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5浏览:2收藏

王氏族谱,第1张

  王氏族谱 家谱的内容

  现存的王姓家谱、族谱中,基本上都是一宗一族、一房一支所修的,属于私修谱牒。私修谱牒盛行于宋代。至清代以后的家谱族谱中,基本都是私家修撰的天下。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

  《东沙王氏支谱·家规》

  《三槐堂王氏族谱》

  《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

  《润州王氏族谱》

  《凤林王氏宗谱》

  《赣榆王氏家谱》 江苏赣榆县金山乡保存

  《古滕王家堂族谱》山东滕州西马村保存,大王庄王氏族谱

  《王氏族谱》 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 清王廷麟等主修 光绪四年刊印

  《王氏家谱》 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保存 写本。

  《王谢世家》 明天启二年刊刻的30卷现 美国

  《王氏通谱》 清光绪二十年槐政堂 活字本 日本

  《王氏族谱》 山东即墨 康熙四年修 光绪己亥年末次重修 敦德堂存版

  &&&&&&&&&&&&&&&&&&&&&&&&

  王氏宗谱字辈:旧名序:“清山士光延子继振维守志应怀良佐正学斯克传”,旧字序:“大任荣旭世元汉承乃朝瑞景宜有庆国家毓英贤”;新名序:“青缃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聊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喜盈添祖泽垂千载敦伦庆奕年”,新字序:“克俭承前绪存行启后延子孙传进步礼义广心田丕达流芳远显耀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良曜照上乾”。

  王氏宗谱字辈:新名序:“青湘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连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永乐然世泽垂千载敦伦庆万年”,新字序:“克俭承前绪存仁启后延兰桂传进步礼义广心田丕达流芳远荣显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明曜照上乾树灿培钩泽枝荣增锦江学乃家中宾书为品上珠”。

  王氏槐堂字辈:旧序:“文德承家远诗书训子贤才名辉楚域槐绪卜长年”,新序:“荣福全宗享华袷聚广昌富耀培光大贵和盛致祥”。

  王氏茹古堂字辈:“钦清树炳增鍂法植熙均光大名高振超腾爵正崇”;名序:“钦清树炳增鍂法植熙均镇治檄焕埀钟淳校煜堦”,字序:“光大名高振超腾爵正崇天朝长佑启奕载庆荣封”。

  王氏绍槐字辈:旧名序:“文章开国运忠孝大家声”,旧字序:“子孙振大明朝廷公侯系奕世”;新名行:“高湘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连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永乐然”;新字序:“世泽垂千载敦伦庆万年克俭承前绪存仁启后延兰桂传进步礼义宽心田丕达流芳远荣显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朗曜照上乾”。

王姓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杂。

据《通志·氏族略》载:在京兆、河间一带的王氏族人,据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因此这一支系乃是出自于姬姓;在北海(今山东境内)、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一带的王姓则传说是帝舜的后代,这一支系出自于妫姓之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的王姓,则称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后,出自于子姓;以上三支都与“王”的本身含义有关。

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王朝的后代,以其祖先是王者而姓王。

如河南的王姓,出自于可频氏;在冯翊一带的,原来是钳耳族的后代;山东营州王姓,来自高丽国;安东王姓一族,本阿史布。

《广韵》中把王姓望族归纳为21处:太原(今山西)、琅邪(山东)、陈留(河南)、东海(山东)、高平(甘肃)、京兆(西安)、天水(甘肃)、东平(山东)新蔡(档南)、新野(河南)、山阳(山东)、中山(河北)、章武(河北)、东菜(山东)、河东(山西)、金城(江苏)。

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为著名。

正因为王姓的起源相当久远,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众多的源头。

除了源自王室之外,还有不少人是赐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如燕 之玄孙嘉,献符命于王莽,赐姓王氏;如隋末地方割据者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南朝梁将领王僧辩本乌丸氏,属鲜卑族,被完颜氏金朝封为王,故易名王罕。

不仅华夏族的王室之后不少是以王为姓,许多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执政者的后代也有以王为姓的,其意与上述出自姬姓、妫姓、子姓的王氏大致相同。

因此就形成了“王”姓源头众多,分布广泛,人丁蕃盛的局面。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

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

根据考证,晋朝中兴名臣王导就是这支王氏在山东繁衍的子孙,其子孙世代簪缨,使王氏成为一时望族。

曲(Qū)

曲姓出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

晋穆侯林生封他的少子成师于曲沃(今天山西省境内),其后世子孙就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后来又改复姓“曲沃”

为单姓“曲”。

曲环是唐朝的司空,曾经做过晋昌郡王。

曲端是宋朝的宣州观察使,好读书,善作文章,长于兵略。

曲廉,明朝县官,治理水患,政绩优良。

曲迎林 黑龙江佳木斯郊区教师

一、姓氏源流

曲(Qū)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

据《风俗通义》所载,上古周朝时期,周武王将第三个儿子封在晋地,这位王子叫叔虞。

叔虞的第八代孙子即春秋晋国的晋穆侯,晋穆侯又封其少子成师于曲沃那人地方(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的首领,成师的支孙就以封地名作为了姓氏,为曲沃氏。

后来又改为单姓曲,遂有曲氏,世代相传。

2、源于夏王桀的大臣曲逆,他的子孙中也形成一支曲姓。

得姓始祖:曲沃桓叔。

成师,西周末东周初时晋国人,周武王第三子叔虞之九世孙,穆侯林之子,文侯仇之弟。

仇子昭侯时,封其叔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

曲沃之地大于晋之国都,再加上桓叔德行高尚,颇得曲沃国民拥戴。

后晋臣潘父弑昭侯,而迎立桓叔,由于晋之臣民同仇敌忾,桓叔败回曲沃,于数年后(公元前732年)郁郁而终。

其子曲沃庄伯亦曾兴兵攻晋,但不得结果。

传至其孙曲沃武公姬时,族强势大,民心多附,他连杀三君(哀侯、小子侯、侯缗),尽并晋地,而代晋为诸侯,史称晋武公。

武公代晋后,仍都原晋之国都一翼(今山西省翼城),而留居曲沃之宗族,后以地为氏,称曲姓,并尊曲沃桓叔为得姓始祖。

SOj+~ )A0

©可以可以论坛 -- 可以可以论坛,真的可以 Eq3EAa

二、迁徙分布

曲姓发源于今山西曲沃一带,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繁衍生息于此。

战国时,三国分晋,曲姓有因仕宦关系或其他原因进入今河北、河南之地者,而繁衍于祖居地之曲姓则由于种种原因或北徙今山西临汾一带,或南迁至今山西、河南间地的陕县一带,进而进入陕西。

秦时,有御史名曲宫,便是曲沃桓叔之裔孙。

两汉之际,曲姓除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繁衍迅速以外,还有一支北迁雁门郡,并在该地逐渐形成大的聚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曲姓在今陕西临汾、河南陕县一带族大势众,人口兴旺、昌盛,为曲姓平阳郡望、雁门郡望、陕郡郡望。

隋唐两代,曲姓上述郡望仍在,尤以陕州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曲环为其杰出代表。

其客居陇右(今青海东郡)子孙有落籍此地者。

唐末,曲承裕由于仕宦的原因进入安南,子孙留居当地。

两宋时,特别是赵宋王朝偏安江东后,曲姓徙入南方者渐渐多起来。

明初,山西曲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甘肃、河北、山东、北京等地。

此后至清中叶,曲姓逐渐散居于内蒙、湖北、广西、广东、云南等广大省份。

清康熙年间以后,山东、河北等地的曲姓因为谋生的原因进入东北三省,子孙遂留居当地。

解放后,伴随开发北大荒、军垦、农垦之运动,有更多的曲姓落籍东北。

曲姓基本上以山西曲沃为中心繁衍播迁,明朝以前,主要聚居于山西境内和山西与河南交界处,明朝初年的移民运动才使曲姓先民向中国北方各省扩散。

元末农民大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明王朝,面临的是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农民军给蒙、汉贵族、地主阶级以沉重地打击,蒙古统治集团被推翻,许多汉族地主被杀,由于封建统治者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大肆屠杀,元朝统治集团的内部厮杀以及盘踞在地方上的军阀混战,使得社会经济残破,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山东、河南地区长期受到元朝军阀的摧残,以至道路榛塞,人烟断绝,多为无人之处。

朱元璋建立的新王朝,如不设法改变这一状况,显然是不能持久的。

所以,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安定社会、组织生产的措施。

其中屯田是很重要的措施。

屯田计有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形式,以军屯规模最大,组织也最完备。

而“移民就宽乡”,实行民屯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与当时北方其他省份相比,山西一带既无兵燹之苦,也无灾荒之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人口数量高达400多万,比当时河北、河南两省的人口之和还要多,所以成为人口输出的主要基地。

据青岛地区周围、特别是崂山一带村庄的家谱记载。

大多数村庄家谱均记载,其祖先自云南迁移而来,其中曲姓村庄亦有同样记载,如沙子口街道南姜村曲氏族谱,开篇即记有:“据传,先祖于明朝永乐年间自云南大槐树里头迁移而来……”虽是据传,但再结合周围其他村庄及有关史料记载,应该说,南姜曲姓为明朝移民,这一点基本符合史实。

但有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家谱都记载,其先祖来自云南而不是山西。

对这个问题,早在文革前《光明日报》就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要问祖先何处人,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文章,引证了大量的权威性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如今,曲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黑龙江等省份多此姓,二省之曲姓约占全国汉族曲姓的百分之五十五。

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六十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三、历史名人

曲 环:唐代安邑人,官至司空,封晋昌郡王。

善兵法,善骑射。

天宝年间(742-756年)授果毅别将。

安禄山反,守邓州,平河北,败吐蕃,威名大震。

后任陈许节度使,宽赋税,简条教,不三年乃五谷丰登。

=Nqwue~b

曲 端:北宋人,文韬武略集于一身,惩罚了贪官污吏、奸诈小人,老百姓心里高兴,安居乐业。

官宣州观察使,好读书,善作文章,长于兵略。

后来被奸臣陷害,死在大牢里,人们都感到万分痛惜。

HrubZ

曲 廉:明朝县官,治理水患,奖励耕种,政绩优良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阳郡:三国魏置,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雁门郡:战国赵置,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陕 郡:治所陕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

h(g

晋昌郡:晋分敦煌郡置晋昌郡,治所在今安西东南。

辖今安西、玉门市一带。

其地在隋时均属敦煌郡,唐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

安康郡:即金州,古地名,西魏始置。

隋改为西城郡,宋曰金州安康郡,治所西城(即今陕西省安康县)。

郭姓渊源

古今分布

从上述郭姓悠长的姓氏源流和历史演变中,可以看出自夏商周以来,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郭姓渐渐地从山西、陕西、河南的开基地向外播迁发展,致使中国的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到处都有郭姓人活动的足迹。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 100个大姓中,郭姓名列第十八位,人口总数一千万左右,其中尚未包括海外侨胞。

河南省 河南省是郭姓人最原始的开基地,也是郭姓人广泛分布的主要地区。早在夏商周时代,郭姓人就在河南登封、荥阳一带居住和繁衍生息。东汉以后,郭姓人迁居到了光州固始。自汉至今河南省有以郭命名的村落二十多个,这些村落都是郭姓族人聚居的地方。

郭连,今禹州市郭连乡人民政府驻地,是东汉曹操谋士郭嘉的故里。郭村镇,今商丘市辖镇,唐代郭氏在此建村,后渐成集镇,故名郭村镇。郭店,今夏邑县郭店乡人民政府驻地,唐称郭家店,1927年更名郭店集,后简称今名。郭村,禹州市梁北乡人民政府驻地,明代以后郭姓迁居于此,故名郭村。郭屯,在宁陵县城关回族镇西南8公里的洮河南岸,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有郭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分别建三村,称三官屯,清咸丰三年(1853年)三村合并筑寨,改今名。郭全屯,在卫辉市区西 75公里处,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迁民碑载:山西泽州移民110户迁此,里长郭全,村以郭全之名命之。郭庄,今夏邑县郭庄乡人民政府驻地,因明洪武年间郭城自山西洪洞县迁此,故名。郭老家,在虞城县城关镇东南18公里处,明永乐十三年 (1415年)建村,名郭庄,正德年间人郭臣被招为驸马,得封地,更名宗禄村,清代村民外迁,此村遂名郭老家。郭庄,今原阳县郭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明永乐年间,郭辂迁此建村,名郭辂庄,简称今名。郭滩,今唐河县郭滩乡人民政府驻地,明末郭姓在水潭边建村,取名郭家潭,后演变为郭滩。郭家河,今新县郭家河乡人民政府驻地。此地的店铺处于河湾,原名拐弯店,后改陈家围。清初郭姓迁此,并成大族,遂改今名。郭岗,在镇平县城关镇西北24公里外,郭姓始居此,盖有楼房,故名。另外,又有郭庄 (属滑县)、郭里(属安阳市郊区)、郭亮屯 (属辉县市)等村落,亦都是郭姓人的居住地。

山西省 山西省是郭姓人比较早的一个开基地,也是郭姓人分布比较广泛的一个地区。山西太原、阳曲、汾阳一带的郭姓发展很快,并且形成望族,长盛不衰。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阳曲有姓氏333个,超过两千人以上的姓氏有11个,占总人口的 5592%,其中郭姓有4875人,按数量占第六位。在山西境内,既有以郭字命名的县、镇,又有因郭姓人聚居而命名的郭氏村落。高村乡北社村的郭家堡虽然经数百年的风雨,仍然屹立,郭家堡堡名的碑石仍嵌在堡门的上方,这里现在仍居住着许多郭姓后人。泥屯镇的白空社有郭郡马(夫人为宁化王第四女)祠堂留下的《明诰封巫乡君郭门朱氏墓志铭》,从碑记可看到郭郡马与夫人的生活片断与业绩。此村原有6个郭姓神轴,后四个被烧,从现存的两个也可以看出郭氏家族几十代的变化。今汾阳县有金代设置的郭栅镇,以及山西寿阳县南寿水滨的郭村,在山西平陆县东北百余里濒临黄河的地方有郭原村,在山西灵石县南 25里有郭家沟。

陕西省 陕西省是郭姓人的又一个比较早的开基地和主要分布地区。早在周代,郭姓人就在陕西冯翊繁衍生息。秦汉至魏晋隋唐时期,郭姓人除在冯翊发展之外,又分布到华阴等地,唐时一代功臣郭子仪出生在华州,他有八子七婿七十二孙,家人数千,其后代一直在此繁衍生息。陕西省也有因郭姓得名的州治记载,例如隋唐宋时代的郭州,就在陕西的西宁镇。郭家塔,在陕西宜君县。

山东省 山东省是郭姓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山东自古至今,以郭姓得名的村庄 19个,这些村落中至今仍以郭姓人居多。郭城,在山东聊城县东北,春秋时亡国郭氏的栖息之地。单县的郭村镇,是明洪武年间郭氏自山西洪武县迁此定居而立,初名郭村,后成集镇。郭太平,今临沂市太平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市区东北17公里,沂河南岸,明洪武年间郭姓在此建村,取吉祥之意,故名。郭庄,今淄博市山区郭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明初建村,因郭姓僧人在此建塔寺,故名。郭屯镇,属郓城县辖境,原为明永乐年间王氏建村,村名王文光屯,宣德年间因郭氏为屯长,更名郭官屯,后简称郭屯。潍坊市寒亭区的郭家官庄镇,明代郭姓在此建村,故名。郭家店镇,属莱州市辖镇,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郭姓在此建村,并开设饭店,故名。郭庄,今郓城县郭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清光绪初年郭氏建村。郭庄镇,济南市历城区辖镇,郭姓最早在此开店,得名。郭寨,今夏津县郭寨乡人民政府驻地,明末由李蛮屯、贾家坊、姜家庄合为一村,因郭姓居多,定村名郭寨。此外,还有郭仓、郭楼、郭家寨、郭店屯、郭里集等都是以郭姓聚居而得名的。

河北省 河北省郭姓人的历史渊源,与山东一样都是在春秋时代播迁繁衍下来的。中山鼓城、馆陶、曲沃、魏郡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等地,是隋唐时代郭姓人居住的主要地区之一,且形成为大族。以郭氏命名的村落有:郭家庄,在抚宁县北;郭家屯,在隆化县西北;郭磊庄,在万全县西南;郭疃镇,在沧县东;郭苏镇,在乎西县西北 40里;郭庄镇,有两个,一在献县东,一在无极县西20里。

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省 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五省的郭姓人,是魏晋南北朝及其后的山西、陕西、河南境内的郭姓移民及其后代,他们与中原地区的郭姓血脉相承。以郭命名的郭姓人的居聚地主要有:湖北省的郭河镇,又名郭家河,属仙桃市辖;秭归县的郭家坝镇;郭家庄,今丹江口市茯苓乡人民政府驻地;郭家冲,在广济县;郭峪,今谷城县郭峪乡人民政府驻地。江苏省的泰邑、润东、京江(今镇江市)等县市都有郭姓人居住。江都县郭村镇、今铜山县郭集苍乡人民政府驻地、今滨海县陈涛乡人民政府驻地、今宝应县郭桥乡人民政府驻地、今吴县郭苍乡人民政府驻地、今如皋县郭园乡人民政府驻地、今句容县郭庄乡人民政府驻地等,都是以郭作为地名的。又有郭家寨,在泰兴县泰兴镇北,相传宋代岳飞部将郭某曾在此扎寨,故名。浙江省的宁波、鄞县、萧山、龙泉,安徽省的亳州以及今蒙城县郭店乡人民政府驻地、今蒙城县郭集乡人民政府驻地、今五河县郭府乡人民政府驻地、今黄山市黄山区郭村乡人民政府驻地等,都是古今郭姓族人聚居、分布的主要地区。

福建广东省 福建、广东两省的郭姓人是魏晋南北朝及其后的山西、陕西、河南郭姓族人移民及后代,与中原地区的郭姓族人血脉相承。此后福建、广东两省的郭姓人又有人成为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五省一些郭姓人的始迁祖。今福州市侯官、福建省东部的长乐、泉州、漳州、龙溪、魏塘、在平和县小溪镇西南的郭坑,是福建郭姓人的主要分布地区。肇庆以及潮州大埔、大麻、潮州市南的郭陇、广州市北的白云山区的郭塘,是广东郭姓族人的主要聚居地。

台湾省 台湾省的郭姓族人主要是从沿海的福建、广东省播迁去的。并在台湾各地得到很大的发展,是台湾的十大姓之一。郭姓人在台湾主要分布地区有新竹、新化、彰化、淡水、嘉义、台南、台北等县以及台南台北等市。

郭姓来源

一、为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相传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于西虢,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处虞、郑之间,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东北,西虢在今陕西宝鸡东。东、西虢开国君主都是周文王之弟。周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诸侯不满,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周平王灭虢,于是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以郭为氏,虢叔为郭姓的受姓始祖。

二、为以居处为氏。 ‘郭’字原意为外城,即因居住在城外,而以居处为氏。

三、为夏、商时代郭支、郭崇的后裔,可见郭氏早在四千多年前即已存在。

四、为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戌纳,本姓成,后冒姓郭氏。又如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再如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郭姓迁徒史

春秋战国时期

从郭姓的起源来看,郭姓主要有两个发源地:一个是夏商时的古郭国,另一个是周文王所封的“虢”国。它们在春秋战国时被灭亡后,其族人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徙。

位于山东博之聊城的古郭国,战国时被齐所灭,其后人在国破家亡后四处飘流,最后迁移到今山东、河北交界的广大地区。中山国是他们聚居的州郡之一,而它附近的常山郡、广平郡等地也有郭氏族人的活动。这些郭氏族人经过不断地繁衍发展,渐渐人多宗大,形成了中山望族。《春秋左传》记载:“齐有郭最、郭荣”,“鲁有郭重”,“燕有郭隗”。

起源于周王朝虢国的郭氏是郭姓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大、分布最广、影响最远的一支,可以说,目前90咒的郭姓族人来源于这一支,但这一支郭氏族人的繁衍播迁情况也不尽相同。

各虢国相继灭亡之后,虢氏裔孙作为亡国之民,或被迫强制迁徙,或逃亡到异国他乡聚族而居,也有一部分仍留原地。

西虢族人随平王东迁到上阳,留在原地的小虢,到秦武公十一年,被秦所灭,其族人被迫迁向西北边远地区,在那里定居下来,从而形成后来的西平郭氏和敦煌郭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声闻天下。

南、北二虢被晋献公灭亡后,其族人匹散飘流,有被迫迁于晋国的,也有逃亡到附近各国的,迁于晋国的虢国人很大部分被留在现在山西的晋南,有一部分被安置在今山西汾阳县境内,汾阳县内大虢城、小虢城即因虢人居于此而得名,他们是太原郭氏的最早祖先。

周平王时为郑国所灭的东虢,同样其族人也被迫逃亡,绝大部分流散于今河南中部,从而成为颍川郭氏最早的祖先。也有逃亡到今陕西、山西各地的。崞山郭氏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被迫迁往崞山的一支。地点在雁门关南,即秦始皇所筑内长城之崞山。这一“崞”字,由最早迁入郭氏始祖所自创,因失掉封邑,被迫迁至一山地,故在郭字右边去邑,左边加山,名其地为“崞山”。自立堂号“崞山堂”。

综上所述,起源于周王朝虢国的郭姓,其迁徙与虢国的兴亡相始终,无论是西虢还是东虢,以及北虢、南虢,每一个虢国的灭亡都导致’了虢国族人的大逃亡和大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西虢成了魏晋时期西平郭氏和敦煌郭氏的始祖,而东、北、南三虢则成了太原郭氏、河东郭氏和颍川郭氏的始祖。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祖祖辈辈生活于中原地区的郭氏族人终于走出国破家亡的历史阴影,人口不断繁衍,宗族渐渐壮大。他们在饱尝流亡迁徙的滋味后,更加珍惜稳定以后的安居生活。他们在各聚居地或躬耕农亩,或投身从戎,或致力政治,或穷经皓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显示着自己的才能,给历史留下了一笔笔绚丽图画。他们继承祖先的优良品德,诚以事君,信以处友,在各聚居地获得很高的威望。

先秦、两汉时期,郭氏以世居太原阳曲的郭无家族影响最大。经过不断繁衍,太原郭氏成为后来郭姓繁衍迁徙的主要来源,故郭氏家族以“太原”郡望为最大。至汉末,郭氏又成为渭河下游地区一带的望族。汉有郭亭,子孙自太原徙冯翊。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由,其裔孙迁居(颖-禾 水)川(治今河南许昌)。再有后汉郭泰,世居介休(今属山西),其裔孙居魏州昌乐,可见昌乐郭无亦出自太原。郭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后,郭氏大批散居于今浙江、江苏等处。迁去江南各地的郭氏,也以太原郭氏为最多。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各民族大融合、大迁徙时期。这一时期,战乱频仍,政权迭立,豪强群起。尤其是郭姓人的主要聚居地中原地区更是战火连年,民不聊生。而南方相对稳定,大批中原民众,被迫离开故土,避乱江南。郭氏族人的第二次大迁徙是在晋永嘉之乱以后,西晋灭亡,东晋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时,随晋室南渡的有数百家之多。这些南渡者,也包括郭姓族人在内。如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郭璞,本是山西闻喜人,晋惠帝、怀帝之际,其家乡受到匈奴骚扰,他联合亲戚朋友数十家,到江南避乱。这次过江的中原郭姓族人,大都散聚在江南各地,以后又经过江苏、浙江等地进入福建、广东等地。

隋唐时期

隋唐年间,郭姓已成为今山西、山东省的第一大姓。唐初,陈光元开基漳州,即有郭姓随同入闽。唐中期,因“安史之乱”,又有大批郭氏分迁于今浙江、江苏、湖北等地。此讨,郭姓还繁衍有一大望族,即汾阳郭氏,其始祖为来自华阴的郭子仪。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其后裔便以‘汾阳’为堂号。这—支郭氏后裔郭嵩,迁入福建,成为入闽郭姓的始祖。

迁入香港

位于香港新界的八乡地区有一个村落叫莲花地,约有五百人,由六个姓组成,其中以郭姓居多,有三百多人,且入居年代最早。大约在明代中后期,郭巨田率族人迁居于此。

据《莲花地郭氏族谱》记载:他们的一世祖郭盛,生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居住在新安县城的南头附近,传至六世郭巨田(生于明正德年二年,1507年)始迁莲花地。其后郭氏族人逐渐繁衍壮大,遍布新界地区的八乡周围。

郭 氏有祠堂,堂名“禧隆堂”,奉祀着郭巨田以下各祖先的牌位。居住在新界地区的郭氏族人特别看重墓地风水,莲花地郭氏的族谱是手写本,属于一种较简单的类型,但有关祖先墓地的位置及其风水内容的记载却相当充实。如墓地所在地、方位、朝向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墓地风水投资规模也很大。

现在不仅香港新界有郭姓人居住,而香港其他地区也遍布郭姓人的足迹,香港经济的起步与腾飞,被世人称为奇迹,是香港民众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有郭姓人的贡献。60年代中期的地产热中杀出 “三剑客”,其中之一就是郭得胜。还有近年崛起的香港服装界女强人郭志清及其家族永安公司等等。

迁入台湾

据《台湾省通志》对郭氏播迁入台的记载,最早入台的郭氏族人名叫郭怀一,大约在明天启年间由福建入住今台南市。郭怀一早年随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纵横海上,为其得力部将。后郑芝龙受明朝招抚,返回朝廷。郭怀一与另一部将何斌则留居台湾,与其部属垦耕于离台不远的二层行溪南岸,建立家园,人丁日旺。

台湾郭氏族人,还有许多是从福建漳州、泉州等地赴台的,另外也有一部分是从广东潮州、惠州嘉应去的。

福建漳州龙溪县的郭由饱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入垦今台南麻豆;雍正年间,郭光传入垦今台南县;乾隆年间,郭其读迁今澎湖马公;郭振德、郭安政、郭长等,先后入垦今台北万里。

福建漳州南靖县的郭锡馏在清康熙中叶入垦今彰化。乾隆初年,移垦今台北市,募资开挖水渠,灌溉台北盆地。后人感念其恩,将此渠取名骝公圳。雍正五年,郭崇饱入垦今台北市内湖。乾隆年间,郭砒石、元记、纯直兄弟入垦今台北金山。郭荣兴入垦今万里。

福建漳州平行县的郭朝球在清乾隆年间入垦今万里,郭阿叶入垦今台北瑞芳。

还有福建漳州的郭光天入垦今桃园龟山;稍后,郭崇嘏、郭龙文、郭玉振、郭樽等,先后入垦今桃园大园、龟山。

由福建泉州入台的有惠安县的郭顺宜,于康熙末年入垦今彰化鹿港,雍正六年,郭奕荣入垦今新竹香山。

福建泉州同安县的郭行足于乾隆十九年入垦今麻豆,长房下传六房,是为郭六合。稍后,郭川入垦今台北八里,郭植厚入垦今基隆市。嘉庆年间,郭盘衍入垦今苗栗苑里。

福建泉州南安县的郭宽于乾隆初年入垦台南佳里,后迁台南市。郭卜入垦今台北树林,郭云山、云河兄弟入垦今台北汐止。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郭恭亭入垦今新竹市。

福建泉州安溪县的郭畅于道光年间入垦今台北坪林。

福建泉州的郭百年于嘉庆年间率众入垦今南投埔里,郭福富、郭景先后入垦今台北石碇。

迁往台湾的还有广东潮州饶平县的郭德泉,于康熙中叶入垦今嘉义水上。广东惠州海丰县的郭青山于雍正八年入垦今新竹新丰; 惠州陆丰县的郭成万于乾隆年间入垦今苗栗镇。广东嘉应镇子县的郭鸿成于乾隆二十八年入垦今台南市安平区;嘉应梅县的郭有凤于乾隆年间入垦今苗栗镇。

迁徙海外

郭氏最早迁徙海外大约是在明代中后期,迁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迁徙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迁徙的途中非常艰辛。

目前世界上的郭姓华裔、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在亚州。其中以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柬埔寨、老挝等十几个国家为最多。美国、加拿大和巴西也有不少郭姓华裔。他们中有许多人为所居住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如大企业家郭琰、郭鹤年、郭芳枫;华人记者郭克明;华人建筑师郭茂林;华人律师郭彪等等。

太多了,而且各地各分支都不一样。给你一些参考吧。

王氏派语(王灿前整理)

1、摘自《楚伪王氏》11修族谱 王门孟伯主修 民国32年 善庆堂 13册

派语: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

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

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

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摘自:《王氏四修族谱》37卷 首上中下 五锡圭主修 民国35年 太原堂 40册

派语:

自绍玉昆诚,经纬雄才具

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

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

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

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

方来受命旌。

3、摘自:宁乡鸟石王氏6修支谱20卷,民国28年,太原堂,20册,288×171派语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

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摘自:《王氏四修族谱》12卷首末,民国32年,太原堂 16册

派语

有章汝焕,式德聊昌

修礼立义,守本安常

兴家成业,锡庆致祥

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摘自:湖南益阳《王氏四修宗谱》21卷首 王碧林主修 民国13年太原堂木活字本 11册

派语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

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

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

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

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

老谱历传派语:

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

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6、王氏续修支谱8卷,民国癸酉年,太原堂,存7册,305×198缺卷3

派语

七大房合修族谱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

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

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

,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7、摘自《王氏族谱》光绪十二年 文德堂

派语

二房车礁旧派序:宗派始均千,卽宝邦继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

第联

二房鸭头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德万承雄永,志朝明文焉,武兴家国盛,思昭四

第联

二房西陂滩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纲政,用世万兴天。单懋崇宏盛,思昭

甲第联

三房马鞍山旧派序:钧千万仲福,景世新任碧,丹泉大国宗,先仕荣华家,思昭甲第联

四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四第联

五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良榜伯明天,贞万单湖广,尚兴继承焉,念宗祖显达,思昭甲第联

六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定百季景然,仕得文思万,世崇兴绍先,显继宗行永,全昭早第联

七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九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八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九房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

茂元公伯万,允本盛兴明,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九房七星台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师金彦太古,子兴胜崇绵。孔孟儒风大,思昭

甲第联

8、摘自:《楚伪王氏八修族谱》民国癸未 太原堂

派语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

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

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

熙朝荣后彦,宝树植庭槐

9、摘自湖南浏阳 《王氏族谱》 8卷 王克如主修 民国壬子年槐荫堂木活字本 8册

派语

凿石支派字: 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

南华案山支派字: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

10、摘自《长沙王氏六修族谱》11卷首3(3有之5)末,王兆琨主修 民国38年,德瑰堂铅印本

19册

派序:

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

(前十四派序不能成句,自十五世国字派起编成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

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

忠厚傅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11、摘自《王氏支谱》

派语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齐,青箱延世泽,储俊隶金闺

12、摘自湖南常德《 王氏家乘》 10卷首 王玉山等纂修 光绪20年 德符楼12册

派语

(东阳十甲)成龙致世时,永大钦朝思,言事道心立。

(东阳二甲)成龙致世时,詹汝秉曰化,言事道心立

(东阳三四)成龙致世时,一大□□应,言事道心立

(东阳九甲)成龙致□□,廷时一齐国,言事道心立

(慈利县城)成龙玉本□,之守国仕□,锡朝万邦永

(王家湾) 芳成祖乐□,永本廷然良,国事道惠大

(坪潭等处)成龙致祖景,□月大廷世,希起永士立

13、摘自:《硕旧王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道光14年, 2册

派语

声振朝堂,世德传芳

求志达道,大显家邦

14、湖南益阳《王氏四修通谱》9卷首,王成功等修,民国36年,木活字本,107册

派语

家政以成,本在修身,行端秬立,化洽祥呈,善为楚宝,儒作国珍,典型克绍,动业能宏,承

恩锡命,显新扬名,永昌邦族,大振槐庭。

15、湖南湘乡《牢田王氏续修族谱》39卷首末 王忠恒纂修 民国7年,亲亲堂 木活字本 2

0册

派语:

原订编排,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

又: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16、湖南安化《王氏续修族谱》7卷首上下,王沛生等主修 光绪戊年,三槐堂,木活字本,

9册

派语

续修旧派语:派傅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

,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

续修新派语: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

,家声傅必盛,前武克相绳。

17、我们王家自南宋初年(公元1127年)先祖王均彝从江西迁入湖南平江至今已传27代,我家

祖宗王旭公是三槐堂王佑公的三子(佑公三子懿、旦、旭)。我们的辈别可能不一样,我们的

是:

均千万仲福,景世新昌宗,汉楚尚朝添,希嘉近绍先,思昭甲第联,徽猷原有自等等等等,我

是原字辈又叫王原铭

18、永 承 宝 烈,允 纪 嘉 光,尚 景 时 泰,宗 汉 克 昌,华 廷 兴 振,德 及 遐 方(

王剑)

29、我原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长石何仙庙跟新屋王家,原有王氏宗祠, 宗谱己不存

,只知堂号:植本堂,家谱尚存,堂号:承启堂 只知第十六世起 排行字辈是:久大观光 奕

世传芳 继承启绪,希望知情族人 互相联系 增进乡谊

20、上启进文思,丹大升朝国,有成献正印,四海龙鲤锦(王文君)

我支谱字:英学志国德 泽起逢文世 有庭韶荣日 明仕继登朝

22、我们是太原王氏,王十郎的后代,据传王大郎在山东,字辈如下:

校友传家政,诗书献国恩,依冠联甲第,事业造槐庭,

忠信辉先烈,培然玉厚礅,堂中需桂柏,禄位震乾坤。

23、我们是安徽省寿县一三槐堂王姓的一支,

我们现在能记得的辈份是

亭街珍穗庆

家世永安康

有学传宗远

景德继续长

24、“大化如春日 芳时显盛宗 英雄豪俊杰 世代永兴隆 功业辉云汉 文章映斗宸 鸿规开继起

介寿字天申”我希望搞清太原王氏迁徙到南昌再分支到浏阳之间地过程。我手头有一部族谱

25、摘自《白水王氏族谱》,太原堂,朝应其廷上,宗昌定见祥,云福多善庆,奕世绍书香。

26、摘自《慈溪半奥王氏宗谱草谱》,积善家道隆,树德斯衍庆。孙会济其美,桂兰联以芳,

崇源维绍述,立志在显扬。安康承泽永,敦厚继世长。

27、《赣榆王氏家谱》,三槐堂,“景裕。彩庭建厚德,全家大吉祥。青松若翠珠,锦秀乾坤

常。”

28、清代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王佐倌编修的安徽《高仓王氏族谱》中记载:高仓王氏自明

代洪武年间的魁公起,即使用字辈:“族自魁公来五百有余岁矣,越道光壬寅,始刊印谱,沿

前人旧班行,一韵一翻,未尝增续,今亦因之。但再续两韵,寓有承启之意焉,盖幸望继之者

。”文中所说的“班行”即字辈谱,也称行第。《高仓王氏族谱》所载的“旧班行”是:

仕魁祖德尊,人文振王门。志廷惠正仁,尚思应万春。永佐盛朝国,方显祖宗兴。

自明初魁公的“魁”字辈,传500年,到清光绪年间的王佐倌“佐”字辈,已传20代。光绪二

十三年所修的族谱,又增续20字的“新班行”:

修齐敦孝友,辅弼笃忠贞。承继延朱绪,贤良世代生。

29、山西《太原王杨氏支谱》(清同治木刻本)

〔统派〕富贵戎开宗清,忠厚宽平纯懿,端严简直廉明。

〔支派〕百代衣冠庆满堂

〔统派〕似续前徽永,诒谋召吉祥。德超珠玉美,品重芷兰芳。礼乐遵周鲁,经纶轶汉唐。功

成名愈盛,千叶发馨香。

30、浙江鄞县《蛟川王氏宗谱》(清光绪木刻本)

〔本支行名歌〕

天文大元道,伯嘉尚世宗。储学功成久,德高智广崇。安康振善吉,荣盛维思同。英俊继懋秀

,福祚锡其中。礼义治家法,朝廷名昌隆。

〔本支行次歌〕

追叙本源迩,祖训遗泽长。绳蛰千万亿,寿禄庆封疆。雍睦纲领整,歌颂海波扬。兰芳与桂馥

,言顺绵书香。后天共济美,蜚声迪忠良。

31、广东谱宁县王姓字辈谱

〔族号〕海广天宽,山高水长。龙腾凤舞,芝秀兰香。文武蔚起,国家祯祥。积善余庆,万世

永昌。

〔书号〕开贻厥孙,谋燕翌子。纪志述事,敦伦饬纪。世德作求,遐福降尔。荣祖耀宗,诵扬

书史。

32、广东广州、南海王姓字辈谱(其先来自江西云都)

祖宗文昌永,声若海国扬。世传开百粤,万载衍其祥。

〔左昭·名上之次序〕日兆嘉维敏,章华国尚珍。芳名垂远著,懿德庆长新。积善传孙子,定

昭福祉臻。

〔右穆·字上之次序〕启发仲景隽,文心达性天。高才光海宇,立场继渊源。试汝登科第,簪

缨奕社绵。

33、福建同安松柏林王姓字辈谱:

太原一本,姓卜三槐万春;魁名永耀,文章万国重新;精忠笃孝,尔其克家敦伦。

34、福建同安由礁社王姓字辈谱:

一二三四五,光宗伟继天,子祺行仕志,臣愿学良贤,仁义礼智信。

35、江西南城王姓辈谱:必得朝源国家乃兴

36、湖北天门王姓字辈谱:天门王家邦,盛才学克全。

37、新加坡江兜王氏世系,源于福建省福清县江兜乡,而其祖先又来自福建南安县石鼻尾。新

加坡江兜王氏一直采用祖先厘订的字辈谱取名,其字辈谱的文字与福建江兜乡完全一致,其字

曰:

(名谱)希孔孟学,常志圣贤,显祖荣宗明世德;

(字谱)述尧舜道,惟存孝悌,振声绍武裕孙谋。

据资料,新加坡江兜王氏各房,现多已传至“声”字辈与“绍”字辈。“声”与“祖”同辈,

“绍”与“荣”同辈,其区别在于取自名谱或字谱。

38、福建福鼎县某地1977年重修的《太原郡王氏宗谱》的字辈谱是:

〔新增名行〕青缃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联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宝贵,硕士必优先

。民主新时代,和平喜盈添。祖泽垂千载,敦伦庆奕年。

〔新增字行〕克俭承前绪,存行启后延。子孙传进步,礼义广义田。丕达流芳长,显耀福长绵

。日月开祥兆,星辰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朗曜照上乾。

39、南渡中沙支第17世至第28世的12代的的字辈为"一永文尚,远惟国天,廷家乃德"

40、江苏楼王镇谱载邦汉公支规定第16世以后的字辈为"嗣丰功伟烈,效明哲仁贤"。

41、江苏海门王雨平反映该谱的字辈为"思古成家顺,德能信士其"

42、湖北汉川马口镇油河乡,文德承家远,诗书训子闲。才名辉楚域,槐絮卜长年

义乌南陵王氏字辈:十六~七十六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汀州琅琊堂王氏字辈:十九世--三十五敬绍书思先泽在兹得(另一为尔)其永则长庆远之。。。。

安徽绩溪王氏字辈:“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马骕龙凤鹿孝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

润州王氏字辈:“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

凤林王氏字辈:“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

楚伪王氏善庆堂字辈:“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王氏太原堂字辈:“自绍玉昆诚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宁乡鸟石王氏字辈:“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王氏太原堂字辈:“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湖南益阳王氏字辈:“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旧序:“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王氏太原堂七大房字辈:“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续序:“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8082 淄川县丰泉乡王氏世谱 清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二册 山东淄博

8083 淄川王氏世谱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 四册 山东淄博

8084 颜山王氏家乘 民国九年(1920)博山新民书店石印本 山东淄博

8085 王氏族谱 明崇祯三年(1630)毛氏汲阁刻本 山东桓台

8086 大槐王氏念祖约言世纪 明崇祯间刊本 二册 山东桓台

8087 新城王氏家乘 清刊本 四册 山东桓台

8088 王氏世谱 民国二十二年(1933)奉先堂刊本 五册 山东桓台

8089 王氏族谱 清咸丰二年(1852)修 钞本 山东昌邑

8090 王氏族谱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修 钞本 山东昌邑

8091 高密王氏族谱 民国二十二年(1966)排印本 山东

8092 王氏宗族谱书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山东诸城

8093 王氏家谱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 山东烟台

8094 王氏大司农本支谱 民国二十六年(1937)福邑广东印书局石印本二册 山东烟台

8095 王氏家谱书 清光绪十八年(1892)修 民国三十年(1941) 王心德 山东文登

8096 莱阳王氏九族谱 民国十一年(1922)石印本 山东

8097 亲东王氏家谱 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 山东栖霞

8098 王氏祖谱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修 复印本 山东栖霞

8099 王氏谱书 清咸丰六年修 香港复印本 山东栖霞

8100 王氏族谱 清光绪五年(1879)修 钞本 山东栖霞

8101 重修王氏族谱 清光绪五年(1879)修 钞本 山东栖霞

8102 王氏家谱 清咸丰六年(1866)修 钞本 山东栖霞

8103 芝阳王氏族谱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木活字本 山东黄县

8104 黄县王氏族谱 不详 山东

8105 黄县太原王氏族谱 清宣统元年(1909)刊本 山东

第十四世族人上前行礼,叩拜祖先!”2月24日9时30分许,随着主持者的指令,十余名男子走上前去,面对满族新汉军正黄旗王氏家族族谱进行跪拜。

这是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卢家村小常屯王氏家族在举行亮谱仪式。

“我们家族,每年过年都会举行一次亮谱仪式,每逢虎年进行一次续谱。”王氏家族族长王森荣说。

每年过年拜一次族谱

据12世族人王新元介绍,根据王氏族谱记载,目前在世的包括第11世到第16世共计6辈族人。重新续谱后,估计将超过2000人。“凡是王氏家族人,不论远在天涯海角,只要条件允许,过年时都要回家拜谱。我们每年除夕或者初一开始亮谱,直到正月十二收谱。”

每年的亮谱仪式,是以扭秧歌、放鞭炮开场,打开房间后,族人按照世辈上前叩头。会有族中长者念诵祭文,主要是家族平安、子孙昌盛等内容。

每逢虎年就续一次

“在满族文化中,龙虎都被视为吉庆之物,龙由皇室专用,所以王氏家族决定在每个虎年进行一次续谱,将新增加的族人名字写上。”王新元说,王氏族谱以前都是只列男性姓名及媳妇姓氏,没有将女孩列入族谱上。

“我们决定从这次续谱开始,女孩也给列上。”王新元说。

王氏家族已经修谱4次

提起王氏家族历史,王森荣与王新元是满脸自豪:“我们家族祖先可能是从山西太原转到山东历城县,乾隆54年,王氏兄弟4人携带父亲牌位到达吉林乌拉旧城。走失一个弟兄后,由另3个兄弟开枝散叶,建立了王氏家族。”

“大概四五世的时候,我们家族加入满族正黄旗,从这时开始建立家谱,目前知道有一位族人在清王朝内务府当过差。”王新元说。

王氏家族族谱已经修谱4次,其中乾隆年间的族谱比较小,大约15米见方,用的是黄绫子,其他3张均为4米宽、34米高的浅色棉布。“我们续谱必须选择虎年,修谱更是要选择虎年。根据空余位置来看,估计下一个虎年就应该重新修谱了。”王森荣说。

有助于了解满族风情

“这些拜祭家谱及修、续家谱等活动,反映了人们寻根问祖的精神,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爱家爱国传统,我们协会表示支持。另外,族谱可以帮助后人了解满族风情,研究历史文化。所以我们派出了副会长在内的3人,专门去小常屯帮忙修续族谱。”吉林市满族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杜学海说,江城拥有历史悠久家谱的家族还有杨家、牛家等大姓家族。

本报记者 李洋

呼尔哈氏hurh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虎尔哈、虎尔虎、瑚尔喀,瑚尔哈女真,以地为氏,满族大姓,清初10户,世居虎尔哈、席北、新达漠城、苏完哈达、白都讷,后冠汉字姓胡、呼、陈。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托克推] 满洲正红旗人,世居瑚尔哈,以地为姓,一说世居席北。兄纳罕泰为瑚尔哈部屯长,太祖时,兄弟携贝子札付及百余户来归,授纳罕泰为理事大臣(扎尔固齐),托克推为佐领,从太宗征明,以功授骑都尉世职,任副都统、陵寝总管。子摩和托袭。

[纳罕泰] 开国十札尔固齐之一。满洲正红旗人,瑚尔哈屯长,太祖时携兄弟来归,授扎尔固齐。

[康喀赉] 开国十扎尔固齐之一、天命八大臣之一、太宗十六大臣之一。满洲镶蓝旗人,世居乌喇之新达漠,国初举族来归,位列扎尔固齐、八大臣、十六大臣,累官工部尚书兼副都统,加世职三等轻车都尉。子西纳海,仕至副都统、三等轻车都尉,孙瑚林,任都统。

[纳喀达] 东海虎尔哈部路长,天命三年率百户来归,努尔哈赤特别从厚奖赐,专遣二百人往迎,到后,设大宴厚赐财物,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赐役使奴隶十对、乘马十匹、耕牛十头,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

[羌图礼] 黑龙江虎尔哈部头人,天聪率部人来朝。

瑚佳氏hu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稀姓,清初1户,又作胡佳,世居吉林乌拉,蒙古陈巴尔虎有此姓氏,世居乌喇特、巴尔古,后冠汉字姓胡。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常星阿] 满洲齐齐哈尔镶蓝旗人,巴尔虎胡佳氏。咸丰三年从征,累官宁夏副都统,署将军。

瑚噜氏huru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语的意思“阜地、鸟背、龟背”,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乌拉,后冠汉字姓胡、鲁、於等。

瑚图氏hutu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语的意思“丑鬼”,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叶赫,后冠汉字姓胡、包。

瑚逊氏husun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五姓庄,后冠汉

王氏族谱

  王氏族谱 家谱的内容  现存的王姓家谱、族谱中,基本上都是一宗一族、一房一支所修的,属于私修谱牒。私修谱牒盛行于宋代。至清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