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是山东黄县大王庄(公社)的,想了解一下王氏家谱,有知道的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5浏览:4收藏

我老家是山东黄县大王庄(公社)的,想了解一下王氏家谱,有知道的吗?,第1张

  悠悠岁月,几经沧桑。王氏家族从元末明初至今已历经数百年风雨春秋。

  王氏家族,人材辈出。据咸丰汝州志、咸丰郏县志及名胜古迹、苍谷寺、三苏坟、王布政坟、石碑记载,王氏先祖几代在明朝中期也曾是影响一方的官员人士。先祖王尚絅位居浙江右布政使,他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书法家。武进士薛应旗曰:苍谷文追秦汉、诗逼苏李。曾著有《苍谷集》十二卷问世。苏坟坟观石坊上的挽联是先祖亲笔书写,字体遒劲,正如他的性格一样刚正不阿。大殿厢侧王同(苍谷公长子)亲笔草书,字体龙飞凤舞。历代文人墨客到苏坟瞻仰无不对石坊挽联赞叹不已。

  郏县城内解放前曾有72道石坊,王尚絅立的就有三座,解放后,72道坊被拆,1964年政治运动中,王氏家谱牌位及苍谷集木刻底版被人为焚烧。此次整理王氏家谱是第二次也是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根据咸丰郏县志记载增补人物志、生卒年月,力图体现王氏家祖的全貌。由于先祖年代久远,有些内容无据可查,现代部分则力图详尽,但水平有限,故难免有疏漏、不足之处,敬请给予批评指正。

  在整理过程中,曾得到家族几位老者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几位老者及提供资料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缅怀先祖 激励后人

  王来堂 王科委

  王更生 王新国

  共同整理

  公元二00六年(丙戍)三月

  王氏祖先为郏县立坊表

  丹桂坊:举人王尚絅立。在西街。

  进士坊:王尚絅立。

  敕赠坊:王璇立。今废。

  文衡坊:吏部王尚絅立。

  天官坊司马坊:王尚絅立。在西街。

  双桂坊:举人王同立。

  大方伯:布政王尚絅立。在西街。

  恩莱坊:布政(即布政使。明洪武九年--公元一三七六年,撤销行中书省,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主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康熙六年后,每省仅设布政使一员。为从二品官)王尚絅立。

  郡伯大夫坊:王同立。

  郏县寺观

  苍谷寺:在县西塔亭保,唐建,王苍谷先生尝读其中,故名。

  郏县选举

  明:进士王尚絅:字锦夫。宏治壬戌科。官浙江右布政使。祀乡贤。

  举人:王 琦:天顺已卯科。

  王尚絅:宏治已卯科。

  王 同:嘉靖壬午科。苍谷公长子。官随州知州。

  贡生:王 璇:丁未贡。官陕西南郑县训导,升宜川县教谕。

  王 翠:已酉贡。璇之弟。

  王尚明:字愚夫。丁酉岁贡。

  王 澈:拔贡。任直棣定州州同。

  封赠 王 璇:以子尚絅贵,赠兵部主事。

  议叙 王尚素:庠生。输粟赈荒,赐五品千户(元代卫所之官,掌兵部千人。明代仍之。)衔。

  王尚节:庠生。输粟赈荒,赐八品服。

  王尚简:庠生。输粟赈荒,赐八品服。

  王尚义:庠生。输粟赈荒,赐义官。

  捐职 王 府 (尚絅之子)任江苏无锡县县丞。

  郏县人物志

  儒林 王 璇:警哲有气概,年十四读易曰:(象含至理,太极圈可尽)。始学蔡沈(宋建阳人,少与朱熹游。隐居九峰,称九峰先生,著有节集传,洪范皇极内篇等书),又学朱子诗,八应举不弟。乃贡入成均(古代国家的大学)。尝上封事言:崇孔子黜佛教。复贡制(贡当推荐讲,礼射仪疏云:诸候三年以贡士於天子也。)清仕。宗伯沮(宗伯,官名。周制为六卿之一,掌邦礼。明清俗称礼部尚书为太宗伯,侍郎为宗伯或小宗伯。沮,作止或破坏讲。)其议遂以亲老乞教职。授南郑(今陕汉中)训导。即至舆诸生立课程,告之曰:今之举子(应考的读书人);业(研究学习)二帝三王(二帝指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王)之道。孔孟颜曾(指孔丘、孟轲、颜回、曾参,概指儒道)之微,濂洛关闽(自北宋至南宋理学分为四派,即濂溪湖南道县的周敦颐,洛阳的程颐、程灏,关中的张载和闽中的朱熹,亦称五子)之学,皆在是,苛徒为口耳焉,非所望於诸生也。考定冠射古礼(研究古之冠礼和射礼的书。古男子二十行冠礼。惟天子与诸侯十二易冠。射礼,古代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及大学中庸心法,著谦卦图赞,学者称为平山先生。教子尚絅成大儒。 王璇墓在县南六十里平山北麓。

  王平山先生墓表:康海撰,王同正书。在平山。

  青 山 玉 瘗

  王尚絅:性颖悟,童日即有

  志圣贤之学。登进士,官吏部郎中(吏部司级长官),持诠,以平允称。出为陕西参政(明代在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以分领各道。后仅作为兼衔。清初沿置,乾隆时废)至官即请归养。家居十九年,安贫乐道。读书苍谷山中。养粹学醇(粹,专一也,醇,通纯,本句意为:修养专一,学术纯正)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卒於官。薛应旗(约公元一五五O年前后在世。字仲常,武进人。嘉靖十四年进士,累迁南京考功郎中。忤严,贬为建通判。著述很多,有方山文录二十二卷行世)谓其右二程而左三苏;崇理学而鄙词翰。使假之以年,当必能继往圣而开来学。著有苍谷集十二卷。学者称为苍谷先生。孙夏峰(公元一五八四至一六七五,即孙奇峰,字启泰,又字钟元,直录容城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卒于康熙十四年,九十二岁。晚年移居苏门夏峰,著述很多,有岁寒居文集。世称夏峰先生)先生为其作传,载入洛学编。王苍谷先生墓在平山北麓,去平山墓里许。

  文苑 王同:字一之,负奇气,承家学(具有特异的才能和气概,秉承家学传统),弱冠举於乡(古人二十而冠,弱冠指十九岁。举于乡即在乡试中考中举人)。晚就拣铨司(官署名。拣铨,也叫拣选。会试多次没有考中的举人,年令也大了,拣铨司负责为他们安排官职)。授海州知州。海地荒民流,极力抚字。疏通河道,振兴学校,以蠲税粮,折马价,并里分,力请於朝,具蒙俞允(天子之许可叫俞允)。擢都督府经历(督都府中掌出纳文牍之官),调随州,致仕归,屏事息虑,超然物外。著谦忍图说,永感类集、义方堂集,乐归园集,书法端庄道劲,动与古会,碑碣摩榻,艺林宝重焉。

  孝友 王 和:庠生。苍谷先生子。母卒,庐墓。后苍谷卒子浙江布政司任,赙金四百两不受。后庐墓三年。祀乡贤。

  隐逸 王尚明:岁贡生。以正学(指儒学的正宗。据苍谷 右二程而左三苏句,此处应指程朱理学)与兄苍谷相勉励。既入太学,卒业归,二十余年,县尹屡促之出,不答。构两得轩、危坐渊然(很深的样子),息神怡性(清除尘虑使心情舒畅),请求天下利弊,期於明体达用。邑候求见之,每不可得。惟尹公庭贤令,常一晤焉。

苍山县

苍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北接临沂,南临江苏,西通枣庄,处于沿海地区大开放,黄淮海平原大开发的交叉地带。境内潍徐、蒙台、临枣、苍邳四条干线公路纵横交错,京沪高速公路从县城东郊穿过;与兖石、陇海、津浦三条铁路干线和石臼、岚山、连云港三个港口相沟通,距临沂飞机场和临沂火车站40公里。全县面积18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万亩。北部低山丘陵连绵起伏,南部平原广袤无际。全县共设21个乡镇,1180个行政村,117万人。

苍山资源充足,物产丰富,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黄金、铁矿石、石膏、大理石、石英砂岩、铝矾土、铜、页岩等20多种。苍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荀子曾两次出任兰陵邑令;历史上流传的“凿壁偷光”苦学成才汉代著名经学家和政治家-匡衡就是苍山县鲁城匡王村人。境内历史古迹众多,文峰山为古琅玡八大佳景之一,抱犊崮攀之更有华山之感,县城塔山顶峰的大蒜塔,成为苍山的标志塔。

改革开放以来,苍山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二00四年完成生产总值81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28元。苍山农业优势明显,粮食总产5158万吨,100万亩蔬菜,总产量72亿斤。苍山县被誉为“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山东南菜园”、“洋菜园”。县乡工业共有厂家11734个,初步形成了建材、矿产品加工、蔬菜加工、机制纸、制革等产业体系。全县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现有三资企业69家,累计到位外资4811万美元。主要产品有矿产品、农副产品、纸、制革、蔬菜保鲜、速冻、脱水、腌渍、油炸等20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商业零售网点达65000多个,从业人员12万多人,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全县共有城乡集贸市场和各类专业批发市场100多个,年商品成交额20亿元。以蔬菜批发为依托,全县涌现出20万人的农民流通队伍,拥有车辆5万台,发展流通运销组织4000多家。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工业园区实现了“四通一平”。全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区内道路网络及配套设施齐备;电力、通讯设施配套,基本实现了市话交换程控化、移动通讯数字化。

概况

苍山县总面积189986平方千米。总人口118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卞庄镇,邮编:277700。行政区划代码:371324。区号:0539。拼音:Cangshan Xian。

--------------------------------------------------------------------------------

行政区划

苍山县辖21个乡镇,1179个行政村。

--------------------------------------------------------------------------------

历史沿革

1993年9月16日,撤销向城乡,设立向城镇。

1995年12月18日,撤销层山乡、尚岩乡,设立层山镇、尚岩镇。

1996年5月24日,撤销南桥乡、车辋乡,设立南桥镇、车辋镇(鲁政函民字[1996]26号)。

1997年12月26日,撤销新兴乡,设立新兴镇(鲁政函民字[1997]48号)。

1998年10月19日,撤销庄坞乡,设立庄坞镇(鲁政函民字[1998]25号)。

1999年12月22日,撤销沂堂乡,设立沂堂镇(鲁政函民字[1999]40号)。

2000年,苍山县辖14个镇、14个乡。总人口1128161人,各乡镇人口: 卞庄镇 115922 大仲村镇 53674 兰陵镇 47702 长城镇 46309 磨山镇 61143 神山镇 44733 车辋镇 28074 尚岩镇 43153 向城镇 53073 新兴镇 36739 南桥镇 53619 层山镇 41208 庄坞镇 35535 沂堂镇 42829 贾庄乡 45201 小岭乡 34768 矿坑乡 31155 流井乡 22388 甘霖乡 22306 下村乡 20766 鲁城乡 34113 韩塘乡 26314 横山乡 20700 三合乡 38370 兴明乡 38686 芦柞乡 29241 二庙乡 41625 大炉乡 1881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年,苍山县由14个镇、14个乡调整为14个镇、7个乡:卞庄镇(小岭乡、芦柞乡)、大仲村镇(流井乡)、兰陵镇(韩塘乡、横山乡)、长城镇、磨山镇、神山镇、向城镇、车辋镇(甘霖乡) 尚岩镇、南桥镇、层山镇、新兴镇、庄坞镇、沂堂镇、贾庄乡、矿坑乡、下村乡(大炉乡)、鲁城乡、三合乡、兴明乡、二庙乡。(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

截至2002年12月31日,苍山县辖14个镇、7个乡。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

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

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

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刘姓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

刘姓家谱

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南皮刘氏家谱、上元刘氏家谱六卷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洪洞刘氏族谱五卷、洪沿刘氏宗谱六卷、洪洞刘氏族谱、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洪洞刘氏族谱十七卷首一卷、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

辽宁:沈阳刘氏家族谱不分卷、沈阳刘氏家谱、辽阳刘氏宗谱一卷、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丰县刘氏宗谱十卷、丰县刘氏宗谱十三卷、泗阳像树刘氏宗谱四卷、宝应刘氏家谱六卷,首一卷、宝应刘氏家谱卷。

历史名人

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军。

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年。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彻:,即汉武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刘启 :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称汉景帝,采用窦皇后的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在位十六年崩 。

我老家是山东黄县大王庄(公社)的,想了解一下王氏家谱,有知道的吗?

  悠悠岁月,几经沧桑。王氏家族从元末明初至今已历经数百年风雨春秋。  王氏家族,人材辈出。据咸丰汝州志、咸丰郏县志及名胜古迹、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