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是如何建立唐朝的?
高祖李渊
(公元566~公元635年)
在位时间:公元618~公元626年
曾用年号:武德
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庙号:高祖
安葬地:不详
公元566年,李渊生于北周一个高级贵族家庭。
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随后攻占长安,立杨侑为帝。
公元618年,李渊在得知隋炀帝杨广被杀后,废掉傀儡杨侑,自立为帝,建立唐朝,隋朝灭亡。
公元618~公元618年,李氏唐朝开始兼并全国的地主割据势力,打败农民起义军,统一全国的战争。
公元624年,李渊颁布均田令和租庸调制。
公元61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传位给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公元635年,李渊病死,享年71岁。
李渊虽有开国君主之名,却无开国君主之实,尤其是做唐王朝的开国君主,太勉强了。的确,李渊也是个自卑勉强的皇帝,起兵是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怂恿的,不然他还不敢;刚起兵被隋将宋老生堵住,马上就失去了信心,又是儿子李世民站出来扛住了重重困难,这才打败了宋老生,进攻长安;以后李渊拥立杨侑而后又废掉自己称帝,建唐后又将所有征伐天下的事情交给了李世民,自己津津有味地尝着儿子们给他带来的胜利果实。
所以李渊是绵羊父亲率领着虎狼儿子,夺得了天下。这个绵羊父亲被虎狼儿子吞食是迟早的事,只要虎狼之间把架打完了,就会张开血盆大口来对付这只小绵羊。玄武门之变后,虎狼之争分出了胜负,李渊也知趣地把皇位让给儿子李世民,躲到一边去颐养天年,总算没有被儿子吃掉,也总算让儿子李世民没背上个弑父篡位的骂名。晋阳起兵夺天下
李渊出生在关陇贵族家庭,7岁时就被当时的北周朝廷袭封唐国公。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李渊跟随杨坚,成为隋朝的重臣。
公元613年,隋炀帝发动了侵略高丽的战争,民不堪苦,怨声沸腾,大贵族杨玄感利用人民的不满情绪起兵反隋。隋炀帝命李渊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兼知关右诸军事,以防御杨玄感。杨玄感兵败后,李渊仍在此留守,逐步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615年,受到隋炀帝猜忌的李渊调任山西、河东黜陟讨捕,途中遭到毋端儿农民起义军的阻击。李渊率军击溃了这支起义队伍,收降万余人,声威大震。
公元617年,李渊为太原留守。李渊初到太原时,太原之南有多达十几万人的“历山飞”农民起义军在此驻扎,这支起义军巧于攻城,勇于力战,多次打败隋军。李渊为树立自己的威信,出兵打败了“历山飞”农民起义军,巩固了在太原的统治地位,这时农民起义军已成燎原之势,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隋炀帝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李渊目睹动荡不安的天下局势,逐渐酝酿了叛隋思想。特别是农民起义的大发展,直接促使了他的叛隋思想付诸行动。
公元617年春,马邑人刘武周起兵,杀死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李渊在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的支持下,以讨伐刘武周为名起兵,不久就有近万人的地主武装归附,李渊设计杀掉隋炀帝派来监视的王威和高君雅,并与突厥结盟,公开打出了反隋的旗号。
李渊自晋阳起兵后,建置大将军府,称大将军,以四子李元吉留守晋阳,以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分率左、右三军,出兵关中,攻取长安。途中遭到屯兵霍邑(今山西霍县)的隋武牙郎将宋老生阻击,当时阴雨绵绵,军饷尚未到达,又有流言称突厥与刘武周联合欲乘虚袭击太原。李渊便有还师太原之心,李建成兄弟俩坚决反对,这才继续进军,击败宋老生。
平定霍邑后,李渊率军直逼河东,又遭到隋骁骑大将军屈突通阻击。李世民建议兵贵神速,应避实就虚,直入关中。李渊左右权衡,决定分兵两路,由李世民率军渡河入关,直取长安,同时以相当的兵力对付屈突通。此时,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率军前来,与李世民会师,李建成也自新丰至霸上。李渊自率大军自下部西上,形成了对长安的包围之势。不久,隋都长安被李渊攻陷。
李渊进入长安后,立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杨侑这个傀儡皇帝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公元618年夏,隋炀帝被宇文化杀死。隋炀帝被杀,李渊便不再需要隋恭帝这个傀儡了,便于公元618年逼隋恭帝禅位,然后李渊即位称帝,建立唐朝。
李渊称帝后,许多隋将割据称雄,农民起义军亦称霸一方,全国处在四分五裂状态。具有政治野心的李渊,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首先消灭的是对关中构成威胁的薛举、薛仁杲父子,将陇西并入唐境;随后派卧底擒杀凉王李轨,将河西五郡并入唐境。
这时对李渊统治的核心地区构成威胁的,就只剩下刘武周的割据政权了。刘武周于公元619年勾结突厥,南侵并州(治晋阳),唐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抵挡不住,太原危急。接着,刘武周攻陷平遥、介州,李渊派裴寂抵御,结果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刘武周乘胜进逼太原,李元吉弃太原逃归长安。在这紧要关头,李世民请求率军讨伐刘武周,在龙门将刘武周击溃,部将尉迟敬德投降。刘武周后被突厥杀死。并州归入唐的版图。
薛举、李轨、刘武周被消灭后,关中形势得以稳定。李渊便集中力量争取中原。李渊争夺中原的劲敌是王世充和窦建德。王世充本是隋江都通守,隋炀帝被杀后,他在东都立杨侗为帝,不久击败瓦岗军,尽收除瓦岗军首领李密以外的大多数将帅,一时声势浩大。公元619年,王世充废掉杨侗,自称皇帝,占据洛阳,成为河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公元620年夏,李渊派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窦建德出于自保,引兵10万进军成皋(河南荥阳县汜水镇)。李世民率军阻击,大败并俘虏窦建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于是投降,河北诸县也相继归唐,李渊的势力基本上控制了黄河流域。此外,李渊还派李靖于公元621年收服占据长江中游地区的萧铣,长江中下游地区也为唐所有。
李渊兼并了割地称雄的地主武装后,便把矛头指向农民起义军,经过将近两年的苦战,李世民等人击败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的部队,控制了河北、山东地区。随后,李渊的大军又直指江淮,于公元624年击败杜伏威的部将辅公拓,江南、淮南从此也成为唐朝的辖区。
这时,全国的割据势力只剩下盘踞朔方,依附突厥的梁师都,但在李渊统治时期并未能将其臣服,直到公元628年才消灭梁师都。至此,李渊父子在兼并了地主割据势力,又打败了农民起义军后,夺取了农民起义军的胜利果实,统一了全国。
李渊称帝后,一面进行统一战争,一面注意加强政权建设,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在李渊时期基本上粗具规模。
李渊建唐之初,所有制度皆随隋制,直到公元624年确定了唐代的政权组织系统。首先是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负责草拟有关军国大事的命令的中书省是决策机关,长官是中书令,僚属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负责审核中书省的决定,并有权驳回的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是侍中,僚属有黄门侍郎、给事中等;负责执行中书、门下二省决定的尚书省的执行机关长官是尚书令(大宗时废尚书令,另设左右仆射),僚属有左右司郎中等。这三省的长官实际都是宰相,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共同对皇帝负责。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主掌官吏的考核与升降;户部主掌户籍及赋税;礼部主掌礼仪及科举;兵部主掌军事;刑部主掌刑法诉讼;工部主掌土木工程。各部长官都称尚书,直属于尚书省,每个部又有四司,分别执行中书、门下二省制定的政令。此外,还设立了监察机关御史台,长官是御史大夫,负责纠察百官。
唐代的地方统治机构沿用了隋朝的州县两级制。
建立了政权机构后,李渊为了发展生产,支持统一战争的用度,于公元624年颁布均田令,又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了租庸调制。均田令的颁布,对于唐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唐代的租庸调和隋朝相比,以庸代役的条件放宽了,从而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在军事制度方面,李渊实行了府兵制。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之上,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兵士平时在家生产,农闲时由兵府加以训练。府兵的经常性任务,是轮流到京师宿卫或到边境戍守;若遇到战争发生,则出征打仗。府兵在服役期间,可免除本身租调,但宿卫或戍守、出征时的兵器、衣服、粮食均需自备。这种“寓兵于农”的兵制,从均田农民中征兵,保证了兵源,资粮甲仗自备,减少了国家的经费开支。同时,练兵权与将兵权分离,防止了将帅拥兵跋扈,对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起了一定的作用。
李渊还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并在其基础上加以完备,但同时也恢复了隋朝废除的中正官,以本州高门士人充任,不过大中正只是名誉职务,用人权仍在吏部,而吏部用人的主要途径还是科举。
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即每年举行的定期考试,考试科目一般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科,其中明经、进士两科最为重要。制举即皇帝根据需要亲自主持的考试,科目多临时设置,考试时间也不固定,录取人数较少,在科举制度中不占重要地位。
李渊称帝后,宣布废除隋朝的《大业律令》,并令裴寂、刘文静等依随《开皇律》重新修订法律,在“务在宽简,取便于时”的原则指导下,制定了新律53条。到公元624年正式颁布新律,即《武德律》。从内容上看,《武德律》较隋律用刑有所减轻,但对劳动人民的反抗制裁更严酷了。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唐朝除了依附突厥的梁师都以外,基本上统一了全国,李渊也因此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也不再关心政事,整天与嫔妃在后宫玩乐,此时,以李世民为首的“军功党”和以李建成为首的“大子党”为争夺皇位继承权明争暗斗,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公元626年夏,李世民率心腹尉迟敬德等人在玄武门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李渊的出身是开挂型的,家族世代显贵,与两朝三帝称亲戚,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显贵的皇帝之一。李渊的出生本贯史有详载,在所有的开国皇帝中,李渊是个难得的老好人,性格平和但优柔寡断,是一个没有什么大作为也没有什么缺点的守成之君。
纵观中国历史,真的很难找出像李渊这样出身如此显赫的皇帝。李渊,出身著名的望族陇西李氏,在注重门第出身的南北朝,陇西李氏绝对属于地位超凡的贵族。陇西李氏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名将,有“飞将军”之称的李广。而李渊的直系祖先,则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作为李暠的后裔,李渊家族一直都是世代显贵,位居陇西世家大族的最顶端。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时期太尉,与后来叱咤风云的丞相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同保魏室,是赫赫有名的西魏八柱国之一。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后,北周受东魏禅让,追封已故的李虎为唐国公,而李渊父亲李昞后来承袭了唐国公爵位,李渊生母,正是著名的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的四姐,而北周明帝宇文毓则娶了独孤信长女孤独氏,因此,宇文毓同样是李渊的姨父。
关于李渊的出身并无争议,他是陇西成纪人,但关于成纪这个地方确实存在着争议,一说甘肃秦安西北,一说今甘肃静宁,两种说法都指甘肃,这符合陇西古地以甘肃为中心的历史事实。李渊是甘肃人当不有假,而且,李渊世系发展有序,绝非后世所称的掺杂了不少柔胡基因,虽然李渊的外祖父独孤信是鲜卑族,但是李渊的汉族身份却不置怀疑,在以父系为主的中国古代,李渊的汉族血统对于唐王朝未来的皇位传承是极为重要的。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渊出生在长安,当时他的父亲李昞已经袭封唐国公,并都督八州诸军事、任安州总管,位高权重,而且为政简素,颇有时誉。值得一提的是,李昞还是隋文帝杨坚和北周明帝宇文毓的连襟,隋炀帝杨广的姨夫。而李渊,则要喊隋文帝杨坚和北周明帝宇文毓为姨父,喊比他稍大的隋炀帝杨坚为表哥。李渊一家三代,与北周、隋朝的渊源之深,关系之亲密,确实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比起汉高祖刘邦和后世明太祖朱元璋的寒门出身,李渊不知道要比他们高出几头,陇西李氏,世代显贵,与两朝三帝称亲戚,如此出身高贵,背景显赫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关于李渊这个人,其实历史评价还是挺高的,毕竟是唐朝开国之君,然而相比其他王朝的开国之君,李渊显然是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为什么这么说,考虑到他的儿子中出现了李世民这样的明君,使得他的开国之君的光环明显被自己的儿子夺去。另外李渊所处的位置也是无比尴尬的,在他前面有著名暴君直接导致隋朝二世而亡的隋炀帝杨广,在他的后面有开创了“贞观之治”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李世民。身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夹在这两个人气超高的皇帝中间,自然要黯然失色不少。
唐朝建立第一件事就是晋阳起兵,但是关于晋阳起兵谁是首倡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既有李渊一说,也有李世民一说。
认为是李世民首倡起兵的,多从《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这些史书都认定晋阳起兵是李世民发起的。但是也有部分史学家依据当年的纪录考证,提出反隋是李渊本人意思的说法。如在《孟宪实讲唐史》一书中就认为:“无论从政治影响、军事经验、经济实力还是从社会地位来比较,李世民都无法与李渊相提并论。”李世民当时连唐国公世子都不是,而且年纪太轻并没有什么微信,李世民充其量不过是李渊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当然李世民肯定是很早就参与了晋阳起兵的谋划,但是李渊作为主谋这个地位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李渊既是开国之君,也是守成之君
作为开国之君,李渊显然无法和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可比,在唐统一天下的进程中,李渊的几个儿子如李世民、李建成、李玄霸和李元吉都出力很多,表现优秀。特别是李世民,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率领部下征讨四方,为唐朝完成全国统一功劳最多。唐朝建立后,李渊的治国表现也是中规中矩,很多制度都延续了隋朝,当然也有所改革,比如颁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完善了自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
李渊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虽然治国天赋不足,但是他为人宽厚仁慈,唐初君合和谐的难得温馨一面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多见的。李渊在位虽只有短短九年,但是他为唐朝建立后的国家稳定,人心安定依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后世对李渊最多的负面评价或许就是没能处理好诸子之间的矛盾,在储位之争中李渊一昧平衡太子与秦王两方势力,优柔寡断踌躇不决,最终导致玄武门事件的爆发,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他们的十个孩子一日之内全部惨死。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澈(苏轼之弟)就毫不客气地将玄武门之变的责任扣在高祖头上。
1、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范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3、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无所作为的懦弱皇帝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4、唐中宗李显:被毒杀的皇帝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5、唐睿宗李旦: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6、一代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7、唐玄宗李隆基:因风流而毁了大唐的开元盛世
唐朝第七位皇帝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8、唐肃宗李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忧惊而死。
9、唐代宗李豫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
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10、唐德宗李适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
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11、唐顺宗李诵简介 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12、唐宪宗李纯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
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13、唐穆宗李恒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14、唐敬宗李湛
唐朝滴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15、唐文宗李昂
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
16、唐武宗李炎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过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17、唐宣宗李忱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
18、唐懿宗李漼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19、唐僖宗李儇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
20、唐昭宗李晔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扩展资料:
以年号称呼的唐朝历史事件:
武德之治、贞观之治(贞观盛世)、贞观遗风、永徽之治、龙朔科案、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天宝战争、天宝之乱(安史之乱)
贞元之盟、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元和中兴、长庆会盟、会昌中兴、会昌灭佛(会昌毁佛、会昌法难)、大中之治(大中暂治)、乾宁越州之战等等。
—唐代君主
—唐代年号
李世民后代:
1、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
2、楚王李宽: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3、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
4、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
5、王李佑: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6、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巴州。
7、蒋王李恽: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
8、越王李贞:母燕德妃。参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9、唐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
10、纪王李慎:母韦贵妃,妃陆氏江殇王李嚣: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
11、代王李简: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
12、赵王李福: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
13、曹王李明: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
贞观之治
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人口锐减,使得武德年间、贞观初只有200万户 [11]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毫无疑问李渊是陕西人,唐王朝真正的奠基人!
李渊出自西魏八柱国家庭,相当于军区司令的高门巨族,祖父李虎是代北武川人(今内蒙古武川县),官至太尉担任关西都督,因此史籍对李渊记载是可信的,在长安城或邻近州府,按照出生地而言,李渊是地道陕西人。
李渊是唐王朝真正的开创者,能够取得隋炀帝信任驻守太原,李渊在起兵之前向突厥借兵,极其稳重限定数量,避免突厥借此插手中原事务,使唐王朝沦为突厥傀儡,李渊真正发挥西魏李氏影响,才能够减少夺取长安的阻碍,李建成也战功卓著,能够得到群臣的辅佐和信任。
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后,进攻向李渊请罪,因为李渊掌握着唐王朝绝对的军政权利,随着李建成与李元吉身死,李世民是唯一成年且有战功的子嗣,面对李世民的诚恳,李渊只能做出让步,将权力交给李世民,退居幕后成为太上皇。
历史上李渊的光芒被李世民遮挡,实际李渊的贡献要大于李世民。汉朝末年,门阀士族崛起,地主豪强割据一方,李渊家族世代在朝廷为官,经历了北周、西魏、隋朝,天下再次大乱,李渊平定了天下。他为人随和,洒脱,做太上皇让位于李世民,给了李世民一个大唐盛世框架。
在我看来,唐高祖李渊是被人们遗忘了的人,这是不公平的。唐代历史上出现了两个著名的盛世,那就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是值得当时统治者骄傲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唐代建立伊始李渊的重要奠基作用,没有他就没有唐朝,也很难说会出现盛世。守业固然有它的不容易之处,但是创业也很艰辛啊!
唐高祖李渊是如何建立唐朝的?
本文2023-09-25 06:44: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