黄西北)人,一说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字叔元。顺帝时9125-144)为黄门令,后迁桂阳太守,在郡兴立学校。再迁豫章太守、沛相。灵帝即位,任议郎,党锢之祸起,上书为陈蕃、窦武辨冤,下狱自杀。传说曾为宦官,后以身体复旧求退。又说晓道术,关于他的神话故事很多,见葛洪《神仙传》。栾崇吉,宋臣。字世昌,开封封丘(今属河南)人。初补临淄主簿,迁殿中丞。至道初擢度支员外郎、度支副使,旋加祠部郎中。真宗时知洪州,有司岁敛民财,奏罢。以病徙濠州,迁卫尉少卿,以将作监致仕河南鹤壁浚县有很多姓栾的。其他栾姓名人有春秋时晋国大臣栾成、栾枝;晋朝大臣栾肇;北魏名儒栾文博;元官吏栾凤;明官吏栾恽等。近当代栾姓名人有病理学家栾力,学者栾调甫,美学家栾栋,文学研究家栾星,剧作家栾少山,中长期天气预报学家栾巨庆,诗人栾桢,击剑运动员栾菊杰、羽毛球运动员栾劲,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等。
栾家口的介绍
本文2023-09-25 15:09: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