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赵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给你加100分!
通过调查研究,我整理出了以下详细的资料,并进行了分析。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赵姓的来源
据说,这是由于《百家姓》是在宋朝所编,而宋朝的皇帝姓赵,当时正是赵家的天下,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顺理成章地就拿“赵”来作为众姓之首了。
历史书籍
历史上的赵姓名人
赵公明、赵宣子、赵盾、赵鞅、赵括、赵充国、赵晔、赵婕妤
上网
赵姓人口数量
当代赵姓人口大约在270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23%,即1000个中国人中姓赵的至少有23个。
一、问题的提出
“赵”是百家姓中第一大姓,可我们班只有一个人姓赵。我十分纳闷,想,姓赵的人数不多,但为什么是大姓呢?于是,我准备对赵姓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赵姓的来源和赵姓的名人及赵姓为何是百家姓中的大姓。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赵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网络,收集赵姓的名人故事和关于赵姓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通过调查,我把整理好的资料绘成表格: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上网
赵姓的来源
造父是西周时的马车夫。一次,徐偃王造反,周穆王不在,造父便架车千里去接周穆王,平定叛乱。造父立功,周穆王把赵城给他,造父改姓为赵。
上网
赵姓名人
赵任好、赵佶、赵匡胤、赵普、赵雍
上网
赵姓人口数据统计
目前约有2977万人。
书籍、上网
赵姓为什么在百家姓中是大姓
在百家姓中,赵姓能排第一,因为当时的皇帝姓赵。
四、结论
1、我国老百家姓中,姓氏排列顺序不是以人口多少,而是以政治地位为准的。赵姓能排在百家姓的第一位,是因为当时皇帝姓赵。
2、赵姓不但来源于造父,另外,战国时期,赵国为秦国所灭,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为赵氏。
3、姓赵的名人不但有宋朝的皇帝赵匡胤,革命烈士赵峰,还有当代名人演员赵本山,中国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赵剑华,女子跳伞运动员赵月英等等,赵姓的名人不计其数。
4、赵姓目前是我国第八大姓,人口众多,山西洪洞赵城镇一带分布密集。现在据不完全统计,赵姓人口2977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9%。
赵姓的由来和历史是:
1、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2、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3、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先后有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温后裔避乱于甘肃陕西等地,改汉姓赵(黑虎赵氏)。
4、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至叔带(造父的第七代子孙)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后来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在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以下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姓。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姓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
5、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赵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属甘肃),形成一个望族;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
秦朝末年,秦国宗室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
根据《姓纂》记载,赵姓的由来是这样的:“帝颛顼伯益嬴姓之后,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因以为氏。”
由此可见,最初以赵为姓的人,是颛顼帝的子孙造父,他以善于驾御,于周穆王的时候,得到了赵城这个地方为封地,就以封地的名称做为自己家族之姓,而世代相传下来。当时的赵城,现在的位置大致是在山西省赵城县西南。后来,这个家族曾繁衍到天水(今甘肃省)、南阳(今河南)、金城(今甘肃)、下邳(今江苏)、颍川(今河南)一带。
这是赵姓的由来。而这个家族,从一开始便十分显赫,在春秋时代,自从赵衰辅佐晋文公定霸,赵氏子孙就世代为晋国的大夫,权倾当朝。
到了春秋末期,也就是周威烈王的时候,赵家的权势更大,进一步与同为大夫的韩家和魏家瓜分了晋国,而分别自立为一个诸侯,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三家分晋”。
后来,赵国的国势越来越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其都城设在晋阳,也就是现在山西省太原县的北面。由此可见,现在所有姓赵的人,最早都是山西人,后来才逐渐移居他处,“五百年前是一家”,以姓赵的人来说,如果像这样认真的推溯,又岂止是500年而已?
在历史上,姓赵的人真是名人辈出。早期最负盛名的,是战国时代的平原君赵胜。
再如,在汉朝建立了屯田制度的营平侯赵充国;唐代被大文豪韩愈聘为士子师的“天水先生”赵德。到了宋,黄袍加身的赵匡胤,那是更不必说了。还有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朝名相赵普;以及元代鼎鼎大名的大书画家赵孟�等等,都是足以使赵氏子孙引以自傲的伟大历史人物。
翻开《百家姓》,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赵钱孙李”,赵姓为什么能在《百家姓》的五百多个姓氏中位居首位,成为《百家姓》中的第一姓呢原来,《百家姓》是宋朝初年编订的,而宋朝是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既然“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赵姓居《百家姓》中的首位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由此可见,赵姓作为帝王之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极为显赫的。但是,赵家天下的结局似乎过于悲惨,先有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后来南宋又被蒙古人所灭,整个赵宋王朝彻底崩溃。
一、周穆王赐赵城,因邑为姓
赵姓是中国的一个小姓,排在百家姓的第一百一十位。据历史记载,赵姓的血缘祖先是上古时期五帝之一少昊金天氏。传说,少昊的女儿女修因吞玄鸟卵而生皋陶。皋陶的第十四世孙造父生活在周朝,因善于驯马和驾车,深得周穆王的宠爱。后由于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乱中及时驾车护送周穆王回京城,周穆王就赐给造父赵城(在今山西洪桐)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世子孙以封邑赵城作为姓氏,形成赵姓。由此,中华民族姓氏大家族中最早的一支——赵姓形成。
此外,在赵姓发展史上,因帝王赐姓、冒姓,或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赵的也不少。
二、两度立国,名人辈出
周朝末年,造父的第七世孙叔带因受排挤,率领部分宗族投奔晋国,而没有迁往晋国的赵氏宗族仍居住在赵城。从此,赵姓不但在晋国扎下根来,而且逐渐昌盛壮大,“三家分晋”后所建立的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被秦灭亡后,赵姓出现了两大分支——天水赵氏和涿郡赵氏。赵国末代君王赵嘉被秦始皇迁往西戎,赵姓一部分随之迁往甘肃,居住在天水,形成天水赵氏;赵悼襄王之子赵迁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其后裔在汉时又自房陵迁居到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形成赵姓另一支派——涿郡赵氏。此后赵氏又不断向外扩展,甚至到了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
到了宋代,随着赵姓王朝的建立,赵姓的地位更为显赫,且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宋朝时300多年,有18位赵姓皇帝。
赵姓中不但出帝王,而且贤士名人也不少,是一个声名显赫、人才济济的姓氏。帝王有赵武灵王雍、南越国王赵佗、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等;名臣有平原君赵胜、宋宰相赵普等;将帅有战国时的名将赵奢、三国时蜀国被先主赞为“一身都是胆”的赵云等;文人有著名的书画家赵昌、赵孟、赵原等。此外,赵姓中还有一些特殊人物,如“纸上谈兵”、祸害赵国的赵括,“指鹿为马”、搅乱秦政的宦官赵高,以色媚人的汉宫皇后赵飞燕等。 [编辑本段]赵氏起源 起源主要有三:
①出自嬴姓(一说出自偃姓。按:中国上古时期嬴幸即偃姓),形成于西周,远祖为伯益,得姓始祖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九世孙,是周穆王时著名的驾驭马车能手,因功被周穆王赐予赵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其后在战国初年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赵氏是我国六大姓氏(李王张刘陈赵)之一,有“王张李赵遍地流(刘)”的说法。望出天水郡、南阳郡、金域郡、下邳郡。
②皇帝赐姓。如北宋太宗时,党项族拓拔部首领李继捧和李继迁先后归顺,朝廷分别赐姓名赵保忠和赵保吉;宋神宗时赐木荣姓名赵思忠;宋哲宗时赐河湟羌族隆赞青唐陇拶姓名赵怀德;其弟邦啐勿丁受赐姓名赵怀义;辽政权光禄卿马植因有功于宋室,宋徽宗赐他姓赵,名良嗣;南宋初年,鲜卑族人宇文虚中图谋救出被金朝掳去的宋徽宗、宋钦宗,因寡不敌众被杀,南宋朝廷赐他姓赵。另外,自唐代起,就有大批犹太人进入中国,尤以宋朝为最,犹太移民的姓氏均由皇帝亲赐,据明弘治二年(1489)碑记,当时的犹太人有李、俺、艾、高、穆、赵、金等十七姓,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加入中国籍的犹太医生俺诚,以“奏闻有功,钦赐赵姓”。清朝康熙年间福建漳南道按察司赵泱乘也是犹太人。明太祖朱元璋对归顺的蒙古贵族宽大优待,分别赐予汉族汉名以示褒扬。有个蒙古贵族其巴图,受赐名叫赵忠美,他们后代也就姓赵了。在古代,一人受赐国姓,举族以为荣耀,全体族人均改姓国姓,这极大地扩充了赵姓人口。
③少数民族改姓赵氏。随着历史发展,本为汉姓的赵姓,满、蒙古、回、布依、苗、藏、阿昌、土家、朝鲜、瑶、壮、哈尼、德昂、佤、景颇、鄂伦春、锡伯、彝、白、傣等族中也有了赵姓。在古代匈奴人、唐代时云南白蛮部落、唐代胖柯蛮等中也有赵姓。如西汉匈奴人赵安稽,越族人赵光;五代白族人赵善政;元代蒙古族人赵国宝,藏族人赵阿歌昌;南宋瑶族人赵瑞封;清代壮族人赵克广、赵荣正、赵荣章等。辛亥革命后,满族爱新觉罗氏、喜塔喇氏、阿颜觉罗氏、觉尔察氏、伊尔根觉罗氏、阿塔觉罗氏、兆佳氏、鄂卓氏、蒙鄂络氏等均有改姓赵姓者。此外,历史上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赵的也不少。
始祖:造父。
蒙古族人的姓名:
⑴蒙古族的姓氏有四种主流:
①以本部落的名称为姓:
《蒙古秘史》中记载有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上十一世祖学瑞察曾虏一女俘“札儿赤兀惕阿当罕兀良合真氏”,这“兀良合”为部落名称,“阿当罕”为本名,“札儿赤兀惕”为氏族名称,故这个女俘兀良合真名字叫阿当罕,是札儿赤兀惕氏族人。在蒙古语中,“真”表示为女性,“歹”表示为男性,若是兀良合歹,就是男俘了。
蒙古族人的姓名称呼的顺序为:姓氏、名称、族属。如内蒙古东部喀喇沁地区各旗的札萨克、台吉均姓乌,是出于成吉思汗手下“四杰”之一的兀良合人(亦称乌梁海)者勒蔑的七世孙和通始建喀喇沁的缘故,也就是取本部落名称的首词为姓。
《元史》首卷第一页关于成吉思汗的记述中,将其姓氏直接记为“铁木真,姓奇渥温氏。”“奇渥温”也写作“乞彦”,就是成吉思汗所属部落的名称。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奇姓,均由此而来。蒙古族史学家拉施特在《史集》中记述塔塔儿部落时说:“凡是出自此部落的人,如果是男子便唤做‘秃秃黑里歹’,若是女子就唤做‘秃秃黑里真’”。
②以本氏族的名称为姓:
成吉思汗第二个弟弟合撒儿的后裔所建立的科尔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札赉特诸部的札萨克、台吉均姓包,就是源于合撒儿出生的孛尔只斤(亦称博尔济吉特氏族,是取氏族名称词首为姓;东土默特原居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卓索图盟)的宝氏,在蒙古语中,“宝”、“包”通义。
③以祖先的名字为姓:
蒙古族人比较喜欢以显要祖先的名字为姓氏。古代元朝丞相脱脱,本是蔑儿吉骀氏,其后代便以脱脱为姓,如元朝的脱脱尼、明朝的脱脱卜花。现代人中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其祖先的名字为莫勒特图,以后便取“莫”字为姓,谐音取汉字为“孟”,所以嘎达梅林的汉名叫做孟青山。内蒙古郭尔罗斯前旗王爷驻京城代办富格日特的远祖是兀良合人,本姓乌或吴,但富格日特的后代已改取“富”为姓了。这种转姓的情况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较为普遍。
④以历史上的特殊称呼为姓:
既非以部落、氏族为姓,也非以父名卫星,而是出于历史的原因以一种特殊称呼为姓,是蒙古族人中较常见的现象。古代蒙古人出征时,留在后方的家属、辎重称为“奥鲁”,于是这些留守在个的人便取姓为“奥鲁”,后简化为“奥”。元朝时期,凡降元编入蒙古军的,都在姓上加“蒙古”二字,后简化为“蒙”。在明朝,常有帝王给蒙古人赐姓的情况,如蒙古人火你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附明,被赐姓名为“霍庄”;蒙古人观音保于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附明,被赐姓名为“李观”;蒙古人丑驴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归附明朝,被赐姓名为“李贤”等等,这些姓氏后来就成了一些蒙古族人的姓。
⑤以汉族姓氏为姓:
以汉族姓氏为姓主要时按蒙古族语意译为汉姓。直译有如:蒙语“锡拉特”意为“黄”,译为黄姓;“查干”意为“白”,译为白姓;“呼和”意为“蓝”,译为蓝姓;“阿拉坦”意为“金”,译为金姓等。还有的取谐音汉字为姓者如:父名为“伯颜”,则取“伯颜”首字的谐音“白”为姓;父名为“火你赤”,则取“火你赤”首字的谐音“霍”为姓等。还有的蒙古族人直接使用汉姓。
⑵蒙古族人名的特点:
蒙古人的名字反映了蒙古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和宗教习俗等方面的特点。
①以动物名称命名:
蒙古族人的男性喜欢以勇猛矫健的动物名称来命名,如“阿思兰”(狮)、“巴尔思”(虎)、“阿尔布古”(花鹿)、“脱里”(鹰)、“葛尔图”(猎鹰)、“玛喇勒”(叱鹿)等。蒙古人以勇猛为荣,因而喜欢力大凶猛的动物,并且以老虎为名者居多,常在虎字前加上些形容词,如“哈喇巴尔思”(黑虎)、“普剌巴尔思”(黄虎)、“乌兰巴尔思”(红虎)、“额白巴尔思”(雄虎)、“茂巴思”(恶虎等)。“不花”(牛)在蒙古族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很多人用它来命名,如“帖木尔不花”(铁犍牛)、“犴难不花”(金犍牛)、“察罕不花”(白犍牛)等。这些名字反映了蒙古族人悠久的以狩猎和畜牧为主的经济文化。
②以“巴图”命名:
蒙语“巴图”意译为“结实”,不同的汉译字有拔都、八都、伯秃、伯都等。蒙古族人喜欢在“巴图”之后加附加词,如“巴图噶尔”(结实的手)、“巴图和坦”(结实的城)、“巴图布林”(全结实)等。为了表达“结实”的含义,还有以金属命名的,如“阿勒坦”(金)、“铁木尔”(铁)、“西日莫”(生铁)、“宝力道”(钢)、“图卡特穆尔”(正铁)等。元朝的文宗皇帝名字就叫图贴木尔,泰定皇帝名字叫也孙铁木尔。
③以祝福、吉祥的词命名:
蒙古族人喜欢用祝福、吉祥、幸福的词来为孩子命名。如“那苏图”(长寿)、“宝音”或“伯颜图”(福)、“好必图”(有福)、“乌力吉巴雅尔”(吉喜)、“吉日嘎朝”(幸福)、“贺喜格”(恩惠)、“白仓”(富仓)、“都冷仓”(满仓)、“巴达荣贵”或“满达夫尔”(兴旺)等。还有以吉祥的数字来为孩子命名的,如“伊苏岱”(几)象征丰盛,是无尽数,“也带该”(九)等;有人干脆以祖父、外祖父或父亲的岁数来命名,如“吉林泰”(六十)、“达兰泰”(七十)、“乃颜”(八十)等,祈望长寿。
4以自然物体为女性命名:
蒙古族人喜欢用星辰、花草、树木、珠宝等为女孩子命名。如“娜仁”(太阳)、“萨仁”(月亮)、“敖登”(星星)、“琪琪格”(花)、“琪木格”(花蕊)、“塔娜”(珍珠)、“哈森”(玉石)、“水灵”(翡翠)、“乌云”(蓝宝石)等。也有用象征女人命运的词来命名,如“呼吉雅”(儿子的命运)、“杜达古拉”(带弟)等。还有按照出生月份来命名的。
关于《赵家家谱》
国家不可无史,地方不可无志,家族不可无谱。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则可辩枝系、昭亲睦、别长幼。是故,凡家修谱,旨在弘扬家风,继传家训;承先人优良之传统,励后代奋发之志气。吃水不忘源头,望木而思根本家有谱,犹如水之清源不断,木之根本不失也。
考赵姓,本出自赢姓,形成于西周。祖先伯益,始祖为造父。伯益乃颛顼帝裔孙,舜赐姓赢。造父为伯益之九世孙。西周时,造父在桃林得骏马八匹,献于周穆王,并为周穆王驾驭马车,外出打猎,游玩。一次西行至昆仑山,得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忽闻徐国徐偃王造反之急报,国事危,军情急,幸懒造父驾车,日驰千里,才得以及时返回镐京,发兵破徐,叛乱乃平。为彰造父之功,周穆王赐赵城给造父,造父族自此史称赵氏。
至周穆王时,造父七世孙叔带离周仕晋,后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战国初年,叔带十二世孙赵襄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赵襄之孙赵藉时,获周烈王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
赵氏,原有族谱,因年久失传,慨为憾事。今有赵公利祥,曾供职沧州检察院副检察长。为人耿正,历有厚德,余引以为兄长。离休谢任后,享天伦之乐之余,启修谱惠家之事,其举可赞。历时年余,谱成,堪称一大功也。
此谱,追本溯源,分枝明晰,祖上之德得以昭彰,后世孝悌从此有序;且新撰家训,世代绵延,规范行为,昌族荣我荣,家耻我耻之风,弘扬良优,抵抑劣行,于赵氏一族,繁延生机,旺盛精神均可谓有大益也。
尊利祥仁兄嘱,敬草以上几行文字,是为序。
1、敦孝悌
孝悌者,百行之原也。孩提知爱本诸良能,稍长知敬原于善,何以狃于习俗,顿失初心。为子弟者不知孝,当体父母生我之恩情,不知悌,当思长上待我之友爱,诚能服劳竭力,奉养无违隅坐徐行,恭让而不懈,则一门之内,和顺雍容,孝悌敦,而人伦斯重矣。
2、睦宗族
自古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异姓尚敦亲睦,矧同族之入而漠不之顾耶。务使视如一体,疴痒相关,庆吊必互相往来,缓急必互为通义。鳏寡孤独,必为之哀矜;困苦颠连,必为之照顾。能与祖宗济一日子孙,即能与祖宗免一日忧虑。若乃各顾身家,视同宗如秦越,甚则每因小事,辄起纷争,则怨积日深,其不视如仇敌者几希矣。书日:“以亲九族。”尚其念之。
3、力本业
士农工商,均有常业,所贵恒心自励而各勤乃业耳。盖人有一定之胜境,不拘所肆何业,即随在可自致,立收其效。若乃既居于此,又慕乎彼,则此心一纵,遂不免怠忽其业矣,无何身人他歧,依然故我。业精于勤,荒于嬉。事虽勤于始,尤贵励乎终。皇天不负苦心人,尚须自勉之。
4、慎交游
交接之际,不可不慎。正人入室,所讲者好话,所行者画龙点睛事。则子弟之所见所闻,即不得引入邪僻。不然,习俗移人,贤者不免,况子弟之庸愚者众乎。语云: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时有余。丽泽求益,尚慎旃哉。
5、和兄弟
见弟之间,原称手足,言人之有兄弟,即一身之有手与足,断不得隔膜相视者也。何今之人见识浅狭,或因兄弟弱于我,或因食口多于我,加以妇言唆拨,遂日思析箸而各烟。甚至每因小事,入室操戈,同气参商。外人因而构害,拆篱放犬之弊可胜道哉。昔有张公艺九代同居,江州陈氏七百口共食,均是人也,何弗思之。
6、训子弟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凡子弟无论智愚贤否,均当以读书为上。即或赋质不齐,亦须为之谋成,立慎择术,以为久远计。断不可溺于姑息,听其放浪形骸。盖入惟年幼,每令人怜,偶有过失,恒以无知恕之。不知中人之性,成败无常,若不预加防微,则骄奢*逸,鲜有不为俗所染者。其至寡廉没耻,无所不为,不大贻祖父羞哉。须知水随器为方圆,影视形为曲直。有父兄之责者,可不慎与又,教子读书,须趁光阴,不可太迟。世人常谓,太幼则无知,俟其稍长读一年算一年。不知既长,则外旷多端,虽读而终难刻骨。无怪乎三四年庸师之教,念一转而尽归乌有矣。惟其幼则嗜俗未萌,心无旁鹜,际引一片之灵机,加以严师之提命,启其颖悟,收其放心,则成童之年,自可判其优劣之性。曾思十二岁之庠,人岂一二年工课哉顽子切勿诿以家道艰难,遂渐往荒误子弟而不教也。凡我族人,共体此意。
7、尚勤俭
勤俭乃居家之本。勤者财之来,俭者财之蓄。常见好闲之辈,似乎惰气天成,稍盈余,即喜丰而好胜。不思一时侈欲转囊空,悔何及哉。故不勤不得以成家,即不俭亦不可以守家也。冠婚丧祭,称家有无,衣食人情,随分自适。与其奢隋而终嗟不足,何若勤俭而常欣有余,为祖宗惜往日之勤劳,为子孙计将来之生业。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日:有钱不可使尽。愿后人其敬听之。.
8、戒争讼
居家戒争讼。凡是非之来,退一步,让三分,自然少事。盖以汝既有包容之度,彼必生隗悔之心。若乃因微逞忿,忘身及亲不顾,颂家尽产与人斗讼,则是鹬蚌相持,渔翁获利。纵令侥幸得胜,而家资受累矣。于是,所用不足,势必称贷,宿债莫偿,势必鬻产。此讼之所以终凶也。圣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其试思之。
9、遵法律
朝廷定律例,以惩愚顽。凡酗酒赌钱,奸*强盗,及一切不法之事,示谕煌煌,极为严肃。倘自蹈非僻,不畏三尺之条,一经发觉,身陷囹圄。爰书不宥,乡论不齿,上辱父母,下累妻孥,终何益哉。纵不明法律之严,亦当知身命为重,与其追悔于事后,何若远虑于事前。
10、禁非为
人生斯世须趋正道,始为正人。乃有一等丑类,学习法打,包抢包牵,外逞豪强,心怀狡诈,每每恃能挟制,藉径刁唆,坏名分而不辞,犯王章而不顾。此等败行,大辱宗亲。凡我族人,均宜惕戒,‘毋游手好闲,而失本业;毋博弈饮酒,以废居诸;毋身陷不法,以身罹于刑章;毋肆态胡行,而见憎于乡党。修其身,安其分,勤其业,不居然秩秩之佳子弟哉。
右(上)家训十则,言疏而意切,词短而情深,所愿与我族人常以履簿临深而共相规戒者也。夫齐家之道,端在修身;而招尤之机,悉缘放辟。与其临时而始悔前非,何弗怀刑而预为警惕。则诲尔谆谆者,不得听之藐藐也。若乃视家训为具文,以自行为天性,诚恐习焉不察,自以为是,而背议者纷纷矣。其亦知家人犯法,罪归家长之说乎贤人正士为乡党模范者,族与知家人犯法,罪归家长之说乎贤人正士为乡党模范者,族与增荣;匪僻凶残为乡党憎恶者,族亦抱辱。爰于既训之后,复申规戒之词,小则传房族以责悛,大则出公庭而惩凶究。 赵(zhào)姓据说出自赢姓,得姓始祖为造父。传说,造父在华山得八匹千里马,献给周穆王。穆王乘着这八匹马拉的车子西巡狩猎,到了昆仑山上,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这时东南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赶回帝都,带兵打败了徐偃王。由于造父平叛有功,穆王赐他以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北)。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成为赵姓。宋朝皇帝姓赵,是国姓,当然放在“百家姓”第一姓。“百家姓”的第一句,“赵”指“权”,“钱”指“金钱”。世间万事权和钱的问题是首要问题。赵姓人口数是当今中国第七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二九。
起源主要有三:
1、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远祖为伯益,得姓始祖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九世孙,是周穆王时著名的驾驭马车能手,因功被周穆王赐予赵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其后在战国初年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2、皇帝赐姓。如北宋太宗时,党项族拓跋部首领李继捧和李继迁先后归顺,朝廷分别赐姓名赵保忠和赵保吉;宋神宗时赐木荣姓名赵思忠;宋哲宗时赐河湟羌族隆赞青唐陇拶姓名赵怀德;其弟邦啐勿丁受赐姓名赵怀义;辽政权光禄卿马植因有功于宋室,宋徽宗赐他姓赵,名良嗣;南宋初年,鲜卑族人宇文虚中图谋救出被金朝掳去的宋徽宗、宋钦宗,因寡不敌众被杀,南宋朝廷赐他姓赵。另外,自唐代起,就有大批犹太人进入中国,尤以宋朝为最,犹太移民的姓氏均由皇帝亲赐,据明弘治二年(1489)碑记,当时的犹太人有李、俺、艾、高、穆、赵、金等十七姓,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加入中国籍的犹太医生俺诚,以“奏闻有功,钦赐赵姓”。清朝康熙年间福建漳南道按察司赵泱乘也是犹太人。明太祖朱元璋对归顺的蒙古贵族宽大优待,分别赐予汉族汉名以示褒扬。有个蒙古贵族其巴图,受赐名叫赵忠美,他们后代也就姓赵了。在古代,一人受赐国姓,举族以为荣耀,全体族人均改姓国姓,这极大地扩充了赵姓人口。
3、少数民族改姓赵氏。随着历史发展,本为汉姓的赵姓,满、蒙古、回、布依、苗、藏、阿昌、土家、朝鲜、瑶、壮、哈尼、德昂、佤、景颇、鄂伦春、锡伯、彝、白、傣等族中也有了赵姓。在古代匈奴人、唐代时云南白蛮部落、唐代胖柯蛮等中也有赵姓。如西汉匈奴人赵安稽,越族人赵光;五代白族人赵善政;元代蒙古族人赵国宝,藏族人赵阿歌昌;南宋瑶族人赵瑞封;清代壮族人赵克广、赵荣正、赵荣章等。辛亥革命后,满族爱新觉罗氏、喜塔喇氏、阿颜觉罗氏、觉尔察氏、伊尔根觉罗氏、阿塔觉罗氏、兆佳氏、鄂卓氏、蒙鄂络氏等均有改姓赵姓者。此外,历史上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赵 始祖:造父zhi。
西周时,造父的第七代子孙叔带率部分宗族由周投晋,并且昌盛壮大,在三国分晋时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到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秦始皇灭赵后,把代王嘉之后迁往甘肃天水,赵王迁被流放到今湖北房县。秦朝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赵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
西汉末年,赵飞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迁徙至辽西郡,也是赵姓人在东北活动的开始。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真定人赵云赵子龙入蜀为将。北魏时,天水赵姓一支迁居洛阳,其后裔孙赵贵镇守并迁至武川(今内蒙古)。
唐初,有赵姓将士在平“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五代时,有赵姓随刘龚南汉政权在广州定居。据《宋史·宗室世系表》载:宋朝宗室分为三个支派,即太祖(赵匡胤)支派、太宗(赵光义)支派、魏王(赵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为燕王(赵德昭)支派和秦王(赵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迁居如下地区:安徽颍州、四川蜀州(今崇庆)、江苏泰州、镇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广东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则迁居如下地区:浙江绍兴、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苏真州、太平州;而魏王则降调至房州(今湖北房县),其子孙为官而迁徙地区有河南开封、洛阳,山东沂州、济州,福建汀州,江苏昆山、溧城,浙江秀水等。
靖康之耻之后,徽钦二宗被掳往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东北广大地区播迁繁衍。南宋初,康王赵构南迁杭州定都,则有赵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苏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饶,南宋被灭,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繁衍。
自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赵姓的播迁。明末,有赵姓不惜冒险远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构成多种多样,聚居地为东南亚和美国。如瑶族中的赵姓在缅甸、老挝、越南和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分布;壮族中的赵姓散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目前赵姓人口列全国第七 西平赵氏字辈:仲才恭凤之,天良景成增,殿启从名圣,尊严宜思齐,高远庆咸若,熙甫昭封题,传世振兴荣,福善尽登昌,观君培惠儒,文理济函光,锦琳育升茂,桢廉贺卫襄,硕权宏志顺,英敏贵端刚。
山西沁水赵氏老字派:忠和树德,孝友传芳。
某支天水堂赵氏字辈:老派:以洪壬万庭,为子若卿成,荫必望显单,立良应之文。续派:添心常祜善,人贵自光宗,世业开宏远,英华庆国隆。
慈溪赵氏字辈: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昌期,崇隆尊显,和易纯熙,圣神文武,卓荦英奇,温良恭俭,仁敬孝慈,持行瞻视,动作威仪,纪纲法度,礼乐书诗,切磋磨琢,学问辨思,格致诚正,修齐平治,疑丞辅弼,明听翼为,周召伊傅,稷契皋夔,勋劳阀阅,锤鼎常旗,衣冠俎豆。
安徽合肥赵氏字辈:治本修家,宜叙伦常,仁义礼信,万世传芳。
湖北公安赵氏字辈:大国益之仕,世秉忠德全,立志承先泽,诗书继祖传,代远永佑启,家邦振万年。
湖北利川字辈:中国今天梦,师子大文昌,继世朝廷有,显宇万休强。
湖北安陆字辈:赵德兴家,治国功臣,克定安邦,传宗有道,富贵荣华。
山东甘露赵氏字辈:孝弟忠信永,宽厚培德长,恩惠鸿锡庆,兴盛景振昌。
安徽肥东赵氏字辈:世德承家绪,鸿恩育俊生;盛朝崇贤士,兴国尚明经;礼义为根本,忠良裕后昆;秉公宜法守,高亮永长尊。
安徽怀远赵氏字辈:天大人心同,开东生瑞品,
湖北房县赵氏字辈:春连华堂,光大天良,洪仁永国,文子呈祥。学书玉翔,相德辉扬,君庭风宇,恒运吉昌。
湖北均州(丹江)赵氏字辈:清化家胜,
河南濮阳范县赵氏字辈,洪福圣贤,
关于赵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给你加100分!
本文2023-09-25 10:41:1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