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杨姓宗祠的堂联和门联各一对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5浏览:2收藏

求杨姓宗祠的堂联和门联各一对,第1张

三相流芳

四知垂训

景运隆三代

清风衍四知

四知清操惭贪吏

千古文坛重草玄

杨氏德宗昭日月

今人后世传敬仰

祖德宗功千载泽

子孙常怀一片心

祖堂肃立荣幸杨姓

宗祠辉煌广博天波

石破天惊杨氏一门足煊赫

峰回路转宗族百代沫熏风

金戈铁马将门后 男女忠烈

仁人志士数我家 忧国忧民

系出弘农 俎豆馨香绵百世

家传清白 箕裘继述振千秋

杨显祖训 子孝孙贤至乐无极

简朴品德 时和岁有隆盛乃登

石具灵犀 感圣祖厚德荫披百代

峰有俊秀 应子孙幸福光及万世

周易抱遗经 家学真传 窥月窟

隋书成旧谱 宗盟世守 拓鳣堂

祠开苕左新门第

村纪关西旧世家

此联为浙江省湖州杨氏宗祠对联

源分东汉

秀毓北山

广东珠海南屏北山村杨氏大宗祠联

四知足畏

三喜同时

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唐·杨敬之

载福勋名垂宇宙

云中旭日吊英贤

清代抗日名将杨载云庙联

金朗秋天,塘开一鉴

社农春雨,山洗千重

溆浦金塘社山杨氏宗祠

清白家声远

弘农世泽长

杨氏祖传门联

三公世泽

四知家声

全联典指东汉杨震,位列三公,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贿之廉名

承传弘农祖德

恪守四知家风

澄海东湖杨氏会宗祠杨氏家庙对联

祖德恢弘,属守鱣堂旧则

孙枝繁衍,别开鸠水名门

安徽省芜湖县杨家渡杨氏宗祠联

汉时四世三公第

宋室一门八将家

三门亭旁镇杨氏祠堂楹联

关西孔夫子,英雄人物宗风范

北宋杨家将,文武衣冠祖庙光

江西省上犹县杨氏宗祠联

关西家声远

弘农世泽长

潮汕炮台镇四洋杨氏家庙

程门立雪深三尺

汉吏来金凛四知

诸暨杨氏宗祠楹联

忍人、让人莫去害人,行一片公道增福增寿

修己、克己安分守己,存半点天理积子积孙

广东省兴宁县大坪镇布路村杨氏宗祠善庆围堂联

傅贤崇德四知遵祖训

继宗开族清廉振家声

惠安枫亭杨氏宗祠楹联

武胜家声远

弘农世泽长

长泰县杨氏宗祠

派衍四知开国族

香联百代振宗枋

惠安枫亭杨氏宗祠楹联

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三军称无敌

浩气英风留古塞声威万代佩专城

山西省代县杨氏祠堂楹联

汉代清廉关西裔

宋代文学道南家

惠安屿头村杨氏祠堂大门联

续家谱呢?有意义。继续吧。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

七甲杨氏家族族谱辈分

广东珠海市北山(始祖杨明)杨氏字辈:“威耀福德,杰才俊满世天”。广东韶关杨氏字辈:“红品端达玉”。

广东中山市小榄镇杨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官清明自安,隆廷芳百世,盛德映芝兰”。

广东佛山市杨氏字辈:“文字系光大,家元世泽龙”。

广东韶关市乐昌市梅花镇鉴泉村(现大塘边村)杨氏字辈:“宗浩永廷仕,文春茂世有,清任和时谟,烈盛聪明润”。

广东韶关市乐昌市梅花镇大坪笔山村(始祖杨德华,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杨氏字辈:“德单宗单万,孟单奇泰成,上应定朝会,学高献帝(大)邦,元登作国相,光祖永隆昌”。

广东汕尾市杨氏字辈:“梅宏石耆纯绍世耀维与源天宜继畴本允捷位永其明德克开宗道占来初为可贵必广聚居肇毓培立礼宅仁作嘉瑞垂守有成量益大济美集祥长锡萃”。

广东汕尾市(弘农堂,祖籍福建莆田市猪仔街)杨氏字辈:“庆俊标振,相仕生钦,兰桂腾芳”。

广东汕尾市陆丰县碣石镇虎富村(始祖杨崇德)杨氏字辈:“崇廷旭吉文,维允尔振伦”。

广东汕尾市陆丰市(筑承堂,远祖杨云岫,始祖杨南溪)杨氏字辈:“亿清宜乐若,仰明位岳,焕彩文龙,绍基伟烈,亿世恩荣”。

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始祖杨珠辅,祖籍广东茂名市电白县爵山村)杨氏字辈:“文元际仕高廷特,正运登朝大有伟”。

广东湛江市吴川市杨氏字辈:“万宗有福,端兴和睦”。

  

广东清远市杨氏字辈:“全庆家荣景”。

广东清远市英德市杨氏字辈:“世学长家训”。

广东肇庆市广宁县古水镇蒙坑村/肇庆市怀集县三坑林源村(始祖杨文安)杨氏字辈:“文鹤乔标林凤展,长发琪祥大永昌”。

广东阳江市阳春市杨氏字辈:“茂文学道中先酬(筹)”。

广东潮州市潮安县庵埠镇文里村(始祖杨时之孙杨岚,祖籍福建莆田涵头乡石咬卵巷三厅)杨氏字辈:“茂天之世,必其永昌,元文秀启,应时英贤,华光尚彩,奕开泰祥,弘农嘉庆,传芳万年”。

广东潮州市饶平县上饶镇康贝/台湾/福建漳州市平和县下坪乡(始祖杨裕昌)杨氏辈份排行:“派始平溪衍,宗缘关西分,玉环贻令绪,金凤焕奇文,清声著相国,积学高程门,芳徽时可绍,大启我玄云”。

广东揭阳市普宁市麒麟镇樟岗杨氏字辈:“德传启邦基,报宗永接齐”。 

广东揭阳市普宁市梅塘镇高埔村杨氏字辈:“尚维长良锦,远谋作书香,勇忠为道义,乃可立祯祥”。

广东揭阳市普宁市军埠镇石桥头村(始祖杨庸道)杨氏字辈:“启国应开,天上大和,宜形欣伟,世志登科,克振伦常,仁义忠廉,诗书礼乐,毓秀培贤,承先臻美,四知弥彰”。

广东揭阳市普宁市南阳乡杨氏字辈:“汝一国之学士,允为万世兵师,天子庆其有方,元伯喜兹次序,望乃叔季继述,冀期孟仲守绪,如若可能就正,贤智再生奇思”。

广东善庆公祠杨氏字辈:“祖德能超,奕(世)继(瓒)其昌,秀(茂)植鸿远,育裔桢祥,功恩锡爵,万福传芳,显荣宗祧,永远朝邦”。

广东一支杨氏字辈:“元亨利贞,福贤善庆”。

广东一支杨氏字辈:“浩然世天宏福,庭峰俊赐明德”。

广东珠三角一带(始祖杨万里)杨氏字辈:“芳作赐元汉,荣兴肇国典”。 

广西杨氏字辈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 ------------------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杨来坡/河池金城江杨氏字辈:“朝手发尚,愈德宗辉,文超品正,家人大有,志一为方,培茂敬收,纯亦乃可,学求达岸,科上高峰”。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杨氏字辈:“春明世上芳,万代祖德光,骏起经伦茂,宏开福禄昌,文清昭国宪,忠敬显朝纲,恒才贤富有,运势肇帧祥”。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祖籍湖南湘潭)杨氏字辈:“友谊谋贻佳,为士光中华,万枝朝廷采,大启宏东家”。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杨氏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祖籍重庆酉阳双石铺)杨氏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

广西河池市宜州市( 郡望弘农)字辈:“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宗序顺添长,…… ”。

广西贺州市杨氏字派:“坤埔朝云汉,学芳定尚兴,其家维善永,应必…… ”。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杨氏字辈:“先进忠家,声名远布”。

广西贵港市杨氏字辈:“德翠宗家立,世贤耀祖先,贻谋联燕奕,经营策万安,水源宜自有,木本胜华元,

祥云游日月,瑞气集天年”。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中沙镇杨氏字辈:“世业大开承祖德,家基远启绍宗功”。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丹竹镇杨氏字辈:“文启仲英雄、天开德业龙”。

广西柳州市杨氏字派:“喜文加忠国,学翰春江河,枝芳秀盛世,政旺荣登科”。

广西柳州市三江县良口乡南寨村杨氏老字辈:“代正通光昌盛秀,任大光明万家春”。新字辈:“国有文开盛,家传永世昌,兴延先再德,仕绪华廷光”。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杨氏字辈:“帐林居再正,通光昌盛进,秀宝友庆彦,汝安世”。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乡东阳村、大岩村(祖籍湖南)杨氏字辈:“永应宗之振大千,天元绿锡灌朝鲜,玉宇连云须文秀,万载荣光日焕然”。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潭头乡杨家庄(四知堂,祖籍湖南杨氏字辈:“……振启文明世其才……”。

广西来宾市尧村杨氏字辈:“逢宗法志廷锦,开学德福天升”。

广西钦州市(祖籍广东廉江)杨氏字辈:“振传远志祥兴”。

广西钦州市(祖籍南宁)杨氏字辈:“喜成世凤,学耀明朝,国大宗基,士新永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枫木冲(弘农四知堂,始祖杨斌余,祖籍福建福州府诸姬巷瓦子街)杨氏字辈:“明任积奇春子枝,日显荣华光祖泽,时登发达耀宗基,英贤蔚起通方略,杰士肇兴裕广居,如得鸿猷辉上国,安邦作业兆雍熙”。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祖籍湖南宝庆府新宁县)杨氏排辈:“文时大明广,圣日有然敬,春家发开旺,光宗耀祖兴”。同支排辈:“文时春大广,灿开然树生,元本枝茂恒其翠,培新永应钟,庆怀潘锡瑞,顺美世初逢”。

广西桂林市(祖籍湖南长沙市宁乡县)杨氏字辈:“正通家国显,文章方上帮”。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油麻园村(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智通,迁桂始祖杨启泰)杨氏字辈:“时启君元正,文光运斗星,怀迪福训教”。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黄甲塘(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智通,迁桂始祖杨武先)杨氏字辈:“荣昌和定世开成,景运光华锦秀春,道德文章宏士业,贻谋燕异振家勋”。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徐源村(始祖杨智通,十二世祖杨魁潘,十六世祖杨元昌,祖籍湖南永州)杨氏字辈:“金成宏景象化龙,克照之笔易变同,自书千刻传祖册,全家富贵要忠功”。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杨氏字辈:“善国文章,立朝春刚,德全才梓”。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始祖杨智通,祖籍湖南永州市)杨氏字辈:“智世彦永兴,万岳廷大春,三启君元正,文光灿高星,怀迪福永世,家裕定长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祖籍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始祖杨宗器)杨氏字辈:“宗雁月廷进,福思满业清,枝仁日广国,振启尉文明”。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杨氏字辈:“杨大正昌明,特绍降忠良,华汉焕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杨氏字辈:“文时大明广,圣日有然敬,春家发开旺,光宗耀祖兴”。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杨氏排辈:“一启文武朝明君,定有永世忠良臣”。

广西百色市杨氏字辈:“国弘文正天星顺,掌印保朝廷”。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四知堂,祖籍广东)杨氏字辈:“福文郁成,恒丛大有”。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逻楼镇陇朗村新洞子(迁桂始祖杨芝义,祖籍四川东道直隶酉阳州彭水县茅田堡头党坝大槽)/重庆市彭水县新田乡新田村杨氏字派:“维宏兴芝华,宗俊永朝廷,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杨氏字辈:“再正天光昌胜秀,守思有道芝本源,德意茂绍维先泽,永承世帝继家传”。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那坡县杨氏字辈:“喜文加忠国,学翰春江河,枝芳秀盛世,政旺荣登科”。

广西玉林市杨氏字辈:“先德达朝廷,占国家恩锡”。

广西玉林市(祖籍广东汕尾市海丰县)杨氏字辈:“世传杰显英雄,为国有明振家声”。

广西玉林市北流市新圩河村(祖籍广东南海螯益山)杨家字辈:“仕贵汉儒国其,开文维显甫世,树德传家诗书,继远科第曾华”。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横山镇(祖籍广东高州,始祖杨蔡盛)杨氏字辈:“蔡国廷秀元太景显清球珍璀琪世殿生绍福宗天祖朝家春”。

广西梧州府容县(今玉林市辖)捕狗村、贵港市中里乡、桂林市永福县矮岭圩白岩村(祖籍湖南)杨氏辈排:“应霭富文廷世彰”。

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杨氏字辈:“国世树德绍家庆,永远春秋传铭芳”。 

 

广西一支(祖籍湖南)杨氏字辈:“枝庭仁广国,振启尉文明”。

广西一支(弘农堂,祖籍湖南怀化市芷江县岩龙头)一支字辈:“宗上大人,再正通光昌胜秀”。

广西一支字辈:“金成红景象化龙,克照之笔一变通,自殊千刻传祖策,全家富贵要忠功”。

姓氏渊源:

1、源于姬姓,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氏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一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二十四个月后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十六人而已;已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一百十岁,传子玄嚣。

二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嫘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崩,寿一百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三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四世,帝喾:娇极子,名夋。生而祥灵,十五岁佐颛顼帝受封于辛。三十岁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嫄,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七十年崩,年一百零五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五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嫄,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六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七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八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九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刘。

十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十一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朴立。

十二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十三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十四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十五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十六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十七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十八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十九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二十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二十一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二十二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二十三世,诸益:组绀子,嗣位豳国。

二十四世,公叔祖:诸盩子,嗣位豳国。

二十五世,古公亶父:公叔祖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二十六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九十八岁。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二十七世,文王昌:季历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王生而圣瑞。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五十年,被囚羡里,后六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七年而崩,寿九十七岁,谥为周文王。葬雍州万年县西南十四公里毕原上(今陕西咸阳周文王陵)。太子发立,是为周武王。

二十八世,周武王发:周文王太子。商纣五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西伯(周文王)崩,太子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爽、毕公高之徒皆左右。周武王率修文王绪业。时纣王无道,周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无前人,以东伐纣。周武王十一年农历12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商纣王闻周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拒周武王。周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周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周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于是诸侯尊周武王为天子。十有九年十月,周武王有疾,后崩,寿九十三岁。葬雍州万年县西南十四公里毕原上。太子诵立,是为周成王。

⑴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

周朝灭掉唐国(诸侯国,今山西翼城)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姬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姬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朝晋国的始祖。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邑(今山西洪洞),称杨侯,是为杨氏人的受姓始祖。其世系为:

一世姬杼: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并尊其为杨氏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公元前1085年)农历7月11日。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逝世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9年)农历4月8日,终年八十五岁,谥号“忠廉”。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1080年)农历2月2日,卒年待考,诰封贞静夫人。葬同夫山。生有二子:杨伯沃、杨仲沃。杨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杨唐。

二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1045年)农历3月3日子时袭杨侯。逝世于周孝王元年(公元前953年)农历5月14日,终年九十二岁,谥号“勤简”。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公元前1042年)农历6月6日,终年八十九岁,诰封“专肃夫人”。葬同夫山,生子杨庚。

三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公元前1022年)农历4月20日丑时,逝世于周懿王十一年(公元前954年)农历10月16日,终年六十八岁,谥号“闵惠”。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公元前1022年)农历6月11日,逝世于公元前953年农历4月8日,终年七十六岁。葬同夫山。生子三:杨文、杨宜、杨亭。直,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杨元始、杨元发、杨重邑、杨应春(青)、杨常五。杨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杨统伯(阮伯)、杨耀高(叔蒿)、杨谓明。

四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9年)农历1月8日,袭杨侯,逝世于周夷王二十年(公元前913年)农历1月16日,终年八十六岁,谥号“清勤”。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9年)农历3月10日,逝世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30年)农历2月2日,终年六十九岁,谥号“端庄夫人”。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杨昭成。

五世杨昭成:生于周恭王元年(公元前974年)农历7月10日,袭杨侯,逝世于周夷王二十一年(公元前901年)农历6月10日,终年七十三岁,谥号“密察”。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公元前967年)农历5月11日,逝世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82年)农历4月25日,终年八十五岁,谥号“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杨辛、杨康、杨京、杨襄。杨辛配向氏,生子六:杨冉、杨沈(游)、杨杭(慨)、杨载(栽)、杨骞、杨颜;杨京配万氏,生子二:杨羡明、杨羡光;杨襄官太傅,配华氏,诰封紫阁夫人,生子四:杨丰、杨礼、杨鳌、杨鲁。

六世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公元前946年)农历9月14日,官周王朝卿士大臣。逝世于周夷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82年)农历12月20日,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威烈”。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配柳氏,生于周懿王五年(公元前952年)农历6月10日,逝世于周夷王三十六年(公元前889年)农历1月20日,终年七十三岁,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嗣祀子杨绍甲。

⑵源于西周宣王少子尚父:

西周的王位由周武王数传至周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周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籍也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

⑶源于春秋晋太傅杨肸:

伯侨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这就成为后世的羊舌氏。羊舌辖有铜鞮、杨氏、平阳三邑。突生职,职生赤、肸、鲋、虎、季夙。其中第二子肸,字叔向,又称叔肸,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邑(今山西洪洞),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陕西华阴),称为杨氏。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又据《广韵》、《通志》记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邑,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

2、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朝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3、源于冒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姓氏变化中另一种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朝杨思朂,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杨思朂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郡公,而弘农(今河南灵宝)正是杨氏最显赫的郡望。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4、源于变姓,属于因故转姓为氏。

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党员杨靖远,满族人,原姓赵,1938年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部队副司令员。次年1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

中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勋,1936年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原姓马名尚德。

5、源于改姓,属于回归祖姓为氏。

有的杨氏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氏。

北宋名将杨继业,杨继业本名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杨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为刘崇长子刘贇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统兵攻北汉,围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继业。于是继业归宋,复姓杨氏,只名业。”杨继业归宋复姓。

过去有一户姓杨的到贵州台江巫脚乡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苗族欧姓聚居区,这位杨氏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欧姓村民亲密相处。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氏。解放后,他的儿子也复姓杨。

6、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⑴白族:

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朝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杨干贞,五代十国时大义宁国君主,白族,云南宾州人,先世为南诏权贵,大长和国时为剑川节度使,后为大天兴国权臣,公元927年灭大天兴国君,自立为主,改国号为大义宁国。不久因为暴虐被杀,在位八年。元朝以后,杨氏仍为白族大姓。杨鼐,白族,云南太和县人(今云南大理)。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举人,任黄州府(今湖北黄冈)通判,退休后居家四十余年,闭门读书,乡人都称他为长者。今天的云南喜洲地区是杨氏的聚居地。

⑵满族:

女真族杨氏原居乌拉(今吉林)的满族,隶属依彻满洲,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随军驻守凤凰城地区。后改为汉姓杨氏。

满族杨氏的祖先多为汉人。居住在吉林市的杨氏,祖先就居住在云南贵州,后迁居山东登州。康熙年间迁居吉林,耕种官田,因为能提前交纳五年的额粮,被批准入汉军镶黄旗,成为满人。这支杨氏自始祖杨荣至今已传十五世。

⑶纳西族:

杨昌,著名清朝纳西族散文家,云南丽江大研里人。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举人,任湖北天门等县知县,疏导江流和修筑大堤很有政绩。他的散文非常出众,著有《四下可斋》集。他还写有许多游记、杂记等,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深得士林叹服。他有大约三十篇文章被收入云南丛书《滇文丛录》《丽郡文征》等集中。

杨元之,著名清朝纳西族诗人,云南丽江大研里人。祖父杨本程,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任刑部主事。杨元之以善写汉、纳两读的诗出名。

⑷苗族:

杨再成,著名元朝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大约于元皇庆元年(公元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书院,对传播汉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过重大作用。

杨再兴,著名北宋末期苗族将领,原为农民起义军战将,曾在战场击毙岳飞的弟弟,后投降归附岳飞。他英勇善战,勇贯三军,后在抵御金兵时战死。

杨洪,六合人,著名明朝将领。父亲杨璟,杨洪初从明成祖北征,机警敏捷,以勇著称。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任都指挥同知,正统九年,击败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总兵官,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任镇朔大将军。

⑸回族:

杨氏为回族主要姓氏之一,其来源也相当广泛。在史籍《回族人物志明朝》中记载:元朝的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之孙伯颜察儿,其后裔“居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之羊市,故改羊氏。”元朝被推翻后,为躲避战乱和免遭迫害,其后裔遂迁居山东益都,并改为杨氏。《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中记载:改“羊”为杨氏的还有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入附,授官德州卫百户的西域回回虎林比失。虎林比失有子羊羔儿,后裔均为杨氏,“遂成德州回回望族。”据河北、天津、北京、山东等地的回族家谱和口碑传说,他们均是随“燕王扫北”而来的南京钦天监杨家。明朝安徽歙县人杨光先,曾在清康熙四~七年(公元1665~1668年)任钦天监监正,其六世先祖杨凝为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的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后任南京刑部尚书,今安徽仍有其后裔。又据《蒲氏族谱》记载:“蒲本初号诚斋,东石开基公一世祖。崇漠公次子,借母氏姓杨”,今泉州有其后裔。据辽宁两部《杨氏家谱》记载:一支约在清康熙年间由山东武定府阳信县西营迁入沈阳西关,另一支是由明永乐初年从南京应天府迁至河北后,于第九世开始迁到奉天省沈阳的。在沈阳回族当中,杨氏为大姓,分支也不少,相传有“六杨”。在江苏镇江,据修于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的《杨氏族谱小引》记载:其先祖“洒公与弟西公“于唐初由西域进关,初居“陕西弘农郡”(今河南灵宝),繁衍十二世后,于宋初迁徙并定居镇江,故自称“弘农郡德润堂杨氏”。现镇江依然有“小杨家巷”的地名。杨氏至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已传至二十五世。由于“族广人繁”,分为“国、泰、民、安”四支,至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已传三十余世,始“立谱排字传世”。据推算,现今‘奇”字辈应为“洒公”。“西公’”第四十六世孙。据《回回历史和伊斯兰文化》记载:在杨氏中,也有个别是源于改氏,如明英宗时入附的西域回回老哈,其“子哈铭,改氏杨铭”。

⑹其它:

在侗族、朝鲜族、蒙古族中也有杨氏。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华人尊宗敬祖、追根溯源的美德,自2007年始至2009年初,历经两年,《梅铺杨氏总谱》经数百人之劳作,终于修成。真是可喜可贺!

二00九年三月二十八日,梅铺杨氏祭祖仪式暨郧县梅铺杨氏总谱发行大会在梅铺杨营举行,共有200余杨氏家族代表参加,盛况空前。

图为发行会现场

梅铺杨氏播迁分布与官宦轨迹 

播迁分布 杨德,祖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岭西村,明朝洪武年间携妻儿自原籍迁徙到郧县梅铺滔河里,即现在的杨庄子、李家沟一带,开荒种地。长子贵招亲初住蔡沟,次子真招亲初住李家沟,三子和给予一个叫自良的人养育,四子清送给张沟胡姓。到三、四代家运渐兴,杨德故后择葬邵家沟西地,即现在的杨营学校后坡,始祖母张氏故后葬地不祥,后迁葬于邵家沟地南,四个儿子都迁住于邵家沟,长、三、四子故后随母茔而葬,次子故葬榆树岗。后代大都以二世祖初住地为中心繁衍播迁,最后形成了各村落杨氏支系家族。

梅铺杨氏以二世祖分为贵、真、清三大支系,具体分布:杨贵支系以盘道营为中心播迁分布于解板沟、西寺一带,已繁衍23代,解板沟13世以上老坟、西寺9世以上老坟在杨营和盘道;杨真支系以李家沟为中心播迁分布于杨营、西湾、杨庄子、杨家山、李家沟、杨洼、小杨营一带,已繁衍24代,前13代前老坟大体分布在杨营和李家沟、杨洼一带;杨清支系主要分布在杨洼、张沟、杨湾、李家湾、汪沟、郑家垭凤凰山一带,已繁衍24代,前12代前老坟大体在李家沟、杨洼一带。

官宦轨迹 梅铺杨氏官宦世家,郧东望族也。这句话流传了好几百年,今而终有定论。

杨德于明洪武年间避难徙郧,初到此地,一无所有,四至八世子孙显达,第七至九世出杨昌,官至奉直大夫,妻李氏为皇封诰命,长子谌然历任布政司道台,萧然、豁然为礼部儒士,闺女们具嫁名门,在明万历前后红及一时,成为当时官宦世家;受其带动和影响,族人中县令、国学、监生、秀才、邑庠、庠生济济。梅铺杨氏因有了他们而成为郧东望族。明代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淅川县老城人士彭凌霄万历年撰写的《杨母李氏墓志铭》以及《西寺杨氏的辈谱诗词》可证。斗转星移,明王朝被清朝取代,杨氏从此由盛趋衰,官宦后裔回原籍、逃深山,“栖士”的地名是与当时的政治避难有联系的;关于杨氏不少先人的碑文中有“皇清待赠”字样,有一说:“同一时代的死者各用‘皇清’与‘皇明’的刻文,或者反清复明组织领袖碑上被刻上“皇清待赠”的字样,都说明了当时杨氏政治波折。到清中后期和中华民国时期,梅铺杨氏中虽出了不少的国学、监生、秀才、邑庠,但终未超过明代前人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氏后人如雨后春笋,人才济济,共出厅级、处级、科级、村级干部,博士、教授及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革命烈士、劳动模范、经商成功人才等172人。我杨氏历明朝、清朝、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逃难,出高官,到今日的人才济济,无不显示我杨氏顽强与辉煌。

《梅铺杨氏总谱》修纂问世,即将与族人见面,这是我们家族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庄重大事。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谨以家族一员的身份,向家谱衷心祝贺!

中华民族之家,杨姓为当今六大姓之一,人口约二千八百多万。梅铺杨氏从先祖杨德到如今,历时六百多年,已繁衍二十余代一万多人,期间迁居各地,繁衍生息,遍布梅铺全镇、全县、全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他们无论是务农、做工、行医,还是从政、经商、教学大都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干事业。他们中人才辈出,涌现了很多志士名人和先进模范人物,留下了不少富有教育意义的感人故事。他们用辛劳和智慧谱写了一部家族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发展史,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梅铺杨氏总谱》洋洋数十万字,从古至今,溯源迁徙,分章节,有层次地记叙了梅铺杨氏家族的来龙去脉,辈代关系,地名故事,乡土人情,详细而真实地统计了人文概况,与图籍碑文等融为一体。并且经过搜集综合,集思广益,统一了辈谱词字,为后人起名提供了家谱规章。修纂者们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作风,追求真实,真诚奉献的精神,值得称道。《梅铺杨氏总谱》是一部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和珍贵的姓氏宗谱。它的出版,不仅为梅铺杨氏家族寻根问祖,提供信息,相互联络,共谋发展架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

现在,古老而文明的伟大祖国,已经走上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革,正在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我们要纪念先祖,传承中华文化,激励后人,弘杨氏族精神。在和谐的社会大家庭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共创辉煌!

杨振敏

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于十堰

寄 语

承蒙家谱修纂委员会邀写谱辞,盛情难却,写点感想,以示祝贺。

梅铺杨氏虽有《杨氏谱梅铺总卷》简本、《杨氏家谱解板沟卷》、《杨氏家谱李家湾卷》,但由于文化原因,梅铺杨氏家族没有一部完整的总谱,实在叹惋。我们该为家族作点什么……?

我在梅铺镇政府工作近二十年,对梅铺风土人情、杨氏族情比较熟悉,加上杨秀福又对谱学知识钻研深邃,我俩经常在一起切磋,于是萌生了修纂梅铺杨氏总谱的想法,经联络、了解家族主要成员的意见,大家非常赞同,从此拉开了修纂梅铺杨氏总谱的帷幕。

我已经年近六旬,但修家谱精神百倍,在修纂过程中,城乡联络宣传、收集资料,动员族人捐资、策划印刷标准,研修家谱内容,投入了大量精力,每每子夜入眠后,神游于古今资料及有关事情中,忽生一念,则披衣而起,或起草思路,或核查书典,或打开电脑审阅材料,瑟瑟寒冬,身冷而心热。

春去冬来,又复一年,梅铺杨氏总谱即将与族人见面,谈点看法,与族人共勉。

一、团结合作精神值得颂扬。本谱捐资近千人,有400余人参与修谱之中,特别是振敏大哥时时撑控;秀福、保成对家谱修纂求真务实、严格把关;宗敏、本龙、林山、澄宇、本钦、本光、林耀、杨瑞、本敬、本君、本社、新安等长辈大力支持;凤森、国华、海珠、孟军、德钦、秀礼、保富、庆选、雪会、荣涛、万胜、新慧、宗华、忠林、国强、伍科、建国、志国、国成、保国、周林、新海、新保、海龙、新波、新廷、秀成、守英、守明、守敏(杨湾)、发林、发胜、建玉、战报、俊杰等鼎力合作;新义、杨勇、群峰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杨氏女婿中何文章、王正清、刘胜无私奉献。他们精神值得颂扬。

二、家谱内容丰富,值得研读。一是家谱二章、三章、七章、八章写出了梅铺杨氏的人气、精神、文化传统;二是家谱四章、五章中的辈谱对照表、世系图表,理清了辈代关系,记述了当代人姓名、生故年月日、职务、职称、文化、住址,为后代人寻根问祖架起了一座桥梁;三是家谱二章的杨氏溯源、六章碑碣史证、九章修纂经过,此中文化价值不菲,品味本谱,值得研读。

三、家谱博古通今,值得收藏。《梅铺杨氏总谱》是始祖杨德发展到现在二十余代修纂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家谱,全书史事记叙跨越600多年,统一辈谱字从始祖杨德记起60字,循环使用,永远传承,家谱入注了梅铺杨氏近万名成员的简介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实为传家之宝,值得收藏。

总之修纂家谱感悟颇深、颇多,兹不多叙,相信族人读起本谱有回家的感觉,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

杨荣福

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家谱敬铭

《杨铺杨氏总谱》问世,众志成城,深表感荷,谨为敬铭。

先祖从远古洪荒中走来,高塬黄河兮蕴动着血脉。今世近三千万杨氏儿女,华夏五岳兮高扬着魂魄。

明德祖从渭南饥馑走来,励衍六百余年二三十代。风雨播撒一万余众后裔,炬燃豫鄂山川流光溢彩。

自愧吾生鲁愚庸庸无为,共喜族谱宗亲殷殷情怀。拜享祖祠血缘精神盛宴,福荫鱼鸟蝶花天地大爱。

庆我族皇皇兮中华巨姓,立天地赫赫然万世永戴。鉴史砺志兮贤毅雍后辈,才上天然居居然天上才。

杨澄宇

二OO八年 金秋 于十堰

在历时两年的修纂梅铺杨氏总谱过程中,编辑委员会主要成员对发现的61块碑碣碑文进行了认真解读、研讨,对本族的历史信息资料,包括之前的家谱文字资料,进行了广泛搜集、整合,去粗取精,雕凿锤炼,四易其稿,终于在2008年12月27日完成了《湖北郧县梅铺杨氏总谱》书稿。

本书记述了自明洪武年至今的本族史事,明晰了迁徙分布情况,理清了辈代亲缘关系,统一了60个“辈谱”字,定论了官宦历史轨迹,总结了杨氏传统文化。它是一部反映郧县梅铺杨氏家族不断发展的史学著作,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人文资料价值,很值得族人珍藏和阅读。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本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修此史,由于年代久远、经历代战乱,前辈先人积存的史料及文人笔记类存世者极为有限,故只能以仅存或已发现的一些碑文为依据加以考证。因此,在书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世系断代问题,仍未知的部分家族历史问题,等等。我认为,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应该遵从的原则是:之前的有关本家族“家谱”版本内容应该以此《总谱》版本内容为准,此《总谱》版本内容以客观历史事实为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有了新的或更多资料(例如碑碣)的发现,到那时可能就会弥补此书的不足,或纠正其可能还存在的错误。这是我们全体族人应抱的辨证唯物历史观的态度。

本次修谱,参与族人达到400余人,其中主要参与修纂人员有80多人,编辑、写作人员有20余人。在两年中,总谱修纂委员会召开各类专题会议15次,各支系召开专题会议80多次。修纂本谱,投入资金(主要是族人的捐资、捐物)1309万元;参与人员的无偿劳动价值,按现在劳务市场的一般价格计算,有30万元;共计约4309万元。由此可以看出:本书投资不菲。在此,愿后人铭记为总谱成功修纂而做出了重要智力贡献和财力贡献的族人们。

今年六旬有余的我,自始至终参与了本总谱的撰写和编辑工作,是主要编纂人员之一。在《湖北郧县梅铺杨氏总谱》修纂成功之时,我感到十分高兴。赋诗一首,以示祝贺:洋洋洒洒家史卷,记录杨氏六百年。杨德始祖源渭南,明朝洪武徙郧县。艰苦创业垦荒田,聪慧勤劳建庄园。子孙仁孝族兴旺,世代厚忠国泰安。崇尚教育俊杰多,贡献社会人才贤。中华盛世正逢今,本族繁荣应发展。鼓励后生树雄心,飞翔云天立志远。借鉴以往益万代,修纂家谱和谐篇。

杨保成

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求杨姓宗祠的堂联和门联各一对

三相流芳四知垂训景运隆三代清风衍四知四知清操惭贪吏千古文坛重草玄杨氏德宗昭日月今人后世传敬仰祖德宗功千载泽子孙常怀一片心祖堂肃立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