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坑镇姓宋的村子有哪些
亲你好,年人口谱查过录资料,于都县银坑镇千人以上的姓氏有:张、陈、刘、肖、钟、谢、曾、廖8大姓;汾坑千人以上的姓有:谢、刘、康、陈、肖5大姓。经过长期的繁衍发展,形成各自的姓氏宗祠、家谱族谱、家规族规、治家格言、孝经等姓氏文化。
有关银坑公社、汾坑公社人口普查和地名普查资料,并根据部分家族考证,唐朝有凌氏、钟氏、陈氏,宋代有谢氏、温氏、肖氏,元代有张氏、赖氏先祖迁入银坑、汾坑居住,明、清且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定居。人口前10姓是:张、陈、刘、肖、钟、谢、曾、廖、康、黄。各姓氏按大约人口数量多少迁入情况:
张 姓境内张姓主要由来:
平安张姓,张永传于唐清泰元年(公元934年)在吉州西山塘屋(今属兴国县)开基,其后裔张日晟,字拱辰,生于宋乾道九年(1173年),封捕民巡宰,于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由永丰西山(今兴国县良村镇西岭)徙雩都平头寨(今平安村),成为平安张姓始祖,二世张叔明创立崇仁堂。
洋河张姓,张万威,字明仲,明崇祯年间(1627~1644年)从广东省兴宁石马迁入洋河村瓦屋下开居。
岩前张姓,张茂恒由福建上杭大拔乡大拔村迁入岩前村长兴花树下,己有400余年。
银坑张姓,张明宗长子,张仲高(150世),号万一郎,子三:嗣兴、诚兴、逹兴,后裔从葛坳燕子窝迁居银坑。张氏于元代从广东省迁入银坑村缾丘。
陈 姓境内陈姓主要由来:
富竹、坪脑陈姓,陈贵(9世)为陈叔宝(1世)后裔,字世荣,号齐盛,唐广德二年(764年)生,从兴国县筲箕窝迁竹溪,即今富竹村富竹坑;元元统元年(1333年),陈均仁(27世、陈启宗次子)从富竹坑迁入坪脑村上堡。陈氏于清代中期从车头(今车溪乡)迁入富竹村公婆岭。陈氏清代末期从上堡迁入富竹村双坑圾。
琵琶陈姓,明代初期从福建省迁入琵琶村贯前;陈伯英于清代中期从广东省洋陂迁入琵琶村枫树;陈氏清代中期从福建省迁入琵琶村喂脑;陈英拱于清代末期从福建省迁入琵琶村大坑。
汉田陈姓,陈祖作于明代初期从福建省上杭迁入汉田村下塅;陈承祖于明代初期从福建省上杭迁入汉田村安前坑。
周庆陈姓,明代初期从瑞金下坝迁入周庆村坳下;明代末期从瑞金下坝迁入周庆村大水坑、黄竹岭、牛牯圳。陈氏于清代中期从瑞金瑞林迁入周庆村留田迳、南沙丘。陈氏于清代中期从瑞金下坝迁入周庆村江子上。陈氏清代末期从瑞金下坝迁入周庆村上坑子。
平安陈姓,清代初期从福建省迁入平安村桥子背。
岩前陈姓,陈先德于清代中期从福建省迁入巩前村(今岩前村)朱砂窝。
香塘陈姓,清代中期从宁都县黄石贯迁入香塘村旱寨。
刘 姓境内刘姓主要由来:
冷水刘姓,刘铉道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从宁都城头迁居雩邑北乡安富里(于都仙下贯)之观溪龙岗开基,刘玉乘于明代中期从仙下观背迁入冷水;刘高峰(刘必仰)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从兴国县澄龙古井迁入冷水村黄泥丘。
河背刘姓,刘欢明于清代中期从仙下观背迁入河背村头。岩前刘姓,刘孟震于明代中叶从泰和县云亭乡迁入岩前村沿陂迳,在林岗峰创立“威远堂”。
周庆、汉田等地刘姓,刘正文(字道轩)、刘正武兄弟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从龙泉谐田(今吉安遂川县五斗岗)迁入周庆村木不坑,名“木溪”,后裔再迁汉田村翰田,名“翰溪”,创建“务本堂”,子孙散居银坑镇周庆村、汉田村、上排村、周新村、营下村、宽田乡仙马村、葛坳乡山溪村、永丰县、吉水县、抚州市等地;刘天淑从兴国县龙角峰迁入周庆村留田;刘天涛从兴国县龙角峰迁入周庆村坳丘背。
琵琶刘姓,刘忠龙、刘忠宪祖籍山西省临汾,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从兴国县樟木乡牛岭村分别迁入琵琶村上坝、排脑;刘世祯于清代末期从桥头水背迁入琵琶村芭蕉排。
汾坑刘姓,刘鸿宾(长沙定王发公之后裔)于明末清初从泰和县云亭迁入汾坑村西坑坝。
营下刘姓,刘广传(马氏婆后裔)从福建省武平迁入营下村窝脑、岽子脑;刘凤章于清代初期从宁都县安福迁入营下村竹蔸下;清代中期从宁都县安福迁入营下桃树排。
梅屋、岩前刘姓,明代中期从兴国县迁入梅屋旱坑口、从瑞金迁入岩前下田。清代中期从兴国县迁入梅屋村上寮前。
里汾刘姓,明代末期从广东省迁入里汾村山背,刘承喜于民国时期从里汾村山背迁入香塘村禾塘尾。
周新刘姓,从仙下三贯迁入周新罗田排。
肖 姓原萧姓,境内肖姓主要由来:
谢坑肖姓,肖玉喜三兄弟于明初从万安县邹江派南陇下团迁入雩都安富里,长子肖以宽居楠溪石门坑(今谢坑村石门坑),后裔又迁仙下乡三贯村;二子肖以容世居谢坑,分布香塘村、银坑村、营下村;三子肖以礼世居谢坑。
汾坑肖姓,肖寿六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由赣县信江营北迁雩都寒信峡(今属段屋乡寒信村)开基,二传至允升(殁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再迁汾坑,堂名“玉振堂”。肖氏于清代中期从段屋乡寒信迁入汾坑村富板塘、蔡屋。
窑前肖姓,肖世似(第13世)于清康熙壬申(1742年)从于都县宽田乡马头村迳丘迁入窑前村坎子下开基立业,堂名“兰陵堂”。
上谢肖姓,据谱载,源自于广东兴宁叶塘,始祖讳千五十九郎(简称千公),越九世南林公生八子,以贤、以化、以忠、以锦、以宪、以高、以鹏、以约。明崇祯年间,以化之孙自荣(字景茂,1624~1699年)淹贯百家,尤谙时务,春风雨帐,友满天下,喜纵观名山大川,资以长智而博于学,遂游虔州潋水,卜上下谢而居之,为上谢萧氏开基祖,嗣是胞弟自旺、堂叔祖以忠之孙自蓄、以宪以鹏之裔明庄明宝辈陆续谋迁,或相依比,或开别业……,其后上谢萧氏共尊南林公为脉祖,并共建宗祠衍庆堂。清代初期,肖景茂、肖世森从广东省平远八尺叶塘分别迁入上谢村棋塘、桥背。
汉田肖姓,明代初期从宽田乡石马迁入汉田村桐梓树下。清代初期从段屋寒信迁入汉田村老屋场。
营下肖姓,明代中期从宽田乡杨公坝河头迁入营下村牛角塘。
周庆肖姓,明代末期从段屋乡寒信迁入周庆村坳子上。
梅屋肖姓,肖玉光于清代中期从广东省丝毛埂迁入梅屋村大山口。肖正光于清代中期从宁都县赖村半迳迁入梅屋村大坑。
樟树肖姓,清代中期从仙下乡莲塘背迁入樟树村(今属银坑村)马山。
井洲肖姓,清代中期从车头(今车溪乡)杨赖汾井洲村石角。
钟 姓原锺姓,境内钟姓主要由来:
琵琶钟姓,承恩堂钟姓,是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钟姓29世)系下的后裔,第33世钟岩,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年)从兴国县竹坝迁居琵琶村,明永乐十年(1412年)后裔钟伯简任四川顺庆府推官,后升四川提刑按察佥事。
谢坑钟姓,狗颈崇善堂钟姓,是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系下瑞金市凌溪崇义堂后裔,第56世钟麟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从瑞金凌田迁居雩邑狗颈(今属谢坑村),钟麟五子分为五大房,长子后裔迁桥头乡桥头村河草坑开基立业,次子后裔迁桥头乡历迳村八工开基立业,三子后裔迁北乡长乐里坝下(今属马安乡桥下村),四子后裔迁岭背岔口(今属岭背镇布坑村),五子仍居狗颈。另有谢坑钟姓,是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系下瑞金市九堡坝溪族下伯顺后裔,第51世钟伯顺原居瑞邑,徙迁九堡坝溪,第66世钟秉闻(1666~1718年)原居坝溪,于清康熙年间迁居雩都谢坑(今谢坑村谢坑小组)。
营下钟姓,钟友文(钟姓46世)系下的后裔,第59世钟绍洲迁居雩邑北乡长乐里中堡黄田脑(今桥头乡东山村黄田脑),第62世钟席然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黄田脑迁居北乡长兴里八十亩(今属银坑镇洋迳村),后裔又迁居营下上七下八;第64世钟成举从黄田脑迁居银坑木梓山下(属营下村)。
银坑钟姓,钟友盛(钟姓46世)系下的后裔,第60世钟应兴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从长宁县(今寻乌县吉潭镇李坊村)迁居雩都铁屎坝(今银坑镇洋迳村八十亩下的小地名)暂居,其后裔又迁银坑村范屋场、席草塘定居。银坑村圩上、撒网形、坳子下、大嵊脑,均系马安乡上宝世德堂钟英郎后裔,钟起煌出生在撒网形,职至江西省政协主席。
琵琶钟姓,钟学裕于清代末期从桥头固石迁入琵琶桃树排。
谢 姓境内谢姓主要由来:
里汾谢姓,谢安六世孙谢雅(公元507~582年)仕梁,宦游于虔(赣州),迁徙入赣,居赣州东门水脉洞,其后迁居潋江(兴国),传至申伯第73世儒臣,居兴国竹坝,生有三子:评仕(生于宋嘉泰三年-1203年)、评任、评值,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因避战祸从兴国县竹坝迁入于都,评仕居里汾,评任居潭石,评值居平头寨。
营下谢姓,谢奕后裔谢维宣,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从瑞金瑞林无田村迁入营下村岽子脑。
窑前谢姓,谢据后裔谢应迁,生于约清雍正六年(1728年),从广东梅县鸭婆坞迁入窑前村黄仕公。
年丰谢姓,谢据后裔谢锡亮,生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从寻乌县南桥罗陂迁入年丰村竹高围。
樟树谢姓,谢据后裔谢锡治,生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从寻乌县南桥罗陂迁入樟树村(今属银坑村)驼背岭玉溪。
洋河谢姓,谢南江于清代中期从福建省上杭迁入洋河村公官。
樟树谢姓,谢诗纯于清代中期从桥头乡熊屋迁入樟树村(今属银坑村)石及子。谢伦书于清代中期从桥头乡固石竹山下迁入樟树村(今属银坑村)烂泥坑。谢继堂于清代中期从桥头乡木湖迁入樟树村(今属银坑村)山工坑。谢启明于清代末期从桥头乡固石竹山下迁入樟树村(今属银坑村)下坑子。
曾 姓境内曾姓主要由来:
上谢曾姓,曾德兴于明代中期从兴国县山寮迁入上谢村老屋下。曾运海于清代初期从曲洋乡(今属葛坳乡)小源迁入上谢村贯背坑。
梅屋曾姓,明代末期从兴国县迁入梅屋村塘泥坑。曾氏于清代初期从兴国县山寮迁入梅屋村松山排、杉山背、店下。曾氏于清代中期从兴国县山寮迁入梅屋村黄坳、牛寺塘、圩背、冰水排、旱塘缺、罗陂坑、山子口、石背坑。
银坑曾姓,曾承鸾于清代初期从于都县城迁入银坑村杨屋山。
年丰曾姓,曾文年于清代初期从兴国县山寮迁入年丰村岗子背。
琵琶曾姓,清代中期从兴国县山寮迁入琵琶村牛齐安。曾氏于清代中期从曲洋乡(今属葛坳乡)迁入琵琶村石山脑、园头尾。曾氏于清代中期从福建省迁入琵琶村新屋下。曾氏于清代末期从曲洋乡(今属葛坳乡)迁入琵琶村竹子坑。
樟树曾姓,清代中期从兴国县山寮迁入樟树村(今属银坑村)石榴岩。
周新曾姓,明代初期从曲洋乡(今属葛坳乡)小源迁入周新村月形。曾氏于清代中期从宽田迁入周新村松树坑、上排上野猪坑。
廖 姓境内廖姓主要由来:
营下廖姓,廖文兴(1世)居寻乌县石碣,其后裔廖上奇(10世),从石碣迁入银坑竹林开基,不久移居营下村桐梓树下。
梅屋廖姓,廖万禄于清代初期从兴国县山寮迁入梅屋村上寮下。廖氏于清代中期从兴国县山寮迁入梅屋村石螺丘、荷树脑、松山村排下、上谢村珠坑、走马丘。
琵琶廖姓,廖仁宗于清代中期从宁都县黄溪迁入琵琶村鸡婆丘。
康 姓 境内康姓主要由来:
岩前康姓,康国辅(1世)后裔从泰和县迁万安,康同渊(23世)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幼年从万安县徙居雩都长兴里田屋堡,即今岩前村田水组,其长子康仁桂移居豺狗岭,次子仁杜居田水。
周庆康姓,明代末期从吉安泰和县迁入周庆庙背山。
汉田康姓,明代末期从吉安万安县迁入汉田南坳。
上排康姓,康玉所于清代中期从吉安万安县芦企迁入上排村上竹山。
黄 姓 境内黄姓主要由来:
平安黄姓,黄名祥,字能思,生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殁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从宁都县长胜迁平安村谢田定居。
窑前黄姓,清代初期从广东省汕头坊迁入窑前村旱排。
琵琶黄姓,清代中期从宁都县长胜迁入琵琶村贯前。
营下黄姓,黄其荣于清代中期从兴国县新圩迁入营下村坳上。
周新黄姓,明代初期从曲洋乡(今属葛坳乡)陂坑迁入周新村老屋场。
朱 姓 境内朱姓主要由来:
年丰、平安朱姓,年丰村犁脚排、平安村瓦屋(刁子山)朱氏为十七郎后裔。朱宗明从福建龙岩迁永定之长流乡斧冈子,传四世朱时有(字对山)由永定迁瑞金承乡三里九堡沙垅,其子朱继丰之四子国缘于明季迁雩邑长兴里(银坑年丰)犁脚排,而后朱继丰长子国正之子自新、自勉、自修俱徙居银坑平安椒子山(即刁子山)。
嶂脑朱姓,清代中期从会昌县筠门岭迁入嶂脑村(今属银坑村)老富坑。
罗 姓境内罗姓主要由来:
银坑罗姓,明代中期从马安乡小螺迁入银坑圩。
平安罗姓,罗贵祥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与兄弟罗贵礼带眷属从瑞邑迁雩邑蛇里坪(今属平安村)。
上谢罗姓,清代中期从仙下乡高兴村迁入上谢村罗屋、盐行、社背、马窝。
年丰罗姓,罗衣裢于清代中期从仙下高兴迁入年丰罗屋。
井洲罗姓,清代中期从吉安万安迁入井洲村罗屋、彭屋山。
何 姓境内何姓主要由来:
洋河何姓,何源美(念四郞),生于元皇庆元(1312年),为广东兴宁开基祖,后裔何腾美(13世)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从广东省兴宁市石马镇新群村(原名三图里萧坊排)迁入洋河村官田脑。
嶂脑何姓,何自道(23世),生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从瑞金鹅公坑迁入嶂脑村(今属银坑村)中峰。
管 姓境内管姓主要由来:
银坑管姓,管绍倬(39世),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春,从宽田乡寨面迁入银坑村中营定居,并建厅堂。
河背管姓,管群芳于清代中期从宽田乡寨面迁入河背村桥背坑。
谢坑管姓,管年青于清代末期从宽田乡杨公坝迁入谢坑村香炉山。
周新管姓,清代初期从宽田乡寨面迁入周新村罗田山、富竹新厅坑。
汉田管姓,清代初期从宽田乡寨面老管屋迁入汉田村麻皮面。
周庆管姓,清代初期从宽田乡杨公坝迁入周庆村上蒙坑、大坪、丹星坑、禾塘背。
汾坑管姓,清代中期从宽田乡寨面高陂头迁入汾坑村瓦屋下、杨屋前。管氏于清代中期从宽田乡杨公坝迁入汾坑村大田头。
严 姓 境内严姓主要由来:
洋迳严姓,系严光宇(始祖)后裔,严成梨(61世)明时从泰和县塘洲迁居兴国南门,旋由兴国转迁雩邑城南三角塘,其四子严在昹(62世)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再迁徙洋迳八十亩开基。另据《严氏联修族谱》于都八十亩房序:“兹考旧谱,吾泰邑始祖令钧公于唐末避五季之乱,举家由金陵徙吉泰、西昌城头,传至十九世,晴江公徙于都城南,迄二十二世祖嘉监公乃由城南转北乡八十亩焉。”
李 姓境内李姓主要由来:
香塘李姓,李浪选于清代中期从岭背王迳坑迁入香塘村产树下。
洋河李姓,李豫和(27世)系李火德(世居福建上杭)后裔,生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清光绪十九年(1889年)殁,约道光末、咸丰初从曲洋乡(今属葛坳乡)三溪迁入洋河村洋桥开基。
琵琶李姓,李国滨于清代中期从福建省迁入琵琶村罗带。李遂振于清代中期从福建省武平迁入琵琶村。李采云于清代中期从兴国县珠宝祠迁入琵琶村凤形坑。
上排李姓,李允名于清代中期从吉安万安县迁入上排村坳子背。李双全于清代中期从吉安万安县迁入上排村三门滩。
凌 姓境内凌姓均是寻乌凌吉(为1世祖)后裔,主要由来:
银坑凌姓,凌吉第16世凌其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从寻乌迁居雩邑岐山下(现银坑岐山下),后裔分居在银坑村山下、上屋、谢家窝、新华、营下及兴国等地。第17世凌观文,从寻乌上塘背迁居雩都县长兴里小车堡(今银坑村山下),其后裔是熙祥、熙梅、熙泉、熙芹。第17世凌勋,从长宁老厅厦永万户一脉迁居雩都长乐里岐山嶂。第21世凌成贤,由岐山嶂迁居银坑樟树峨眉山一带。第24世凌和澧,清光绪年间由岐山嶂迁居樟树兜下。第25世凌会侑,清光绪年间由岐山嶂迁居银坑澄波;凌会清于1955年由岐山嶂迁居银坑范屋场(现新华小组)。
洋河凌姓,凌吉第17世凌乾遂,约在唐代从寻乌迁居洋河开基。
岩前凌姓,凌吉第18世凌克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由寻乌迁居兴邑火坳(今属银坑镇岩前村)。
富竹凌姓,凌吉第19世凌爱梅,清康熙年间从广东兴宁县移居安富里富竹村杉山下。
营下凌姓,凌吉第19世凌三星,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从寻乌迁居雩都长乐里(现银坑樟树一带),长子凌成诗又迁居长乐里大迳,三子凌成登迁居营下太坪。凌吉第23世仲伍、仰伍、传伍等三兄弟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杉山下迁居营下村大坪。
冷水凌姓,凌吉第19世凌云峻,清康熙、嘉庆年间从兴国县衣锦乡(今梅窖乡)黄沙迁居冷水村冷水坑。
上排凌姓,凌吉第22世凌运玉,清代中期从广东省梅县迁入上排村高排。
赖 姓境内赖姓主要由来:
井洲赖姓,元代中期从福建省迁入井洲村咸水。赖氏于明代初期从福建省迁入井洲村象形湾。
银坑赖姓,赖文秀于明代末期从会昌县洛口迁入银坑村赖屋。
周庆赖姓,清代中期从瑞金岗面迁入周庆村湾背。
上排赖姓,赖林友于清代中期从桥头乡迁入上排村坳背。
平安赖姓,清代末期从瑞金迁入平安村背寮坑。
邱 姓又称丘姓,境内邱姓主要由来:
平安邱姓,邱年春,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生于福建上杭县,因避寇迁居雩邑北乡长兴里田屋堡七工排(今属平安村)。
周庆邱姓,邱为茂于清代中期从福建省上杭迁入周庆村洋坑。
里汾邱姓,邱河南于清代末期从宁都县迁入里汾村下鲁芑塘。
岩前邱姓,清代末期从兴国县樟木山迁入巩前村(今岩前村)坪山脑。
彭 姓境内彭姓主要由来:
周新彭姓,明代末期从曲洋乡(今属葛坳乡)横江排迁入周新村周坝。
梅屋彭姓,彭法璞于清代中期从广东省梅县梅坑迁入梅屋村下叉盐。
琵琶彭姓,彭普元于清代中期从仙下乡吉村迁入琵琶村莲蓬山。
银坑彭姓,清代中期从仙下乡吉村迁入嶂脑村(今属银坑村)杨梅坑。
谢坑彭姓,清代中期从寻乌县迁入谢坑村。
段 姓境内段姓主要由来:
周新段姓,明代末期从段屋乡迁入周新村花山坳。段启从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于康熙晚年从段屋乡杨汾迁入周新村蒙坑开居。
井洲段姓,清代中期从段屋乡迁入井洲村龙头墈。
匡 姓 境内匡姓主要由来:
汉田匡姓,匡氏第85世匡文信,于明宣德年间约公元1430年左右从吉安万安县梅林四都迁至今宽田乡高陂,后又迁宽田乡石马村居住,第89世匡甫重(字冰泉)生于明嘉靖甲申年(1524年),从石马村再迁汉田村水下组,后有部分迁吉安永丰县、吉水县、福建将乐县及本地汾坑村西坑尾、新塘排。
温 姓境内温姓主要由来:
松山温姓,温九郎(福建始祖1世)后裔约宋代从福建省上杭县罗田坝徙居兴邑衣锦乡(今兴国县梅窖乡),温钦选(23世)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殁,由兴邑衣锦乡迁居雩都长兴里下田屋(今松山村中心)开基。
汾坑温姓,温鹏万于清代初期从宁都县赖村虎井迁入雩都长兴里(今汾坑)西坑坝,温鹏万之子温尚德(字克贤)由西坑坝迁汾坑村张谢屋安居。
蓝 姓 境内蓝姓为畲族,系蓝昌奇(始祖)之后裔,主要由来:
岩前蓝姓,蓝宗泰(132世、江南25世)之孙蓝友玉(134世、江南27世),明朝从寻乌大顶下迁入巩前村(今岩前村)火叉坳。
洋迳蓝姓,蓝宗泰之兄蓝宗德(132世、江南25世)后裔蓝日材(138世、江南31世),清康熙年间从寻乌县大顶下迁入洋迳村洋迳口。
洋河、琵琶蓝姓,蓝日材之弟蓝日松(138世、江南31世),清康熙年间从寻乌大顶下迁入洋河村田寮,其孙蓝士聪(志达)从田寮迁入琵琶村坳脑。
营下蓝姓,蓝清珩(140世、江南33世),清康熙年间从福建上杭迁入营下村大窝。
项 姓 境内项姓主要由来:项思明,于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7年)自龙泉(遂川)迁居宁都县田头南,其次子项胜可,字卿华,生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同母兄从宁都县田头南迁入周新村西坑开居;项卿荣于明代初期从宁都县里迳迁入周庆村上珠坑。
杨 姓境内杨姓主要由来:洋迳村老屋前杨姓,建有“关西堂”。杨氏于清代中期从瑞金象湖镇迁入周庆村河子背。
江 姓境内江姓由来:江荣汉于清代末期从葛坳龙山迁入银坑撒网形。
谭 姓 境内谭姓由来:清代末期从宁都县松岗迁入松山村下洋。另有谭姓在营下村木山蛇佛开居。
胡 姓 境内胡姓由来:清代末期从兴国县迁入河背村寨脚下。
吴 姓 境内吴姓主要由来:清代末期从马安乡石壁坑迁入樟树村(今属银坑村)桥背;清代初期从广东省迁入上排村梅子山。
王 姓 境内王姓主要由来:梅屋王姓,清代中期从葛坳乡塘泥坳迁入梅屋村河背。
潘 姓境内潘姓主要由来:潘元其于清代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从寻乌县吉潭迁入岩前村岩背。
洪 姓 境内洪姓主要由来:洪运金、洪运玉兄弟随母陈氏,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从广东省梅县石坑镇迁入银坑窑前老屋场定居。现银坑镇洪姓集中居住在银坑村、河背村、营下村、窑前村等地,堂名“炖煌堂”。
郑 姓境内郑姓主要由来:郑荣芳于清代中期从会昌县西江迁入嶂脑村(今银坑村)早子排。
周 姓境内周姓主要由来:周建贵于明代中期从兴国县水再脑迁入巩前村(今岩前村)登坡寨;周建材于清代中期从兴国县迁入巩前村(今岩前村)山塘坑。
巫 姓 境内巫姓由来:清代初期从福建省宁化迁入岩前村坳脚下。
伊 姓 境内伊姓由来:伊大元于清代中期从石城县迁入梅屋村旗杆。
邹 姓境内邹姓由来:清代末期从永丰县迁入松山村下屋场。
郭 姓境内郭姓由来:清代末期从曲洋乡(今葛坳乡)大山迁入河背村白竹园。
魏 姓 境内魏姓由来:民国时期从兴国县迁入岩前村沿陂迳。
高 姓境内高姓由来:岩前村有高姓开居
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含了人的精、气、神。人的姓名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体符号,而且对人的情绪、智力、婚恋、未能得逞、健康等各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给孩子起名,只要掌握一些要领和方法,还是自己起为好,因为只有你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只有你们知道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再者,取名有一些限制,比如说家族中已有人用的名字不能用,但外人不知道哪个字你的家族已有人用过,另一方面,古语有言曰:"名字父母所取,肤发父母所赐,故为人子,应怀感恩之心。",虽然现在我们一般不说这个了,但做为父母的我们,孩子的名字还是自己起更加有意义:
一给孩子起名字要注意的原则:
1、音韵的灵动力:名字念起来会产生声音的磁场,好的名字悦耳,不佳的名字会形成干扰,不少艺术家或作家都会另外取一个名字或另取字号,如:张大千(原名张员)。好名字不仅会令人印象深刻,自己也能认同。
2、避免谐音: 父母若打算自己帮宝宝取名字,要注意名字念起来是否有不雅的谐音,以免日后徒生困扰。如:吴理茂、曾豪孝、雨玲(雨淋)、尉琮(喂虫)。最好是名字取好后,多念几遍,看看听起来是否流畅。
3、注意字义: 父母若想为孩子取名字,必须先了解字的意义,因为有些字并不常见,或者换了旁侧的部首,却意义不佳,所以最好在取名字前,查阅康熙字典确定字义。
4、八字: 有些是参考宝宝的八字来帮宝宝取名,即利用八字来了解宝宝的先天命格,如:是否阴阳协调、五行均等,再借着取名来调和、改善宝宝的运势。帮宝宝命名可以依照八字命盘、再参考格局、笔画,最后找出合适的字义。比如由八字得知宝宝个性任性刁蛮,建议可用,如:理、德、修、维,来修饰孩子的个性。
5、生肖: 不少父母在取名字时,常会因生肖来选择字,如:龙年时男生常取名为龙。或者某些生肖,适合用某些字,如:蛇喜欢待在小洞,蛇年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哲、启、善、唯等字。
6、单名: 一般而言,单名好记且响亮,但是就单名欠缺地格、外格,除非命格好者,否则不适合使用,或者可再取字或号作为辅助,如:孙文,字中山;李白,字太白。
7、笔画的八十一灵动: 可分别算出五格(天格、地格、人格、外格、总格)的八十一灵动,并观察其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总格24、25、29、31、32、33、35(这样的笔画数格局很不错,但人生有较多波澜重叠)37、39、41、45、47、48(这样的笔画数是不错的格局,有这样笔画数的人,大都能克服困难,开创格局。)
8、三才五格: 五格是由姓名的笔画中算得,五格的笔画可算出相应的五行,接着即可了解五格及五行间相生相克与吉凶关系,取名字时,最重要在于五行是否协调,再者才是笔画好不好。三才是指天格、人格、地格间的组合并系。取名字时可参考康熙字典的字义和笔画,因为有些字必须以偏旁部首来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笔画。
二,基本要领:
1,以父姓加固定的字派(有的家谱规定必须使用)加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
2,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三个字的姓名;
3,以孩子父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单名(容易造成重名);
4,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两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四个字的名。
三,“有特定意义的字”可以是:
1,孩子出生的季节,如春天出生的用“春”字,秋天出生的用“秋”字;
2,孩子出生的日子,如国庆日出生的用“国庆”“建国”“建华”;
3,孩子出生的时晨,如早晨出生的用“晓光”“晨光”;
4,孩子出生的地点:如“京生”“津生”“沪生”“渝生”;
5,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男孩用“健、英、伟”,女孩用“慧、娟、淑”等。
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尽量不用多数人都使用的常用字,以避免重名;
2,尽量不用多数人容易念错的生辟字,以避免难认;
3,尽量不用笔画繁多和字形不正的字,以避免难写;
4,尽可能使用好听的褒意诣音,不用不顺耳的贬意诣音;
5,尽可能使用多音调,即三个字避免同一声调,念起来响亮有起伏感;
6,在父母的姓字上多下功夫,或拆其字形,或用其字音,但要慎用叠音。
五,具体建议:
1,买本相关的书,了解一些命名数理和生辰八字五行相生相克的知识。
2,如果凭想象实在想不出理想的字,不妨查查字典。
3,现在给孩子取名,最好是用四个字的名,即父母两人的姓加上两个字:
如男孩用“夫子”“健夫”,女孩用“慧子”“纯子”等,四个字的
名不易重名,别具一格,好处多多,将逐步流行。
4,一般来说,男孩取名用字应含阳钢之气:如“英”“强”;女孩取名用字应含贤淑之意:如“慧”“娟”。而有时男女反用则孩子长大后各方面都比较优秀。
总而言之,取名的总体原则是:好听、易记、画简、雅致、义深。
下面是很多好听的女孩的名字,说不定其中就有适合你们孩子的名字:
一些好听的女孩名字范例:
雅静(优雅文静)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梦璐(如梦幻般的女孩,璐,谐音露,露字为日月结合的灵之美智慧且不夸张)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语嫣 (嫣:美好鲜艳 )
桑榆(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香怡(香气怡人)
灵芸(在古代,有一个叫薛灵芸的少女,长得容华绝世,貌赛貂禅,他被当时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进宫做宠妃,愿您的女儿也象她一样美丽,双手灵巧)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珠一样令人喜爱)
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
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欢馨(快乐,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明美(明白事理,长得标志美丽,有着花容月貌)
可馨(一个美丽的可人儿。能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香茹(香,死后留香百世,茹,没什么大意义)
月婵(比貂禅还漂亮美丽,比月光还温柔)
嫦曦(像嫦娥一样有着绝世美丽容貌,像晨曦一样朝气蓬勃,有精神)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雅静(优雅文静)
雪丽(美丽如雪)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怡香(香气怡人)
珺瑶 珺:美玉 瑶:美玉
梦瑶 瑶:美玉
婉婷(婉寓意“和顺、温和”“婷“寓意“美好”)
睿婕 (意思是聪明的女孩)
雅琳( 以“雅”入名,寓意“超脱、优雅”)
静琪(安静又乖巧的女孩)
彦妮 彦:古时候指有才学有德行的人 妮:指女孩子
馨蕊 馨:香气
静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雪慧 冰雪聪慧
淑颖 贤淑,聪颖
乐姗 姗:女子走路时婀娜的样子
玥怡 怡:心旷神怡
芸熙 熙:光明
钰彤 钰:美玉 彤:红色
璟雯 璟:玉的光彩 雯:色彩斑斓的云,多用于人名
天瑜 瑜:美玉
婧琪 婧:女子有才 琪:美玉
梦瑶 瑶:美玉
静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诗琪 (诗情画意;美玉)
美萱 萱:一种忘忧的草
雪雁 (在雪花中飞舞的飞雁)
煜婷 (照耀;亭亭玉立)
笑怡 怡:心旷神怡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玥婷 玥: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 婷:美好
芸萱 萱:一种忘忧的草
馨彤 馨:香气 彤:红色
沛玲(精神充沛,小巧玲珑)
语嫣 (嫣:美好鲜艳 )
凌菲 (菲:草木的香气很浓 )
羽馨 (羽缎;温馨)
靖瑶 (靖:平安 瑶:美玉 )
瑾萱 (瑾:美玉 萱:传说中一种忘忧的草 )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灵芸(在古代,有一个叫薛灵芸的少女,长得容华绝世,貌赛貂禅,他被当时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进宫做宠妃,愿您的女儿也象她一样美丽,双手灵巧)
欣妍(开心愉快,妍是美丽)
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珠一样令人喜爱)
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
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欢馨(快乐,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明美(明白事理,长得标志美丽,有着花容月貌)
可馨(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香茹(香,死后留香百世,茹,没什么大意义)
月婵(比貂禅还漂亮美丽,比月光还温柔)
嫦曦(像嫦娥一样有着绝世美丽容貌,像晨曦一样朝气蓬勃,有精神)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雅静(优雅文静)
雪丽(美丽如雪)
韵寒(即蕴涵)
莉姿(具有公主或王后的一切风度与姿色)
梦璐(如梦幻般的女孩,璐,谐音露,露字为日月结合的灵之美智慧且不夸张)
沛玲(精神充沛,小巧玲珑)
欣妍(开心愉快,妍是美丽)
曼玉(曼妙身材,婷婷玉立)
歆瑶( 歆:心悦,欢愉 瑶:美玉 )
凌菲 (菲:草木的香气很浓 )
靖瑶 (靖:平安 瑶:美玉 )
瑾萱 (瑾:美玉 萱:传说中一种忘忧的草 )
佑怡( 怡:好心情 )
婳祎 (婳:形容女子娴静美好 祎:形容事物美好 )
檀雅 (檀:植物 雅:正规 )
若翾 (翾:飞翔 )
熙雯 (熙:光明 雯:成花纹的云彩)
诗茵(诗:寓意文雅、浪漫)
静璇 (聪明文静)
婕珍 (意思是聪明的女孩)
沐卉 (卉:草的总称 沐:如雨般湿润 )
琪涵(有美玉一般内涵的女孩)
佳琦 (琦,是玉的意思,佳琦意思是犹如上好美玉一样白璧无暇!)
雪丽(美丽如雪)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怡香(香气怡人)
韵寒(即蕴涵)
莉姿(具有公主或王后的一切风度与姿色)
梦琪、忆柳、之桃、慕青、问兰、尔岚、元香、初夏、沛菡、傲珊、曼文、乐菱、痴珊、恨玉、惜文、香寒、新柔、语蓉、海安、夜蓉、涵柏、水桃、醉蓝、春儿、语琴、从彤、傲晴、语兰、又菱、碧彤、元霜、怜梦、紫寒、妙彤、曼易、南莲、紫翠、雨寒、易烟、如萱、若南、寻真、晓亦、向珊、慕灵、以蕊、寻雁、映易、雪柳、孤岚、笑霜、海云、凝天、沛珊、寒云、冰旋、宛儿、绿真、盼儿、晓霜、碧凡、夏菡、曼香、若烟、半梦、雅绿、冰蓝、灵槐、平安、书翠、翠风、香巧、代云、梦曼、幼翠、友巧、听寒、梦柏、醉易、访旋、亦玉、凌萱、访卉、怀亦、笑蓝、春翠、靖柏、夜蕾、冰夏、梦松、书雪、乐枫、念薇、靖雁、寻春、恨山、从寒、忆香、觅波、静曼、凡旋、以亦、念露、芷蕾、千兰、新波、代真、新蕾、雁玉、冷卉、紫山、千琴、恨天、傲芙、盼山、怀蝶、冰兰、山柏、翠萱、恨松、问旋、从南、白易、问筠、如霜、半芹、丹珍、冰彤、亦寒、寒雁、怜云、寻文、乐丹、翠柔、谷山、之瑶、冰露、尔珍、谷雪、乐萱、涵菡、海莲、傲蕾、青槐、冬儿、易梦、惜雪、宛海、之柔、夏青、亦瑶、妙菡、春竹、痴梦、紫蓝、晓巧、幻柏、元风、冰枫、访蕊、南春、芷蕊、凡蕾、凡柔、安蕾、天荷、含玉、书兰、雅琴、书瑶、春雁、从安、夏槐、念芹、怀萍、代曼、幻珊、谷丝、秋翠、白晴、海露、代荷、含玉、书蕾、听白、访琴、灵雁、秋春、雪青、乐瑶、含烟、涵双、平蝶、雅蕊、傲之、灵薇、绿春、含蕾、从梦、从蓉、初丹。听兰、听蓉、语芙、夏彤、凌瑶、忆翠、幻灵、怜菡、紫南、依珊、妙竹、访烟、怜蕾、映寒、友绿、冰萍、惜霜、凌香、芷蕾、雁卉、迎梦、元柏、代萱、紫真、千青、凌寒、紫安、寒安、怀蕊、秋荷、涵雁、以山、凡梅、盼曼、翠彤、谷冬、新巧、冷安、千萍、冰烟、雅阳、友绿、南松、诗云、飞风、寄灵、书芹、幼蓉、以蓝、笑寒、忆寒、秋烟、芷巧、水香、映之、醉波、幻莲、夜山、芷卉、向彤、小玉、幼南、凡梦、尔曼、念波、迎松、青寒、笑天、涵蕾、碧菡、映秋、盼烟、忆山、以寒、寒香、小凡、代亦、梦露、映波、友蕊、寄凡、怜蕾、雁枫、水绿、曼荷、笑珊、寒珊、谷南、慕儿、夏岚、友儿、小萱、紫青、妙菱、冬寒、曼柔、语蝶、青筠、夜安、觅海、问安、晓槐、雅山、访云、翠容、寒凡、晓绿、以菱、冬云、含玉、访枫、含卉、夜白、冷安、灵竹、醉薇、元珊、幻波、盼夏、元瑶、迎曼、水云、访琴、谷波、乐之、笑白、之山、妙海、紫霜、平夏、凌旋、孤丝、怜寒、向萍、凡松、青丝、翠安、如天、凌雪、绮菱、代云、南莲、寻南、春文、香薇、冬灵、凌珍、采绿、天春、沛文、紫槐、幻柏、采文、春梅、雪旋、盼海、映梦、安雁、映容、凝阳、访风、天亦、平绿、盼香、觅风、小霜、雪萍、半雪、山柳、谷雪、靖易、白薇、梦菡、飞绿、如波、又晴、友易、香菱、冬亦、问雁、妙春、海冬、半安、平春、幼柏、秋灵、凝芙、念烟、白山、从灵、尔芙、迎蓉、念寒、翠绿、翠芙、靖儿、妙柏、千凝、小珍、天巧。妙旋、雪枫、夏菡、元绿、痴灵、绮琴、雨双、听枫、觅荷、凡之、晓凡、雅彤、香薇、孤风、从安、绮彤、之玉、雨珍、幻丝、代梅、香波、青亦、元菱、海瑶、飞槐、听露、梦岚、幻竹、新冬、盼翠、谷云、忆霜、水瑶、慕晴、秋双、雨真、觅珍、丹雪、从阳、元枫、痴香、思天、如松、妙晴、谷秋、妙松、晓夏、香柏、巧绿、宛筠、碧琴、盼兰、小夏、安容、青曼、千儿、香春、寻双、涵瑶、冷梅、秋柔、思菱、醉波、醉柳、以寒、迎夏、向雪、香莲、以丹、依凝、如柏、雁菱、凝竹、宛白、初柔、南蕾、书萱、梦槐、香芹、南琴、绿海、沛儿、晓瑶、听春、凝蝶、紫雪、念双、念真、曼寒、凡霜、飞雪、雪兰、雅霜、从蓉、冷雪、靖巧、翠丝、觅翠、凡白、乐蓉、迎波、丹烟、梦旋、书双、念桃、夜天、海桃、青香、恨风、安筠、觅柔、初南、秋蝶、千易、安露、诗蕊、山雁、友菱、香露、晓兰、白卉、语山、冷珍、秋翠、夏柳、如之、忆南、书易、翠桃、寄瑶、如曼、问柳、香梅、幻桃、又菡、春绿、醉蝶、亦绿、诗珊、听芹、新之、易巧、念云、晓灵、静枫、夏蓉、如南、幼丝、秋白、冰安、秋白、南风、醉山、初彤、凝海、紫文、凌晴、香卉、雅琴、傲安、傲之、初蝶、寻桃、代芹、诗霜、春柏、绿夏、碧灵、诗柳、夏柳、采白、慕梅、乐安、冬菱、紫安、宛凝、雨雪、易真、安荷、静竹、代柔、丹秋、绮梅、依白、凝荷、幼珊、忆彤、凌青、之桃、芷荷、听荷、代玉、念珍、梦菲、夜春、千秋、白秋、谷菱、飞松、初瑶、惜灵、恨瑶、梦易、新瑶、曼梅、碧曼、友瑶、雨兰、夜柳、香蝶、盼巧、芷珍、香卉、含芙、夜云、依萱、凝雁、以莲、易容、元柳、安南、幼晴、尔琴、飞阳、白凡、沛萍、雪瑶、向卉、采文、乐珍、寒荷、觅双、白桃、安卉、迎曼、盼雁、乐松、涵山、恨寒、问枫、以柳、含海、秋春、翠曼、忆梅、涵柳、梦香、海蓝、晓曼、代珊、春冬、恨荷、忆丹、静芙、绮兰、梦安、紫丝、千雁、凝珍、香萱、梦容、冷雁、飞柏、天真、翠琴、寄真、秋荷、代珊、初雪、雅柏、怜容、如风、南露、紫易、冰凡、海雪、语蓉、碧玉、翠岚、语风、盼丹、痴旋、凝梦、从雪、白枫、傲云、白梅、念露、慕凝、雅柔、盼柳、半青、从霜、怀柔、怜晴、夜蓉、代双、以南、若菱、芷文、寄春、南晴、恨之、梦寒、初翠、灵波、巧春、问夏、凌春、惜海、亦旋、沛芹、幼萱、白凝、初露、迎海、绮玉、凌香、寻芹、秋柳、尔白、映真、含雁、寒松、友珊、寻雪、忆柏、秋柏、巧风、恨蝶、青烟、问蕊、灵阳、春枫、雪巧、丹萱、凡双、孤萍、紫菱、寻凝乐珍、寒荷、觅双、白桃、安卉、迎曼、盼雁、乐松、涵山、恨寒、问枫、以柳
小云南即云南说,似有道理,而笔者不敢苟同。今滇省尚有云南驿、祥云县、云津桥等地名,独不见"小云南"之记载。
明初,朱元璋定鼎南京后,数次派使臣诏谕占据云南的梁王归顺,均遭拒绝,遂令傅友德、沐英率军征伐。傅友德征云南时带来的三十万大军,大部留驻云南,分拨于卫所。直到洪武末、永乐初,奉旨转驻山东各卫所军户一万五千余户,七万余人。这些军户虽大部分原籍并非云南,但长期驻守云南各地,妻室大部为云南土著之民之女,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子女是在云南出生,后来迁到山东而以云南为原籍,而迁居到山东的云南同乡们居地贯以小云南名之以示对云南故地的纪念,此为情理之中。但云南并非就是"小云南"。
小云南在山东说
小云南在山东的说法较为普遍,也被多数人所认同。
现收藏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王姓家中《王氏谱书》,即王春芳始修于1958年,王彦兴续修于1985年。其内容有谱序、世系等。谱书中所记王氏原居"山东小云南大榆树",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迁居辽宁入旗。所记"小云南"人小脚指甲分辨复形的特征和王氏从满习俗为其他谱书所不多见。
又据李林所著《满族宗谱研究》一书中宗族迁徙篇所记:"由山东迁居关外的汉人,在籍贯上有两种,一种是山东小云南,一种是原籍云南,又迁到山东。小云南究竟在何处辽宁省岫岩县《王氏谱书》记载:顺治八年始祖王明政率四子,从山东小云南大榆树迁来奉天城北康家屯定居。由此来判断,所谓的'小云南'乃泛指山东登州、莱州、青州一带的地方,并非现在云南省地方。"
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商业局张锡印所藏《张氏家谱》记载,张氏迁吉前原居"山东小云南大榆树下",于清道光年间迁居吉林。这亦把小云南定在山东。另有今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三胞亲友联谊会会长马镇洛先生所存《马氏家谱》所记,马氏原居"山东小云南马家庄",清乾隆时迁吉林永吉县缸窑镇,后迁舒兰县白旗镇。
以上谱书记载,证实了小云南不在山西,也非指云南省而就在山东一说。并且,其地域范围在莱州、登州、青州即今山东半岛地区。
小云南在山东,已为大部分民间家谱记述佐证。那么小云南在山东何地呢
明朝初年,倭寇不断侵扰沿海地区,今山东青岛地区,北东南三面环海,以山为岸,港湾交错,岛屿罗布,是为海防重地,为防倭寇侵袭,自洪武中先后在登、莱、青三州,设置七卫、十二所,即安东卫分辖东海中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隶青州府。大嵩卫分辖海阳所、大山所。靖海卫分辖宁津所。成山卫分辖寻山后所、百尺崖后所。威海卫分辖金山左所、奇山所,隶登州府。灵山卫分辖夏河寨前所、王徐寨前所,隶莱州府。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开始在今山东即墨市东20公里边海筑城设防,并于建文四年(1402年)置鳌山卫(即今即墨鳌山卫镇)、分辖雄崖守御千户所(在今即墨市丰城乡雄崖所)和浮山备御千户所(在今青岛市浮山所)划境而治,直隶莱州府。直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卫所等裁并于即墨县。
鳌山设卫后,明政府先后从云南乌撒卫等地调来许多军队,这些军队又自鳌山卫分拨到登莱青各卫所。其中仅鳌山卫辖墩堡四十余处,迁入军户约七万余人。这些军户的祖籍遍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四川乃至云南等广大地区。随傅友德平定云南后,便落籍云南守乌撒实行军屯。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入滇,至永乐初年,驻守云南长达20余年,第二代也已长成。况且当年从军之时大部分只身一人,少数妻室家小是在驻守云南后随军,而独身者则多与当地女子结合成家,故转驻鳌山卫后,他们多以云南为原籍。查今山东省《即墨市地名志》记载,今即墨市30个乡镇近1000个村庄,半数民户多称祖籍为云南,或云南乌沙(撒)卫。亦有云南"槐阴县"、"威宁"、"毕阳县"、"乐歌屯"、"照阳山前"、"狮子口"、"凤仪县"、"哥嘎县牛角胡同"。而多数家谱为"云南乌沙(撒)卫,大槐树"或"乌沙(撒)卫槐树沟、大槐树里头"等。独无"小云南"字样。其迁移时间多为洪武末至永乐年间。而以随徐辉祖自云南乌撒卫转防鳌山卫者为多。《明史·四川土司传》说,乌撒,元置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蛮夷复叛,傅友德、沐英,因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四府离四川较近,上报朝廷,请将四府改隶四川获准。直到清雍正年间鄂尔泰命改土归流,因东川距昆明近而距成都远,经奏准将东川、镇雄、乌蒙复隶属云南,乌撒则隶属贵州。又据明万历版《即墨志》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即墨县人口为13480户,126800人。这其中鳌山设卫后一次性自云南迁来军户就达7万余人,占当时即墨总人口的60%还多,而这些军户以鳌山卫为中心分屯在即墨东部沿海,北至雄崖,南至浮山,包含今即墨全境和青岛市区。明代,鳌山卫是即墨的政治、军事中心,自云南迁来的军户,集居在这一地区,为不忘云南故地又区别于云南,而以小云南之名称于此地,是在情理之中。今吉林省的九台市东北部、舒兰市的西北部、榆树市的西南部这一地区沿松花江两岸即有"小昌邑"之称,正史虽不见记载,民间却广为流传。其名则源于清代乾隆以后,这一带属奉天府永吉州巴彦鄂佛罗防御旗管辖,而这一带的居民80%是在清代康熙以后来自山东莱州府昌邑县,为不忘故土,故冠以"小昌邑"之称。
另据今山东省昌邑县《谭府万世谱书》所记"……余谭氏之相传,于元明之际,自小云南鳌山卫迁邑城之北、潍水之东,庄名海眼……"该谱系谭玉湘修于清朝光绪年间,谭春和作序。这一记载明确表述了谭氏迁昌邑之前,原居住在鳌山卫,而鳌山卫即设在小云南这一地方。这种表述再清楚不过的说明了小云南即指今山东省即墨市东部沿海和青岛市区。今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马氏家谱》序言中亦表述了马氏原居"山东即墨小云南马家庄",于清代迁吉林省永吉县的缸窑,后又迁到舒兰县的白旗镇。这些都足以说明小云南在山东,而确切地点在山东即墨东部沿海一带。
在今山东威海、烟台、潍坊等地区以及今东北诸省,许多姓氏家谱和口碑流传提及"小云南"之名。可以想见,这些家族的祖先必是洪武至永乐年间集居小云南(鳌山卫)的军户,自明中后期自小云南又迁徙到各地,因而在家谱中则有山东小云南字样。笔者的祖先,则是于明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入滇,又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转防鳌山卫(自永乐以后鳌山卫地区开始有"小云南"之称),又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北上,兄弟五人一迁北京上林苑,两迁潍邑(今潍坊),一迁渔营,一迁海眼。笔者祖先即为海眼谭氏,又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吉林。
综上可知,"小云南"不在山西,也不在云南。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心治所即今即墨市
小云南是由云南北归的兵户聚集居住区域,这些人通常戏称这样的地方是"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心治所即今即墨市,在山东的潍坊等地也有由云南北归而聚居的区域,也叫"小云南"
柳氏系浦阳蜀山河东柳氏之一支,自从横溪分派迁居高丘以来,已600多年,历史上出现过一些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其中最为杰出者,为蜀山第10世、高丘第4世的柳仕性,字子理,号正斋,曾举贡士任山东东昌府邱县知县,仁政爱民,蒲鞭行恕。永乐二年(1304年),他还与族兄柳仕忠出面邀请进士出身时任浦江县事的程汝器为《蜀山柳氏宗谱》作序。其在序中写到:“婺之浦江西南有乡曰通化,去邑几一舍,为乌蜀山待制柳文肃公故居在焉。公为元朝名士,文章著述行于世久矣。其家乘一册,则公之闻孙叔雍所编辑也,先后公卿序跋其纂修之意至矣。二年冬,曾孙子中、子理来踵县斋,携以示余,复征后序。”待制公之子孙所以绍家声而继前烈者,岂无后人乎?噫!文肃公之遗泽未泯,蜀山之秀气犹存,胄监英才礼闱魁选、功名事业未可量者,固子理之职也。和睦族姓以奉蒸尝教子一经,以寿文脉者,子中当致力焉。”其对仕性公之功名事业寄予厚望,自不待言。方孝孺在《蜀山柳氏宗谱》所作的序中提及高丘柳氏的记载有:“其(柳补之)子为谁?贺也。讳贯,字道传也。宝,字惟善也。实也。”“宝子曰(王+景),字景文,子曰复,叔贤,杞,叔坚也。复子三:恂、性、怡也,杞子亦三:愉、恢、恺也。恂至恺不字未冠也。”据《蜀山柳氏宗谱》记载,高丘柳氏在明初子姓繁衍,同一行辈中多达近百人,这是目前高丘柳姓无法企及的,现在高丘柳氏同一行辈不超过20人。据父辈介绍,在民国前后,高丘柳氏已成为“三家村”,仅存三户半人家了,实在令人感慨。解放以来,高丘柳氏有所复苏,人口已增加了数倍,现已有20余户人家,不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出现良好的势头,在横溪蜀山柳氏中已然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支,我希望高丘柳氏宗亲,应以蜀山柳氏始祖柳铸,20世祖、高邮令柳金,20世叔祖兰溪县尉柳叙,元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的21世伯祖柳贯,高丘柳氏4世祖柳性等先祖的道德文章与人格操守为我们的镜子,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以仰无愧于先祖,俯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和高丘这方故土。我翻阅《蜀山柳氏宗谱》,化了一天时间,将有关高丘与本家族的世系整理出来,草成《高丘柳氏宗谱》的初稿,供高丘柳氏族人参考。由于我手上的旧谱资料不全,许多资料尚需柳氏族人增加补充,以期完成一部详尽的《高丘柳氏宗谱》。
蜀山柳氏柳铸第27世孙、柳金20世孙、柳贯21世侄孙、高 丘始祖柳宝21世孙、柳性第17世侄孙柳哲敬撰于京西万柳园
2002年4月8日晚12点50分
第一世
柳铸,雍二十三,讳铸,字师颜,号西墅。其先出自展禽,食采柳下,因以柳为姓,至于人才之秀,生齿之繁,惟唐最盛,而后分派于河东,解州公乃诚公幼子也。宋建炎间,协同赵忠简公鼎护驾南渡,而居于杭,退而不仕,惟嗜堪舆,遍览胜筑,自浙之浦,而登蜀山之下,见山川秀雅,局势环聚,天峰拱揖,水口成形,心甚慕之,因遂家焉。横溪之居,自祖为始。生于宋熙宁壬子八月初一日子时生,绍兴丁卯四月十五日寅时卒,寿七十六岁,娶缪氏,生于宋熙宁壬子正月十八日辰时生,绍兴己巳八月十六申时卒,寿七十八岁,合葬家北芦莘坞柏树山,生一子瀚。
第二世
柳瀚,睦五一,字宗海,人物魁伟,德性淳厚,封靖江学录。娶俞氏。合葬横溪松柏桥东。生二子:森、彬。
第三世
柳森,百六,讳森,字子林,善诗文,通经史,有继往开来之学,具匡国济世之才,登乡科授池州府学正。娶陈氏。生二子:监,蕴。
柳彬,百七,讳彬,字子均。娶钱氏。生二子:温、盖。
第四世
千一讳温,娶吴氏。生一子福。
千二讳盖字元载,娶钱氏尚书公侄曾孙女。生一子祈。
千三讳监字元洁。娶凌氏。生二子:禅、佑。
千四讳蕴字元积。娶义乌黄山童氏,合葬横溪郭园,即石柱坟父坟侧。生一子补之。一女适石塘盛。
第五世
万三二讳禅,志有凌云,名传四方,授都巡之职。娶贾氏。生二子:圆、庆。
万三六讳佑。娶翁氏,生二子:友、更。
万三七讳福。娶陈氏。生二子:周、用。
万三八讳祈字德济。娶义门郑氏。生一子叙。
万三九讳补之,字山甫。嘉定戊辰四月廿五日未时生,祥兴戊寅三月初三日卒,寿七十一。宋迪功郎,任嘉兴府崇德县主簿,莅政多能,宽爱得众,居官存忍让之风,归田周贫危之苦。娶金氏,嘉泰癸亥四月初二日生,德佑辛亥正月十八日卒,寿四十九岁。合葬邵原。生一子金。
第六世
恒一讳金,字时声。才兼文武,德洽乡邦,中宋咸淳丁卯科进士。宋末城窦山民倡乱,火金所居,官兵同金捕获金,乃恻然悯曰:“此岂其本心哉?良为饥寒所驱尔!于是止戮其渠魁,余悉放之,众感德造室庐还之,号为新居,事载《浙江省志》《寓贤传》。并见方集新居注内。授高邮军高邮县令,未上,元兴。后以子贵,敕命追赠阶奉训大夫,官淮安路泗州知州,勋飞骑尉,爵封浦江县男。宋端平丙申九月廿八日生,大德庚子八月初四日卒。寿六十五岁,葬郭园石柱坟。娶东阳上市俞通判女,追封浦江县君。淳佑戊申五月廿九日生,至元癸未八月初六日卒。葬横溪天山。生四子:贺、贯、宝、实。
正四讳周,学问常裕于自修,模范无忝于当世,宋季为检阅之官,吴直方尚师事之。娶金氏,合葬横溪松柏桥东。生一子尝。
正一讳叙,字元德。宋景定间以贤正任兰溪县尉,兰民德之。留居邑之西门外大园,为居兰始祖,后因宋亡恸哭不食而卒。详载《浙江省志》并兰浦二县志。娶吴公礼部师道姊。
第七世
振一讳贺,娶吴氏,合葬父坟侧。
振二讳贯,字道传,号蜀山。元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谥文肃。有文集行世。行实载《元史》本传。详见卷首宋景濂《形状》、黄晋卿《墓表》。咸淳庚午八月初一日生,至正壬午十一月初九日卒。寿七十三岁。娶兰溪石塘盛氏,咸淳庚午八月初一日生,至顺辛未十一月初九日卒。生三子:卣、同、因。
振三讳宝,字惟善,咸淳甲戌七月十三日生,至大辛亥三月初七日卒,娶季氏,景炎丁丑十一月十七日生,至正戊戌十一月十二日卒,寿八十二岁。合葬黄山。生一子(王+景)。
第八世
忠四讳(王+景),字景文,旧谱载忠一。大德辛丑六月廿五日生,洪武己未二月初八日卒,寿七十九岁,娶本邑刘副使女,皇庆壬子十二月十四日生,洪武丙辰七月初二日卒。寿六十五岁,继娶钱氏,生二子复、杞。
第九世
相四讳复,字叔贤,至正壬午八月初八日生。洪武壬午实建文四年四月初六日卒。寿六十一岁。娶金氏,至正甲申五月十七日生,永乐丙申正月廿八日卒,寿六十三岁,合葬郭山。生三子:仕恂、仕性、仕怡。
相八讳杞,字叔坚,至正己丑八月廿七日生,永乐丁酉五月十六日卒,娶祝氏,至正丙戌六月十二日生,永乐己丑十一月十六日卒,寿六十四岁。合葬郭山。生三子:仕愉、仕恢、仕恺。一女适本乡陈。
第十世
宜五讳仕恂,字子信,至正癸卯四月十二日生,永乐已未正月十六日卒,寿五十三岁。娶陈氏,至正甲辰(1364年)十一月初三日生,永乐丙申(1416年)三月初十日卒,寿五十三岁。合葬鲍塘坞。生三子:崇勋、崇然、崇。
宜七讳仕性,字子理,号正斋,举贡士任山东东昌府邱县知县,仁政爱民,蒲鞭行恕。至正丁未(1367年)正月廿九日生,永乐辛卯(1411年)十一月廿七日卒,寿四十五岁,娶金氏。洪武己丑正月廿四日生,宣德辛亥二月初四日卒。寿六十三岁。生三子:崇选、崇通、崇遇。一女适戴九灵。
第十一世
和七讳崇然,字仲安,洪武癸酉五月廿一生,景泰癸酉四月初九日卒。寿六十一岁,娶董氏,洪武已亥十二月廿九日生。生六子:良潮、良江、良海、良涛、良澜、良(三+止)。二女,长适本邑市西赵,幼适本乡金玺。
第十二世
仁十七讳良澜,字廷波,宣德甲寅二月初一日生,宏治己未十一月二十日卒。寿六十六岁。娶金氏,正统丙辰七月初二日生,成化丁未四月廿九日卒。合葬许山头。生三子:世慷、世惟、世恺。二女,长适金,幼适钱。
第十三世
义五十一讳世恺,字存晓,成化甲午五月初六日生,正德辛巳三月十八日卒,娶城头陈氏,宏治戊申闰正月廿三日生,嘉靖癸亥三月初六日卒,寿七十六岁,合葬许山头。生二子:思显、思顺。二女,长适溪口周,幼适六都陈。
第十四世
礼五十一讳思显,字文扬,正德辛未十二月初四日生,隆庆壬申十二月十二日卒。寿六十二岁,娶赵氏,正德壬申五月初七日生,万历甲申三月初四日卒,寿七十三岁卒,寿七十三岁,生四子:希会、希良、希志、希豪。二女长适市西朱,幼适六都施。
第十五世:希良
第十六世:彦龙
第十七世:一新。生四子:汝贵、汝澄、汝葵、汝发。
第十八世:汝贵。生四子:元生、拱生、邦铨、进生。
第十九世:元生(乡饮宾)。生二子:鹏程、鹏翮。
第二十世:鹏程。生三子:启焕、启燕、启麟。
第二十一世:启焕。生一子:瑞有。
第二十二世:瑞有。生二子:喜江、喜道。
第二十三世:喜江。妻水阁吴店盛氏。生一子:全旭。
第二十四世:全旭。妻西塘下方氏。生二子:成方、成圣(谱作兴)。女二,长适王北山金,幼适双溪口陈。
第二十五世:成方。妻周氏。生二子:顺风(谱名作克风)、克龙。女二,长幼皆适城头陈。成圣。妻陈派宅陈桂雪。子三:新庆(谱作克庆)、新法(谱作克法)、新运。女二:林蕊、小蕊。
第二十六:克风,妻周氏,子一:兴祥,女二:春苗、明萏。克龙,妻陈氏。子二:明镜、明正
银坑镇姓宋的村子有哪些
本文2023-09-25 07:36: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