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谱中每一代人数是多少?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5浏览:3收藏

孔子家谱中每一代人数是多少?,第1张

惟/戈 温 扌/纟 昭/昌 光 仁 宀/曰 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 若 端 王 扌/应 元 之/万 氵 思 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以下由中央政府颁布

希 言 公 彦 承 弘/宏 闻 贞 尚 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肈 彝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孔德成不回曲阜的原因是77代孔德成在大陆解放时被蒋介石带到台湾去的,所以其后代均在台湾。

1937年7月,因为曲阜即将沦陷,蒋介石怕孔德成落入日本人手中被扶植为文化傀儡,命令军长孙桐萱带兵强迫孔德成离乡,迁居重庆。1948年去美国考察精神文明建设。1949年迁居台湾,任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大学教授。

孔德成迁居台湾后继续享受世袭特任官的待遇,他唯一的工作就是每年在孔子诞辰日,参加台北孔庙的祭典。1998年孔德成的办公室“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被裁撤。2008年10月28日病逝于台湾,享年88岁。

孔子的后人都在孔府居住吗

不是,只有每代的衍圣公才能居住在孔府。孔府是孔子后代长子长孙居住的地方,也是历代衍圣公的衙署和私邸。初期的孔庙仅有孔子故宅三间,其后裔在简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依庙建宅。而当今的孔府,则是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

才逐渐发展扩大形成的。孔子的嫡系长支为奉祀孔子,原住在阙里故宅,称“袭封宅”。随着孔子地位及其子孙官位的升高,孔氏住宅日益扩展。

曹魏时期,又于庙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设教讲学。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住宅在庙东已有“客馆”、“客位”、“斋堂”、“宅厅”、“恩庆堂”、“双桂堂”等建筑。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王室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一作微仲衍)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嫡系先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he)为名],母亲是颜徵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人品出众,建立过两次战功,因曾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即孟皮。孟皮脚有毛病,依当时礼仪不宜继嗣,于是又与年轻女子颜徵在野合而生孔子。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母子也不为叔梁纥的正妻施氏所容,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及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他服了三年丧。

孔子十九岁时娶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丌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孔鲤),字伯鱼。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据《孔子家语》和《史记》记载,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

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时,立即将扰乱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杀掉,以严肃法纪,因而名动一时,由此可看出孔子不是后世某些人认为的迂腐不堪的学究,而是敢作敢为但不暴虎冯河的伟丈夫。孔子执政仅三个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后来堕三都的行动未能最终成功,但对强公室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于是为了挤走孔子,送了上120匹良马和80名女乐给鲁国诸侯。鲁国国君沉溺于此,连续三天没有上朝,到了祭祀之日,忘了分祭肉(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孔子对鲁君大失所望,于是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先后去了卫、宋、曹、齐、陈、蔡、楚等国。孔子虽然在各国都受到了尊重,但由于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秩序,要求和谐,爱惜民力的政治主张和当时诸侯追求的霸道格格不入,孔子始终未能得到重用从而实施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68岁回到鲁国,鲁国国君对孔子相当礼遇,但依旧没有重用孔子。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孔子因而在回到鲁国之后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动,一面继续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一面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

晚年,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颜回不幸早逝,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儿子孔鲤亦早逝,孔子在“道不行”和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笔者猜测孔子的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农历二月十一日73岁时(72周岁)与世长辞。

孔子家谱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五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六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五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子、曾子、颜子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这三家的家谱与孔子家谱合称“通天家谱”,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上面,对于孔姓的渊源,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从这段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殷汤的后代以孔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时代宋国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应该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悠长历史。

《广韵》和《史记》上面对于孔姓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关于孔父嘉的后代奔鲁的记述:《广韵》上说,避华督之祸跑到鲁国的是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史记》上则说,奔鲁的是孔父嘉的孙子睾夷。实际上究竟是谁最先到鲁国开基,迄今仍众说纷纭,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不过,无论哪一位才是鲁国孔氏的真正开山始祖,孔子之为孔父嘉的六世孙,已经是个不争之论。据考证,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祖父是伯夏,伯夏则是防叔之子。由此可见,孔父嘉不但是孔姓的创造人,而且的确是2000多年来举世同钦的至圣先师孔子的六世祖。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因此,孔子的历代子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也未曾间断过,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能够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岂不是孔姓的人比别姓的人幸运,而又足以自豪自傲的地方!孔,的的确确是一个尊荣无比的汉族姓氏。

孔姓辈份:

孔姓辈分

惟/戈 温 扌/纟 昭/昌 光 仁 宀/曰 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 若 端 王 扌/应 元 之/万 氵 思 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以下由中央政府颁布

希 言 公 彦 承 弘/宏 闻 贞 尚 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肈 彝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孔子世家谱》:随着新版《孔子世家谱》补遗卷在2008年12月31日停止收集孔子后裔资料,历时10年的《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后裔资料收集工作全面完成。 编修补遗卷是《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的最后一步,因为不少后裔族人得到修谱消息较晚或身份考证过程较长,未能及时录入总谱,为避免这部分孔子后裔资料失传,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决定编修一部补遗卷。 从2008年10月决定编修补遗卷到目前,最终有11万多人填报了后裔资料登记表。

我是德字辈 孔子第77代子孙 我想说的是我的爸爸是令字辈 爷爷是祥字辈 爷爷父辈是繁字辈 族谱里根本就没有建字辈 按照你所说的你爷爷是德字辈 你爸爸是繁字辈 这两个辈分中间还有一个祥字辈 你把辈分都弄颠倒了 而且孔氏家谱是不循环使用的 辈分用到差不多的时候会有人继续续家谱的 你是外孔吗?下面我附上孔子世家谱第56--105代辈分的字 关于我这十辈的是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08年在台湾病逝 现在他的儿子孔垂长是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如果你是孔子后裔那我就担心你的智商了 因为即使你不懂家谱的排列如何 那最起码的你的爸爸和你的爷爷中间都是哪个辈分的你都没说对 如果你说的没错那就是你家乱了辈分了 希望你可以去百度孔子世家网科普一下知识。

孔子家谱中每一代人数是多少?

惟/戈 温 扌/纟 昭/昌 光 仁 宀/曰 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 若 端 王 扌/应 元 之/万 氵 思 克 46 47 ...
点击下载
上一篇:于姓来源下一篇:谁有任姓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