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白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5浏览:3收藏

有谁知道白家谱?,第1张

1)白姓在中国姓氏中居于第73位,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较多人口。

2)白姓的来源比较复杂,有许多互无关系的支派。《元命苞》云:“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这是白姓的一支。

《新唐书·宰相世系》上说:“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于虞(山西平陆东),为晋所灭。虞之公族井伯奚作为晋国伯姬的陪嫁奴隶到了秦国,后来得到秦穆公的赏识,受邑于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后名,故称孟明视。孟明视有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白乙丙的后代以白为姓,形成了白姓的又一支。因春秋时的秦国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故这支白氏起源于今陕西。

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太原白氏家状二道》说:“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此白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

此外,传说古代南方有个白民国,唐代在其地置白州(治所为今广西博白县),当地人以地为氏,也称白氏。此即《姓氏寻源》所云“《逸周书》白民之国,今之白州,或有以地为氏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战国时,秦国有名将白起,郿(今陕西眉县)人,屡战获胜,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后被逼自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思其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子孙世为太原人。

《新唐书》说白起是白乙丙的裔孙,而《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则说白起是白公胜的裔孙。白仲23世孙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五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白建曾孙白温,任唐朝检校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第六子白锽,任巩县令,居郑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锽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四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成为白氏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今河南偃师、伊川、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枝繁叶茂。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为安西(府治今甘肃临潭县东)人,白耸为马平(今广西柳州)人,这时还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白;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白氏在文化方面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他是唐代中期诗人,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被称为“诗史”。此外,战国时有两个白圭,一为贸易理论家,一为水利专家。隋代有灵武(今属宁夏)人白瑜举,于大业九年(613年)起义,起义军曾发展至数万人。唐代还有文学家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时宰相白敏中。五代后周有中书令白文珂。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代表作品《墙头马上》,元末有红巾军将领白不信。明代有水利专家白英。清代有书法家白云上、名臣白准泰。近现代有豫西农民武装起义领袖白朗,地理学家白毓昆,国民党桂系首脑白崇禧等。

回族白姓出自改姓由易卜拉欣之后裔,分别取其祖辈名字中的每一个字立姓而来。因易卜拉欣,亦译伊白来金或伊白拉金,故后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出自赐姓如元时西域纥城人察罕,明时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赐姓白;又元代回回世家伯笃那丁,“其子察汗,赐姓白氏”。

属于。根据查询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师范的官网得知: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师范是属于中等专业教育,主营行业为中等专业教育,因此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师范是属于中专。榆中师范学校,于1980-08-22,在兰州挂牌成立,学校地址位于唯一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

730100。根据查询中国邮政官网信息显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邮编市730100,邮编的全称为邮政编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加快邮件传递速度,而把全国划分的编码方式,用于实现信件分拣的自动化。

属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

榆中县是省城兰州所辖三县之一,全县共辖6镇22乡269个行政村,总人口417万人,总面积3302平方公里。

榆中自秦始皇33年建县以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区马家山新石器文化遗址、更有“陇右第一名山”之称的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全国三大牡丹基地之一的和平牡丹园,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截止1997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59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1239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4亿元,财政收入达50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6元,粮食总产量13亿公斤。初步形成了蔬菜、林果、畜牧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农村支柱产业和造纸、建材、建筑、水烟、化工等乡企支柱产业。

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的和平开发区距兰州仅四公里,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大青山土地综合开发更为榆中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县委、县0围绕富县富民两大目标,实施“34581”工程,即实施科教兴县、扩大开放、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建设大青山土地开发、和平示范区、集马灌溉和宛川河治理四大工程;加快植物农药、淀粉、旅游等五项开发;建立烟叶、洋芋、花卉等八大基地;培育建筑、建材、造纸、水烟等十大支柱产业。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1月28日,榆中县辖8个镇、12个乡,4个社区居委会、268个村委会,1453个村民小组。

城关镇 辖栖云北路、一悟路、兴隆路、文成路4个社区居委会,周前、龚家_、三角城、丁官营、峡口、南坡湾、杨家庄、南关、下汉、东湾、城关、北关、大营、金家圈、李家庄、上蒲家、朱家湾、分豁岔18个村委会。

甘草店镇 辖三墩营、西村、东村、果园、项家堡、钱家坪、咸水岔、车道岭、唐家岔、克涝、蔡家沟、郭家湾、好地岔13个村委会。

夏官营镇 辖高墩营、大兴营、詹家营、彭家营、化家营、孙家营、双店子、敬家山、接驾咀、过店子、太平堡、高家崖、夏官营、红柳沟、中河堡、彭家湾、郝家湾17个村委会。

高崖镇 辖沙河、关门口、高崖、新窑坡、马家集、小营子、李家磨、裴家岔、树梓沟、马家嘴、湖滩村11个村委会。

青城镇 辖青城、苇茨湾、城河、新民、瓦窑、红岘、三合、上坪、下坪、东滩、红湾、大园子、建亭、改地14个村委会。

金崖镇 辖大涝池、大耳朵、黄家庄、郭家庄、火家店、金崖、永丰、古城、梁家湾、齐家坪、陆家崖、张家湾、豆家营、寺隆沟、邴家湾、豆家岘16个村委会。

定远镇 辖骆驼巷、冯家湾、歇家嘴、董家湾、定远、张老营、蒋家营、猪嘴岭、安家营、矿湾、邓家营、陈家沟、水岔沟、转嘴子14个村委会。

和平镇 辖范家营、马家山、豆家山、路口、邵家泉、直沟门、陈家庄、大水洞、方家泉、桑园子、西坪、东坪、袁家营、蔡籽山、和平、沈家河、祁家坡、高营18个村委会。

小康营乡 辖王保营、上彭家营、洪亮营、刘家营、孟家庄、郭家营、李家营、翟家湾、南北关、红寺、永红、窑坡、小康营、浪街、深沟子、徐家峡、范家山17个村委会。

清水驿乡 辖东古城、太子营、天池峡、清水、岘坪子、赵家岔、杨河、苏家堡、建家营、方家沟、柳树湾、红坪、王家湾、稠泥河、杨家山、孟家山16个村委会。

中连川乡 辖刘家岘、陡泉湾、垲坪、黄嵩湾、高家渠、高窑沟、大湾、撒拉沟、中连川、野韭川、鞑靼窑、中庄窠12个村委会。

园子岔乡 辖万羊、青碾、小岔、柏木、大岔、金营6个村委会。

上花岔乡 辖百禄、上花、平湾、王家湾、大岔、黑虎6个村委会。

哈岘乡 辖宣家岔、瓦子岔、哈岘、仁和、柳树、杨岘、纪尔、张湾8个村委会。

连搭乡 辖马家洼、麻家寺、秦启营、朱家沟、薛家营、孙家坡、魏家营、乔家营、麻启营、连搭、朱典营、金家营、胡家营、张家坪、未家营、寇家营、肖家嘴、石头沟18个村委会。

马坡乡 辖高家湾、孙家湾、打磨沟、茨坪、小水子、斜路_、大滩、旋马滩、尖山、马莲滩、上庄、阳_、白家堡、旧庄沟、河湾、马坡、窑沟、哈班岔、羊上、羊下、后沟、张家寺、太平沟23个村委会。

新营乡 辖清水沟、黄坪、祁家河、八门寺、红土坡、刘家湾、桦岭、罗景、窝子湾、杨家营、寨子、新营、谢家营13个村委会。

龙泉乡 辖水家坡、张家窑、大坪、李家岔、骡子滩、花寨子、武家庄、银川、水泉河、庙嘴、杨家嘴、洞口12个村委会。

韦营乡 辖李家坪、韦家营、郭家沟、武家窑、黄家岔、全家岔、孙家岔7个村委会。

贡井乡 辖套岔岘、贡马井、吕家岘、大坪_、石台、地湾、古坝、崖头岭、佐堤9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榆中,距今约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住地,后被匈奴占据。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蒙恬“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一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治所在今兰州市城关区东岗镇,隶属陇西郡。秦汉之际,复被匈奴攻占。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复置榆中县,隶属陇西郡。元拧二年(前 121)置勇士县,辖榆中苑川河东北地区,治所在今定西县境内。后榆中、勇士二县改属天水郡。昭帝始元六年(前81),设金城郡,榆中县改属金城郡,勇士县仍属天水郡。明帝永平十七年(74),改天水郡为汉阳郡,辖勇士县,榆中县仍属金城郡。灵帝中平元年(184),勇士县北部被羌胡占据。三国时,榆中县为曹魏政权金绒郡属县。

晋穆帝永和十一年(355),榆中县被前凉李俨所占。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前秦灭前凉,榆中属前秦。太元十年(385)鲜卑族乞伏国仁在苑川筑勇士城,建立西秦,置苑川等12郡,榆中县隶属苑川郡。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废县,设榆中镇。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废榆中镇,恢复榆中县置,隶属金城郡。北周废榆中县,其地并人子城县,仍属金城郡。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新置兰州,领金城郡,金城郡领子城1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建置,兰州领子城等4县,治所在子城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又改兰州为金城郡,将子城县改为金城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金城郡又改为兰州,废金城县,其地并人五泉县,属兰州。高宗咸亨二年(671),五泉县又改为金城县。玄宗天宝元午(742),又改为五泉县。代宗宝应元年(762),榆中全境陷于吐蕃。

宋仁宗景_三年(1036),西夏赵元吴攻占榆中地,据吐蕃康古城。庆历三年(1043),赵元吴改康古城为龛谷城。神宗元丰四年(1081)八月,宋熙河路经略使李宪率部攻克西夏龛谷城,改城为寨。元_七年(1092),废龛谷寨,庆州知州穆衍筑定远城。绍兴三年(1096)复修龛谷寨为堡。崇宁三年(1104),今榆中县西部部分地区属兰州兰泉县,绍兴元年(1131),金人攻进榆中全境。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省龛谷、定远二入金州,金州成为不领县的州,改属陕西行中书省管辖。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降金州为金县,治所移至今城关镇,属临洮府。宪宗成化四年(1468),改属兰州。清初,金县改属临洮府。乾隆三年(1738)又属兰州府。

民国2年(1913),将兰州、巩昌2府并为兰山道,金县属兰山道。民国8年(1919),因与奉天(今辽宁)金县同名,8月改为金城县,10月恢复榆中县。民国16年(1927)改道为区,榆中县属兰山区。民国17年(1928),实行省、县两级制,榆中县直隶于甘肃省0。民国25年(1936)5月,隶属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0年门941)8月,直隶于省0。民国33年(1944)12月,隶属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 (1949)8月16日榆中解放,成立榆中县人民0,隶属会宁专员公署。9月,改属定西专员公署。

1956年9月,榆中县人民0委员会改为榆中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1月,成立榆中中县革命委员会。1970年4月,划归兰州市管辖。1981年1月,撤销榆中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榆中县人民0。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榆中县位列第166名。

2021年1月14日,农业农村部推介榆中县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11月,“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榜单新鲜出炉,榆中县位列第8名。

2020年8月24日,农业农村部推选榆中县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5月2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榆中县榜上有名。

2018年2月22日,榆中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有5个高中学校,具体如下:

1、恩玲中学占地70亩、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含家属楼)、绿化面积上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校园已完成上万平方米的绿化,被命名为市级“花园式单位”。校园硬件建设创全省“5个一流”。

截止到2020年7月,恩玲中学现有58个高中教学班,在校生达3780人。教职工达172人,其中专任教师126人,本科以上学历120人,研究生学历7人,复旦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学历达标率为95%。

2、榆中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43年,前身为“榆中县立初级中学”。1956年成为完全中学,改名为“榆中中学”,1958年改为现名。2004年成为甘肃省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80亩,建筑面积共279771平方亩。

3、榆中县第二中学,1956年始建于夏官营郝家营村。 学校初名为“榆中县初级中学”,隶属于榆中县教育局领导。1958年学校更名为“榆中县第二中学”。1990年学校迁至三角城乡大兴营村。

1995年至2000年7月,学校与“榆中县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办学。2000年8月,职校迁至县城,二中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二中成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

4、甘肃省榆中县第五中学是一所县属完全中学。1956年建校迄今,校名几经更迭,直至1978年恢复为甘肃省榆中县第五中学至今。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农村、服务社会的办学原则,面向定远、连搭、来紫堡、兰山、和平等地招生。

5、榆中县第七中学是一所县属完全中学,始建于1958年,地处榆中县甘草店镇。学校占地面积37302平方米,建筑面积11648平方米,绿化面积3885平方米。图书室藏书22332册,生均175册。

截止到2020年7月,有教职工106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在现任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中学一级教师37人;有省级教学能手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县级骨干教师24人。

参考资料:

-恩玲中学

-榆中县第一中学

-榆中县第二中学

-榆中县第五中学

-榆中县第七中学

有谁知道白家谱?

1)白姓在中国姓氏中居于第73位,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较多人口。 2)白姓的来源比较复杂,有许多互无关系的支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