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宁城县有多少个村镇都叫什么
截止2019年全县共辖13镇302个行政村、1782个自然村。天义镇、汐子镇、忙农镇、大明镇、大双庙镇、八里罕镇、大城子镇、小城子镇、黑里河镇、甸子镇、五化镇、三座店镇、必斯营子镇。
1、天义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位于赤峰市南部,南临河北省、东接辽宁省,是宁城县,县委、县政府、人大及政协的所在地。是宁城县中心城镇,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小城镇建设综合试点。
2、小城子镇
小城子镇位于内蒙古宁城县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平双公路、306国道交汇于此,穿镇而过,素有“宁城北大门”之称。东与宁城县汐子镇交界,西、南与宁城县大城子镇、大明镇接壤,北与内蒙古喀喇沁旗西桥镇相连。
3、八里罕镇
八里罕镇位于内蒙古宁城县中西部,总面积373平方公里,平双公路纵贯街区,交通便利。是内蒙古东南部地区通往京津唐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首都北京仅400公里、距承德避暑山庄200公里,驰誉塞北的休闲旅游胜地萧太后温泉度假村就在附近。
4、黑里河镇
黑里河镇位于宁城县西部,介于东经118°16′—118°3′,北纬41°18′—41°35′之间,北与宁城县八里罕镇、喀喇沁旗梅林镇相连,东与宁城县右北平镇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
5、三座店镇
三座店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三座店村得名。地处宁城县西北部,坤都伦河沿岸,北临大城子镇,西接存金沟乡、东连一肯中乡。
-宁城县
以下是 整理的《帝王与牡丹的传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炎帝与牡丹。炎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生活在5000年前后,出生于河南新郑(一说湖北随州,一说山西高平);长于陕西凤翔县、岐山县的姜水畔因而姓姜,去世后葬于湖南炎陵县。他是华夏农业和医药的奠基人,是华夏文明的创造者之一。他发明五谷农耕,倡导商品交换,创制中药医学,传说因品尝百草而中毒去世,被后人尊称为“神农氏”、“药王”。托名神农氏所著的《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公元1世纪或之前,书中将牡丹列为中品,实际上是我国人民对祖祖辈辈的先民们使用中草药的经验总结。该书包含神农氏“尝百草而识药性”的功劳不言而喻。
夏帝相与牡丹。帝相是夏代的第五个君主。宋虞汝明《古琴疏》载:“帝相元年,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于云和,命武罗伯植芍药于后苑。”古代,牡丹与芍药不分,统称芍药。帝相元年即公元前1936年,那时帝相已在后花园种植牡丹。由此推来,人们爱牡丹或将其植入园圃的历史已有四千年。
刘秀与汉牡丹。 传说,西汉末,“王莽撵刘秀”至河北省柏乡县北郝村时,刘秀人困马乏,见村头寺院内有一断墙,便翻身跳了进去,一头昏倒在花株下。谁知花株“涮”地舒展枝叶,把刘秀严严盖住,避过了这场灾难。刘秀苏醒后认出牡丹花,起身在断墙后题诗一首:“萧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惟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诗后落款为“刘秀题”。原来这奇花就是那花中——牡丹。在牡丹仙子的庇护下,刘秀成为东汉光武帝。从此,汉牡丹声名远扬。柏乡县“汉牡丹”号称天下第一牡丹,至今开花繁盛。
隋炀帝与牡丹。 《隋炀帝海山记》中载:“隋帝辟二百里为西苑,召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赭红、赭木、鞓红、坯红、浅红、飞来红、袁家红、起州红、醉妃红、起台红、云红、天外黄、一拂黄、软条黄、冠子黄、延安黄、先春红、颤凤娇。”传说隋炀帝最钟爱从易州进贡的牡丹,并诏令改名叫隋朝花。虽然说《隋炀帝海山记》是宋人小说,但西苑中栽植牡丹的可能性极大,在此之前,牡丹已在民间栽植,隋炀帝是一个好花、好色、好大的皇帝。若当真,从隋朝西苑开始,牡丹开进入皇家园林之先河。
南朝梁武帝。南朝梁武帝萧衍502至550年在位。作有《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阑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相传,莫愁女为洛阳人,貌美如花,善栽牡丹。莫愁幼时丧母,15岁时父亲采药时落崖而亡,因家境贫寒,她卖身葬父,嫁给建康(今南京)卢员外家做了儿媳妇,并生子阿侯。梁武帝萧衍与卢员外交情深厚,到卢员外家赏牡丹时,见牡丹灿烂夺目、雍容华贵,便问:“此花为何人所栽?”卢员外答道:“儿媳莫愁。”梁武帝传令莫愁见驾,见莫愁美若天仙,从此茶不香饭不思。梁武帝先下令莫愁的丈夫卢公子戍边赴命,在途中暗暗将其害死,然后传旨莫愁入宫为妃。莫愁得知事情真相,悲愤交加,纵身跳入家中的石城湖。今,南京市莫愁湖有莫愁女雕像。
南朝梁简文帝。南朝梁简文帝萧纲550至552年在位。有《春日诗》描写牡丹。
唐高宗与牡丹。唐高宗李治650-683在位,对牡丹情有独钟,曾大宴群臣,赏“双头牡丹”,命赋诗,上官昭容(上官婉儿)诗云:“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臭”通“嗅”,“连璧”指并蒂,“兰”喻品性高洁,倚世独立。意思是:双头牡丹并蒂像是珠联壁和的挚友,花蕊散发香气恰似幽兰般美丽的高洁佳人。
武则天与牡丹。女皇帝诗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该诗气势磅礴。据《全唐诗》注,武则天利用《腊日宣诏幸上苑》挫败了一起政变。该诗后来演绎成 “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牡丹被赋予铮铮铁骨的品格。事实上,武则天尤好牡丹,曾将家乡的优良品种牡丹移植到长安,又带到“神都”洛阳,并非“贬”牡丹。“自唐则天以后,洛阳牡丹始盛”(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可见,武则天对牡丹发展有特殊贡献。
唐玄宗与牡丹。唐玄宗李隆基喜爱牡丹,其贵妃杨玉环宠爱牡丹,都城长安的沉香亭畔和行宫骊山等处均种植有名贵牡丹,这对牡丹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唐玄宗召洛阳花师宋单父在骊山种植牡丹万余株,色样各不同。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在沉香亭前赏牡丹,命李白进《清平调三首》,处处把牡丹和杨贵妃相喻,花即人,人即花,名花、美人相得益彰,“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唐玄宗大喜。有人据《姚黄传》考证,沉香亭畔种植有‘姚黄’牡丹。唐玄宗还把牡丹赐给宠臣,以示皇恩浩荡。《开元花本记》中载:杨国忠以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於家。 古代有一牡丹品种,花浅红色,花瓣上有深红的一点。相传是杨贵妃在它的花瓣上用指头捻了一下,次年移于仙春馆栽植,开花后像是留下红指印迹,唐玄宗取名‘一捻红’。《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与贵妃幸华清宫,唐玄宗亲自折牡丹一枝递给杨贵妃,说:“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艳,尤能醒酒”,从此,牡丹雅称“醒酒花”。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帝(唐明皇)与妃子(杨贵妃)共赏太液池千叶莲时,比喻杨贵妃是“能听懂人语的花朵”,后人多用牡丹形容“解语倾国”的美人。唐罗隐《牡丹花》诗曰:“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意思是:牡丹若会说话,应像倾国倾城的美人;牡丹纵然不会说话,好像沉稳娴雅、含情脉脉的美人。
唐穆宗与牡丹。唐穆宗李恒821-824年在位,十分喜爱牡丹。唐苏鹗《杜阳杂编》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上每观芳盛,叹曰:人间未有。
唐文宗与牡丹。唐文宗李昂826-840年在位,好诗文,好牡丹。据《唐诗纪事》记载:太和年间,文宗驾幸慈恩寺,见裴潾《白牡丹》诗:“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反复吟咏,并令宫嫔吟唱。到晚上,此诗已传遍六宫。太和年间,文宗赏牡丹时,问程修已:现在,京城传唱的牡丹诗中,谁写的?程修已答道:中书舍人李正封的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有一天,文宗对杨妃说:你在梳妆台前饮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可见矣。牡丹从此得“国色天香”雅称。太和九年,发生了“甘露之变”,文宗的许多近臣被宦官杀害,包括《牡丹赋》作者舒元舆。次年,上林苑牡丹花开,睹花思人,不禁黯然神伤,文宗作牡丹诗:“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恨,无复侍近臣。”大意是:街道长满了青草,上林苑的牡丹开得艳丽妖娆,凭高远去恨悠悠,可惜文宗的心思再也没有近臣知晓。唐苏鹗《杜阳杂编》载:文宗于内殿前看牡丹,翘足凭栏,不觉吟舒元舆《牡丹赋》:“俯者如愁,仰者如语,含者如咽”,吟罢,才省悟元舆已辞世,不觉叹息良久,泪如雨下。文宗受制于宦官,后抑郁而死。
后唐庄宗与牡丹。后唐庄宗李存勖923-926年在位。据记载,洛阳大内临芳殿,乃庄宗所建。殿前有牡丹千余本,如百药仙人、月宫花、小黄娇、雪夫人、粉奴、香蓬莱、相公卵、心黄御衣、红紫龙杯、三云紫等。这或是最早记载的牡丹品种名。
后蜀后主孟昶与牡丹。后蜀后主孟昶935-974年在位。宋·胡元质《牡丹谱》记载,孟昶引种了许多牡丹“于宣华苑广加栽植,名之曰牡丹苑”。孟昶引种的牡丹有红、紫、黄、白、等色,有青心、合欢、重瓣起楼等,孟昶经常宴群臣赏牡丹。宋统一全国后,该批牡丹花散落民间,小东门外有张百花、李百花之号,皆培籽分根,种以求利,每一本获数万钱。提及孟昶,人们常将亡国原因归罪于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天生丽质,深得蜀后主宠爱。据说,花蕊夫人最爱牡丹花和红栀子花,孟昶才引种牡丹。实际上,花蕊夫人屡劝说孟昶励精图治,但孟昶认为蜀地山川险阻,不足为虑,最终导致国破家亡。孟昶自缚出城投降,花蕊夫人却表现出牡丹般的铮铮傲骨。花蕊夫人被押入宋途中,曾作词曰:“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宋太祖召花蕊夫人写诗,花蕊夫人作《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烈女!
南唐后主李煜与牡丹。南唐后主李煜961年-975年在位,文艺上才华横溢,政治上却昏庸无能。当北宋陈兵长江,形势岌岌可危时,这个金陵城里的末代皇帝还在赏月观花,得过且过。法眼禅师陪李煜在御花园赏牡丹,借花颜难驻,红艳不常为喻,作牡丹诗偈欲警示后主自省:“拥毳(cui)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奈后主不知省悟,终致金陵城破,后主肉袒出降,破了皇帝梦,成为阶下囚。事载宋僧惠洪《冷斋夜话》。
宋太祖与牡丹。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出生于洛阳老城,兄弟俩登上帝位后,对家乡牡丹青睐有加,置洛阳为西京,使北宋洛阳园林盛甲天下。宋太祖乾德四年,皇宫内开出三种异常美丽的牡丹,太祖认为是祥瑞之兆,命侍臣作文以记之。宋祁作《上苑牡丹赋并序》:“夫何牡丹之挺育,冠群葩以擅奇……”。北宋洛阳“凡园皆植牡丹”,至宋仁宗时,逐渐成就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历史地位。
宋徽宗与牡丹。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昏庸无能,却是书画名家,其书法瘦劲、挺拔、舒展、遒丽,号“瘦金体”。宋徽宗《牡丹诗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作华丽富贵,疏密自然,用笔洒脱,线条粗细有致,笔势圆转流畅,充分表现出了瘦金书体的婀娜之美。《牡丹诗册》是宋徽宗的重要代表作,上书:牡丹一本同干二花,其红深浅不同,名品实两种也,一曰叠罗红,一曰胜云红,艳丽尊荣,皆冠一时之妙,造化密移如此,褒赏之馀因成口占:异品殊葩共翠柯,嫩红拂拂醉金荷。春罗几叠敷丹陛,云缕重萦浴绛河。玉鉴和鸣鸾封午,宝枝连理锦成巣。东君造化胜前岁,吟绕清香故琢磨。宋徽宗还留下有牡丹宫词。
辽圣宗与牡丹。辽圣宗耶律隆绪公元982~1031年在位,与母后萧绰创造了辽国的鼎盛。据《辽史·圣宗本纪》记载,“统和五年(987)三月癸亥朔,(圣宗)幸长春宫赏花钓鱼,以牡丹偏赐近臣,欢宴累月。”明《北京考》亦记载圣宗于统和12年(994)3月去长春宫观赏牡丹。
金章宗完颜璟与牡丹。金章宗完颜璟1189至1209年在位,自幼受袓父耳闻目染,喜爱儒家文化,继位后效法北魏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对金朝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写有《云龙川太和殿五月牡丹》诗:“洛阳谷雨红千叶,岭外朱明(指夏季)玉一枝。地力发生虽有异,天公造物本无私”,即反映今东北一带的牡丹栽培。该诗在意是:洛阳谷雨时节开花的红色重瓣牡丹,在北方夏季才开花,成为玉树般的仙花;各地气候土壤差别大,植物生长规律不同,但天公造物却是没有私欲的!
明建文帝与牡丹。明建文帝(惠帝)朱允炆是朱元璋之孙,明成祖朱棣之侄,仅在位三年多,被朱棣赶下台而失踪。今云南昆明武定县有一座风景秀丽的狮子山,山脚下有森严壮观的正续禅寺,寺内现存惠帝祠阁和建文塑像。传说这里是朱允炆隐迹修行之地,相传明建文帝在狮子山上曾亲手栽植白牡丹一株。如今,该白牡丹历经600余年仍然盛开不衰,号称中国一绝。
清康熙帝与牡丹。清康熙帝喜好汉文化,喜好牡丹,圆明园、畅春园、清渏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广植牡丹,清康熙帝还与群臣一起赏寺院牡丹,每年在乾清宫元夕赐宴赏牡丹,三月赏瓶插牡丹等。给后人留下《忆畅春园牡丹》、《咏各种牡丹》、《绿牡丹》、《咏花瓶》、《莲花岩松牡丹》等诗。内蒙古宁城县小城子镇长皋村乌向南家,有一株清康熙皇帝御赐的牡丹。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皇帝的叔伯妹妹爱新觉罗氏固伦郡主下嫁乌家时,康熙赐牡丹一株,品种‘富贵红’。“陪嫁牡丹”至今已有330余年,长势旺盛,每年着花200余朵。
乾隆帝与牡丹。君主都推行文化专制主义,而以清朝为最甚,清则以乾隆为最甚。文化专制的突出表现就是大兴。清代内阁学士、礼部尚书沈德潜《咏紫牡丹》诗:“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招致株连九族、掘墓鞭尺之祸。“夺朱”原意是紫色牡丹压过了红色牡丹,被理解成夺了明朝天下;“异种”原意是奇异之牡丹品种,被理解成“非我汉族”的满族。
明太祖朱元璋与曹州牡丹。 据曹州牡丹传说:谷雨时节,明太祖朱元璋带着军师刘伯温来曹州观花,见雍容华贵的牡丹赛过皇宫诸花,心生嫉妒,出口成法:“把曹州牡丹统统移到御花园。”圣旨一下,忙坏官兵,铁锨乱挖,气煞农家。乡亲们哭天号地,请求皇帝开恩,留下牡丹,给老百姓留条生路,朱元璋置之不理。刘伯温担心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引起民愤,连忙进谏只挖走花后‘魏花’。朱元璋急忙下令:只挖看园人赵义门前的那株紫牡丹。赵义的妻子魏花痛哭不止,她挺着六个月的身孕,对赵义说:“我本是这园的牡丹花仙,今被刘伯温看出。我叫他挖走我的身,留下我的根。我把腹中婴儿留在根下了……”说罢,一阵风起,魏花不见了。此时,朱元璋已乘上车辇,带走了叶垂花残的那棵紫色牡丹。来年春天,在赵义门前的牡丹花坑里,又长出一棵紫葳葳的牡丹,花开千层,大如盘,一朵花700多瓣,馥香浓郁。村民们知道这是花仙魏花的孩子,便取名‘魏紫’。
袁世凯与“牡丹王”。 民国初年,曹州牡丹盛极一时。赵楼村南有两株树龄200多年的红牡丹——‘脂红’,株高丈二,阔丈八余,主干有碗口般粗,人称“牡丹王”。盛开时,红光耀眼,异香袭人,方圆百里的人都来观赏。袁世凯称帝后,曹州镇守使陆建章强行买下“牡丹王”,亲送京城献袁,以讨袁的欢心。随后,“牡丹王”被运到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市),栽在袁公园里。陆建章因此官升三级,而赵楼几代花农辛勤培育了200多年的“牡丹王”不久便枯死了。有人写诗感叹道:窃国大盗用小人,国遭大难花不存。花农心血二百载,毁于一旦痛煞人。
小城子镇位于内蒙古宁城县的西北部,俗有宁城县的“北大门”之称,属于半平川半丘陵地区,西北、东南两面依山,中间傍水。全镇总面积318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59100亩,现辖19个行政村,121个村民组,23万人口,是宁城县较大的乡镇之一。
赤峰市宁城县有多少个村镇都叫什么
本文2023-09-25 14:54: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