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界和袁家寨子来历一样吗
袁家界VS袁家寨子
1、袁家界名称来源
袁家界名称相传来源于唐末时期,黄巢起义失败后,朝庭四处张榜,捉拿起义军余部。
当时黄巢手下有一名袁姓将领,为躲避追捕,来到了这远离人世的深山野岭——青岩山隐居,在这里结庐为舍,垦荒种粮,并以自己的姓氏命名“袁家界”。
2、袁家寨子名称来源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
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
人民安居乐业,廪君深受部落成员爱戴。
廪君仙逝后,传说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敬奉,至今每家的神龛上都常年供奉着木雕白虎。
袁家寨子自古没有袁姓,独有向姓,寨子里有“向王祠”,命名袁家寨子的“袁”与“猿”谐音,因该地土家族传统“以虎为父,以猿为母”。
袁氏家族立谱较早,汉代袁氏为大族,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家族传承之今日分为多系,多家,多门。现代袁氏家族为融族团结,建立多个袁氏家谱网站和袁氏家谱研究会。
毛昶熙(1817年-1882年),字旭初,号镜海,河南武陟县人,官至兵部尚书。
毛昶熙生于仁宗嘉庆二十二年,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迁御史,转给事中。咸丰八年(1858年),任顺天府丞,胡林翼密疏大力保荐。咸丰十年(1860年),加左副都御史衔,受命前往河南督办团练,方才到任即规划全局,定条规十二事,练兵围剿捻军,连战连捷。历升顺天府尹、太仆寺卿、内阁学士,仍留军中。穆宗即位,用军事密疏上奏谋划剿捻方略,并继续尽力清剿,到同治二年(1863年)冬,淮北基本平定,被调回京任职,因汝南军情紧急未成行。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在曹州战死,各军都受到追究,毛也被革职留任,奉诏回京。同治六年(1867年),调户部任职,次年擢左都御史,兼署工部尚书。同治八年(1869年),授工部尚书,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次年偕同治理总督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暂署三口通商大臣。同治十一年(1862年),调吏部尚书。同治十三年(1864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徳宗光绪四年(1878年),因母丧,丁忧去职。守丧结束,仍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光绪八年(1882年),授兵部尚书,不久病卒。追赠太子少保,谥文达。《清史稿》有传。
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生的两个女儿中,有一个嫁给了毛昶熙的一个儿子做媳妇,而在嫁之前,毛昶熙的这个儿子已经因病死去,媳妇是抱着一个丈夫灵牌嫁到毛昶熙家里去的。为此,毛家举办了特别声势浩大的“婚礼”,毛家整个家族也就特别尊重、关爱这个媳妇。这个事件,引起清王朝重视,慈禧主张,皇帝颁旨,在武陟大建贞节牌坊。毛家这个媳妇,由于没有丈夫,只有在家吃斋念佛,并从修武云台山百家岩请回佛像,一心供奉。就连去百家岩请佛像一事,也由慈禧恩准,皇帝下旨,毛昶熙亲自办理。至今,百家岩有毛昶熙留下的高大石碑。武陟毛家与项城袁家有这种特殊的亲戚关系。
希望能够帮到您!
袁家界和袁家寨子来历一样吗
本文2023-09-25 07:33: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