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四“相斫书”是何意?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1浏览:2收藏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四“相斫书”是何意?,第1张

原文:先前,听到二十四史不过是“相斫书”,是“独夫的家谱”〔8〕一类的话,便以为诚然。后来自己看起来,明白了:何尝如此。 --相斫书,字面意思是“互相砍杀的书”

  “相斫书”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注引《魏略》曰:“(鱼)豢又尝从问《左氏传》,(魄)禧答曰:‘欲知幽微莫若《易》,人伦之纪莫若《礼》,多识山川草木之名莫若《诗》,《左氏》直相斫书耳,不足精意也。’” 

  说解:斫,砍杀。相斫书,即记载相互砍杀的书。《左传》所记征伐侵袭之事数百,故有“相斫书”之称。鱼豢向槐禧请教《左传》,槐禧说,读《易》,《礼》、《诗》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唯《左传》只不过是记载战争之书,不值得精心研治。后世以“相斫书”指记载战争的史书,也指有关兵法战策的书。宋陆游《对酒》诗:“孙、吴相斫书,了解亦何益”上句即指孙子吴起之兵书。

可以。我打开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A

丁姓人家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于姓的天空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王氏-河北

方氏谱牒

方氏网络

方氏-台湾

尹氏译站

牛氏家园

甘氏宗亲网

孔氏宗亲网

孔氏论坛

毛氏族谱x

丘氏-中华

白氏宗亲

田氏族谱

田氏宗亲网

左氏家园

冉氏宗谱

史氏宗谱

石氏寻根

五心联谊会

江氏宗谱

江-话江厝

池氏宗亲网

向氏家园

成氏网站

成氏宗亲会

伍氏家族

朱子网

朱氏家谱x

仲氏宗亲网

米姓源流x

伊达氏宗族

庄氏宗亲会

匡氏家族网

B

李姓家谱

李氏网

李氏-小港

李氏-东坑

李氏-镇海

李氏家谱

李氏族谱

李氏公会

吴氏-永定

吴氏-华夏

吴氏家族

吴氏在线

汪氏家族志

汪氏宗亲网

初氏族谱

余氏族谱

余氏宗亲会

余氏-中华

余氏宗亲网

宋氏名录

宋氏宗亲

何氏台中会

何氏-世界

巫氏网

巫氏平阳堂

吕氏联谊会

吕氏大族谱

岳氏家谱

岳飞网

岑氏族谱

狄氏宗亲网X

别姓网X

角谷氏家谱

昌氏网

周氏-中华

林家花园

林氏族谱

林姓大族谱

林氏大族谱

林姓宗亲会

林氏-苗栗

林家-屏东

林氏部落格

林姓-海陆

韦氏族谱

范氏-浙江

范氏家谱

范氏-中华

范氏宗谱

范氏部落

金氏寻根

金氏族谱

金氏联谊会

C

幸氏家族网

明氏家族网

尚氏宗族

易氏-天下

房氏介绍

房氏-中华

冼氏宗谱

孟氏宗亲网

施氏宗亲会

施氏网站

胡氏宗亲网

胡氏家谱

胡氏-汉川

段氏家谱

信氏宗亲

侯氏族谱

侯氏在线

修氏宗亲

修氏渊源

姚氏宗亲网

柳哲寻根室

纪氏宗祠

席氏宗亲网

夏氏家谱

夏氏家族

洪氏-南安

郝氏中华

柯蔡宗亲网x

柯氏公会

徐氏网页

徐姓联谊

徐氏-中华

涂氏-中华

涂涂氏家族

涂氏宗亲网

秦氏文化网

翁氏家园x

耿氏宗亲网

贡氏宗亲网

马氏家族

马氏-金紫

梁氏文化

梁氏家族网x

梁氏家谱网

D

袁氏家谱

袁氏研究

西袁氏

袁氏-中华

袁氏-湖北

韦氏宗亲网

孙子研究

孙氏纪念堂

曹姓查寻网

曹氏网

崔姓家园

崔氏宗亲网

崔氏-中华

莫氏庄园

高氏宗亲

高氏宗亲网

高氏家园

高氏家谱网

高氏族谱

高氏家谱

章氏宗亲

章氏宗亲网

章氏家族

毕氏家谱

辜氏族谱

辜氏家园1

辜氏家园2

粘氏宗亲

卿氏族谱

凌氏来源

凌氏宗亲网

戚氏族谱

戚氏家园

许氏-中国

许氏-中华

许氏文化

张姓家谱

张氏族谱

张氏家谱

张姓论坛

张氏一族

张姓-中华

张姓-安徽

张姓-湖南

张氏-挥公

黄氏台湾网

黄六成家谱

黄氏-广东

黄氏族谱

黄姓宗亲会

黄氏家谱

黄氏-其它

黄姓-潮人

黄氏全球网x

黄姓大家园

E

乔氏宗亲网

舒氏-中华

云氏宗亲网

费氏-中华

焦氏论坛

路氏族谱

董氏家族

森氏家族

冯氏族谱

揭氏家谱

靳氏家谱网

强氏族谱

唐氏宗亲网

唐杜氏家谱

曾子

曾氏族谱1

曾氏族谱2

曾氏家谱

曾氏宗亲网

曾氏-海南

曾氏-中华

傅氏源流

傅氏族谱

程氏家谱

程氏联谊会

程氏宗亲网x

彭家网路

彭氏族谱

彭氏宗亲会x

贺姓来源

费氏-中华

温氏宗亲会

万氏起源

蒲氏家谱

詹氏统谱

詹姓公谱

詹姓大宗族

詹姓一家亲

詹氏-中华

邱氏论坛1

邱氏论坛2

邵氏家园

郝氏-中华

邓氏-金陵

F

郭姓研究网

郭氏宗谱

郭氏之源

郭氏之家

郑氏网

郑氏古厝

郑氏家族

郑氏文化馆

邹氏宗亲网

邹氏-中华

邹氏-范阳

鄢氏家族

鄢氏考源

邝氏族谱

酆氏家谱

陈氏宗亲会

陈氏宗亲网1

陈氏宗亲网2

陈氏论坛

陈排湾宗亲

陈氏-溪湖

陈氏-下曾

陈氏-下坑

陈氏-竹角

陈氏-路口

陈氏-凌村

陈氏-广州

陈氏-永和

陈州-中华

陈氏-永春

陈氏-九房

陈氏-南海

陈氏-台山

陈四源公业

陈氏在线x

陈氏大宗祠

陆氏家园

陶氏家谱x

陶氏会馆

陶氏族谱

陶渊明故里

隋氏族谱网

汤家村

汤氏家园

杨氏-九龙

杨氏-九龙

杨氏宗谱

杨氏-湖南

杨姓一家人

杨氏宗亲网

杨氏在线

杨姓论坛

杨家将

杨氏-台湾x

齐藤氏族谱

甄氏宗亲网

翟氏族谱

经姓家园

G

葛氏宗亲网

宁氏全球网

熊氏家谱

裴氏宗亲网

廖氏增谱

蔡氏-济阳

蔡氏-建阳

蔡氏联谊会

蔡回忆录

赵氏网

赵氏家谱

赵氏族谱x

诸葛氏家谱

纵氏族谱

宾氏家族

欧阳网

欧阳氏族谱

蒋氏家谱

蒋家全传

蒋氏文化x

黎氏大家园1

黎氏大家园2

黎氏大家园3

黎氏-电白

黎氏数据库

黎氏联谊会

黎氏宗会

黎氏论坛

刘氏族谱

刘氏西港谱

刘家老伙房

刘氏家园

刘姓社区

刘氏-中华

刘氏-汉家

刘氏-兰苑

刘氏-成都

刘氏-墨庄

刘氏-泊庄

刘氏-丰县

刘氏-太邱

刘氏-湖南

刘姓宗谱网

刘氏宗亲网

刘姓宗祠

刘姓宗亲会

刘氏联谊

练氏家族网

谌族网

攀家人

薛氏家族

骆氏宗亲

H

钱氏联谊会

应氏家园

钟氏情缘

潘氏宗亲网

阎氏通谱

阎氏家谱

赖氏宗祠

赖姓宗亲会

谢氏世谱序

谢氏大族谱

鲜氏家谱

简明家谱x

简氏家谱

简姓宗亲会

简姓天下

阙氏宗亲会

聂氏家园

苏氏族谱

苏氏-眉山

罗氏家园

罗氏通谱网

罗家祠堂

萧氏书山谱

萧氏-兰

吴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

寻根溯源

1、《通志�6�1氏族略》、《史记�6�1周本纪》、《元和姓 纂》《丹阳吴氏族谱》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姬姓,以国为氏,为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

2、据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

3、据有关资料所载,出自远古时代部落有虞氏的后裔。

4、出自夏代少康时著名弓箭手吴贺的后代。5、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得姓始祖

泰伯。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 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 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 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 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 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吴姓发源于我国南方,在秦汉时期,是得姓以后第一个发 展时期。吴亡国后,吴姓后人流亡到江西婺源、安徽歙县一带,并有北迁至山东、山西等地者。在秦末汉初,吴 姓族人参加起义,因功,多被封王,出现多个名门望族,如南阳吴氏、陈留吴氏、河南吴氏 等,荣极一时,为吴姓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 展,由于吴姓有女在汉末嫁于吴国君主,成为皇族,生孙权、孙策等人,并在吴亡后,入仕 于两晋,屡出名人,知名于世。南朝时,“延陵季子”之后的吴姓人发展至湖北中部一带,逐渐兴旺,同时形成了著名的武昌郡望。在秦汉时期迁居山东等地的吴姓族人,有一部分迁 居四川成都一带,仕蜀后逐渐成为当地名门。至隋唐时期,吴姓先后出现了陈留、濮阳、渤 海三支著名家族,陈留望族起源于迁居山东吴姓一支,东汉末年以后,虽历经战乱,但仍作 为当地的大族得以不断发展,并出现了以《贞观政要》的作者吴兢为代表的一批名人。濮阳 吴姓为东汉大司马吴汉之后,历汉魏两晋南北朝,由于始终为皇亲,名人佳人辈出,所以濮 阳吴姓盛极一时,地位一直显赫。同时渤海吴姓也由于名人不断而著称于世。到了宋元时期 ,吴姓族人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北方吴姓大量南迁并在南方大发展的情况,因此北方吴姓 渐衰,南方渐旺,并且在此时期,“延陵季子”的后人,咸阳吴姓、绍兴吴姓等一大批族人 ,逐渐显贵,历代为官,家族不断扩大兴旺,并在以后逐渐分出安徽宁国,浙江嘉兴等望族 。到明清及近现代时期,吴姓名人大量涌现,家族分布进一步广泛,人口增多,还出现了除 大陆以外,向东南亚及海外广泛迁徙的现象。吴姓分布极广,现以江南一带为多,华东各省吴姓人口比率均占各省人口百分之二以上,尤 以福建省为高,约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五。

郡望堂号

吴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有关资料 所载,主要有八个:

1、延陵县,治所在今江苏丹阳西南;

2、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

3、渤海郡 ,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

4、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

5、吴兴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

6、汝南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7、长沙郡,治所在临湘(今长沙市);

8、武昌郡,治所在今湖北省武汉。

堂号:

“源远”、“至德”、“思敬”、“怡德”、“有秩”、“三让”、“崇礼”、 “让德”、“思让”、“均安”、“履成”、“敦厚”、“德让”、“源德”、“树德”、 “世德”、“观乐”、“双合”、“思源”、“崇本”、“瑞本”、“听彝”、“种德”、 “延陵”等。

宗族特征

1、历代吴姓族人地位都比较显赫,高官众多,且名人辈出。

2、吴姓族人皇亲较多 ,从而使得本族有一个良好发展环境,繁衍播迁到全国各地。

3、各支吴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 。浙江嵊县吴姓一支字行派语为:“天地君亲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湖南 岳阳吴姓一支字行为:“祥肇起文新世泽,先勋自古远腾芳,传家之道惟仁让,懋德千秋载 宠光。”据吴漠修《吴世族谱》,湖南洞庭吴姓一支字行为:“嘉时永定,克绍景从,懋光 必应,继礼承宗。”据《永定吴氏族谱》,福建永定思贤村吴姓派语为:“念万仕谭志,国 以毓瑞集,其子仁光裕,乃昌宜宗礼,让德永振世,嘉兴绍贤良,衍庆发文武,显达。”

名人精粹

吴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时著名的兵家,善于用兵,曾 为鲁将与魏将,在楚国主持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发展。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于秦二世元年在蕲 县率队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被害。吴芮:西汉初诸侯王,秦时任番阳(今江西波阳东)县令,秦末率兵起 义,因助汉高祖称帝有功,被封长沙王。吴汉: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大司马,为南阳吴氏代表人物,因助汉光武帝平叛有功,被封为广平侯,使其家族成为东汉初吴姓中最为显赫的家族。吴均: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文学家,官奉朝请。通史 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辞清拔,时称“吴均体”。 吴兢: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史学家,官至卫尉少卿兼修文 馆学士,著有《武后实录》、《贞观政要》等书。吴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代著名画家。他所作人物、鬼 神、鸟兽、台阁都冠绝于世。后人奉为“画圣”。吴镇:嘉兴(今属浙江)人,元代杰出画家,以山水、墨竹而著称,为 “元四家”之一。吴承恩:明代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而著称于世。吴三桂:江苏高邮人,清代平西王,明末任总兵驻防山海关,因引清兵 入关被封为平西王,后在康熙年间因叛乱被杀。吴敬梓:清代安徽全椒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著称于世的杰出讽刺作 家,其书从多方面揭露当时社会丑恶,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清代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和书法,尤精篆 刻。吴沃尧:广东南海(今广州)人,清代著名小说家,所著小说影响最大 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有训:江西高安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参与了近代量子物理学诞 生和发展,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常委等职。

族谱,族人之公共事、家族之历史也。

余虽知之不广,识之不博,但经史典籍,仿佛略记一二。纵观诸谱,矛盾尚多:讹脱遗漏,莫衷一是。先以年代论之:从黄帝至叔大心食邑,史记有记录者四十五代,以有记载年份起,源自公元前1620年天乙(汤殷)至宋捷公(公元前691年)历二十九世,平均三十二年一代(因其传位有兄弟相递之故,所以也算合理)。自叔大心至萧何为相,历时不足五百年,相隔代数各有歧说:十六代者有之[30年一代],二十一代说有之[23年一代],似乎都合理,但何以为臬圭?自何至望之,时隔一百五十有一年,代间为二十五年也,然自望之至齐高帝道成历时五百三十三年,代间时隔三十三年,尔后三十八年和三十七年之时间间隔,此皆史书记载,毋庸置疑。据此则难定论,然而在各地宗支谱中,似以二十一世说偏多,孰对孰误,似无凭据。顺流而下,到马王之乱时即公元947年(非930年),应约六十代矣。但纵观诸谱,多有不同。台湾“萧氏族谱”网页上“萧氏源流”中,以其“奋公”为69世,[于‘书山昭穆’中]是公元1480年生人,而萧詧[错写为登](519---562)则是50世,二者仅隔十九世,然年轮之距却有九百余年,其疏漏至少十五世之多。此是一; 有的族谱误将皓仰换位、把皇帝祖父[顺之和道赐]颠倒、唐时名人置于宋后,以至人伦辈份与史不符。此为其二。有的掉代,有的错宗,凡此种种,各地族谱均无定规。这些问题,非有识之士不可与语,然吾萧氏,堂堂世家,皇皇两朝,绵绵十相,代代闻名,于史有据,于谱有乘,出此错谬,余亦惭愧。故尔期望同仁能达成共识,在此盛世,同修族谱。郫讹弥舛。

倘从另一角度言之:昔日“或翱翔仕途而不克修;或励志功名而不暇修;或有志无力如稽阮之谋生而不及修;或有才无年等屈贾之薄命而不能修”之诸因籍口至无统谱,今则荡然无存矣。此时不修,又俟何时?我等不为,谁来为之?慎终追远,见贤思齐,正本清源,昭穆有序,此乃大纲要领也。族谱虽为后人思念前辈之物,但更关键则是为后代服务。自应与时俱进;同步发展,岂能墨守陈规,一如既往?昔日科技空白,雕版梓工,族谱来之不易,自当束之高阁,以尽爱惜之责,备俟后世查而知之;如今电脑兴起,后代皆会,修谱应成共识,且宜尽善尽美,进而上网联之,便寻易检有利同氏是也。

  枞阳家谱资料

  程姓:

  桐城《程氏宗谱》14卷

  清乾隆14年(1749)程久泰始修。程发强、程裔后续修

  清同治六年(1867)存子堂活字本14册

  安徽地区博、日、美馆藏号:10571

  桐城《皖桐曲水村程氏宗谱》14卷首1卷

  程翰桂修,清嘉庆23年

  (1818)崇箴堂活字本18册。

  人民大学馆藏号:10570

  《皖桐程氏宗谱》20卷首1卷末1卷

  (清)程怡、程茂林纂辑 光绪十八年(1892)伊洛堂刻本22册2046页

  河北大学馆藏号:10572

  桐城《程氏宗谱》28卷。

  清光绪27年(1901)木刻本。

  浙江绍兴博馆藏号:10573

  查康熙四十三年《程氏人物志》程氏各派居里:桐城,县城西门一派;县城东南方向山口一派。

  婺源一支迁桐城始祖:应雷(寿二)、应经(子和)、仁高(德二)、应宰。后裔居:小龙湾黄村圩、青庙堂、缪家山。

  元末程举一避乱居桐城县西丁家冲,后裔分为丁家冲和冯头山两支。

  元末程颐十一世孙程庆四由婺源迁蕃阳瓦屑坝,眀初由瓦屑坝迁桐西瓦庄坂。

  伯符九十二世,簧墩湘公派婺源彰安上宅黄莲木坞时广公支下:文学、文迪兄弟俩约在眀弘治年间由婺源迁桐城。文学子道远;文迪子道孙。

  张姓: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鲁山等续修

  清道光七年(1827)书签堂木活字本刊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藏地:美国

  (清)张联元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书鉴堂活字本二十册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士端 张焕之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二十九册

  安徽桐城·桐城南乡姥山张氏五修谱二十六卷

  张廷镇 张泽辛纂修

  1915年木活字本二十六册

  安徽桐城·横螃张氏宗谱二十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张宗铎等辑

  1915年笃亲堂活字本二十八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氏双河股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张光麟 张光廷等纂修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绍华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二十四册

  安徽桐城·皖桐南湾张氏重修宗谱十四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惕侬等重修

  1924年一本堂重刊本十四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左塘公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缺卷12)

  (民国)张贤藩 张维藩等纂

  1931年活字本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人民大学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安庆市图书馆 美国

  (民国)张开枚等续修

  1933年铅印本二十八册

  民国《横峰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宗铎等修,民国四年(1915)笃亲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横峰张氏是明清时期桐城望族之一,原本姓胡,元明鼎革之际,胡长乙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饶州徙居桐西横峰,编户受田时,寄籍清河张氏户下,更姓为张。该谱以长乙公为一世祖,长乙原名太,字长乙,号校圃。在追溯其渊源时,仍以胡姓为本,记述其先人业迹。清雍正二年(1724),长乙公十世孙立选,首次修谱。该谱以长乙的五世孙八人,分作八大房,各房之下又分若干支。其后又先后五次重修,民国时刻印。该谱旨在联络长乙公更胡姓为张姓后,徙居各地之后裔,故名《横峰张氏宗谱》。

  李姓: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十七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英秀 李兆隆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绵远堂木活字本十七册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湖北省图书馆

  清光绪三十年(1904)绵远堂刻本三十册

  安徽桐城·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李怀智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敦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延平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荫川 李慎三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四册

  安徽桐城·鹿城李氏族谱五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李卓斋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四册

  安徽桐城·李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民国)李荫(禾农)等修

  1916年慕义堂活字本二十册

  施姓:

  5544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宗谱五卷首

  一卷(清)施玉鸣修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五册

  日本美国

  5545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家乘三十四卷末一卷

  (民国)施葆棣撰

  民国八年(191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缺五卷)

  姜姓:

  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谱六卷

  安徽桐城·姜氏宗谱六卷

  许姓:

  8789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十二卷

  (清)许鸿昌等修

  清同治三年(1864)敦德堂木活字本 十五册

  北图 安徽徽州地区博(残)

  8790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许达才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崇本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刘姓:

  (安徽桐城)皖桐刘氏宗谱6卷

  (清)刘芳祥 、刘会友等续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现存 7册)

  现藏日本、美国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宗谱14卷

  (清)刘来璋续辑

  清光绪八年(1882)敦木堂活字本(现存 14册)

  现藏北京图书馆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族谱32卷

  (民国)刘梓培等修

  民国三年(1914)敦睦堂活字本(现存 32册)

  现藏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官庄刘氏宗谱14卷首1卷末1卷

  (民国)刘志谋 、刘文谋纂

  民国十年庄桥刘氏敦木堂木活字本(现存17册)

  现藏安徽博物馆、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4-5 14:10:41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5:43

  孙姓:

  安徽·桐城孙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孙脱颍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二十九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孙节悯公后裔世系:

  清刻残页

  吉林大学(残页十八页)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家谱三十二卷:

  (民国)孙荫 孙培同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一册

  国图 安徽图(存十一卷) 安徽安庆市图(存二卷)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孙贻谋 孙康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十二 册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棠山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孙云卿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环兴堂刊本十九册

  安徽图

  王姓:

  桐城王氏、桐城东楼王氏、桐城桐川王氏、桐城皖桐王氏、

  有堂号:槐荫堂。

  《皖桐太原王氏谱》载,太原王氏一支于元末避乱南迁安徽婺源,后移桐城,称桐城王氏、古塘王氏等。县中还有自鄱阳迁来的东楼王氏、龙眠王氏等,也属太原王氏支派。

  何姓:

  桐城青山何氏支谱四十九卷<民国>何荫松修 民国三年刻本

  三十册 3097页 12T 411-3/412-1

  青山何氏三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清>何玉琪纂修 光绪二十一年广石堂活字本

  十二册 945页 19X 89-6/90-7-1

  何应奎——安徽桐城(籍贯)——安徽婺源(祖籍)——《明进士题名碑录》

  郑姓:

  桐城郑氏宗谱

  江姓:

  安徽桐城浮山江氏族谱十八卷

  (清)江国柱 江锦成等四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山堂木活字本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江氏宗谱》。

  1919安徽桐城浮山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江少农等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十四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1920安徽桐城江氏宗谱四十九卷末一卷

  (清)江鸿书等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敦伦堂活字本 五十二册

  人民大学

  1921安徽桐城钢山江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江南炎等修

  民国七年(1918)笃亲堂活字本 十七册

  美国 1922

  天津市东丽区政协委员江高林。江高林也是济阳江氏后裔,其祖上约在700多年前,从婺源一带迁往安徽桐城,祖传的《江氏宗谱》为忠恕堂》,是江皋公受康熙皇封修撰的,据安徽省书协会长刘夜峰叔叔刘唯一的考证,济阳《江氏宗谱》为历代谱学之范本,凡修家谱者,均参照其格式。据张廷玉(清康熙吏部右侍郎)在康熙61年撰写的《江氏支谱序》中记载:江氏之先始于伯益,伯益黄帝18世孙也,生三子,皆封国,其三子元仲封江国于济阳,后为江氏始。后人一般尊称元仲为始祖,传至江高林已130多代。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6:40

  方姓:

  桐城方姓三支:桂林,鲁谼(鲁谼山位于吕亭镇境内,与龙眠山一脉相连)、会宫。方以智、方苞是桂林方,方东树为鲁谼方(修谱者方宗诚为其从弟)。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支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镜等修

  清同治七年活字本 二十册

  人民大学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首一卷

  (清)方传理编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安徽图(存卷首、卷1一52、54一56、58一64)

  安徽桐城鲁谼方氏族谱二十三卷

  (清)方宗诚修

  清光绪九年(1883)刊本 八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友庆堂支谱不分卷

  (清)方传植修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一名《方氏支谱》。

  安徽桐城皖桐方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方炳南 方去危等六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白鹿庄五房墨谱不分卷

  (清)方祖德编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一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一胍流派传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图

  袁姓:

  仁风堂,始祖方二,宋末由豫章迁皖城。方二子受一元末眀初迁桐城练潭。

  左姓:

  左氏宗谱(安徽桐城)清宣统三年修木活字本 著者不详 八册

  (左氏)克永公续修支谱(安徽桐城)民国二十三年抄本复印本 左光普抄

  宋姓: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汤姓:

  10987安徽桐城皖寿贲汤氏宗谱存三十二卷

  齐姓:

  14121安徽桐城齐氏宗谱十四卷

  (清)齐广渊 齐音谐等修

  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14122安徽桐城齐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齐锡周 齐廷华等修

  民国八年(1919)大启堂刻本 二十一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3-13 14:58:46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7:14

  光姓:

  一世祖:光庆六,新安兴公之裔,世居徽州祁门之八都一日。溶里公,于元季与兄庆一,庆二迁桐,居县东百里马埠山。旋因乱,返祁门。明初又同迁桐城。

  邹姓:

  10799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邹鲁臣 邹开益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皖桐邹氏宗谱》。此为八修本。

  陈姓:

  7431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六卷

  (清)陈廷讃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 六册

  美国

  7432安徽桐城义门陈氏宗谱四卷

  (清)陈原杰 陈子钊等纂

  清同治七年(1868)传义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7433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五卷

  (清)陈文炳 陈章甫等编

  清同治七年(1868)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图

  7434安徽桐城陈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美章 陈春盛修

  清同治七年(1868)怀义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7435安徽桐城义门陈氏支谱八卷

  (清)陈夙仪等修

  清同洽八年(1869)庆远堂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7436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善庆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活字本 十八册

  日本 美国

  题名义门陈氏宗谱

  责任者(清)陈法堂纂修

  版本清光绪34年(1908), 木活字本

  居地安徽,桐城

  堂号怀义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元]陈友德

  摘要始迁祖友德,元代自九江德化县来居桐城县。卷首、卷一谱序、诰敕、传记、契约,卷二至卷末世系。有张英序。

  陶姓:

  陶渊眀三子份,小字阿雍,生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殁于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居桐城日就乡(西乡)。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9:13

  潘姓:

  安徽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潘承勋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德经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安徽图 美国

  钱姓:

  《流光谱》记述的是文穆王第十子俨在皖的后裔繁衍情况,其桐城支派大多分居在安庆、无为一带。

  蔡姓:

  11716安徽桐城蔡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蔡开泰 蔡惠甫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丁姓: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慈姓:

  慈姓原是江西陈姓,在安徽枞阳做官,为官比较清廉,告老后被当地人留在枞阳。元末明初,陈姓兄弟是陈友谅一派,与徐达开战。徐达攻打枞阳城,陈姓六兄弟带枞阳人民守城被

  难怪我曾经听说:慈陈一家!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0:23

  黄姓:

  8220安徽桐城黄氐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黄魁等重修

  清嘉庆二年(1797)培根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8221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兴岩等撰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辽宁大连中图(存卷5-卷末) 日本 美国

  注:清初黄自章创修,此为五修。

  8222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金耀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活字本 三十册

  人民大学 美国

  8223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三卷末一卷

  (民国)黄南垣等七修

  民国十三年(1924)敦本堂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8224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介孚等八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德永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六册

  日本 美国

  8225安徽桐城黄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黄南垣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刻本 二十二册

  吉林大学

  8226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

  (清)黄慕颜 黄菊佳等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永堂木刻本 五十八册

  河北大学

  8227安徽桐城黄氏族谱

  民国三十一年(1942)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6、16、18、19)

  余姓:

  3442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四十五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余文辅 余桂清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敦本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2、6、8、14、39、42、卷

  首下,卷末上)

  注:余上驷等首修於清乾隆二十六年。

  3443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余梦诗六修

  一九八二年复印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1-10,12-17、卷首)

  注:明嘉靖四十五年余腺首修。

  严姓:

  14451安徽桐城严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二卷

  (清)严佳树 严淦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富春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日本 美国

  姚姓:

  5799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

  姚氏先德传七卷

  (清)姚寿昌等七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十二册(缺卷6-11)

  北图 日本 美国

  5800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姚

  氏先德传七卷

  (民国)姚国桢 姚联奎纂修

  民国十年(1921)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二部)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安徽博 湖北图 日本 美国

  注:附《姚氏先德传》,(清)姚莹著。

  杨姓:

  安徽桐城杨氏宗谱 民国九年木刻本

  杨竹坡、杨望如等修 三十一册 2846

  安徽桐城彭杨氏宗谱 民国三十七年木刻本

  杨伯侯、亿世杰等修 十册 744

  胡姓:

  崇德堂。始迁祖胡玉一(字立起)、胡金章(字璜章),元末自江西鄱阳迁居桐城。

  双峰堂。始迁祖胡广一,明初自豫章迁居桐城西乡撩风铺。

  浔源堂。始迁祖胡光亨(字时升),为徽州婺源清华胡氏十世,宋时迁桐城走马津。

  桂姓:

  5892安徽桐城桐邑桂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心斋等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传盛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美国

  5893安徽桐城桐西桂氏族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枝润五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传盛堂木刻本 三十七册

  河北大学 安徽博(存二十七卷)

  注:清乾隆元年始修,此为五修。

  詹姓:

  11615安徽桐城詹氏支谱六卷

  (清)詹怀彦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守训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1:33

  高姓:

  8894安徽桐城高氏宗谱十卷

  (清)高卜芳等修

  清乾隆二十年(1755)庆寿堂活字本 十册

  美国

  8895安徽桐城官山高氏宗谱十五卷

  (清)高尚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庆寿堂活字本(序) 二十册

  人民大学

  8896安徽桐城高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高择善等撰

  清同治八年(1869)共祀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项姓:

  9922安徽桐城项氏重修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清)项寅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培桂堂刊本十六册

  上海图

  马姓:

  6217安徽桐城扶凤马氏族谱四卷首七卷附族图 一幅

  (民国)马其昶纂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八册

  安徽博 日本 美国

  金姓:

  4479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金承诏 金兆奎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

  安徽博(存卷26一28)

  4480安徽桐城金氏宗谱十四卷

  清末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注:记事止於清同治年间。

  4481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金莘农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木活字本 一册

  安徽博

  --------------------------------------------------------------------------------

  作者:唐志虎

  发表时间:2005-2-15 11:33:17

  内容可否提供?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2:58:39

  如果要看到家谱的内容,就是从民间祖传下来的,如果没有的话,就到收藏的地方去查阅。

  我只能整理到家谱目录!内容无法知道!

  --------------------------------------------------------------------------------

  作者:东方红

  发表时间:2005-2-15 13:41:14

  目录网上可以查到的,我也查阅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4:04:59

  陆姓:

  7107安徽桐城陆叶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三卷

  (清)叶国文等续修

  清同治五年(1866)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伍姓:

  1782安徽桐城伍氏家乘二十四卷

  (清)伍受糈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恩远堂活字本 三十六册

  美国

  注:一名《伍氏宗谱》。

  殷姓:

  6733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六卷

  (清)殷士琏等修

  清嘉庆十年(1805)世裕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6734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

  (清)殷心田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世裕堂活字刊本 十册

  美国

  6735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

  (清)殷立怀 殷志邦缮稿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

  注:清初殷朝聘创修。

  6736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殷家友等重修

  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注:该族居住黄荻板。

  董姓:

  10336安徽桐城董氏宗谱二十卷

  (清)董治勋等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章姓:

  9023安徽桐城章氏宗谱十五卷末一卷

  (清)章卫武 章汝调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4)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博

  注:封面题《全城世家》。

  朱姓:

  安徽·桐城紫阳朱氏重修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

  (清)朱伯平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年)活字本二十三册

  安徽桐城·皖桐柳峰朱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儒鸿等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敦睦堂木活字本十五册

  葛姓:

  10282安徽桐城葛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葛履成 葛拔萃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2-26 21:48:07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4:55:20

  周姓:

  4728安徽桐城周氏宗谱四卷

  (清)周广盛等重修

  清嘉庆十年(1805)遵训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4729安徽桐城周氏支谱八卷

  (民国)周启财等续修

  民国十四年(1925)遵训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4730安徽桐城桐西周氏支谱七卷末一卷

  (清)周晴川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濂源堂活字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4731安徽桐城鹞石周氏尚义堂支谱二十三卷

  (清)周月波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活字本 二十九册

  美国

  4732安徽桐城河湾周氏宗谱□□卷

  清笃兴堂刊本

  安徽图(存卷1)

  4733安徽桐城练西周氏宗谱二十五卷末一卷

  (民国)周承先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肇岐堂活字本二十六册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2-15 14:56:00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6 18:39:26

  芮姓:

  2052安徽桐城皖桐芮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

  (清)芮学之等修

  清光绪十年(1884)活字本 二十四册

  人民大学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6 19:54:02

  曹姓:

  8515安徽桐城曹氏支谱五卷首一卷

  (清)曹正朝 曹情田等编

  清道光三十年(1850)木活字本

  日本

  --------------------------------------------------------------------------------

  作者:gmsh917

  发表时间:2005-2-26 12:03:42

  郜姓可查到么?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26 13:45:02

  没有查到,只知道是发源于今山东菏泽成武(古郜国),兴旺于今陕西西安一带(郡望京兆)!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26 22:06:3

西周建立后,武王姬发为了更好地巩固政权,真正建立起以姬姓为中心的西周王朝,实行分封诸侯制。 将宗室功臣、部族后裔分封各地建立政权,以达到封建亲戚一屏藩周之目的,他把姬姓族人主要分封在泾、渭、洛河谷地带。据有关资料记载:周初分封的七十一国中,除师尚父(姜子牙)为首封,封于营丘,曰齐(今山东临淄)姬姓国就占五十三个,而姬姓国中属文王诸子的就有十六个,笔者对这十六个姓氏的分封地一一作了考查。他们分别是:

管:(叔鲜)分封于管,今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见《元和姓纂》)i46毛氏网

鲁:(周公旦)分封于鲁,今山东省曲阜(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i46毛氏网

蔡:(叔度)分封于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蔡都镇,(见《史记•管蔡世家》)i46毛氏网

曹:(叔振铎)分封于曹,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参阅诗•曹风•蜉蝣传)i46毛氏网

郕:(叔武)分封于郕,今山东省汶上过路乡附近。(见《左传》隐公五年)i46毛氏网

霍:(叔处)分封于霍,今山西省霍县西南。(参《嘉庆一统志》)i46毛氏网

康:(叔封)分封于康,今河南省禹县西北顺店镇康成村。后改封于卫,今河南省滑县境。(见《史纪》卫康叔世家、《滑县志》)。又迁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境。(见《左传》)i46毛氏网

邵:(召公奭)分封于卲(同召),今陕西省岐山、凤翔一带。(见《元和姓纂》)i46毛氏网

毛:(叔郑)即伯明分封于毛,今河南省宜阳境。估计在柳泉镇毛沟。(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i46毛氏网

滕:(错叔绣)分封于滕,今山东省滕州。(见《左传》隐公七年)i46毛氏网

雍:(雍伯)分封于雍,今河南省泌阳与博爱交界处。(见汉应劭•风俗通•姓氏上)i46毛氏网

郜:(郜伯)分封于郜,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见《通志•氏族》)i46毛氏网

毕:(毕公高)分封于毕,今陕西省咸阳西北北原上。(见《左传》定公四年)i46毛氏网

原:(原件)分封于原,今山西省泌水郑庄镇河头村。(见《泌水县志》)i46毛氏网

鄷:(丰候)分封于鄷,今陕西省户县东。(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i46毛氏网

郇:(郇伯)分封于郇,今山西临临猗县西南,(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属武王之子的有:邗、晋、应、韩。

属周公后裔的有:凡、蒋、邢、茅、胙、祭等。

其中文王子叔郑,虽为武王之异母弟,但却是辅佐武王建立周朝的功臣之一,和武王关系相当密切。据《史记》载:周武王率八百诸侯,攻破商纣王朝的第二天,在商纣王宫内修社大祭。武王率众来到祭坛前,磕拜祭祖,上告天神,庆祝伐纣成功。灭商功臣叔郑奉明水⑴,用作祭祀玄酒,姜子牙牵着祭祀用的牛羊,周公旦手把大钺⑵,毕公高紧握小钺,稳立武王左右。散宜生、太颠等人手持长剑站在其后,卫康叔封铺展草席,召公奭唱着赞礼,由巫师祝祠,祭神拜祖,并宣布周朝的正式成立,乃分封诸侯。i46毛氏网

周文王第九子武王之异母弟叔郑,建国有功,列官爵位伯⑶,故又称伯郑,被分封在毛地(今河南省宜阳境)建立毛国。后官升公爵又叫毛公。依官位享受世袭特权,其后代子孙就以国为姓,即毛姓。这是中国毛姓的主要来源之一。i46毛氏网

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毛姓。如蒙古族鞑靼部落酋长毛里孩。苻健大将毛贵。i46毛氏网

还有属赐姓的。如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陲人,正统十年(1445年)以守边疆有功,被赐毛姓(《明史》毛忠传)。毛胜,字用钦,初名福寿,元右丞相伯卜花之孙,属蒙古族。明景泰五年(1454年)因伐湖广、巴蜀等处有功,皇上赐名毛胜等。i46毛氏网

关于毛姓之来源笔者翻阅了大部历史资料,寻访了诸多姓氏研究之名人但说法不一。正如《毛泽东的家世渊源》中说的那样:“《通志•氏族略》、《姓源》、《广韵》等,毛姓确乎始于周王的亲属,不过封于毛国之人略有出入。”大致归纳有下列几种说法:

一曰:毛姓出自西周王族。周朝初年,周武王把胞弟叔郑分封于毛(今陕西岐山一带)建立毛国,为伯爵,史称毛伯郑或毛叔郑,他在周王室曾担任司空⑷一职,因司空是三公⑸之一,故被称为毛公。此为当今毛姓之主体。此外毛姓中还有一些人出自周代某王的一位王子,因他曾被分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后以封地为姓。(《迁民姓氏寻根》)i46毛氏网

二曰: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郑被分封于毛地,以地名为姓。(《万姓统谱》)i46毛氏网

三曰: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两个毛国,都是周文王姬昌之子的封国。受封者之一为姬明,文王第九子为伯爵,故称毛伯明,伯明所建之毛国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北。直到春秋时期,伯明曾在周朝任司空(负责管理土木工程建筑之官),为周成王六卿⑹之一。其子孙世为周卿士,以国为氏,即毛氏。另一受封者叫叔郑,为文王八子,为公爵,故又称毛公,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遗物有毛公鼎⑺。(《百家姓》)i46毛氏网

四曰:毛姓本出自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毛叔郑于西周初期受封于毛国,本居钜鹿(今河北省)。(《广韵》)i46毛氏网

五曰:毛国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后避难于荥阳。(《百家姓书库》)i46毛氏网

六曰:周武王传位于子,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其叔父即武王弟之一周公旦代理朝政,天下已定,分封天下,文王第八子(一说第十子)武王之七弟叔郑于毛,史称毛伯。毛伯、毛公自然不是一个人,毛公是毛伯的母弟,即舅父(周文王的妻弟)他随外甥一同来到毛国,人们尊其年长,故称毛公。(《毛泽东的家世渊源》)i46毛氏网

七曰:毛姓起源有三:1、以封邑命姓,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聃(一作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爵位为伯,故世称伯聃(伯明),以封邑取名毛伯聃,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职,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为周成王六卿之一。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封地名姓,遂成毛氏。《通志•氏族略》载:“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2、以封国命姓。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弟弟叔郑于毛(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建立毛国,为公爵位,世称毛公,又称毛叔郑。现代出土的青铜器毛公鼎就是毛国的遗物。毛叔郑的后人以其祖上的封国命姓,形成了毛氏的一支。(见《广韵》)3、历史上氐族酋长的姓氏。(《百家姓探秘》)i46毛氏网

八曰:毛叔郑在今河南原阳的封地毛国。周文王之子毛伯明又称姬明(一说姬聃)其采邑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一说河南宜阳)在周朝任司空。(毛姓《寻根认祖》)i46毛氏网

九曰:毛姓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自姬姓。西周时期周武王的弟弟毛叔郑被封到毛国,后代子孙因以毛氏,另外,周文王的儿子毛伯郑被封到毛邑任司空,掌握土木工程建筑之职,世为卿士,后代子孙因以为姓,即毛氏。(《中国教育部关心下一代青少年成长系列丛书》)i46毛氏网

十曰: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或作伯聃)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就是说周文王的第九子毛伯明被分到河南宜阳县东北一带的毛地,周成王时毛伯明为六卿之一,官职任司空。(《通志•氏族略》)i46毛氏网

十一曰:毛叔郑(即毛伯明)西周初人,文王子,武王克殷有功,封于毛国,就以国为氏。(《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i46毛氏网

……i46毛氏网

综上所述:毛氏源于周文王之子,武王弟,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另外出现几个问题,现让我们共同讨论一下:i46毛氏网

第一:叔郑到底是文王第几子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二:毛氏封国是在陕西岐山、扶风一带,还是在河南宜阳或别处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三:所封毛国(或毛地)是一子还是两子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四:姬郑、叔郑、伯郑、伯明、伯聃、毛伯、毛公是何关系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五:叔郑和武王是母弟、同母弟、还是异母弟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六:究竟是谁任司空的问题。

……

这对明确认识自己的祖先,了解中国毛氏来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况在当今社会经济日益昌盛,加之目前寻根认祖热潮的不断升温,作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毛姓后裔,连自己的受姓始祖都不清楚,实为憾事。正如《寻根认祖》中所说:“因为自己的事自己写,相对来说要比自己的事别人写要准确、可信,至少自己的族人认为是真实的”。那么,对于以上所提出的问题,不能不说是我们应该加以讨论澄清的实质性问题。i46毛氏网

一、据《史记》管蔡世家载:“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i46毛氏网

二、据《氏族大全》毛出自姬姓,自黄帝至后稷详见国史,毛有姓实始郑公。文王第十子,武王之弟也,武王即平殷乱,封建诸侯,郑胙土于毛,故曰毛伯,又曰毛伯郑。据东晋初州陵侯毛宝原序中:“毛氏本姓姬也,乃文王第九子讳叔郑封于毛,是为毛伯,而为毛氏之始祖。其父文王,长子伯邑考从父难而卒,乃立武王。武王为天子,封建宗亲,屏藩王室,故封为十六国:曰管、曰蔡、曰鲁、曰卫、曰曹、曰霍、曰郕、曰聃、武王母弟也;曰毛、曰郜、曰雍、曰滕、曰毕、曰原、曰鄷、曰郇、文王庶子也。(《寻根认祖》)i46毛氏网

一、据湖南《锦堂毛氏族谱》始祖毛衷《原序》中有:我始祖,周懿亲国也。按《左氏》载,封国十有六,而毛其一焉。叔郑封为毛国,而子孙因以为氏。”i46毛氏网

二、据北宋治平四年进士毛渐,在元丰六年(1083年)初纂的《清漾毛氏族谱》记载:“吾毛氏出姬姓之后。盖武王有天下,封建宗亲,屏藩王室,文王庶子⑻分土于毛。故《左氏》所载封国者十六: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曹、滕、毕、原、鄷、雍、郇,文之昭也。”i46毛氏网

三、据东晋初州凌侯毛宝原序中:“毛氏本姓姬也,乃文王第九子,讳叔郑封于毛,是为毛伯,而为毛氏之始祖。其父文王,长子伯邑考从父难而卒,乃立武王。武王为天子,封建宗亲,屏藩王室,故封为十六国,曰管、曰蔡、曰鲁、曰卫、曰曹、曰霍、曰郕、曰聃,武王母弟也;曰毛、曰郜、曰雍、曰滕、曰毕、曰原、曰酆、曰郇,文王庶子也。”(见《寻根认祖》)i46毛氏网

四、据湖南《锦堂毛氏族谱》始祖毛衷《原序》中有:“我始祖,周懿亲国也。按《左氏》在封国十有六,而毛其一焉。叔郑封为毛伯,而子孙因以为氏。”i46毛氏网

五、据北宋治平四年进士毛渐,在元丰六年(1083年)初纂的《清漾毛氏族谱》记载:“吾毛氏,出姬姓之后。盖武王有天下,封建宗亲、屏藩王室,以文王庶子分土于毛。故《左氏》所载:封国者十六,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曹、滕、毕、原、酆、雍、郇文之昭也。”i46毛氏网

六、据《毛姓史话》毛叔郑之所以叫郑,是在文王时已封为郑地(今陕西华县),周武王灭商之后,才由郑转封于毛,故称。《汉书辞典》第一百二十一页解释毛叔郑亦是称其名郑,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从武王伐纣,克殷后封在毛(今河南宜阳),为毛国姓祖。i46毛氏网

……i46毛氏网

经上引文可知,毛氏之鼻祖——叔郑:i46毛氏网

其一:为西伯侯周文王姬昌之第九子,因姬昌元妃太姒亲生子十人,《史记》说武王封国时叔封、季载年幼未得封,说明叔郑为二人其兄,故第九子也。i46毛氏网

其二:毛氏的起初封地(国)位置,应是今河南宜阳境。另在《辞源》毛字条下有:周诸侯国名。姬姓,文王子封此。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地在今河南宜阳。《路史》国名纪戊:毛,伯爵,河南籍水毛泉。顾栋高《大事表•五》毛国的封地位置在今河南宜阳县境。至于部分资料说毛氏封国在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以清道光末年(1850年)在该地出土的西周晚期之青铜器毛公鼎为依据,那是不确切的。因为笔者曾对岐山、扶风二地亲自作了考查,据岐山县地方志李主任和扶风县地方志段主任介绍,在他们那里均找不到任何记载。再说岐山、扶风本来就是周人的发祥之地(周原)。《辞源》说:周地的原野在岐山南。史记•周本纪“止于岐下”集鲜引徐广:“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地在今陕西凤翔县境,旧属岐山县。这说明就在西周国都镐京脚下。而毛国首领叔郑是周文王的后代,不管他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四“相斫书”是何意?

原文:先前,听到二十四史不过是“相斫书”,是“独夫的家谱”〔8〕一类的话,便以为诚然。后来自己看起来,明白了:何尝如此。 --相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