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查下“胡”姓的由来,以及历史人物。。。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5浏览:4收藏

想查下“胡”姓的由来,以及历史人物。。。,第1张

胡姓:以谥为氏

胡姓为当今中国第13大姓,占总人口的131%。

关于胡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说法均与陈地有关:一是以陈胡公谥号为氏;二是以国为氏,春秋有胡国,子爵,其地在陈国附近,是附庸于陈国的一个小国。

古代姓氏学著作认为,以谥为氏是胡姓的主要源头。唐代林宝《元和姓纂》上说:"胡,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氏,系出妫姓。"林宝所依据的是出于汉代的《世本》一书,《世本》中对胡姓来源的解释是:"周武王封虞满于陈,谥胡公,因氏"。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妫满为什么得了一个"胡公"的谥号?或者说,"胡"字包含着一个什么样的美好意义?

关于妫满谥号"胡公"的由来,我们从周代的谥法中也许能找到一些线索。《逸周书·谥法解》云:"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胡,即是年老高寿的意思。也就是说,妫满年高寿长,人乐其寿,故以其寿而谥之曰"胡"。

但是,是谁最先以胡为姓的?遍查古代姓氏书籍,难以考究。广州市胡海先生为调查全国安定《胡氏族谱》,从1991年8月到1996年9月,自费踏13省,遍寻资料,历千辛万苦,从民间浩翰的家谱史料中,做出结论,认为陈国最后一个国君陈胡公20世孙陈闵公亡国后,他的两个儿子逃往阳武户牖避难,其中陈衍,生子二:长子名琏、次子名玙。琏以国为氏,姓陈;玙以胡公谥号为氏,姓胡。玙生澄,于是有胡氏一系。此为一说。但从胡公妫满到其21世孙玙,其间相距六百余年,若以胡公谥号为氏,当在胡公孙辈三、四代之间,不一定会延续到21世。有的胡氏族谱上说,胡氏始于陈胡公长子申公犀侯。胡公有二子,长子名犀侯,为申公,以胡公谥号为氏,姓胡;次子名皋羊,继兄即位,为相公。此又为一说。

对胡氏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源于胡子国,以国为氏。春秋时有两个胡子国,一为姬姓胡国,在今河南郾城一带,与郑国相邻,与陈国不远。一为归姓胡国,在今安徽阜阳一带,与陈国相邻,这个胡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小国,而是陈国的一个附庸国。《左传》载,"十五年吴王僚使公子光伐陈,取胡、沈而去。"这里的胡国和沈国,都是附庸于陈国的子国。陈国后期国力衰弱,自顾不遐,胡国先为吴国所掠,后亡于楚国。归姓胡国亡国后,后人分为两支,一为胡姓,一为归姓。

关于胡公的这两个来源,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胡氏,子爵。其地在今颍州汝阳西三里胡城是也。春秋定公十五年,楚灭之,其后以国为氏。或云:胡公满封于陈,其后亦为胡氏。"他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来源,但最早的姓氏书籍、早在汉代的《世本》认为胡姓源于陈胡公,且大多数胡姓族谱均记为源于陈胡公,所以我们还是取胡姓以胡公谥号为氏,与陈姓同源之说。

胡氏家谱源流甚早,现有确切文字可查的是宋代修的族谱。朱熹有《胡氏族谱序》存于世,《序》云:

胡氏之先自周武王封舜后胡公于陈,子孙以谥为姓,历汉文恭公,以迄晋关内侯质为立谱之鼻祖,相传二十五世,中间序昭穆,别疏戚,因流溯源,由本达枝,作谱以传,庶几不忘本也。胡氏子孙继此能自振于时,则斯谱之传愈久愈光,由一世及千万世,莫可量也。

胡姓的郡望在唐代以前,主要在安定、新蔡两地,其中安定声望最高。安定郡在今宁夏固原。安定成为胡姓著名的郡望是在两晋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西汉时胡建始居安定。胡建曾任安定太守,"出门名户,占系陈国",即为陈国胡公满的后裔。东汉时,太尉胡广为安定人。三国时,魏荆州刺史胡质为安定人,其子胡威为青州刺史、平春侯,又迁居淮南。安定胡氏历经两晋,世代官宦,权倾朝野,由此安定胡氏名闻天下,安定胡氏成为天下胡姓最为显达、最庞大的一支。

南朝时,刘宋名将胡藩居江西华林(今江西奉新县西南),胡藩有60多个儿子,经数十年繁衍,成为当地大族,胡藩为华林胡氏始祖。自胡藩历24世,传至唐代胡魁,历任饶州判官、侍御史等职,胡魁有5个儿子,分居5处,蔚为华林五宗,华林胡氏走向兴盛。

华林五宗中,胡魁长子胡珰之后,宋代有国子监主簿胡仲尧兄弟,一门进士,盛极一时。胡珰后裔后来有迁到湖南、湖北、云南及江西其他地方的。迁至湖南的有一支居于浏阳中和乡,这里为罗霄山余脉,有一小山岭,名叫"西岭",西岭山脚下有一村子,自明末以来就有胡姓人居住,经400年繁衍生息,成为当地有名的"西岭胡氏"。到当代,西岭胡氏则有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据其族谱记载,西岭胡氏源于华林胡氏,族谱从陈胡公妫满起,至胡耀邦,已是第130余代了。

胡氏家族的另一支在安徽徽州特别引人注目,他们创造的文化成为徽州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宋代,著名学者汪藻就曾这样说过:"大江之东以郡名者十,而士之慕学新安为最。新安之属以县名者六,而邑小多士,绩溪为最。绩溪之氏以族名者无虑百余,而学传子孙胡氏为最。"

绩溪是徽州的六县之一,今为安徽绩溪县。"绩溪胡氏"以其独特的文化而著称于世,为当地闻姓望族。绩溪胡氏著名的家族有三支,即"明经胡氏"、"金紫胡氏"、"尚书胡氏",人称"绩溪三胡"。

"明经胡氏"系由李姓改为胡姓者,是近代名人胡适和胡光墉(即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族。

"金紫胡氏",其始祖为宋代名臣、学者胡舜陟(1083—1143),他因受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故后人把"金紫"作为其家族的称呼,称"金紫胡氏"。金紫胡氏自家居绩溪后,聚族而居,世代为学,过着耕读与世宦相结合的生活。胡舜陟之子胡仔也是宋代大学者。据史载,宋、明、清三朝中,金紫胡氏共有154种著作问世,著作多以解经为主,故有"经解世家"之称。

"尚书胡氏",其始祖可追溯到东晋时的胡焱。胡焱本是山东青州人,东晋时任骑常待官职,奉命镇守新安郡的歙县,咸康三年(公元337年),胡焱游览华阳镇(今绩溪县城),到了龙川(今绩溪县瀛洲乡坑口村),看到这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是一块风水宝地。他便在龙川之口的荆林里占卦,大吉大利,于是举族从青州迁居于此,从此龙川村开始发展,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

《龙川胡氏宗谱序》记载:"我徽州固多世家,而华阳(即今绩溪)则以胡氏为首,胡氏又以龙川为首,龙川之胡氏即吾徽州郡亦无出其右者。"龙川胡氏的兴盛在元明之际,其家族在此间考中进士的接连不断。据统计,绩溪县历史上共有进士100余名,龙川村有典籍记载的就有11名,是有名的"进士村"。明代成化年后,龙川胡氏出了两位尚书胡富、胡宗宪,龙川胡氏达到鼎盛期,因此被人称作"尚书胡氏"。

"尚书胡氏"到近代则以经商而著名于世。当时因徽州山区地少,粮食奇缺,生存不易,大部分人一到成年就去外地做生意,穷则思变,于是逼出了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徽商。

《广韵》中说,陈胡公之后有公子非,因以胡非为氏。

另外,源于妫姓的还有胡毋氏,又作胡母氏,《广韵》、《姓氏急就篇》、《姓解》、《通志·氏族略》均载:齐宣王母弟封母乡,因战国齐国王室为田氏,本是妫姓陈氏后裔,所以齐宣王母弟远本陈胡公,近取母邑,为胡母氏。

胡哥的祖先——抗倭名将胡宗宪传

一说起抗倭名将,大家可能首先会想起戚继光,其次则是俞大猷,或许根本不会想起胡宗宪。其实胡宗宪抗倭的功劳不在戚、俞之下,更准确地说,应该在二者之上,只是人们过于注重道德评价,以至把胡的功劳有意无意地给埋没了。实际上在抗倭斗争最关健的那几年,戚、俞不过是胡宗宪的部将,且胡对戚、俞并不是遥领性质,而是实际负起了调度指挥的责任。另外抗倭的方针大计大多由胡亲手制定,戚、俞往往不能预闻,只是临事但听驱驶而已。胡宗宪对戚继光一直欣赏、重用,后来赫赫有名的“戚家军”与胡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胡的支持,“戚家军”或许根本不会诞生。胡宗宪对俞大猷确实有所压制,以至诬他入狱,主要是由于两者在抗倭政策上有歧见,而且由此引发了两者的误解。

胡宗宪后来名声不显主要与他的党附严嵩有关,他的最后身败名裂也因严嵩倒台。确实,胡宗宪能坐到兵部右侍郎总督东南军事的位置与严党赵文华有关。如他不趋奉赵文华,赵不可能提拔他,不过赵能看到自己的军事才能不行,及时荐贤自代,也算是这个无耻小人的一个闪光处。平心而论,胡要开展抗倭事业,不与朝内权臣搞好关系是不行的,胡的前任朱纨、张经的屈死都与严嵩有关,胡如搞不好与严的关系,则不用说坐不上军事首长的位置,就算坐上了,很可能就是步前人后尘,身死而事不成。奸臣当道,想干事业的人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不屈已则事不成,屈已则可能身败名裂,胡最后的下场就是如此,长为英雄浩叹。

倭寇的来历

我们一般认为 “倭”就是指日本人,然而这样的认识用在元明时期的倭寇身上是不合适的。据《明史 日本传》记载,真正的日本人最高估计不过是十分之三,一般的估计是十分之二、三。其余十分之七、八都是中国人,特别是闽浙一带通番之徒,打扮成倭的样子来冒充。至于中国人为什么要扮成日本人的样子呢?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这些中国人多有亲属在中国,怕事情败露后连累他们;二是真倭的武器锋利,作战勇猛,为明军所惮,所以乐得狐假虎威。如果倭寇中只有日本人的话,实际上是不足为患的,因为毕竟日本人到中国人地两生,又不知明军虚实,想要劫掠不是那么容易;但一旦有大批中国人参与期间,为其谋主,甚至为其首领,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倭寇能为患中国上百年,这么难缠,其原因就在此。

为什么会有大批中国参与倭寇队伍呢?这与明朝的海禁政策有关。倭寇其实自元末即有,不过大都是些小股海盗而已,不足为大患。但明太祖朱元璋因噎废食,实行海禁,大批在海岛上的居民被迁回内地,又禁止沿海居民与外人做生意,这样导致了大批沿海居民的生计困难。另外当时的中日贸易产品实际上有互补性质,明政府强行禁止给双方人民都带来不便,也给一些以商为业的人失去了利薮。于是大批亡命之徒铤而走险,做起了中日间的走私贸易工作。由于工作的不合法性,走私份子不得不组成集团,自我武装,以便在必要时以武力抗拒明政府的稽查;同时为了争取在走私集团中的优越地位,不同的武装集团之间也经常有争斗、兼并。由于这些走私武装集团尽知中国虚实,所以当条件便利时,也做一些抢劫财物、掠夺人口行为。随着中国尚海武备的废驰,他们发现抢劫的利益比走私还丰,这类行为就越来越普遍,规模越来越大,给沿海居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明史 日本传》记载:“(嘉靖)三十二年三月,汪直勾诸倭大举入寇,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破昌国卫。四月犯太仓,破上海县,掠江阴,攻乍浦。八月劫金山卫,犯崇明及常熟、嘉定。三十三年正月自太仓掠苏州,攻松江,复趋江北,薄通、泰。四月陷嘉善,破崇明,复薄苏州,入崇德县。六月由吴江掠嘉兴,还屯柘林。纵横来往,若入无人之境”。

所以对倭寇已到了非严厉打击不可的时候了。这时中国沿海已形成几个较大的倭寇集团。第一就是上面说到的汪直集团。汪直,徽州歙县人,与胡宗宪同乡。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汪直年青时,与徐惟学一起做过盐商,大概在经商中触犯明朝的禁令,曾对徐惟学等同伴说:“国中法制森严,动辄触禁,孰与海外逍遥哉”,后来果然下海为盗。汪直下海初期,因实力不够雄厚,暂时投奔许氏兄弟走私集团,因表现出色,不久就成为该集团的主要头目之一。 当该集团被朱纨击溃后,因汪直素有机略,人多服之,于是重新组成以汪直为首的海商集团,被众商推为舶主。汪直后又击败另一走私集团,将其部众吞并后,就成了走私集团中最大的霸主,有“净海王”之称。其次是徐海走私集团,徐海也是徽州歙县人,原是汪直部下的大头目,后来,他自拉队伍,独树一帜,自称“天差平海大将军”,与汪直一起,横行于浙江海面。其它较大的走私集团还有陈东、麻叶等。这几股倭寇集团后被胡宗宪一手摧毁。

胡氏宗亲,关于通过“维 可 继 绍”字辈寻根问祖问题,建议以下方法:

将现有已知的姓氏和字辈等资料,录入“找你家谱”,通过修谱找谱、续字排辈法,可将失散族人联系起来,找到更详细的信息,坚持寻根,必有所获,以下是具体讲解/操作:

使用 找你家谱 FindU 的手机修谱·网络寻根方法,修谱找谱,续字排辈,百度可搜索安装 找你家谱(安卓版)。

1、有老谱:从第一世开始抄写,便于维护更新管理;

2、无老谱:从自己开始,创建基本的支系家谱,在家谱信息界面录入字辈等基础资料,介绍详细家族迁徙繁衍路线。

找你家谱会通过同宗同族的姓氏和字辈信息,匹配找到失散的亲友、寻回丢失/遗忘的家族记忆(家谱资料),最终实现正本清源,也就是三字经说的“考世系 知终始” 。

字辈:用来标记每代族人的辈份,排在前面的是长辈(前辈),排在后面的是晚辈(后辈),一代用一个字辈标记,便于族人之间区分辈份长幼等。

附:两个办法续字排辈

1、通过修谱寻亲、认谱归宗,找到丢失/遗忘的家谱资料,直接使用其中完整的字辈/字派即可;

2、在查无前谱字辈/字派资料的情况下,召开家庭/家族会议,群策群力,挑选拥有适当寓意的字,连字成句,琅琅上口,利于记载和传诵,重新排辈,一般列出四言五句、或五言四句,总计20个字即可,也可续更多字,最后由族中年长位尊者查阅确定结果即可执行,后世子孙,每代字辈由此而定。

手机修谱·网络寻根

http://tiebabaiducom/p/4865322667

蒲千寻家谱展示

http://tiebabaiducom/p/4865510206

——找你家谱 FindU

姓胡的历史名人有胡广、胡曾、胡宏、胡得生、胡三省等。

胡广,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南宋名臣胡铨之后。明朝文学家,官员,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胡曾,唐邵州邵阳人,号秋田。懿宗咸通中举进士不,关心民生疾苦、针砭暴政权臣而著称。《唐才子传》称赞他天分高爽,意度不凡。

胡得生法名齐己,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著有《白莲集》十卷、诗论一卷传于后世。胡三省,字身之,宁海(今浙江宁海)人,宋元之际史学家。

胡姓简介

胡氏是中华姓氏之一,起源于周朝诸侯国胡国,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2007年相关部门数据显示,胡姓人口占中国大陆地区汉族总人口131%,排名第13位,也是超过总人口1%的19个姓氏之一。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表明,胡姓排15位。

先秦时期,胡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黄河以南,淮河和汉水流域地区。秦汉两晋时,胡姓已经播迁到各地,西陲至四川和陕西,北疆为山西、河北,南抵广东、福建、东临江浙。在唐宋之际,胡姓已经在长江流域地区形成了优势。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

—胡姓

是胡公满(妫满、陈胡公)。

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后裔妫满。妫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妫满死后谥号胡公,后人以谥为氏为胡氏。

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分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舜帝后裔妫满早年被封于胡(今河南省柘城县胡襄镇),称“胡公”,筑胡襄城,胡姓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

河南、安徽、浙江、四川、山东、湖南、湖北多此姓,上述七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0%。

扩展资料

胡姓来源可以归纳为:以谥为姓、以国为姓、改姓为胡。

胡公满本姓妫,名满,胡公乃是他在西周所得的谥号。胡公满之后裔有以谥号为姓为胡姓。妫姓有五个分支,号称“妫五姓”,胡姓便是其中之一。春秋时期,在今天的安徽、河南境内曾经建立过两个胡国。一个为归姓胡国,另一个为姬姓胡国。两个胡国后裔有以国号为姓。

由他姓改从胡姓,是胡姓的又一来源。如秦朝时,有胡毋姓(或作胡母),如太史令胡毋敬,汉时有胡毋生和胡毋班。晋代以后,胡毋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

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毋复姓所传日渐减少。唐朝末年有李姓皇室后裔被胡三公拯救于危机之中,其后改为胡姓。

许多少数民族汉化而改为姓胡。高车、鲜卑、契丹、奚族、朝鲜族、满族、白族、苗族、瑶族、普米、彝族、回族、赫哲、达斡尔、傈僳、锡伯等古今民族中,都有大量胡姓的存在。

-胡姓

胡雪岩,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1] 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商人,政治家;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杭州时,曾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旋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而备受重视。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左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氏。他依仗湘军权势,将阜康钱庄遍设各地,被称为“活财神”;又在杭州开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店,虔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1] 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后因经营丝业,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旋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1] 大唐太子胡昌翼的后裔。

想查下“胡”姓的由来,以及历史人物。。。

胡姓:以谥为氏 胡姓为当今中国第13大姓,占总人口的131%。 关于胡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说法均与陈地有关:一是以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