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5浏览:6收藏

程氏族谱,第1张

安徽程氏家谱

■数量排行

程姓排行:程姓分布广泛,全国程姓总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在中国五十个大姓中排第三十一位。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东等省,这五个省的程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程姓人口的60%。

■程姓起源

程姓起源有五:

1、出自风姓,以国为姓,是重和黎的后裔。重、黎是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期的人物。他的后裔伯符(一作乔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国。古程国的地望在汉晋时期的洛阳上程聚,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洛阳和偃师交界处。程国的居民以国名为氏,于是就产生了程氏。程氏得氏之前的远祖,黄帝时有风后,颛顼时有重、黎,舜、禹时有伯益。程氏的得氏,是在西周时期。

2、以地名为姓。传说,周宣王之时,重黎的裔孙程伯休父入朝为大司马,后又因攻占徐方(今山东滕县东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陕西咸阳市东,也有人说在今洛阳市东),他的子孙有一部分人以地为姓,称程姓。

3、出自商、周之际的伯符之后。据资料记载,伯符是程姓的始祖。由于伯符向周王敬献“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和双穗之禾”这“三异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广平的程地,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程姓。实则伯符是重和黎的后代。

4、出自姬姓是荀氏后裔以邑为姓而改。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晋国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长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其后裔以邑为姓,称程姓。

5、别的民族和姓氏改为程姓。

■程姓迁徙史

历史上,程姓的分布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为主,南方以安徽、浙江、广东为主。

春秋时,程姓主要繁衍于晋国(今山西省境内)。晋国是西周王室的同姓国,春秋时期发展成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国土以今山西省为中心,包括河南、河北和陕西部分地方。在由荀氏改姓程氏的人群中也出了不少名人。苟驩的孙子中有个程季。他的儿子程郑,为人品行端正,又敢于直言极谏,得到晋悼公的赏识,被任命为乘马御,后来升任下军副统帅,成为晋国六卿之一。又有大夫程滑,在权臣栾书、中行偃的支持下,刺死了荒*无道的晋厉公,成为哄动一时的人物。除了苟氏改姓程氏外,智氏家族中也有改姓程氏的,如程秀。荀氏支子苟驩食邑于程,以邑为氏,这是程姓人群的一个源头。虽然它不是程氏最早的源头,但毕竟壮大了程姓的队伍。西周灭亡后,部分程姓先民迁居晋国,以后又有苟氏、智氏人改姓程氏,于是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程姓先民的主要聚居地。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晋国魏、韩、赵三家晋升为诸侯。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韩、魏、赵三家分晋,晋国宣告灭亡。随着赵国迁都邯郸,韩国迁都新郑,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原来生活在晋国的程姓先民,有不少人迁到黄河南北的新郑、大梁和邯郸居住,这是程氏的又一次较大的迁徙。

因为程婴拥立赵氏孤儿,对赵家有恩德,所以赵氏立为诸侯并迁都邯郸时,程婴的后代也随之东迁,到邯郸附近原来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地(就是汉代的广乎)居住。程姓人群在这一地区不断繁衍,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派。

除了赵、魏、韩三国乏外;在关中地区的秦国也生活着不少程姓先民。他们是西周宣王时期程伯休父徙封咸阳附近的程邑后,在那里繁衍起来的。这一支程姓先民,后来发展成著名的安定郡望。程姓先民的足迹,也到达了山东的鲁国(今山东西南)。鲁国有个程郑,是有名的富豪,以善于冶金铸造闻名。

到了战国时期,在黄河中下游乎原,在关中地区,都程姓人群居住。程式逐渐发展成为中原地区有影响的姓氏之一。

秦汉时期,程姓在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衍和发展,并且已有程姓人口迁入今四川、浙江和江西。这一时期在河南洛阳形成了一大郡望,在河北的广平形成了一大望族。秦王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亡关东六国,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秦朝二世而亡,刘邦在陈胜起兵反秦和楚汉战争之后,建立了汉王朝。西汉和东汉共延续四百年之久。秦汉时期程姓先民开始播迁到长江流域。留居中原的程姓先民中,也有不少人遭遇风云际会,建立了丰功伟业。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实行有组织的迁民。关东六国的豪门右族大多被迫离开故土,到异地安家落户。汉朝派将士开拓边疆,实行屯田,内地一些士兵和民众也随之到边地生活。程姓先民就在这时开始迁徙到长江流域,在那里建设新的家园。以冶金铸造为业的鲁国豪富程郑,在秦朝建立以后,被强行迁到蜀郡的临邛,就是现在的四川省邛邾县。

有个名叫程林的人,秦朝时从中原地区迁居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他精通酿酒技艺,酿造的酒味道佳美。他开办—了一个酿酒作坊,生产醇酒。当地还有一个姓乌名巾的人也善于酿酒,于是这个地方就成了著名的酒乡。人们为了纪念乌巾和程林二人,就将这个县取名乌程。古代的乌;程县就在今天的浙江吴兴县南。

魏晋时,程姓大举南迁,主要迁往安徽、江苏,后再迁居湖南、江西。这一时期,程姓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宁夏、甘肃也形成了一大郡望——安定郡。

南朝宋时,抱罕(今甘肃省临夏)人程道养流入巴蜀地区,被当地人尊奉为蜀王。齐时,岭南地区出现了一位乡贤,就是程曼。他的家族可能是西晋永嘉之乱时南迁的。程曼德高望重,不务仕宦。乡人发生纠纷,不去找官府,而找他评判是非。人们为纪念他,称他所在乡为“义化”,所在县以“程乡”命名,就是今天的广东梅州。程曼遂为岭南梅州程氏的始祖。

隋唐五代时期,程姓人群由于多种原因,背井离乡,迁徙到其他地区居住,从而使程姓在全国的分布更为广泛。南朝陈末年,歙州新安郡(今安徽歙县)有程姓人士北迁中山(今河北省定县)。隋末又有人北迁洛阳。五代时期又有程秀,从歙州北迁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县)。程姓先民在魏晋战乱时从中原南迁,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又有人回迁到故地居住。

隋朝程乡(今广东省梅州)人程彬,是乡贤程畋的次子,学问博洽,曾担任弘农(治所在今河南省灵宝)太守,父亲死后弃宫不做,到攸邑(今湖南攸县)隐居,子孙遂在此安家落户。郴州兴宁(今广东省兴宁西北)有程江,又称程乡溪,注入耒水,又有程公山。此地山水都以程字命名,是程姓人集中居住的地区。由于隋唐五代时期的频繁迁徙,程姓先民在祖国东南、西南、西北边疆地区都有分布,而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分布则更为密集。

隋唐五代时期,在少数民族中开始出现程姓。五代十国时,回族人群中已有程姓。

宋元时期程姓先民继续迁徙繁衍,足迹渐布于全国各地,继续建功立业,或俯拾青紫,封爵公侯,或钻研学艺,著书立说,传授知识。他们从不同方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以学术方面的贡献最大。其中尤以开创洛学的程颢、程颐兄弟声名为最著。

宋元时期战争较为频繁,程姓先民为躲避战乱,多背井离乡,移居外地。也有的程姓士人外出做官,就举家迁往任所。

北宋建都开封,洛阳为西京,一些程姓先民从各地迁居开封和洛阳,河南地区程氏复兴。北魏时期从洛阳迁到东胜州(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的程氏后裔,有一部分人在宋金时期返回故土。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县》人程羽,举家迁往关中地区的醴泉(今陕西省礼泉),北宋初任醴泉县令、成都知府。后来升兵部侍郎,在京城得赐第宅,家族迁居开封泰宁坊。他的孙子程垧,将祖父迁葬于洛阳南的伊川,全家也从开封搬迁到洛阳。家族成员世代任官,河南程氏成为程姓的显赫宗族。

后来,金兵和元军陆续南下,北宋灭亡, 中原地区的程姓先民又有不少人南迁江淮地区。河南程氏也随宋室南迁。程颢的长子程端懿,在吴门(今江苏省吴县)安家落户。程颐的长子程端中在六安(今属安徽省)殉难,次子程端辅携子孙迁居金城(今江苏省句容),三子程端彦则举家徙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子孙在黄山、长江之间生息繁衍。河南程氏的南迁开吴县程氏支派和池州程氏支派。程仿浩又从池州迁至湖北孝感。

南宋绍兴年间(113l-1162年)河南洛阳人程佑之流寓桂林,死后就埋葬在那里。子孙在当地居住,广西地区也有程氏人群的足迹。应天宁陵(今属河南省)人程迥带领家口迁往绍兴余姚(今属浙江省),开浙东—程氏一派。宋代有程迈,史称黔(贵州省简称)人,官至显谟阁直学士,可见贵州在当时也有程姓人群存在。元朝在今贵阳设置了小程番长官司,当地少数民族中也存在着程姓人群。

元代国家又获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程颐的九世孙程德用从池州归业洛阳,守先祖坟茔。他的子孙后来分迁河南东部的太康、夏邑和山东的荷泽、单县等地。元末,英山(今属湖北省)人程希哲为躲避战乱,迁居孝感(今属湖北省),成为“义门”。

元朝末年,程姓南迁于福建,广东等地。程文智因官入闽,为开闽始祖。其弟程文惠居漳浦。程文惠之后程渠爵自漳浦梁山迁居诏安后门山,是为诏安始祖。之后再迁入广东等地。

明清时期程姓迅速繁衍,人口大增,继续迁徙,分布于包括台湾在内的各省,在许多少数民族中也有程姓人群存在。而在河南、陕西、甘肃、山西、山东、安徽、江苏、四川、河北、江西、福建、广东、湖北等地居住更为密集,形成了许多门派。由于程朱理学在思想学术领域的一尊地位,河南和徽州等地的程姓也享有许多殊荣。

明清时期,朝廷和地方政府曾经进行过一些有组织的迁民,将人口密集地区的部分百姓迁徒到由于战乱或灾荒而人口稀少的地区,以利于发展生产,增加税收,并保障人民生活。例如山西向河南等地的移民,“湖广填四川”。部分程姓士人也被迁徙到其他地区建设家园。此外,还有一些程姓家族,因为各种原因, 自愿或被迫离;开家乡,到异地谋生。例如休宁(今属安徽)人程信在明初谪戍河间(今属河北省),就在那里安家落户。这种迁徙的结果,形成了许多新的门派,使程姓人群的分布更为广泛。

河南程氏在明清时代,由于家族繁衍,人口增多,进行了频繁的迁徙。河南伊洛地区程氏因为出现了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被称为程姓正宗。程德用是程颐的九世孙。他的次子程绍祖,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山东单县,三子敬祖,迁河南夏邑程大庄。程颐的十八代孙程世守,迁居河南上蔡,十九世孙程心圣,迁居山东单县程楼,二十世孙程宗昌,明末躲避战乱,流移河朔,家乡安定后,又返回故里。由此可见明清时代程氏名门巨族子孙迁徙之一斑。

明清时期,在满族、回族和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中,也都有程姓人群。例如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贵州少数民族酋长程受归附朝廷。清代人程民,就是满洲镶红黄旗人。他的父亲劳萨,曾在朝廷任议政大臣。在甘肃、陕西、河南等地的回民中,也有一些程姓人。这一时期,又有不少其他姓氏的人们改姓程氏,加入了程姓人群。根据明代的《华容县志》记载,华容(今属湖南省)人程万里,天顺丁丑年(工457年)考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他的先世本姓陈,是江州(今江西九江)的孝义之门。他的曾祖陈安泰,元朝时任荆州路(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总管,携家带口迁居荆州。明初洪武年问,祖父克让从荆州迁居华容,改姓程氏。

到了清代,由于程姓人群的不断繁衍和播迁,边疆地区都已有程姓士人居住。如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景东人程含章,乾隆年间进士,历任河南布政使,官至上部侍郎。福建莆田县有程拱辰,曾安察云南。而在我国腹地,则形成了许多支派。据有关文献记载,程姓在全国形成九十八派。其中河南十八派,山西十二派,陕西四派,山东两派,安徽三派,江西两派,浙江三派。这种;记载并不完全,还有不少省区的程氏支派有所遗漏。

河南省程氏分为十八派,即以程秀为始祖的济源王屋派,以程世汉为始祖的济源南城派,以程世和为始祖的济源金鹅派,以程延敬为始祖的孟县派,以程震为始祖的偃师派,以程世洪为始祖的登封程村派,以程继载为始祖的登封南乡派,以程彦骥为始祖的兰阳(今兰考)派,以程称为始祖的修武派,以程恭为始祖的巩县派,以程子儒为始祖的沁阳派,以程太为始祖的祥符 (今开封)派,以程官保为始祖的唐河派,以程以忠为始祖的永宁(今洛宁)派,以程天桂为始祖的滑县派,以程中学为始祖的睢州(今睢县)派,以程云路为始祖的尉氏派,以程和龙为始祖的卢氏派。

山西省程氏分为十二派,即以程心林为始祖的蒲州(今永济西南)派,以程子明为始祖的榆次派,以程子河为始祖的泽州 (今晋城)派,以程甫为始祖的清源派,以程彦行为始祖的太谷派,以程邦成为始祖的万泉派,以程世富为始祖的临晋派,以程伯先为始祖的绛州(今新绛)派,以程天爱为始祖的谋城派,以程天贵为始祖的太平派,以程崇仁为始祖的汶水派,以程端身为始祖的汾州(今汾阳)派,以程端於为始祖的乐平派。

陕西省程氏分为四派,即以程顾为始祖的长安(今西安)派,以程预为始祖的长安城内派,以程心诗为始祖的韩城派,以程卷为始祖的顺化派。

山东省程氏分为两派,即以程知白为始祖的长寿派,以程元棵为始祖的济宁派。

安徽省程氏分为三派,即以程权为始祖的六安派,以程梓为始祖的灵壁派,以程徽为始祖的贵溪派。

江西程氏分为两派,即以程富为始祖的南昌派,以程正生为始祖的鄱阳派。

浙江程氏分为三派,即以程百之为始;祖的开化白沙(今浙江金华)派,以程梓为始祖的绍兴派,以程幼学为始祖的建康派。

■程姓当今分布

全国程姓人群较多的省区,有河南、安徽、山西、河北、陕西、浙江、湖北、江苏、江西、四川、山东、广东、甘肃、宁夏等。下面具体介绍程氏居民较多的县市。

河南省:嵩县、伊川、洛宁、偃师、太康、鲁山、济源、孟县、登封、兰考、沁阳、开封、唐河、滑县、睢县、尉氏、卢氏、夏邑、修武、巩义等;

山西省:榆次、泽州、清源、太谷、万泉、临晋、绛州、谋城、太平、汶水、汾州、乐平等;

安徽省:休宁、黟县、绩溪、祁门、歙县、贵溪、六安、灵壁等;

浙江省:绍兴、金华、衢州、淳安、建德、勤县、余姚等;

江苏省:常熟、武进、吴县、吴江、句容、丰县等;

湖北省:孝感、黄岗、麻城、罗田、嘉鱼、汉阳、隋州等;

山东省:东阿、荷泽、曹县、单县、济宁、长青等;

广东省:梅州、河源、中山、潮州、海丰、惠阳、阳江;

陕西省:长安、韩城、顺化、礼泉、咸阳、汉中等;

河北省:鸡泽、蠡县、邯郸、曲周等;

江西省:婺源、德兴、九江、乐平、南昌等;

湖南省:华容、醴陵、郴州、资兴、桂东等;

四川省:眉山、邛崃、宜宾、云阳等;

甘肃省:泾川、会宁等;

宁夏区:固原、灵武等。

■历史名人

程邈:秦代下杜(今陕西西安南)人,隶书的创造者,曾任狱吏、御史等职。他曾积 十年之久,将大小篆蜕变而成隶书300字,使得中国的文字自此得以定型,文 化得以传播和发展,贡献相当大。

程郑:春秋时期晋国(今属山西)人,为荀氏改程姓的后裔。他先任晋公的乘马御, 深受晋公垂爱,后竟成为晋国的“六卿”之一。

程婴:春秋时期晋国著名义士。剧目《赵氏孤儿》展现的就是他的事迹。

程本:春秋末年晋国人。以博学善议论,聚徒讲学著名而名闻诸侯。还曾与孔子会晤 过,著有《子华子》

程颐、程颢:北宋时期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世有“二程”之称。又因他们都是河南洛 阳人,其学派被称为“洛学”。其学说后为大理学家朱熹继承和发展,创立了 程朱理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

程元振:京光三原(今属陕西)人,唐代宦官,因拥立代宗,得其宠信,官至骠骑大 将军,判元帅行军司马,总率禁兵。

程知节:隋朝济州东阿人,隋末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后归唐,任岐州刺史等

职。

程遐: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的谋士。曾历长乐太守、右司马、宁朔将军、监冀州七郡军 事。代张宾为右长史总职朝政。

程普:又北平土根(今河北丰润东)人,三国时吴国荡寇将军,初从孙坚,后助孙权 经营江南。为讨伐董卓,平定江东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208年,曾与周瑜大 破曹操于赤壁,又曾被封为江夏(今湖北鄂城)太守。

程曾:东汉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习《严氏春秋》,教授数百人。著书百余篇, 作《孟子章句》

程邃: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篆刻家、画家、篆刻取法秦汉,喜用大篆入印,朴厚苍 浑,为”皖派“代表作家之一。画工山水,善用干笔渴墨,苍茫简远,自成风格。

程长庚:安徽潜山人,清代著名京剧演员,演老生,艺术上融化徽调、汉调、昆腔于一炉,对京剧老生唱腔和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

程正揆:湖北孝感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能诗文,善书画,所画山水多用秃笔,而 设色浓湛。

程敏政:休宁(今安徽)人,明代文学家,其文与李东阳齐名,官曾至礼部右侍郎。

程嘉燧:休宁(今安徽)人,明代著名诗人、画家。

■程姓家谱介绍

修谱

据说早在春秋时期,晋国人程本曾经修撰程氏家谱。到了西汉元帝时期。司徒程泰奉诏“编修姓望”,这是程姓较早的谱牒。三国时期程昱的儿子程建曾“归郡修谱”。晋室南迁以后,在江南有所谓;《百家谱》,程姓也在其中。

唐代有个程淘,始考订《程氏谱》,考载详明,堪称信史。宋代鄱阳(今江西省鄱阳)人程祁,字忠彦,曾修撰程氏《世谱》。南宋时;人程晟,是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孙子。他很有;才学。曾编次《伊川文集》八卷,并修撰《伊川家谱》一卷。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史定之任池州(今安徽贵池)知事,曾将程氏谱系上呈朝廷,于是皇帝降旨,将程颐四世孙程观之补官登仕郎。元代程氏家谱屡有修撰。但宋元以前的程姓家谱,大多亡佚不存。

明代修撰的程氏家谱较多。现存的价值较高的家谱多为明代后期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所修。比较重要的有《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河南上程谱》《河南程氏正宗世谱》《程氏家乘》等。这一时期的修谱,已从某一地区的家族门派发展到大范围乃至全国性的“统谱”。

清代和民国时期所修续的程氏家谱现.存数量较多,并且大多经刊印或手抄,流传至今,不再一一述及。

建国以来,由于宗法观念的破除,家族的分土析居,修续家谱较为罕见。近年来,在有些地区又有续修。例如广东五华、河源纯刚公系《程氏族谱》,就是1996-1997年新续修的程氏谱书。

现存的程氏谱书,除了部分散布民间,由私人珍藏外,大多收藏在各地的图书馆;文化馆或档案馆中。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收藏程氏谱书四十多种,上海图书馆也有较多收藏。《中国家谱目录》一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Z年版)中著录程氏谱书三十九种,计二百二十二册。这些谱书如按地区分,以安徽省数量最多,达二十四种,其次是江苏省,有六种,湖北省有四种,湖南、山东两省各一种,其他一种。我国现存程氏谱书远不止这些,不少程姓人群居住较为集中的省份,如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等省的许多谱书,都没有被收入。

家谱主要内容

现存的程氏谱书从名称上看,有家乘、宗谱、家谱、族谱、支谱、会谱、纂谱、信谱、世谱、统谱、谱略、世系谱、源流谱、人物志、故里志等。名称中多包含郡望县邑、门派及先祖号谥,以与其他谱书相区别,有的还加有——“续编”、“续修”等字样。

程姓谱书尽管繁简有别,但就内容而言,和其他姓氏的谱书大体相同,包括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规、先祖行状、家族文献等。家族世系是家谱的中心内容,为谱书所必备。

序言有自序和他序两种。 自序为修谱人自写,他序多让当地的地方官或社会名流撰写。序言一般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阐述自始祖以来派系分衍和播迁的状况,

2、说明以往历次修撰谱书的情况。有的序言还包括修谱凡例,原因、目的以及工作的艰辛。至于他人撰写的序言,在上述内容以外,往往有对谱主家族的赞美和希望等言辞。

例言就是谱书的发凡起例。它对该谱的体例结构、内容详略、入谱对象、术语的使用、行文格式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世系部分一般先阐明本家族的繁衍源流,再详述各支派的人物与事迹。它不但记载有宗族的人物名谓,而且多通过派语来说明人物的门派和辈分。

家族法规是用来约束所有家族成员言行的规制条款。族长用它来管理族人,养成一种家族风尚。

先祖的嘉言美行和辉煌业绩,多采用传记或像赞的形式书写。凡是本家族中有德行可嘉、忠贞可旌、学问可称、文章可赞、功绩可述的,都要为他立传作记,以勉励后人。

家族文献的内容相当广泛。它既包括官府对该家族及其成员的嘉奖和褒扬,如诰命、诏谕等;也包括家庭成员的语录、著作节选等。这些都是本家族成员引以为荣耀的,因而在谱书中多有反映。

■程姓字辈

据伊洛地区程氏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谱》记载,程氏世系从程颐的十三世孙程子中开始,排列了三十二个辈字:

“子彦思克,继世心宗。佳接起延,伎洛璋铭。毓秀光远,相远大干。源推其业,长流万年。”

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订的河南《太隶程氏族谱》中列入辈序二十字:

“建方端士,克文光耀,慎勉惟习,敬守修省,庆逢致泰。”

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程氏从始祖程吹四十三世开始,编定了五言辈字歌:

“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

后来又往下续了二十个辈—字:

“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

为了使族人添丁加口选字取名时,不至于感到以上“正行辈字”不足或有忌讳、拗口等情况,又确定了四十个辈字,称为“副行辈字”,和上面所说的四十个“正行辈字”一一对应,如果正行辈字不合适,可以取“副行辈字”。这四十个副行辈字是:

“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开智明龙启,敬业定飞腾。勤修竞荣秀,常思乃识远。长隆显达贵,千秋怡乐天。”

建国以后,由于宗族观念的淡漠,人们为子女取名,大多已不再按辈字规定。因此,从现在程姓人群的名字中,已难以知道他的辈分。由于古代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不同地区、不同宗族的辈字也不统一。

杨家家谱字辈排行:

近代杨贵德等在桐梓县娄山关镇虎峰山杨价崇德庙开会讨论百字谱:

初定:“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

后改:“三知承俊杰荣华泽祥祯汉隋相尉才盛德怀仁君文武科举锦唐宋建奇勋太师奉旨令侯州忆雄英沧海波涛涌虎跃起龙腾满门忠烈鼎丰功壮凌云慎思传清白后裔靖康宁兰桂照辉映福禄显家声昭著千秋范源远伟业兴廉洁行孝顺继发晋乾坤”。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杨姓重新立宗续谱字辈:登、成、永、宏、福、生、考、义、和、平十字排辈为序。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扩展资料:

杨(Yang)姓源出主要有:

源自姬姓:

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

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源自扬姓: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源于改姓而来: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时为白族第一大姓。 

参考资料:

-杨氏家谱

应姓的分布:

“应”姓原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及项城市北50里、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永康市芝英镇及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贞东部及山东省蓬莱市鸭湾,其中历代又有流迁在外者,遍布国内各省。

  1,辽宁普兰店:辽宁省普兰店市城子坦镇金山村应屯有应氏家族聚居。

2,吉林东丰:吉林省东丰县黄河镇丰源村、东丰镇有应氏家族散居。

3,河南郾城:河南省郾城县黑龙潭镇老应等村应氏家族聚居,古称颖川,距应国墓地甚近,应氏嫡传,有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之传说 。

4,河南南阳:南阳市新野县上庄乡樊湾村有应氏家族聚居,族谱或已丢失。

应姓历史资料发掘地址:

1,滍阳应氏。滍阳,应国故城,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有西周应国贵族墓,发掘出大量文物。  2,南顿应氏。汉代有南顿应氏。南顿,在今河南省项城县北50里。  3,大田里应氏。东晋时,应詹随晋元帝渡江而南,占籍于婺永。应詹有两个儿子,应诞留居江西宜黄,应玄随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里,即今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一带。尔后,析居江南各地。  4,仙居应氏。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东部(原下各乡)、双庙乡及田市镇有大量应姓。特别是原下各乡中心镇区基本上是应姓的。其都是明朝刑部尚书应大猷(字静庵)及其兄弟的后代。另外浙江省的永康市及浦江县也是应姓的聚居地。  5,关东应氏。祖籍山东省蓬莱市鸭湾。清朝初年,一迁至辽宁瓦房店市长兴岛;二迁至辽宁省普兰店市城子坦镇应家村;三迁至吉林省东丰县黄河镇丰源村。  6, 峡阳应氏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峡阳应氏始祖应世哲从河南光州固始县随王审知入闽,定居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是为峡阳应氏开基之始。岁月沧桑,峡阳应氏繁衍相传,迄今已至三十二代,子孙人口众多,其中历代又有流迁往外,遍布国内各省、市和台湾、香港,及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  7,台州及温州应氏。在浙江的台州和温州两地也有不少应氏居住,其中温州的苍南,平阳,洞头,三县都有应氏宗族,洞头应氏于清朝从台州的泽国迁入,至今已经居住八代。

8,福建省建宁县应氏。自北宋正郎公迁入繁衍相传,迄今已至39代。建宁应氏主要聚居在建宁县里心镇应家坊,柏树坑等地。子孙人口众多,其中历代又有流迁往外,遍布福建三明,南平等地以及湖南,江西南昌市,新余,萍乡,抚州,吉安,赣州,上饶和浙江衢州等地。字辈是:昌明益盛道学传家先绪克绍兆代英华。

9,江西鄱阳应氏。鄱阳县“九应”指老场、槐树下、芦田应家村、店上、中庄、西岸、东岸、石门楼、横江九个较大的应氏家族聚居村落,鄱阳九应始祖应韬,河南汝南南顿人,西晋黄门侍郎应绍之子。早在东晋就已在鄱阳广石(今鄱阳芦田乡老场村附近)居住,距今近1700年,可以说应姓也是鄱阳比较古老的姓氏。繁衍至今,已至58代。鄱阳九应保存的《汝南应氏宗谱》,1-30代祖先资料只有世系,29世应克中制定子孙字辈排行(约1214),从南宋31世祖宁一公叔进(1241-1301)按其所创字辈载起,到现在的58世,记载的尤为详细,整部家谱记载时间跨度770年的历史,在整个鄱阳乃至江西省都实属罕见。其中芦田应家村保存的《汝南应氏家谱》最为完整。

应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七位,人口约五十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6%左右。

历史上应姓的分布与迁徙

宋朝时期,应姓大约有5万8干人,其时浙江为应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应姓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南、福建等地。明朝时期,应姓大约有11万8干人,浙江仍为应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江苏、福建、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当代应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应姓的人口大约有60万,为第二百四十七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应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八形的态势。如今应姓的第一大省仍为浙江,大约占全国应姓人口的一半,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应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浙沪、皖赣闽大部、台湾北部、湖北东端、云南中部,应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8%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8%,居住了大约67%的应姓人群。在台湾大部、福建南端、粤湘鄂大部、江西西部、皖苏北段、河南东部、山东大部、广西东端和西段、云贵川渝大部、黑吉东部、辽宁大部,应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2%一o0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9%,居住了大约27%的应姓人群。目前根据鄱阳应根生和浙江应卫强统计数字显示,应氏聚居村落已900余个,其中浙江省500余个,浙江已外省份400余个。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鄢 拼音:yān 注音:ㄧㄢ 简体部首:阝 部首笔画:2 总笔画:13 繁体部首:邑 部首笔画:7 总笔画:18 康熙字典笔画( 鄢:18; ) 五笔86:GHGB 五笔98:GHGB 仓颉:MFNL 四角号码:17327 UniCode:U+9122 规范汉字编号:5350

民俗参考

汉字五行:土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姓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焉阝(yaner) [ 汉字部件构造 ]:正与灬阝 [ 笔顺编号 ]:1212115444452 [ 笔顺读写 ]:横竖横竖横横折捺捺捺捺折竖

编辑本段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yān〕 〔《广韵》於乾切,平仙,影。〕 〔《广韵》於幰切,上阮,影。〕 〔《广韵》於建切,去愿,影。〕 (1)古国名。妘姓,在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为郑武公所灭,后改称鄢陵。 (2)古邑名。春秋楚国的别都。在今湖北省宜城市西南。 (3)古邑名。春秋莒邑。又名鄢陵。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境。 (4)水名。 (5)姓。春秋卫国有鄢武子,名肸。见《左传·哀公十六年》。

编辑本段新华字典详细解释

鄢 Yān 名 古邑名〖Yancity〗 春秋楚别都,汉惠帝时改为宜城,在今湖北省宜城县 春秋莒邑。又名鄢陵、安陵,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境 周国名〖Yanstate〗。春秋时为郑所灭,改名鄢陵,在今河南省 姓

编辑本段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下邑字部 鄢;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277第04(原图) 广韵韵会於乾切集韵於虔切正韵因肩切,𠀤音焉。说文南郡县名。 又广韵韵会正韵於幰切集韵隐幰切,𠀤音偃。地名。在郑。 又广韵集韵𠀤於建切,音堰。地名,在楚。 字汇补《路史·国名纪》:鄢地有三,楚之鄢都,襄阳之宜城也。郑伯克段于鄢,开封之鄢陵也。若穆叔如莒及鄢陵,则沂之安陵也。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汉·地志》作𨻳。集韵作傿,非。 又姓。 ◎ 说文解字详解 卷六邑部 编号:4073 鄢,[於乾切 ],南郡县。孝惠三年改名宜城。从邑焉声。 相关词语 ·鄢郢

编辑本段相关诗词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 ·挽鄢晋步主簿 ·张子衍为至德知观鄢 ·入鄢陵界 ·鄢陵界中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

编辑本段汉字字义

◎鄢Yān名词 (1) 古邑名 [Yan city] (2) 春秋楚别都,汉惠帝时改为宜城,在今湖北省宜城市 (3) 春秋莒邑。又名鄢陵、安陵,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境 (4) 周国名 [Yan state]。春秋时为郑所灭,改名鄢陵,在今河南省 (5) 姓

编辑本段汉字出处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鄢 ·康熙笔画:18 ·部外笔画:11 ------------------------------------------------------------------------------- 广韵韵会於乾切集韵於虔切正韵因肩切,𠀤音焉。说文南郡县名。 又广韵韵会正韵於幰切集韵隐幰切,音偃。地名。在郑。 又广韵集韵𠀤於建切,音堰。地名,在楚。 字汇补《路史·国名纪》:鄢地有三,楚之鄢都,襄阳之宜城也。郑伯克段于鄢,开封之鄢陵也。若穆叔如莒及鄢陵,则沂之安陵也。 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汉·地志》作𨻳。 集韵作傿,非。 又姓 说文解字卷六邑部 编号:4073 鄢,[於乾切 ],南郡县。孝惠三年改名宜城。从邑焉声。

编辑本段鄢氏分布

鄢氏家族分布区域 湖北 湖南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西 福建 安徽 辽宁 四川 重庆 浙江 宁夏 台湾 广西 陕西 贵州 其它 吉尔吉斯斯坦国 表内数据取材自本站网同留言本,若有疏漏,敬请来信赐教 地区 人数 祖籍 提供者 记述及字辈 湖北 湖北黄陂仁和 鄢家 辈分族谱 “道” “德” “继” “荣” “昌” 湖北黄石 鄢家港 族谱始于鄢霖山 鄢刚 在谱上是第四十四代,德字辈。 湖北仙桃 不足50户 鄢波涛 湖北监利 鄢圣华 爷爷鄢烈银.爸爸鄢来文。与鄢圣亮为堂兄弟。 湖北荆州 公安县 鄢家台 (现已分散居住) 鄢长松 鄢长华 鄢(新)莉 鄢(新娟) 鄢(先)康 鄢(先)祥 等 湖北鄂州 鄢家湾 全部都姓鄢 鄢俊 湖北荆州公安县 鄢圣利 爷爷来自天门鄢姓家族聚居区 天门有很多鄢姓,辈分族谱“烈” “来” “圣”。 湖北天门 江西吉安吉水 鄢志学 据家谱上说我们村所有的鄢姓来自明朝时期的江西吉安吉水。 国知至天元洪烈来盛奉先思孝。 湖北天门 鄢圣飞 听我的前辈们说这里是江西的三兄弟传过来的,有鄢氏族谱。天元宏烈来圣。 湖北天门 干驿镇 4000到5000 鄢高亮 族长鄢来法 湖北天门 马湾镇 鄢俊杰 天元洪烈来盛凤先师孝(音同,字不知同不同) 湖北锺祥 鄢胜祖 洪烈来胜奉先思孝 湖北红安 桃花鄢家湾 江西南昌 鄢宝安 红安旧称黄安。开基祖鄢开鄢明兄弟。 杏花乡腊树塘 鄢仲武 鄢昌畈 皂树湾 周彭家等 始祖连禄公,于明洪武时任麻城校尉,自江西南昌府丰城螳螂乡固里屯村迁入。至今已传二十余世,其世系字辈大致为:自祚永延安世太,本宗发达吉祥亨……,余下记得不太清楚了,此支人口不少,在杏花一带当有近千人。 湖北老河口 只有我们一姓 湖北天门 鄢峰 湖南 河南驻马店市正阳县彭桥乡鄢楼村 5个村子,大部分姓鄢 鄢坤 湖南常德鼎城区鄢家山 全姓鄢 鄢家伟 有族谱的。 湖南临澧 江西 鄢伟华 有族谱 湖南新化 鄢湘仁 世泽承周大 宗功自汉隆 湖南衡阳 三四千人 鄢湘衡 河北 河北南皮县鄢四卜村 约1000人 鄢四拨村 鄢载智 河北盐山县何堤口村 唯一一户 移自鄢四拨村 鄢立泉 鄢福海 鄢福江 鄢华健 华尚 华康 河北涿鹿 上河村等约200人,鄢占江 河南 鄢陵县 鄢载勇 河南南阳 桐柏县 鄢刘铁 镇平县 鄢勇 有鄢家街,鄢家庄 河南信阳 鄢家岗 全镇都姓鄢 鄢家才 河南信阳 鄢岗镇 鄢家旭 山东 山东邹平 山东泰安 大约一万人 鄢黎民 山东潍坊 清中叶 山西鄢陵 鄢长春 泰岳梁莫柱 肇祖礼敬长 山东威海 乳山市 约3000人 焉利民 我爷爷以前都是写这个“鄢”的,家谱上也是这个“鄢”家谱上最早记录是鄢龙,鄢虎,鄢豹三个兄弟。 江西 江西万安 3000左右 鄢钦标 辈份:培品钦俊 江西 鄢宝健 赣州府兴国县崇实清德乡新村坊(悠远堂) 金春士懋佳永传先绍远丕扬日月汉吉 吉安虎溪(聚庆堂) 云士嘉承光大宗世杨名显新忠 鄢家坊千秋堂 国凤大曰绍启祥宝和昌惠吉 鄢家坊兴顺堂 如鸿飞腾定国安邦昌惠吉 折桂长松江边(永庆堂) 毓才仁钖昌定发兴 吉水北门城内(振德堂) 先德清泰文明耀儒雅振 合水派及石狮头派 洪运接?财征宝 寨里七星凹(言远堂) 兴仁宗义礼智信振家 具庆堂及崇本堂 明元廷日祥定开洪运先绍 ☆族谱记载之地名与现在地名是否相同,尚待查考 详见鄢氏族谱 江西丰城 泉港镇 约3000-4000 8/9个村姓鄢人不是一条线 鄢晓民 其中有两个村是鄢懋清的后代。据到明末的家谱,辈份是这样排的:赵祖礼敬长,奇功千古贤,伟计万年方。 我父辈奇字辈,我们是功字辈。 82年丰城县志记载鄢姓10000多人,估计现在远超这个数。 鄢新武 上承乐肇,福蕙传芳,维嗣忠义,繁衍绵长 鄢瑞瑜 我知道祠堂里有“节度世家”字样的灯笼。应该是祖上曾有人任唐朝节度使。与丰城邻近的樟树市古称清江,泉港镇也曾归清江管辖。 鄢瑞瑜 《丰城泉港镇志》,江西省丰城市泉港镇各个鄢氏自然村落由来及时间,户数人口数截至1985年。 芦荻——762年(唐宝应元年),鄢氏由本地故里分居于此。153户765人 白富——959年(后周显德六年),鄢氏由清江县樟树镇迁此定居。209户957人 榨下——961-967年(宋建隆年间),鄢氏由清江县樟树镇迁棠溪榨下定居。41户201人 西岸——984年(宋太平兴国九年),鄢氏由本地故里移居里西,故名西岸。183户840人 东岸——984年(宋太平兴国九年),鄢氏由本地故里移居里东,故名东岸。155户730人 洲上——1007年(宋景德四年),鄢氏由清江县樟树蛇咀脑迁此定居,亦说由故里迁此。94户442人 师公堂——1271年(宋咸淳七年),鄢氏由清江县樟树镇迁此定居。42户207人 上秋——1341-1368年(元至正年间),鄢氏由本镇西岸村迁此定居。24户116人 小幕鄢家——1437年(明正统二年),鄢氏由尚庄镇马塘村迁此定居。131户638人 大场——1507年(明正德二年),鄢氏由本镇榨下村旁迁此定居。142户702人 鄢家(清陂)——1531年(明嘉靖十年),鄢氏由本镇上秋村分居清陂。30户171人 鄢店仔——1644-1661年(清顺治年间),鄢氏由本镇白富村迁此定居。7户41人 下巷——1662-1722年(清康熙年间),鄢氏由本镇榨下村迁此定居。28户137人 金山——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鄢氏由本镇上秋村迁此定居。18户103人 月山——1890年(清光绪二十七年),鄢氏由本镇上秋村迁此定居。14户76人 其它村落还有一些鄢姓人散居。 江西丰城 二个鄢家村 鄢玮 江西宁都 好几百人 鄢晓涵 江西广丰 鄢全树 万善全于庆 江西上饶 约200人 鄢庆武 宗祠地址:江西省上饶县尊桥乡骆村鄢家 字派:余庆由(油) 江西兴国 鄢青峰 青 江西临川云山镇鄢坊村 全村都是约600人 山西 鄢景萍 江西高安市独城镇 三个村几千余人全部姓鄢,无外姓 鄢志红 周邻市镇也有姓鄢的村 福建 福建永泰 约20000人 江西临川 鄢桂彬 入闽始祖"金华公"江西临川云山鄢坊村人,时任浙江金华县令。 后从军发派到福建南平市,于1404年定居于永泰县,迄今600年,25代,2万多人,乃永泰县一旺族! 去年底,“福建永泰县鄢氏子孙纪念入闽600周年庆典大会”临川县的宗亲也派代表来祝贺! 永泰鄢氏辈分从第14代开始是:子可体则、秉礼行仁、继(桂、两字福州语同音)世为职、天必汝昌、永显家国! 安徽 安徽合肥 江西南城 鄢亚 老辈说源于山西太原郡,从祖父这辈迁到安徽 安徽怀远 约两千人 江西南昌 鄢化志 怀远有两个鄢姓聚居地,相距数十公里,都是明代从江西南昌府钟陵乡高湖村移民而来,墓碑至今尚存。 安徽东至 望江有两个村庄全姓鄢 安徽望江 鄢七正 听祖辈讲祖籍在江西。国润从嘉起。 辽宁 辽宁沈阳 新民市 河南鄢陵 鄢德海 鄢德阳 东北始祖成功公及成良公。 成义兴周士,启玉广龄景;如德常守国,昭明继永良; 嘉廷荣久有,维文自吉祥;显俊鸿锡福,积善万年芳。 四川 四川巴中 花丛镇 鄢家河村 约2000人 鄢爱明 长法永兴盛明 合计周边乡镇鄢姓约3000余众 鄢永周 川北郑邑氏鄢氏族裔简介(★请按此★) 四川井研 约200人 鄢丽萍 同出一宗 四川乐山市 葫芦镇 人数很少 鄢思危 四川泸州 四川合江 几百人 湖北 鄢忆文 当时是三兄弟从湖北迁来,其中一个是举人。 鄢举人葬于泸县百和镇杨湾! 祭登京新世 国毓士光昭 克绍书香永 名传万善高 四川简阳 湖北麻城 鄢定宝 据族谱记载第一个进川的是洪应公。 四川简阳 鄢 洪 字辈 帮家光 重庆 重庆九龙坡区 鄢模 字辈(有些是同音字)明萧文奎玉,德哨华光宗,仁义理智姓,福寿永昌隆,我们这边还有叫"鄢家港"的地方 重庆 100多人 鄢清华 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 重庆市 梁平县 3000人左右 湖北 鄢雪峰 宗正承启大文朝廷永远昌隆家振洪开安定邦国长发其祥。 浙江 浙江建德 三都镇 徐家坞 山西太原 抚州桐林 鄢武诚 建原:干公,自山西太原府以来,徙居抚州桐林。 至公 (指明鉴公) 迁居绥实北乡上查源之祖。宋庆元2年 (公元1196年) 丙辰9月18日生,咸淳乙丑 (公元1265年) 9月13日卒。 详见鄢氏族谱(2004825) 浙江湖州 约100人 河南光山砖桥高陌村 鄢海华 家谱排行:承泽国志懋本思学明光崇厚。 另湖北有一支为:国知至天元洪烈来盛奉先思孝。 浙江武义 全村 熟溪街道周宅村全村都姓鄢,户数很少。 宁夏 宁夏泾源 约2000户 新疆约千户 陕西彬县 鄢清新 本家族大约在战国时代由中国湖北省宜城(鄢城)因战乱移民到中国陕西彬县一带。 鄢少宏 台湾 台湾高雄 江西吉水 鄢宝健 汉朝时,皇帝赐姓,由燕改鄢。 台湾台中 浙江建德 鄢武诚 台湾 河南扶沟 鄢凌轩 广西 广西来宾 有2000多人 鄢富强 陕西 陕西汉中 村里有三分之一的鄢姓 鄢青 陕西商洛丹凤 从山西搬迁,大概有10户左右吧 贵州 贵州瓮安 珠藏镇 鄢中学 全球 吉尔吉斯斯坦 陕西彬县 鄢清新 与中国陕西彬县鄢氏宗亲系出同门。 其它 云南昭通 镇雄 不足500人 鄢云 黑龙江 双鸭山市 鄢佳丽 东北 白山 鄢立群 正黄旗鄢札氏 。 云南省昆明 宜良 不足200人 鄢春敏 鄢氏由来 明末祖居长白山,复姓鄢札氏,同一地区的共有五个大姓,即“何,楚,鄢,倪,葛”,因为居住地蟒蛇伤人,何姓族长辞职不干了,让贤,鄢姓老祖先使出拖刀计斩杀大蟒蛇,成为族长。后来努尔哈赤带兵统一女真各个部族时在长白山打了一年多仗,兵力不支投降努尔哈赤。被封为将军,后代在清乾隆年间被封在吉林。后世子孙现在大多在东北吉林。(2005824) 鄢德军 宏仁兴正国,干忠德祯祥,礼义传富贵,荣华诗文章。 江西 鄢煜 德学同遵崇 兴贤定作宗 永远丰存绘 光武纪昌龙。 后记:整理这份资料是一件有趣的工作,经过整理后,发现鄢氏子孙分布地,并非各省都有,各有渊源,有满族、回族及汉族, 有燕改鄢,有鄢改焉,字派有音同字不同。 西董乡鄢家庄&北禾村 半村人 江西南昌府丰城白马岭附近 鄢承恺 祖茔碑文记载:明末始祖以贸易来邹平遂家焉延及梓,身系八世耳,而江西支派查不可稽即,在邹,族人也有不能族序,只知建谱时已经八世了。八世中第一世:顺生二子,桂棋、桂松;棋生五子禧、祯、祥、裕、佑至八世中间辈份为:、桂、、云、良、昌、洪、郢,在郢梓后至13世光绪戊申年订谱4代:清明大盛四字,又订:承守宗德荣庆国恩继绪万景允毓鸿春十六字。至家谱迁到邹平县后建鄢家庄后迁到县西董乡北禾村,鄢姓目前有半村人,附近各村也有同姓家族,据老人说是出自江西南昌府丰城白马岭附近。 泉港镇鄢姓人氏分布广泛,至今仍有传说“唐一千、谢八百、鄢姓无底格”,在本镇志上可考的最早来源有三个——本地故里(疑为古地名,现本人还不知此地确址),清江樟树村,邻近泉港的本市尚庄镇马塘村。 根据《希巽公世传(鄢氏流源总世传)》 “燧武公洪州始祖号邵南生唐宪宗元和丙戌年正月十六日辰时。公幼失父母,好学笃志,抱雄才大略,不较小节。唐垂拱初拜潭州节度使,以军功转湖南节度使寻升安武公。岭南蛮叛,公奉诏讨平之。归过清江镇遂隠于此。宣宗念公不置诏征不起寻封安武王,公已薨矣。大中间,表其门日大德敕封福惠真人。夫人余氏同葬于镇之凌云峰。” 由此可不可以断定燧武公(节度使)是我们村老祖宗。 另据《丰城泉港镇志》增补页中记载鄢氏流派歌(未注明出自哪一村族谱)详文如下: 燧辉仲廷政 曜德宏名闰 礼仁彦文绍 和云茂大安 守孟子雯方 世庆启元映 儒明显扬邦 治国辅佐良 纯静徽音远 皇恩道范长 绵延家声振 克敬永隆昌

编辑本段鄢姓起源

“鄢”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字音同严,一声。虽然生活中不常见这个姓,其历史却能追溯到火神祝融氏。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郐、路、逼阳、等姓,都是古时的u姓国。所谓"u姓",就是历来姓氏学上用以表示源自祝融氏的一个古姓。 古人习惯以国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大小诸侯国盛行,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姓。如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姓“鼓”。

编辑本段鄢姓在我国最新千家姓排名

据07年公安部公布的我国最新千家姓排名,全国鄢姓人口约计50万,排位为第254位,而据《中国姓氏纪编》《中华姓符》及专家张健忠统计,全国汉族姓氏有5000多个,在千家姓中我位居中间靠前,不算是小姓。

编辑本段鄢姓郡望堂号

1、郡望 范阳郡: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治蓟县(今北京市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年)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四年(769年),与固安等县扑克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2、堂号(缺)

编辑本段鄢姓名人资料

鄢氏家族,是来自西周初的鄢国,但鄢姓的人物,在上古、中古时代都没有见记载于史书的,直到明朝,一下子出了好几个名人,如鄢高、鄢桂枝、鄢鼎臣等,都是著名的好官。鄢姓望居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太原郡(秦置,汉为太原国,后又改为太原郡,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到了近代,鄢姓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比如说,对瓷器制作极为精通的鄢儒珍,曾为袁世凯仿造珐琅瓷一百件,胎质纯白,画工极精,俗称洪宪瓷,属近百年来名贵作品。(《景德镇陶瓷史稿》)。清代有位鄢贞,字东谷。善竹石。还有位鄢琦,字师竹,能书、画,尤喜写墨竹。(《清画拾遗》)。 现代有位老艺术家叫鄢建和。他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曾在北京卫成区司令部工作,十余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的亲切接见。转业退休后,转向书画艺术界发展,历任天门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等等,他的事迹和书画、诗词艺术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曾入选《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编辑本段鄢姓取名参考(部分)

鄢郢 鄢庆华 鄢华 鄢一 鄢二 鄢海 鄢军 鄢水 鄢华 鄢郢 鄢华 鄢庆华 鄢华 鄢郢 鄢君 鄢华 鄢郢 鄢郢 鄢然笑 鄢锦豪 鄢春旺 鄢春英 鄢春联 鄢平 鄢冬 鄢雨 鄢鑫 鄢笑晗 鄢笑焓 鄢笑菡 鄢笑涵 鄢笑含 鄢然 鄢然笑 鄢明根 鄢琦琦 鄢红江 鄢吉平 鄢吉萍 鄢继平 鄢欣 鄢兴 鄢继圣 鄢泼 鄢吉平 鄢生林 鄢生林 鄢晓宇 鄢恋鹦 鄢雨 鄢光雨 鄢雨 鄢陵 鄢小雨 鄢雨生 鄢朝霞 鄢玲 鄢剑平 鄢先治 鄢琳 鄢淑兰 鄢乐根 鄢乐根 鄢治琼 鄢发勤 鄢先怡 鄢开欣 鄢子杰 鄢雨杰 鄢雨晨 鄢朝闻 鄢文明 鄢公哲 鄢波 鄢博涵 鄢宇涵 鄢云涵 鄢意涵 鄢义涵 鄢雨涵 鄢乐根 鄢铭 鄢博羽 鄢薄誉 鄢博羽 鄢博天 鄢博天 鄢博天 鄢宁 鄢治琼 鄢博羽 鄢薄誉 鄢玲 鄢清 鄢志什 鄢碧柳 鄢选樱 鄢爱财 鄢泽锋 鄢羽蝶 鄢倾雅 鄢林 鄢隆 鄢兰滟 鄢睿洋 鄢睿洋 鄢小丽 鄢勇 鄢杨芥 鄢杨玥 鄢杨八 鄢杨均 鄢杨安 鄢阳安 鄢杨付 鄢阳付 鄢杨川 鄢杨从 鄢杨顺 鄢杨当 鄢杨铵 鄢杨皑 鄢杨导 鄢杨担 鄢杨丛 鄢杨铲 鄢睿洋 鄢杨译 鄢杨铛 鄢杨跃 鄢杨读 鄢杨体 鄢多伦 鄢凡几 鄢兰蕴 鄢承仕 鄢伟 鄢子毅 鄢书思 鄢常思 鄢黎松 鄢立松 鄢一凡 鄢一帆 鄢子义 鄢青 鄢顺英 鄢漾 鄢漾文 鄢漾士 鄢漾六 鄢漾材 鄢漾佰 鄢漾查 鄢漾钋 鄢漾袋 鄢漾采 鄢仰呈 鄢仰长 鄢仰炳 鄢仰耻 鄢仰从 鄢仰采 鄢仰备 鄢仰传 鄢仰宁 鄢仰彻 鄢央一 鄢央二 鄢央三 鄢央四 鄢央 鄢志立 鄢志立 鄢荣缙 鄢先龙 鄢汤礼 鄢哲 鄢敏 鄢琳娟 鄢雁 鄢雁 鄢晓 鄢晓 鄢歌 鄢歌 鄢明辉 鄢俊根 鄢旭燕 鄢旭燕 鄢定峰 鄢然 鄢锦林 鄢超 鄢亦巧 鄢福增 鄢霞 鄢柳 鄢士杰 鄢义杰 鄢建成 鄢同杰 鄢同正 鄢同四 鄢四 鄢四大 鄢代三 鄢代四 鄢代全 鄢代呈 鄢代的 鄢代查 鄢靖元 鄢代宫 鄢代从 鄢代顺 鄢代传 鄢代诚 鄢代厂 鄢阳天 鄢靖元 鄢俊杰 鄢道岸 鄢梦婷 鄢巧娴 鄢巧蓉 鄢雅琴 鄢诗娴 鄢诗兰 鄢环兰 鄢桑兰 鄢巧兰 鄢芬兰 鄢诗琴 鄢善颖 鄢盈兰 鄢宣晴 鄢婉月 鄢环月 鄢诗月 鄢颀兰 鄢秋兰 鄢雅芯 鄢宣兰 鄢絮兰 鄢佳婧 鄢颀颖 鄢颀西 鄢颀玉 鄢然 鄢秋月 鄢秋芸 鄢秋月 鄢秋媛 鄢杨琴 鄢柳月 鄢志芳 鄢志芳 鄢进 鄢督曙 鄢焕忠 鄢显跞 鄢灿展 鄢定灿 鄢帝赢 鄢倒道 鄢灿道 鄢道缔 鄢择道 鄢晗 鄢小虎 鄢多伦 鄢铭伦 鄢多铭 鄢铭启 鄢懿铭 鄢逸铭 鄢敬铭 鄢铭志 鄢铭睿 鄢睿铭 鄢闲铭 鄢喜铭 鄢铭矣 鄢学铭 鄢铭威 鄢威铭 鄢铭福 鄢铭富 鄢铭禄 鄢铭寅 鄢独铭 鄢铁铭 鄢轶铭 鄢铭轶 鄢铭羿 鄢润铭 鄢瑞铭 鄢亮铭 鄢茂涎 鄢杨 鄢小华 鄢小虎 鄢小虎 鄢均同 鄢同言 鄢秀宇 鄢彤各 鄢畅 鄢睿洋 鄢清华 鄢华 鄢靖华 鄢青华 鄢庆华 鄢沁华 鄢卿华 鄢钦华 鄢锦华 鄢靖华 鄢倾华 鄢磬华 鄢华 鄢廑华 鄢千华 鄢风华 鄢英华 鄢兴华 鄢新华 鄢华 鄢岽 鄢冬 鄢冬 鄢旎 鄢宁 鄢伯睿 鄢佳俊 鄢家俊 鄢仕 鄢滋 鄢然 鄢群芳 鄢梦婷 鄢青霞 鄢荣 鄢然 鄢丽行 鄢家馨 鄢丽华 鄢博涵 鄢亮亮 鄢晓龙 鄢旭原 鄢丽行 鄢而已 鄢佳玲 鄢川越 鄢志华 鄢如意 鄢钲伦 鄢钲航 鄢琦 鄢久翊 鄢久翔 鄢睿 鄢升 鄢缨滟 鄢芸熙 鄢清雅 鄢瑟雅 鄢歆迪 鄢沁彤 鄢诗琪 鄢丹嘉 鄢艺泽 鄢涵菲 鄢佳凝 鄢紫茵 鄢歆迪 鄢川策 鄢嫣 鄢嫣 鄢川菹 鄢川杰 鄢川菹 鄢川越 鄢川菹 鄢久胜 鄢川菹 鄢瑜 鄢川菹 鄢榕 鄢嫣 鄢佳宁 鄢菜 鄢蔡 鄢川菹 鄢瑜 鄢川菹 鄢川越 鄢佳凝 鄢然 鄢丽仙 鄢俊 鄢琳伦 鄢莉伦 鄢忠伟 鄢庆醒 鄢佳菲 鄢佳斐 鄢佳菲 鄢涛 鄢涛 鄢芷然 鄢嫣 鄢子然 鄢嫣 鄢嫣 鄢芷欣 鄢芷涵 鄢芷歆 鄢子歆 鄢子晗 鄢子涵 鄢芷昕 鄢子馨 鄢芷馨 鄢芷涵 鄢子涵 鄢嫣 鄢芷然 鄢芷嫣 鄢子嫣 鄢子妍 鄢芷妍 鄢芷卿 鄢子歆 鄢涛 鄢嫣 鄢嫣 鄢嫣 鄢嫣 鄢海萍 鄢海平 鄢爱珍 鄢爱湘 鄢跃明 鄢琳平 鄢玲平 鄢海萍 鄢海萍 鄢莉 鄢新杰 鄢新杰 鄢莉 鄢莉 鄢丽 鄢笠 鄢励 鄢励 鄢利 鄢荔 鄢骊 鄢俐 鄢郦 鄢莅 鄢杰佩 鄢莉伦 鄢辰鲜 鄢巧云 鄢代天 鄢妙之 鄢芷容 鄢语海 鄢尔真 鄢映天 鄢阳天 鄢含阳 鄢飞之 鄢飞雪 鄢书双 鄢飞阳 鄢如风 鄢如凤 鄢妙菡 鄢问云 鄢问洁 鄢子衿 鄢琳淼 鄢箬 鄢铭屿 鄢子涵 鄢尔真 鄢诗雅 鄢碧彤 鄢语 鄢语兰 鄢兰 鄢嫣 鄢业人 鄢远慈 鄢玉敏 鄢向芬 鄢向利 鄢向雯 鄢向超 鄢诗韵 鄢诗娜 鄢仕艳 鄢昆伦 鄢小虎 鄢梦 鄢靖其 鄢仕艳 鄢圣桦 鄢靖其 鄢军力 鄢皓 鄢皓 鄢万力 鄢福初 鄢皓 鄢宇皓 鄢宇培 鄢宇 鄢于凯 鄢豪志 鄢铭君 鄢耀 鄢卉 鄢立艳 鄢强 鄢庆牟 鄢庆牟 鄢廷珍 鄢诗睿 鄢阳天 鄢照云 鄢博 鄢军力 鄢哥 鄢文 鄢安杰 鄢奂珩 鄢娆珩 鄢霆杓 鄢葧皀 鄢庆慈 鄢湋雾 鄢惹扰 鄢庆溢 鄢庆爽 鄢庆源 鄢有 鄢梓涵 鄢磊 鄢磊 鄢宗泽 鄢子强 鄢子翔 鄢治琼 鄢治琼 鄢钰成 鄢庆牟 鄢钰成 鄢治琼 鄢梓琪 鄢钰成 鄢语 鄢习习 鄢老公 鄢雪梅 鄢艳凤 鄢锋 鄢锋 鄢羽 鄢语 鄢羽 鄢志英 鄢常明 鄢子凡 鄢丽华 鄢卫华 鄢尤镇 鄢丽华 鄢盛焕 鄢盛焕 鄢盛涣 鄢盛焕 鄢溢芝 鄢志英 鄢治琼 鄢丹 鄢治琼 鄢智群 鄢铁军 鄢伟 鄢丽华 鄢春华 鄢卫华 鄢子凡 鄢子超 鄢家增 鄢能容 鄢能龙 鄢能容 鄢家增 鄢光勇 鄢万力 鄢敏 鄢爱华 鄢子荐 鄢子健 鄢子荐 鄢子荐 鄢子健 鄢松青 鄢智龙 鄢智龙 鄢舜 鄢钰成 鄢功 鄢玉成 鄢玉鑫 鄢玉鑫 鄢钰成 鄢素琼 鄢治琼 鄢治琼 鄢治琼 鄢治琼 鄢志英 鄢明才 鄢志英 鄢钰成 鄢治琼 鄢治琼 鄢泼 鄢锋 鄢治琼 鄢华菁 鄢大林 鄢铭 鄢睿 鄢治琼 鄢治琼 鄢治琼 鄢鑫 鄢治琼 鄢梓韵 鄢梓蕴 鄢治琼 鄢治琼 鄢于皓 鄢林 鄢然 鄢冰琪 鄢治琼 鄢然春 鄢冉 鄢木华 鄢金军 鄢治琼 鄢金燕 鄢金悦 鄢金燕 鄢金雁 鄢小琼 鄢芳科 鄢小虎 鄢定邦 鄢定翰 鄢定矩 鄢然 鄢国旭 鄢妮 鄢然 鄢长玉 鄢学敏 鄢然 鄢治琼 鄢钰成 鄢钰成 鄢钰成 鄢治琼 鄢治波 鄢桎波 鄢枳波 鄢栀波 鄢桎博 鄢治博 鄢治播 鄢之播 鄢治柏 鄢枝波 鄢治琼 鄢塍 鄢礼金 鄢皓文 鄢保定 鄢华斌 鄢雨梦 鄢佳琪 鄢治琼 鄢治琼 鄢治琼 鄢云 鄢然 鄢继儒 鄢海洋 鄢保定 鄢保家 鄢瑞龙 鄢莉 鄢煜华 鄢莉 鄢小兵 鄢莉 鄢永杰 鄢佐国 鄢文康 鄢若涛 鄢意扬 鄢意洋 鄢大维 鄢意扬 鄢意洋 鄢洋 鄢云 鄢文康 鄢磊 鄢扈文 鄢尧保 鄢尧保 鄢扈文 鄢扈文 鄢鸿 鄢鸿 鄢春华 鄢凯 鄢淼淼 鄢海洋 鄢海洋 鄢连秀 鄢红 鄢丽丽 鄢小小 鄢晓小 鄢晓南 鄢晓璐 鄢小烨 鄢小然 鄢晓然 鄢小焓 鄢小晗 鄢小晔 鄢晓一 鄢晓嫣 鄢小小 鄢晓晓 鄢熙 鄢晓熙 鄢晓晰 鄢小燃 鄢町町 鄢晓晶 鄢小晶 鄢晓晶 鄢一町 鄢玲 鄢小玲 鄢素芳 鄢定伟 鄢定杰 鄢定富 鄢定付 鄢定泽 鄢定涵 鄢思宇 鄢思宇 鄢智茂 鄢瑞 鄢嫣 鄢小雅 鄢小野 鄢萌 鄢平建 鄢嫣 鄢平建 鄢相容 鄢翠红 鄢荣涛 鄢皓 鄢浩 鄢翠红 鄢荣文 鄢诗韵 鄢子轶 鄢思羽 鄢乐琪 鄢诗韵 鄢铄 鄢轳 鄢蓦跞 鄢铄 鄢旭 鄢刚 鄢铄 鄢铄 鄢子尧 鄢子尧 鄢淑萍 鄢治琼 鄢健 鄢治琼 鄢佳奇 鄢飞 鄢铭江 鄢铭江 鄢亮 鄢尧保 鄢尧保 鄢丽芳 鄢艳剑 鄢和文 鄢雄 鄢雄 鄢受熊

程氏族谱

安徽程氏家谱■数量排行 程姓排行:程姓分布广泛,全国程姓总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在中国五十个大姓中排第三十一位。主要分布在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