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家谱(三堂)
刘氏家谱:
12766江苏武进国营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宏概 刘景舆等增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767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清)刘突等修 清咸丰五年(1855)刻本 十二册 美国 12768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二卷 (清)刘堃 刘炳照等重修 清光绪二年(1875)木活字木 科图 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 1-4、8-12)四川图 日本 美国 12769江苏武进西严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正松主修 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刻本 八册 美国 12770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大分老七房支谱二卷 (民国)刘如辉 刘租浚等纂修 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 美国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刘汉卿。 12771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二分支谱二卷 (民国)刘煊 刘尚德编纂 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中央民院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刘汉卿。 12772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五福会支谱不分卷 (民国)刘氏五福会修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美国 12773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八卷 (民国)刘琛 刘善强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十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苏州大学 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刘汉卿始修, 此为七修。 12774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四卷 (清)刘佑南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忠堂刻本 十二册 美国 12775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叙正 刘正协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注:此为八修本。 12776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叙正 刘维晋等九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五忠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注:此为九修。 12777江苏武进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金宝等修 民国四年(1915)五忠堂刻本 二十册 江苏档(存卷21) 美国 12778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越甫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武进刘氏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6) 12779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姚安纂修 刘荫福主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注:清雍正十年始修。 12780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三十六卷 民国二十二年(1934)守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5-8、11-14、24 -27、30、33-36) 12781江苏武进毗陵新安刘氏宗谱二十卷 (清)刘善亨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佩三堂刻本 二十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12782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二卷 (清)吴治允修 清光绪二年(1876)五忠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2783江苏武进毗陵戚墅堰刘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刘宸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贻远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2784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树屏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忠堂活字本 十六册 美国 注:此为七修。 12785江苏武进晋陵闸头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开林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九如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12786江苏武进青山里刘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刘兆桐续修 民国八年(1919)静思堂木活字本 十册 南闭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九年。 12787江苏武进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尔福等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五忠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始修。 12788江苏金坛刘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三卷末一卷 (民国)刘封扬等修 民国五年(1916)忠孝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人民大学 12789江苏无锡五牧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清)刘文寿等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12790江苏无锡刘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刘锦球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享睦堂活字本 二十七册 历史所 注:宋靖康元年(1126)始修。 12791江苏无锡锡山刘氏宗谱十六卷 (清)刘宏福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12792江苏无锡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刘荫福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守三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八册。 日本 美国(缺卷19) 12793江苏无锡邹祁刘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刘裕成主修 民国十年(1921)享睦堂木活字本 三十册 美国 12794江苏江阴江城花塘合修宗谱四卷 (清)刘锦超等编 清嘉庆十三年(1808)序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12795江苏江阴刘氏宗谱二十卷首末各一卷 (清)陈宣铎纂修 刘敦安主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树德堂活字本 二十 二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刘道祥始修。 12796江苏江阴花塘刘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刘源汝主修 民国十四年(1925)德润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12797江苏吴县刘氏世谱四卷首末各一卷 (清)刘世祺纂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六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此为始修谱。 12798江苏刘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刘楚宝 刘玉珂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忠堂活字本 二十 八册 人民大学 12799浙江萧山刘氏宗谱不分卷 (清)刘云彪 刘凤丹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序木活字本 六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2800浙江萧山崇化刘氏宗谱八卷 (民国)刘端高 刘邦铨等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2801浙江馀姚开原刘氏宗谱五篇十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清)刘敝廷等修 清宣统二年(1910)敦睦堂铅印本 十四册 历史所 12802浙江鄞县悬慈刘氏宗谱七卷 (民国)刘祁尹 刘人琮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仁本堂木活字本期 二册 天一阁 12803浙江奉儿北山刘氏宗谱十五卷 (清)戴兆楠修 清嘉庆十一年(180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宋代刘仁忠。 12804浙江奉化重修文昌刘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刘声扬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活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首、卷10-15) 12805浙江象山茅洋刘氏柴溪房谱一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重修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12806浙江永嘉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登庸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12807浙江永嘉刘氏宗谱 民国二十九年(1940)增修本 浙江松阳县联溪乡裕溪村 12808浙江泰顺刘氏族谱 清光绪四年重修抄本 二册 浙江泰顺县文博 12809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六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干补录 民国南浔刘氏刻蓝印样本配钞本 复旦大学(存卷1-3、5、6) 12810浙江嘉兴南浔刘氏支谱不分卷附祠祭题名 册不分卷 (民国)刘锦藻编纂 刘承干补录 稿本 复旦大学(残存世谱、家传、寿序、祠规、祝 文、祖墓图记、义庄记、祠墓对联祭器用具 书录、义庄议案、祠祭题名册) 12811浙江蝈兴山阴鲫氐宗缯不分卷 明正德刻本 北图 12812浙江绍兴山阴石城里刘氏宗谱八卷 (清)刘文章等辑 清咸丰七年(1857)敬爱堂刻本 八册 文学所 12813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宗谱一卷 (明)刘宗周纂修 明崇祯八年(1635) 北图 浙江图 天一阁 12814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不分卷 (清)刘大申等再续 清乾隆忠乐堂刻本 十三册 中央民院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12815浙江绍兴水澄刘氏支谱不分卷 (清)刘瀚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序刻本 中央民院 辽宁图 美国 12816浙江绍兴木澄刘氏家谱十卷 (明)刘宗周原编 (清)刘大观等续 清末抄本 七册 北图 12817浙江绍兴水澄刘氏家谱十二帙 (民国)刘应桂 刘锟鼐编辑(五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绍兴广文印书馆铅印本 十二册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杭州大学 12818浙江诸暨暨阳西安白浦刘金氏宗谱八卷 (清)刘春标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忠孝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z819浙江诸暨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清)刘珏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敬爱堂刻本 十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康熙甲子,此为七修。 12820浙江诸暨暨阳安俗刘氏宗谱十卷 (民国)张希孟撰 民国五年(1916)敬爱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注:书签题《研塘金氏宗谱》。 12821浙江诸暨暨阳岩螺山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刘茂华等续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绳武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注:续同治壬申谱。 12822浙江诸暨紫岩螺山刘氏家乘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刘吉成总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绳武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 12823浙江诸暨暨阳浮邱刘氏重修宗谱二十卷 (民国)刘少祀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永言堂活字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12824浙江诸暨暨阳刘氏宗谱 (民国)刘氏公修 民国木活字排印本 二十册 杭州大学 12825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清咸丰五年(1855)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2826浙江新昌天宝刘氏元公支兰玉集六卷 (清)刘氏族人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活字本 三册 北图 注:卷六有毛笔增补,记事至民国三十年。 12827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清)刘廷松纂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活字木 浙江新昌县文管 12828浙江新昌刘氏宗谱四卷 (民国)刘林全等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12829浙江上虞古虞刘陈世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陈蕙等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旌义堂刻本 四册 美国 12830浙江上虞古虞刘氏宗谱十四卷首末各一卷 (民国)刘守铭纂修 民国九年(1920)怀贤堂活字本 十三册 历史所 浙江图 注:宋嘉定五年(1212)刘昌宗始修,此为十修。 12831浙江上虞古虞义门刘陈世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谢馨吾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旌义堂铅印本 四册 历史所 注:宋嘉定十五年(1222)刘良知始修,此为七修。 12832浙江兰溪椒石刘氏宗谱十一卷 (民国)刘润钊纂 民国十年(192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12833浙江兰溪桃源刘氏宗谱八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白沙乡 12834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六卷 民国间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黄店乡刘家 12835浙江兰溪刘氏宗谱十五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后同沈花里 12836浙江永康永祥刘氏宗谱二卷 清嘉庆三年(1798)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注:刘元祥、刘恩林等首纂於康熙间。 12837浙江东阳刘金氏合谱□□卷 (清)卢炳彪纂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续修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巍屏乡新屋(存七册) 注:谱始修於宋太平兴国二年。 12838浙江衢州刘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刘启义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衢州市文管 注:首修於清雍正八年。 12839浙江常山浙常刘氏宗谱不分卷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桥坑村庙后 注:始修於宋庆元四年胡宪,此为五修。 12840浙江常山昔山刘氏智房谱三卷 清同治九年(187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芳村镇岭后田村 12841浙江常山桂阳刘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年(187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东鲁乡西张村(存卷2) 12842浙江常山刘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球川镇杨家村上窑村(存卷2-5) 12843浙江常山遂安刘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徐大炳续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东案乡摒坞大岭背 注:清康熙七年始修。
刘氏家谱万,方,汉属于中国的刘氏宗族中的分支之一。刘氏宗族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姓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朝时期,而刘姓也是唐朝时期的皇室姓氏之一。刘氏家谱万,方,汉是刘氏宗族的一个较为分散的分支,其祖先在汉代时期活跃于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刘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家族,可以追溯到汉代。刘氏家族在汉代时是中国的皇室家族,曾经统治了整个中国,同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刘氏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刘彻,他是汉武帝的儿子,也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
刘氏家族在汉代时非常兴盛,家族成员众多,分布在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分支是刘邦的后代,他们代表着汉朝最高的权力和荣耀。刘氏家族在汉代时分为多个分支,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刘邦、刘秀、刘备等分支。这些分支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刘氏家族在汉代时是中国的皇室家族,享有高度的地位和权力。他们统治了整个中国,贡献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刘氏家族的影响力在汉代后期逐渐减弱,但他们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了中国历史的现代时期。
总的来说,刘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家族,代表着中国历史上的权力、荣耀和辉煌。在中国历史上,刘氏家族的地位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科举及其他官员,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刘氏家谱万,方,汉的历史传承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把栏杆拍遍 作品 沉湖改造前地图 抗战期间, 军128师王劲哉部驻防沔阳(今仙桃市)、监利和潜江等县,其384旅古鼎新部驻防襄北天门县的干驿镇、马湾镇和汉川县田二河镇等沉湖周边一带。 当时古鼎新部号称一个旅,其实只有「 ”杀人不眨眼的惯匪”李龙青一个营为基干的数百人,于是便在沉湖地区招兵买马,扩张势力。1939年春潘典华、潘尚武父子势力在天西被新四军击垮后率残部逃至天门县东南,归从古鼎新旅(6月潘部被编为128师独立1旅),古鼎新先后又收编了土匪万鹏举(天门县彭市镇万家大沟人)、陈林鹤(沉湖惯匪),以及汉川周干臣等部,并在沉湖北岸重镇—干驿镇刘洲村开设步枪厂营造枪支(史称「 ”刘洲造”)弹药,积蓄力量。 「 ”刘洲造”兵工厂遗址 如此一来,陕西商洛悍匪出身的古鼎新实力越来越强,甚至敢去日占区征粮收税,最终成为襄北沉湖周边的「 ”土皇帝”。 古及其部下在辖区草菅人命,巧取豪夺,烧杀*掳,可谓是无恶不作。搞得沉湖一带民不聊生,怨声四起。 略举古旅残害百姓两例。田二河西边的宋家河村路口有一大土堆 ,此处由古旅士兵把守。某日,村南来了一支迎娶新娘的队伍,新郎年轻俊秀,一身少爷装扮。古旅哨卡要看「 ”路条”,没通行路条不与放行。外地来的新郎不知有此规矩,说没有路条并与岗兵交涉,当场被古部哨兵用砖块活活拍死。第二例事件,发生在干驿东面的禾程湾城隍台村。某日古部驻兵突击清点村中户籍人头,发现少一孩子。原来该小孩因害怕躲在自家阁楼的棉花包内。士兵逼其奶奶寻找。找到后,古兵将小孩绑于长条凳上,用刺刀划开其脊背,浇上滚油将孩子活活烫死。 干驿地区《胡氏宗谱》1997年3月版 古鼎新奸猾狡诈,残暴好色,到襄北不到两年就娶了五位姨太太。其中一麻洋潭彭姓女子,在干驿读书时年18岁,被古看上强娶,不得不做了古的姨太太。上行下效,古之部属大土匪万鹏举,四处抢劫勒索色胆包天, 妇女无数。声称自己对女人有「 ”两不搞”,即「 ”养我的不搞和我养的不搞”,被百姓骂作「 ”猪狗不如的畜生”。古旅高级参谋、沉湖南岸人彭柏榆,双眼眼球外凸,人称「 ”彭鼓(古)眼”,仗着是「 ”土皇帝”的「 ”外戚”,在干驿和田二河一带亦是欺男霸女,坏事做绝。得知哪家有娶亲大喜,彭必去新房「 ”贺喜”:用枪逼走新郎倌后,侮辱 新娘子。如中世纪欧洲地方贵族一样,享受领地平民婚礼「 ”初夜权”待遇。对此,受害人家只能忍辱吞泪,不敢怒更不敢言,若稍有不从,就有性命之忧。当地姑娘媳妇们甚至都不敢出门。据田二河镇98岁的一位老婆婆(娘家是汉川燕子湾)讲,为躲避古部*兵色将,镇上某富家女,把自己关在绣楼之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整两年多都没曾下过楼。古鼎新对万、彭等部属之恶行从不管束,反而唆使官兵四处劫财给己「 ”进贡”。 128师师长王劲哉抗日诗 沉湖百姓苦古久矣。天门东乡名士、清末优贡、钦命京官陈心源,乃青岛海军学校的筹建者执鞭人,曾随 海军上将、中华民国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兼青岛市市长沈鸿烈戎幕17年,宦海沉浮数十载,于1938年前后归隐老家干驿镇教书著文。128师384旅进驻襄北后,陈家亦遭遇兵祸,家中财物和牲畜被古兵洗劫一空。陈心源眼见家乡惨遭蹂躏以致糜烂,愤然作「 ”天见古日月不明,地见古绿苗不生,人见古胆战心惊,牲畜见古有死无生”的民谣,及拆解「 ”鼎新”二字的对联:「 ”一目高悬,全然不顾两片;双亲不认,割下只有一斤”(咒骂古鼎新是「 ”一只眼”的瞎子),并通过汉川县长王季常向128师师长王劲哉递交诉状,控诉古旅的滔天罪行。 干驿地区《江州义门陈氏宗谱》1991年版 王劲哉认为古鼎新祸乱防区残害百姓,私设兵工厂扩大势力,实属图谋不轨,曾三次命古部移防沔阳,古三次皆不从。1942年夏某重要军事会议前夕,王劲哉得到报告「 ”襄北来人了”,以为是古鼎新前来与会,非常高兴准备迎接。当得知来者是古的副官后暴跳如雷,气的掀翻了办公桌。古不受节制行事诡谲,有自立倾向。王深感不测,即密令参谋长李德新将古处决。古窃得王给李之密信后即派参谋长黄莺联系投日之事。(干驿政协小组《128师两次火烧干驿》1985年出版。至于派去日军据点的联络人是谁,该文并未交代) 由于事发突然,关系重大,当时古旅司令部的参谋们谁都不敢去汉川县脉旺嘴日军据点,担心小命不保有去无回。最后,高级参谋彭柏榆执古鼎新亲笔信,一人一骑一白旗,火速赶到汉川脉旺嘴。途中遭遇日军碉堡守军射击,彭险些殇命,于是勒马缓行,高举白旗不停地挥舞,日兵见状停止射击。彭这才得以过了壕沟进到碉堡前,递上古之投降信。 王劲哉得到古鼎新投降日寇的情报,令师参谋长李德新率六个主力团急渡汉江奔抵干驿镇阻止古旅投日。此时古已投日,干驿镇和田二河镇一带看似真空,实则危机四伏。东(田二河、脉旺嘴)西(小板镇、天门城关)南(仙桃镇、岳口镇)北(皂市镇)都有日伪部队,沉湖周边新四军活动频繁,南面不仅有日伪军,还有汉江天堑阻断归路,情势对李部极为不利。四危之地不可久留,于是李德新受命火烧干驿,彻底捣毁古的老巢,欲使古回返时无立足之地。 抗战期间毁于战火的江汉平原古城(网图) 1942年农历腊月初六、初八(公历1943年1月11日与13日)两晚,李德新率一营兵力实施焦土行动,对古镇干驿两次纵火焚烧。是时沉湖老西湾村刘银甫老先生(93岁高龄)刚满15岁,李部纵火之夜他正在沉湖船上,远远看到沉湖北岸干驿附近一条巨大「 ”火龙”由东向西窜动,足有3里多长。从未见过如此奇异景象的老西湾村人都跑出来看稀奇,大火烧的骇人怕煞,火光映红了北边天空,如同白天。老西湾的刘祥林、陈树声二人寄存于干驿镇某粮行里的百十担稻谷高粱被烧了个精光。西湾刘姓族长刘德科租赁镇上胡姓老板门面经营酒坊和布庄,仅抢救出三五匹棉布和少许衣物和铺盖(得益于半夜擂门驱赶刘家人的士兵「 ”格外开恩”)家财尽毁的刘德科一家,只得回鹛鸡湖老家务农。 古镇干驿遭此劫难,损失无法估量。文史学者胡德盛在《国军128师火烧干驿小考》一文中这样描述:「 ”烧毁民房六百余栋,下街胡月甫家的轧花铺、金德鑫、张宝盛(疋头店)、罗宝兴(银匠铺)等二十余家大商号化为灰烬”。干驿地区《胡氏宗谱》(1997年3月版)曾记载:「 ”一夜之间千户重镇成废墟;数月之内万民移居宿涸河…惊鸿为之哀叫,朝阳为之血喷…” 军128师两次纵火,使襄北重镇干驿,这一拥有千年历史文化的繁华古镇就此毁灭。 「 ”刘洲造”兵工厂及守军驻地位置(图右上角) 两次火烧干驿事件再调查 1942年农历腊月初,李部 烧干驿信息,被少数商户「 ”获悉”。有商户「 ”提钱”作了准备,待到初六晚128师官兵前来纵火时,光洋一送,好话一说,兵士们就跑去别家放火了。据干驿镇曾仙桃(90岁)、刘桂婆(96岁)介绍,初六当晚仅有7家商户幸存。其中下街皇殿附近就有三户,即周家祠堂旁卖戈奎的鄢晴记(门面较窄),和周根齐、杨顺昌两家的豆腐铺。干驿青石板路街面的其他商户几乎烧绝。 为彻底摧毁古旅的经济基础,腊月初八晚128师李德新部对干驿进行了清场复烧。初六夜侥幸余存的7家店铺灰飞烟灭,不复存在。是夜李部兵士们对镇上百姓敲诈勒索,同时也烧了部分不懂「 ”礼数”的居民的房子。大一点的商户仅有王和顺家的店铺和黎康盛家的原材店, 因处于偏街而躲过此劫。有人说黎康盛与128师王师长有私交,所以黎家店铺才未被烧。此说与胡德盛《128师火烧干驿镇小考》一文中「 ”128师再次围烧干镇驿,仅有保寿堂药房(据说其老板与王劲哉交好)及附近几栋民房幸存”之述,有所差异。 据干驿中学高级教师刘四发介绍,明清以来古镇干驿繁华兴盛长达六百年之久。干驿镇两次被烧,投日的古鼎新部失去了财源基地,军事重心转移到东面的汉川田二河镇。128师实现了摧毁古旅经济基础之目的,但同时也摧毁了包括古建筑、古籍善本等在内的古镇千年的文化积淀,给干驿经济及百姓生活造成了灾难性后果,贻害深远! 抗战期间,汉江北沉湖一带各种武装势力犬牙交错,兵荒马乱。干驿富商大户多藏宝于地下。解放后出土的大宝重器特多,文物等级远胜周边县镇。当初千年古镇干驿之繁盛,由此可见一斑。 备注 一、 「 ”刘洲造”兵工厂占地极广,与民居杂处。厂长姓刘人称「 ”刘瞎子”,住族长刘德山家。兵工厂南向400米的周口村,驻有一个连兵力(连部设在村保甲长周森林家)负责兵工厂安全警戒。遗址尚存煤炭及厚约1米的铁沫等堆积物。 二、对于谁是「 ”天见古日月不明,地见古”民谣及拆解「 ”鼎新”二字对联的作者,沉湖南岸刘姓聚居地有另一说,即为沉湖地区「 ”四庭”(彭刘郭张四大姓氏族长名字中都含「 ”庭”字)之一的刘庭昌所作。民国时期曾刘庭昌主政湖北鄂城县(梁子湖)控告古鼎新的民谣和咒联为刘离职后闲居天门多祥镇中和场老家时所作。 三、关于王劲哉给谁写杀古密信、古如何获悉密信之事,目前有四种说法。一说是王写密信是给独立1旅旅长、襄北游击副司令潘尚武的。万鹏举将渡江北上的传令兵截获,连人带信交给古鼎新(《古鼎新叛变》邹东俊);二说源于中华琉球的网文,即王给潘的密信,被古的老部下、128师独立2旅旅长赵天时截获送与古。古杀掉传令兵后与赵同谋处置事宜;三说是传令兵将信送到襄北,在干驿镇找到潘尚武时,潘古二人正一起打麻将。古得知有师长密信专送襄北游击潘副司令(古为司令)便起疑心,抢先从传令兵手中拿到密信,获悉密信内容后与参谋长急议,随即控制潘并协迫潘一同投日(此说源自古部高参彭柏榆同乡人彭镇兄口述。解放后彭高参被判入狱17年,出狱后被遣回老家务农,常与彭镇兄细述古部旧事);四说源自干一镇、田二河镇民间,即古早就收买了王的传令兵,密信并非误送,而是刻意为之。 四、提供/刘四发、胡德盛、陈峰。 参考资料 1、《抗战中的王劲哉》 2、《天门县志》 3、《湖北省天门县地名志》 4、《 128师火烧干驿事考》(文史研究学者胡德盛着) 5、《陈心源简介》(文史研究学者陈峰著) 6、《国民革命军128淞沪抗战荣誉师师史》(中华琉球撰文2009年3月22日发表) 7、沉湖地区刘银甫、刘德辅、刘又发(94岁)、彭镇兄(76岁)老先生口述资料。 特别感谢,天门市干驿中学高级教师刘四发先生,对此文的重大贡献。
刘姓家谱
刘姓家谱介绍
先秦时期,刘姓是个小姓,特别是源出自尧帝后裔的汉家刘氏,在先秦时期更是默默无闻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当时有无族谱,就不得而知了。但作为刘姓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姬姓刘氏,因为建立了刘子国,被封为公爵,是当时的王侯贵族之一,因而当时必定有由刘子国自己的史官或周王朝的史官编修的刘氏世系谱。因此,我们认为,刘姓的谱牒,最晚在周代就有了。
公元前3世纪末,刘邦建立汉朝后,源出尧帝后裔的祁姓刘氏一跃而成为中华国姓。公元前200年,也就汉高祖刘邦七年,汉朝廷开始设立九卿一级的机构“宗正府”。 宗正府的首脑“宗正”一官,必须由刘姓皇族成员担任,与其他外姓无缘。宗正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皇族事务,包括记录皇室世系、编修皇家玉牒、每年修一次《诸王世谱》。
祁姓刘氏家族的谱牒正式开始编纂,是现在可知的祁姓汉家刘氏的最早修谱历史了。
终两汉时期四百多年,刘姓的谱牒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谱牒。凡是皇族成员,都统一由国家登记在册,其传递世系,昭穆亲疏,自然都一目了然。
东汉末年,天下易帜。刘姓的谱牒大都毁于战火,藏于宫中的玉牒不知去向,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刘姓开始私家修谱时期。由于当时的风气重视门第和出身,因而像当时的各大士族一样,当年的刘氏世家大姓,往往都修有自己的族谱。
见诸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刘姓族谱,是河南南阳《刘氏谱》,当年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曾引用。现存最早的刘姓谱牒文献,是相传撰写于南朝大梁普通三年(520年)的一编《刘氏族谱序》。
隋唐时期,是中国谱学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刘姓私家修谱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而实际上,当时的刘姓族谱,要远比这多得多。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刘氏九大房的世系,就是在参考了唐代刘氏族谱的基础上编成的。
宋元时期,刘姓修谱的现象更加普遍,源出匈奴的河南刘氏刘温叟家族,就有完整的族谱,记述了该家族自隋代到宋初五百多年的家族历史和世系传递。
宋代著名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翠所在的福建五忠刘氏家族,就曾派人前往发源地京兆访寻旧谱,编修新的《麻沙刘氏族谱》。但是,见于记载的宋元时期刘姓族谱仅刘复礼的《刘氏大宗血脉谱》1卷。传世的宋元刘姓族谱则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发现,但宋元时人为刘姓族谱所作的谱序,则传世的很多。
明清时期是中国刘姓修谱的高潮时期。现在存世的最早族谱,就是明朝时的刻本,但数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知的明本刘姓族谱仅有8部,其中最早的是明正德年间的《山阴刘氏宗谱》,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
现在存世最多的刘姓族谱,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刻印的,其中又以民国时期修纂的为主。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离现在只有几十年,保存较易的缘故。大凡官宦之家、富贵之家,甚至就是普通百姓刘氏,在明清和民国时期都有修谱之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基本上都停止了修谱,不过在个别地方也有续谱之举,如江苏丰县刘邦故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续谱活动。而海外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刘姓的修谱活动则一直没有中断。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大陆地区修谱、续谱的现象又悄然兴起,并出现了大规模跨宗派、跨地区联合修谱的现象。这无疑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之后才会有的喜人现象。 新的族谱,虽然是在旧族谱的基础上续修的,但大都增加了反映新时代、新风气的新内容。当然,这些新族谱因为是民间自发编修的,其内容质量都参差不齐。就笔者所知,现代新族谱中,就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考证精良、印制精美等方面而言,较优秀的有云南《彭城春秋》、江苏《雎邑沛郡刘氏宗谱》和江西的《中华刘氏通谱》、湖南的《刘氏文史》等数种。
-------------------------------------------------------
刘姓字辈
京口刘氏从刘子羽的第28代孙开始,使用的名排派和字行派:
名排派:世嘉国泉荣,炳增锡永盛。纯良正善学,本立恒常生。
字行派: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凤岗刘氏20字的字派:
一守敬日,公季汉中,德士伯卿,夫唯汝淑,宗孟仲初。
南宋时,又由著名学者朱熹赠了一个16字的续派(“员”字为第21世):
员世希哲,尔谦则良,克敦孝友,景用必昌。
明朝末年,刘淮春续订了一个16字的字派(“文”字为37世):
文行忠信,大道孔彰。家修廷献,长发其祥。
华容刘氏六十余字字派:
宗隆宝皋。文用安天元,光必行仁大。
祖如世可希,好学师允在。惟子守承应,克绍迪友怀。
启佑宜以德,秉国重斯才。运器资道量,煦类悦群来。敛修清节懋,丰施乐利偕。
湖南宁乡南塘刘氏32字派语:
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
枝荣本固,家庆绵长。世守耕读,辉耀先芳。
刘少奇家族字派:
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
枝荣本固,家庆绵长。世守耕读,辉耀先芳。
刘开七公派下《刘氏通谱》公议派文(江西、湖南两省刘开七公后裔民国时期合修通谱时所订立的字派) :
巨族同修谱,光前裕后清。存仁多发富,积善自成名。
添福承宗祖,迎祥列彦英。诗书宏世泽,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良谟尚读耕。相传千万代,永远绍彭城。
在刘氏总祠可以看到。
刘氏总祠,全称开七公派状元及第刘氏总祠,是中国目前已知占地面积最大的单姓宗祠建筑物,系为纪念入粤始祖刘开七而设立,由闽、粤、赣、桂、琼华南五省刘氏宗族合建,是刘开七2000多万裔孙,共同寻根问祖的朝宗圣地。它位于广东省兴宁市黄陂镇榕树村。
每日由大江南北来总祠祭祖的后裔络绎不绝,逢每年正月十九、二十日合族联宗祭祖,更是香烟敞日,鞭炮轰鸣,盛况空前。状元及第刘氏总祠,金字门匾熠熠生辉,“状元及第”四字有所专指,特指开七公裔孙、道光十五年乙未科状元刘绎,和光绪十八年壬辰科状元刘福姚。
扩展资料
刘姓起源演变:
1 来自姬姓。相传姬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被封于刘国。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此为姬姓刘氏。
为周太王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东周时重封王室成员刘康公为刘国国君。此为姬姓刘氏。
2、来自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项伯助刘季灭楚有功,故赐姓刘。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刘氏总祠
1、江苏徐州铜山刘氏:梅、玺、泰、山、守、德、传、正、文、光、振、西、继、世、宏、昌。
2、陕西安康刘氏:金祥治(志)家邦,定国显名扬。
3、辽宁北镇满族刘氏:汝应学养,名显文登,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4、江苏兴化市安丰镇刘邹村刘氏:步忠堂学新,德厚传桂芳,龙政万年树,则守焕金银。
5、睢宁王集林庙刘氏:金华开启,福庆勋宣,忠桢崇祥,百世其昌,贵坤献锦,新建久远,学奎武扬,宇元安长。
扩展资料:
刘姓人口分布:
刘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刘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区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河北、山东西北、新疆喀什地区,刘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21%;
在青海以东、浙江以西的大批南北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42%—7%,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86%;
在浙江、江苏南部、福建大部、台湾、广东中部、海南南部、云南西南、四川西端、青海东部、新疆西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14%—42%,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5%;在其他地区,刘姓分布频率不足14%,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
-刘姓
-刘氏家谱
刘氏查辈分可以通过刘氏自己家族的族谱来查的,到今天,刘氏已繁衍到第20代,也即刘邦的第73代左右。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刘钦明《刘氏由丰迁居菏泽刘楼序》记载,菏泽刘楼刘氏为梁王刘武的后裔,是汉高祖家乡汉里堂刘氏的分支,以刘兴泰为开基始祖。
刘氏家谱(三堂)
本文2023-09-25 07:09:2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